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山海经》中有哪些传说的动物在现实中找到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古书《山海经》中有哪些传说的动物在现实中找到了?,第1张

《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其实山经是有关地理的记载,而海经则是描述了几张时令之图,也就是记载天时和星空星象的图,所以,在海经中,充满了荒诞不经的各种神奇动物,但是在山经中,既有普通动物,也有很多异兽可以和真实存在的动物对得上号的。

就说普通动物,十二生肖中除了龙,其他的十一种: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都是在山海经中出现过的。

举一个简单的额例子。

《北山经》中,天池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这种飞鼠,就是四肢之间带有薄膜,可以滑翔的鼯鼠。

这这段非常直白,而鼯鼠又叫飞鼠,样子描述又一致。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所以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动物。

《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

这里的狌狌,其实就是这种白耳狨。

所谓状如禺,就是形状像猴子,但是耳朵是白的。很多人从发音上猜想以为是狌狌是和“猩猩”差不多的一种动物,其实不然。当我们看到照片,再对比山海经中的描述,不禁感古叹人的神来之笔。只是这种白耳狨主要生活在巴西。

不过据说,当年殷商灭亡的时候,有一只商朝残存的军队渡过了白令海峡,跨上了美洲大陆,从而留下了这些记载,也未可知。

再来看一个。

《南山经》曰又东三百里, 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这个奇怪的长得像牛又像鱼还有两个翅膀的东东其实就是它——南美海牛。

既然是叫海牛,长得和牛相似这个毫无异议了。蛇尾有翼,其羽在下。长期的水中生活,它们的前肢已经进化成了鳍一样,鳍张开之后,就像是翅膀一样。而且位置也一样是在身体的下方。至于蛇尾,那是原来的下肢退化以后和尾部合并变成和蛇尾相似的尾鳍。而且,海牛也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所以山海经中有记载也就很正常了。

关于山经中的动物记载,还有很多很多,其中绝大多数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所以,山经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地理书。

1、虎首铜像

虎首铜像质地为铜器,其制造年代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 。原属北京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大水法的十二兽首铜像之一。

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写实风格造型,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

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据考证,当年十二生肖铜像呈八字形排列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一个水池两边,被时人称为“水力钟”。

每日,十二生肖铜像会依次轮流喷水,分别代表全日不同时分,正午时分时,十二像会同时涌射,这些铜像是西方人设计,在中国制造的,融东西方文化于一身。

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事件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2、《五色鹦鹉》

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与《蜡梅身禽图》想类,是一种精巧典雅的风格。

因有徽宗赵佶的亲笔题词,历来系于徽宗名下,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实出当时画院职业画家之手,体现了徽宗时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水平。

画幅的右侧有赵佶瘦金书诗序并诗,其形式与《祥龙石图》相近似,有的学者进而推测此作当为《宣和睿览册》中之一种。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3、王作左守鼎

王作左守鼎高41、口径38厘米:口沿外折,上立粗壮的两耳,颈部略收,腹部稍鼓,腹下置三蹄足。颈和足的上部均有短棱脊,形制与小克鼎相似,但小克鼎的腹部似乎更深些。

该鼎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4、《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年)由宫廷画师唐岱等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四十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四十景对题诗》,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管和体。全图咏分为上下两册,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人称殿本彩图。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5、青铜鎏金佛塔

高约2米,与故宫内现存的佛塔基本相似。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这在乾隆年间各种佛塔中都是少见的。

这座金塔顶部为日、月、伞和三宝,代表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镶嵌巨大的绿宝石。中间的半圆体有一佛龛,佛龛中为释迦牟尼像,形态自然、铸造艺术精湛。

下部四方体有雄狮托起整个塔体造型。这是藏传佛教佛塔的典型样式。

原属圆明园珍品,现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

中国绘画唐宋时期发展的是、人物、山水、花鸟画。

唐代的绘画,在隋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人物,山水,花鸟画均取得了主要的成就,为后世所仰慕按时代,又分初,中,晚三期。

初唐的人物画继承了隋的细密画风,时代特征在取材上体现出来。

风格上分为以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风格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边陲风格。山水画以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和王维的水墨山水是这一代的特点。花鸟画有设色和水墨两种、代表画家是薛稷和殷仲容。

晚唐的绘画、开始转向新的方向以周肪为代表的人物画、更趋完满以王墨为代表的山水画、已经开始变化、最后完成了山水画的“改步变古”。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也获得突出发展,在工细花鸟画日臻成熟的同时、疏淡简洁的花鸟画也开始形成。边鸾、藤昌佑、刁光胤等为此时的代表。其他著名画家还有李真和孙位等。

扩展资料:

中国的绘画工艺十分古老,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

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

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但是绘画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

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壁画,艺术造诣极高。由于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除了工匠,还

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这一时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

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

-绘画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韩愈: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柳宗元:著有《柳河东集》等。

苏轼: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等。

苏辙:著有《栾城集》等。

欧阳修: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等。

王安石: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曾巩:著有《曾巩集》、《元丰类稿》 、《隆平集》等。

扩展资料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参考资料:

——唐宋八大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