是不是现在所有的古书都被清朝皇帝篡改过 像什么道德经之类的 四库全书是中国所有的书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是不是现在所有的古书都被清朝皇帝篡改过 像什么道德经之类的 四库全书是中国所有的书吗?,第1张

  不是的。

  满清以编纂《四库全书》的名义,收录“天下之书”,暗中销毁一部分“三观不正”的作品。但,名头太大的古籍,他们也不好意思“粗暴处理”。

  更关键的是,人手有限、时间有限,他们不可能改编“所有的古书”。也没有那个必要啊。所以,他们主要针对“明朝”。

  ——正如现在,严格限制“网文”,却对传统的“严肃文学”网开一面,所以,《三体》写了“文” “革”,也没有被禁。

  政治

  清军入关后,清政府曾提出“满汉一家,一体眷顾”的口号,因此大量录用汉族人为官。京官满汉平分,外官则是汉多于满。然而有实权的位置大都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汉人在统治阶级中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全体汉人还要出钱供养满洲人。 入关后的清朝在接受了中原王朝(主要是明代)的政治体制之后,又变本加厉地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中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使得明中后期已相对削弱的皇权再度膨胀,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继明初之后又一次大幅度强化,而且程度最深、历时最久,对后世的影响也最恶劣。

  经济

  清军入关战争中,清军在中国各地进行了血腥的镇压,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导致中国人口锐减,亦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严重摧残了明朝中后期以降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的经济直到乾隆年间才基本恢复到明代万历时期的水平。 清军入关后,由于满洲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落后,因此满洲人在中国京畿地区大力推行圈地运动,大量汉族人沦为旗人包衣(即奴隶),中国社会甚至有倒退到奴隶社会的趋向。但是清军入关战争结束后清统治者下令停止圈地,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因此中国的经济基础实质上并未变化,社会形态也依然是封建社会。然而这又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倒退。

  文化

  清军入关中,满清政府暴力推行剃发易服等一系列的民族压迫政策,强迫汉族男子按照满洲习俗剃成 满清强迫汉人剃成的“金钱鼠尾”发型

  “金钱鼠尾”发型(一半剃光、一半留辫子的阴阳头是以后才出现的),并且停止穿延续数千年的汉服,改换游牧民族服饰。之后又为了维护他们的异族统治,大肆删毁中国古籍,“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14],因而使中国文化蒙受巨大的灾难。

  思想

  清军入关以后的满清统治者,为了压制汉人的反抗情绪和进步思想,大兴文字狱,腰斩了明末以来光辉灿烂的思想启蒙潮流。 有人据此认为,清军入关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举一个杜泽逊老师在视频里举的例子——陈新先生通过《四库全书》中邵雍《击壤集》有挖补行为(最后一首诗挖下来,补在第一首的位置,第一首去了,最后一页修好)论证了“寓禁于征”的说法不客观。是后来要改,才修补的。

所以,第一,有《四库全书》的原稿,是可以观察修补痕迹的。

第二,《四库全书》一共有七部,分藏七处,他是中国18世纪最大的文献集成,但《四库全书》不等于全部图书,不是说世间所有的书只剩下《四库全书》了,他是集成,但民间还有留传,还有私人藏书家,收藏了很多善本。戚继光是明朝人,他的诗《四库全书》不收录,但也不妨碍他的诗流传啊。

而且中国在近代战乱时期,还有很多古籍流传海外,中国实力强盛后,文化部,文物局和国外博物馆,图书馆交流,也能影印一些或者获得其电子版。(还有一些是怎么都不给看的。)清华、北大、上海博物馆、安徽大学都各自有一批购藏简,大多还是战国两汉的,管中窥豹,可见流传在外的中国文献不少。尤其日本,《史记三家注》和《玉篇》原本,一些版本就发现于日本。

第三,禁毁书目,对图书的大清查,“毁及民间”。但政令下达后,不是所有地方政府都能很好执行的。肯定有力所不及之处。比如有权有势的乡绅,官府会带人去查抄他家吗?而且有人偷偷藏书,藏的很隐秘,官府也找不到吧?还有一些爱书者,藏书家,想要保存书,还有书版,方法多了去了。而且书版还在,就还可以再印书。《金瓶梅》还是禁书呢,不还好好的流传至今了。除此之外,还有人藏山上,官府搜的出来吗?“山岩屋壁尚有存者”。(近人邓实《国粹丛书》)

第四,《四库全书》著录的书有3000多种,存目有7000多种,他也没有把所有书都改了,也没那个能力好吧。

第五,文献流传方法不只有书籍一种形式,还有口头流传,镌刻等,靠人记忆背诵、对联、石刻、器物上的文字等等,都是可以流传的。

一般书的版本很多,只要有多个版本,就可以用对校法一一对比不同版本的文字异同,还原本来面貌。校勘学家还会用他校、本校、理校的校勘方法来校书,这是大学问,可以了解一下。

如果依照你的想法,秦火之后,所有被焚书籍都好像应该不存于世了,但事实是,“秦人焚书而书存”。

还有,修复古书好像不是史学家的工作,这怎么说也应该是文物修复,古籍研究的范围。

关于《续修<四库全书>》的可信度,历史上,《续修<四库全书>》的档案手稿被日本一家图书馆买走了,档案手稿都是一手资料,专家整理的《续修<四库全书>》可信度有多少,关键还得看你自己信不信这些史料和专家。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相对明末战乱有所恢复。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雍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清朝版图最大时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达拉克,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将大量珍贵书籍焚毁。因为中国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满族入关后,为巩固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其中凡被认为对满清不利的,进行修改或毁灭。其中著名的《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幸好法国有藏于《天工开物》的明朝原版才得以重印刊行中国。但没有保留于国外的大量珍贵书籍却永远失传,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场浩劫。由于清朝大兴文字狱并焚毁书籍,并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因此,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则相形见绌,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先进潮流,并且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有关清朝的争议有关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由于清朝自入关以来积极推行儒家思想,定国号大清,定都于中原的北京;同时清朝基本上保留了原先明朝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以儒家传统和中原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因此清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在近代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和公文中也往往以“中国”来指代清朝,并在国际上作为中国的代表。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这种观点认为,清朝(或称满清)是在代表中国正统的明朝灭亡后,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外国或外族政权,因此此时中国处于亡国时期。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中国”是代表汉族的中国,而“外族”是以汉族为本位称呼满族。支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对清朝持负面的看法,往往特别指出清朝初年发生的剃发易服等事件来支持这种观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