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怎么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虎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怎么写?,第1张

如下图:

虎拼音hǔ

1、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

2、勇猛、威武:虎将。

3、古同“唬”,威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唬虎[hǔ hǔ] 

吓唬。

2、虎夫[hǔ fū] 

猛士。

3、虎螭[hǔ chī] 

虎与龙。比喻勇猛威武。

4、履虎[lǚ hǔ] 

履虎尾。

5、虎圈[hǔ quān] 

养虎之所。

隋朝有一名将,因为十三岁的时候生擒一只猛虎,改名为擒虎。他就是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的儿子韩擒虎,原来叫韩擒豹。他是河南东垣人,后来迁居到新安,父亲因勇猛有气节而扬名。韩擒虎在年少的时候就豪迈有胆识,有计谋有脑子,体型更是魁梧高大,外表出众。他不仅仅喜欢练武,还喜欢读书,史书、经书都略知一二。当时太祖宇文泰看到他以后,一眼就觉得他日后必定不凡,就让他跟自己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后来他又立了军功,当了都督,一步步提升到了仪同三司。当宇文邕攻打北齐的时候,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他劝服了独孤交兵投降,因此升职为永州刺史。

公元581年,杨坚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心思,感觉韩擒虎是个文武全才,想加以重用,便拉到自己身边,授职为庐州总管,把平定南陈的重任交给他,敌人知道是以后都很是害怕。588年,大举讨伐南陈,他为先锋带领五百士卒夜里渡过江水,袭击采石,接着进攻姑苏,也就半天时间就攻了下来,紧接着继续进攻新林。当时的老百姓都知道他的威名也知道他的信誉和气节,都来军门参见他,陈人当时很害怕,樊巡、鲁世真、田瑞等都陆续投降了。

杨广还派行军总管和他会和,当时的步兵、骑兵多达两万人,这时的陈叔宝带兵镇守朱雀航,听到他来攻城,都吓得四散而逃。敌军战败投降,他带着五百人直攻朱雀门,当时南陈的士兵还准备迎战,投降的将军说道:"我都投降了,你们还要干什么",大家便也都放弃了抵抗,平定金陵后,韩擒虎活捉了陈叔宝。

但回去以后韩擒虎竟然和贺若弼争起了功劳,贺若弼在隋文帝面前说:"我在蒋山殊死搏斗,打退了敌人精锐的部队,还活捉了敌人的将军,威风大振,最后平定了陈国,你怎么可以和我相比",韩擒虎回答道:"我奉命和你的军队汇合,攻打都城,就因为你在我面前冒险出兵,遇到敌军就开始打,将士们才死伤惨重,我们五百人武器不沾血就攻下了金陵,他们投降还抓了陈叔宝,占据府库捣毁巢穴,你到了晚上才叩门,补救罪过都来不及,还怎么比功劳"。隋文帝听后表示两人都应奖赏。

《隋书》编撰中记载了他病终临死之前的事。有一个老妇人看见他门下阵仗很大,仿佛是皇宫中,她就上前去问,仪仗中有人告诉她,他们是来接大王的,之后这群人就不见了。还有个病的很厉害的人,走到韩擒虎家中,说想拜见大王,左右皆是疑惑,就问道什么王,那人回答道:"阎罗王"。左右听了想上去教训这个胡说八道的人,韩擒虎制止了他们说道:"我死后能做阎罗王,这已很满足了"。之后他就病逝了,而他死后做阎罗王的传说也就这么流传下来。

甲骨文的“虎”字简直就是一幅虎的左侧视图, 是对动物虎的形象的整体描画。其实,这个字应该是来源于图画,与新石器时代的阴山岩画上的虎的样子十分相似,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传承的关系。

金文中的“虎”字最初依然保持着虎的整体形态。例如:陕西法门寺西周青铜器虎簋铭文中的“虎”字就与甲骨文中的“虎”字十分相似。后来的金文的“虎”字就突出了虎牙虎爪。因为先民在狩猎的生活中已经认识到老虎的威力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爪子和牙齿之上。

所以“虎”字就突出了虎的这两个特点。文字毕竟不是图画,字形设计创意中,并不能总是将“爪”“牙”两端兼顾周到,于是,“虎”字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常常是突出“爪”“牙”两者中之一的构形。

由于虎的特性:

古人将其列为“四灵兽(龙、虎、凤、龟)”之一,在传统风水学中所讲的四象,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说,白虎即属于西方。

也因此,虎常与龙相并提,在这种文化视角下,“虎”又被视为避邪之物。因虎有威猛的特性,所以也多用在军事上,如象征军人勇敢与坚强的“虎将”,秦代将军队命名为“虎贲军”,在秦时期皇帝调兵遣将的凭证称为虎符,如出土的“阳陵虎符”,虎符多是用铜或黄金做成老虎的形状。

其实在历史与传说故事中也有很多题材与虎有关。如《水浒传》中有“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因此也成为“打虎英雄”的代表。除此,还有很多与虎相关的寓言故事,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狐假虎威”等。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老虎的生态、生活系统也被打破。数量不断减少,同时威猛的特性也逐渐退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