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苓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痘科类编》卷三:柴苓汤 31 柴苓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得效》卷二:柴苓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慈幼新书》卷九:柴苓汤 51 柴苓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功能主治 5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扶寿精方》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7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76 柴苓汤的临床应用 8 《穷乡便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9 《伤寒大白》卷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柴苓汤 1 拼音
chái líng tāng
2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汤21 处方
白术 茯苓 泽泻 柴胡 猪苓 黄芩
22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健脾利湿。主身热,烦渴,泄泻。
2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24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3 《痘科类编》卷三:柴苓汤31 柴苓汤的别名
柴芩汤
32 处方小柴胡汤合四苓汤。
33 功能主治痘疮,风火相搏,喉中痰鸣,目睛上视,面赤引饮,喜居冷处;及邪气并于里,肠胃热甚,传化失常而致痘疮未出而泻利。
3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柴芩汤(《痘科金镜赋》卷六)。
35 摘录《痘科类编》卷三
4 《得效》卷二:柴苓汤41 处方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42 功能主治伤风伤暑疟。
4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每服加生姜3片,麦门冬20粒(去心),地骨皮少许,煎,温服。
44 摘录《得效》卷二
5 《慈幼新书》卷九:柴苓汤51 柴苓汤的别名
柴芩汤
52 处方柴胡、白术、黄芩、茯苓、猪苓、泽泻、厚朴、甘草、人参、香薷(暑疟加)。
53 功能主治疟初发12日。
5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柴芩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一)。《医林绳墨大全》本方用柴胡一钱五分,黄芩一钱,猪苓五分,泽泻五分,白茯苓八分,白术一钱五分,厚朴八分,甘草三分,人参五分(量用),香薷二钱(暑天用,余不用)。水二碗,煎一碗,服一二剂。
55 摘录《慈幼新书》卷九
6 《扶寿精方》 61 方名
柴苓汤
62 组成柴胡2钱,黄芩1钱(炒),猪苓8分,泽泻8分,茯苓1钱半,白术1钱,官桂3分,半夏1钱,甘草2分。
63 主治伤寒78日,发热泄泻,作渴引饮,烦躁不宁。
6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钟,加生姜3片,煎1钟,不拘时候服。
65 加减渴甚,去白术、半夏,加干葛、芍药各1钱。
7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71 方名柴苓汤
72 组成柴胡1钱6分,半夏(汤泡7次)7分,黄芩6分,人参6分,甘草6分,白术7分半,猪苓7分半,茯苓7分半,泽泻1钱2分半,桂5分。
73 功效分利阴阳,和解表里。
74 主治伤寒、温热病、伤暑、疟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泻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儿麻疹、痘疮、疝气见有上述症状者。
75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水2盏,生姜3片,煎至1盏,温服。
76 柴苓汤的临床应用①小儿下利《汉方临床》(1987;9:66):本方治疗20例小儿下利,用药量为:未满7岁者每日3g,7岁以上者每日6g,乳儿每日018g,均分3次服用,使用时间为714日。结果:显效7例,有效8例,略有效1例,无效2例,恶化1例,效果不明者1例。认为对容易陷于脱水状态的小儿下利,柴苓汤是一种有价值的药剂。②变形性膝关节症《汉方临床》(1987;34:66):用柴苓汤治疗14例伴有膝痛、膝浮肿的变形性膝关节症,每日予柴苓汤9g,分3次服;治疗时间最短者3周,最长者4个月,膝关节浮肿减轻或消失者8例,有效率57%。
8 《穷乡便方》 81 方名柴苓汤
82 组成半夏1钱,黄芩1钱,赤芍药1钱,人参3分,柴胡8分,泽泻8分,猪苓7分,羌活9分,木通1钱。
83 主治春初发头痛,怯寒潮热,是阳证者。
8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煎,半饥服。
9 《伤寒大白》卷四 91 方名柴苓汤
92 组成柴胡、黄芩、广皮、半夏、甘草、茯苓、猪苓。
93 主治寒湿伤于少阳,下利,时寒时热,六脉弦大。
94 附注《家秘》有干葛、木通。
古籍中的柴苓汤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文贵者明疫漏底发热谵语(有发明)热仍未退,无汗,泻未止也。时有问予者,谓胡不用柴苓汤而退热止泻也。服石膏故益泻耳。予戏之曰∶予乃三
《医学传灯》:[卷上]湿。上下俱可著用。如寒热已退。红肿不消。宜用加减柴苓汤。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可见治湿之法。又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四]疟疾第九十四麻疹寒热似疟症。柴苓汤儿加减进。收后患疟用鳖甲。神而明之医中圣。麻症初热已出之时。有寒热似疟者。此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外感目痛鼻燥,鼓颔,属阳明,热多寒少,烦渴尿赤者,柴苓汤;暑月,黄连香薷散;热伤气分,单热而渴者,白虎
《医学传灯》:[卷下]泄泻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沉苓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沉苓丸 1 拼音
chén líng wán
2 处方白茯苓半斤(去皮净),猪苓5两。
3 制法将茯苓锉成大块,猪苓为皮片,用瓦器煮,以猪苓沉为度,取白茯苓以蜡为丸,如弹子大。
4 功能主治渴浊,有浊无渴。
5 沉苓丸的用法用量凡渴浊必先看为何证,有浊无渴,先服百段锦散,后用白羊肾丸及沉苓丸。
6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八○引《郑氏家传渴浊方》
古籍中的沉苓丸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消渴门]消肾小便白浊
炒。色褐为度。却用半夏为末。酒煮羊肉外肾烂心下沉苓丸(出郑氏家传渴浊方)白茯苓(半斤去皮净)猪苓(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五诸虚门]补益诸虚)菟丝子(半两酒浸带湿与群药同研)北五味子(半十丸。空心酒下聚宝养气丹(出危氏方)能治诸虚不足。气
《续名医类案》:[卷十六]痰带金,于今头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硝青礞倍若沉。十七两中沉半两,水丸梧子意须斟。驱除怪病安心志
《本草简要方》:[卷之五木部一]沉香麻痹。胃冷。久呃。心腹疼痛。症癖噤口痢。沉香丸。沉香人参蝎胡黄连乳香各一分。龙骨甘草各五厘。研末枣
《普济方》:[卷三十一肾脏门]肾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附论)利尿作用、免疫增强作用、一种非T细胞性促有丝分裂素作用。
主要成分:含粗蛋白789%、醚溶性浸出物 024%、粗纤维4606%、可溶性糖分等;还含游离及结合型生物素(Biotin)、2-羟基-二十四烷酸(2-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麦角甾醇(Ergo- sterol)含麦角甾醇、生物素、糖类、蛋白质。
猪苓多糖对小鼠全脾细胞有明显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在125mg/(kg·天)剂量下,猪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对SRBC的特异抗体分泌细胞数;能明显增强小鼠对异型脾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促进异型脾细胞激活细胞毒T细胞(CTL)对靶细胞的杀伤。
扩展资料
栽培管理
1、蜜环菌种生产:采用固体培养法,经母种、原种、枝条种的三级培养。
2、培养菌材:以青冈、椴树等阔叶林树种为菌材,禁止使用针叶林树种,菌材直径≥8厘米,将三级种接种在菌材上,堆码发酵60至90天。
3、种植:3至5月或7至8月种植,用种量1平方米1千克至2千克灰苓。土壤水分保持在20%至30%。
4、施肥:生长一年期以上后,需在坑道上添加菌棒、腐质土。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九寨猪苓
-猪苓
目录 1 拼音 2 《卫生总微》卷十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猪苓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猪苓通草散 1 拼音
zhū líng tōng cǎo sǎn
2 《卫生总微》卷十五 21 方名猪苓通草散
22 组成木猪苓(去黑皮)、通草(涂蜜炙干)各等分。
23 主治小儿黄病,透明黄肿。
24 猪苓通草散的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更入研细麝香,去土地龙末各少许,拌匀。
古籍中的猪苓通草散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五]黄胆论以蔓青子汁。水和服之。半钱或一钱。亦治疸病。猪苓通草散治黄病透明黄肿。木猪苓去黑皮。通草涂蜜炙干。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七十一淋证门]药方火熬沸,食前服。王不留行散治热淋不止疼痛。(即通草散,方见前。)螺泥膏治热淋小便不通。大田螺(不拘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四]肿病论参散调补。忌生冷坚硬之物。通草散治一身黄肿透明。通草(蜜涂炙干为末)木猪苓(去黑皮为末各等分)上为细
《普济方》:[卷二百十四小便淋秘门]总论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下。日三通草散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砂石。痛不
《普济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湿门]中暑附论本文2023-08-20 18:52: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0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