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凶猛里康顺风教的刀法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国术凶猛里康顺风教的刀法是什么?,第1张

康是练红拳的。

实用刀法参见抗日大刀队的破锋八刀。

破锋,击破刺刀。八刀,共8个刀式。刀,大刀,刀身长约60公分,刀柄长约20公分,双手握持。刀身宽约10公分,开长短双血槽,刀头有尖,为60度锐

角。刀背和刀尖之间有一圆孔,用来系穗子。刀重4斤。刀后有圆环,用来系刀柄上的缠布和用来擦刀的手巾。 此刀为河北沧州马凤图1925年前后在甘肃创编。主要是根据冯玉祥西

北军手枪队25式大刀术加以简化并参考古籍记述传统刀法编订。 起手

  身体左面向前侧立,双脚分开,左前右后成高虚步,左手前平伸,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右手执刀在身体右侧,刀尖向后,刀刃向内。

  一、迎面大劈破锋刀 动作:

  1、上步左劈刀:上右脚成右虚步,在运动过程中变右高弓步。左手竖起掌,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然后从下向后摆。单手刀从右后、右上向左下斜劈。等刀劈

到左下时,左臂弯曲,左手在腹部前迎接在右手腕外部,手心向左,手指向上,双手基本呈交叉形。

  2、上步右劈刀接跟步下按刀:左脚上半步,成右跪步。单手刀从左臂外侧继续向左上

走,从左上向右下斜劈,一直劈到右膝盖外侧。右手向后上摆,刀劈到左下方时候,右手正好曲臂摆到左肩。然后左手附在刀背上,左手扶刀背,手心向下,手指向

右。刀在下劈过程中是向后滑动的,左手本来在刀中后部,最后停在刀背前部。 技击:

  此刀是对方刺我,我上步换位,大刀从对方中门侧面下劈,故称迎面大劈。此刀关键是右脚上步自然换位使得对方刺刀刺空,我一刀把对方枪隔开,反手一刀砍

对方颈肩膀。如果我刀劈空,对方一定是先收枪后缩,在我出击时出枪反击。我此时仍需要向前冲,左手放在刀背上助力向下压。一边劈一边往后收,连劈带按带后

拉刀。用来压对方刺来的枪。 刀法: 1、劈刀:刀从上向下为劈刀,力达刀刃。刀和手臂成直线。 2、按刀:刀刃向下,有短促的长劲移动。

  二、掉手横挥使拦腰 动作:

  1、上步斜上架刀:向前大步迈出左脚成左弓步,双手位置不变举刀架至头顶前,刀刃向上,刀尖向左,刀是个斜向的,右手高左手低,右手在头正前。

  2、上步横抹刀:双手从上向下向外分张,右手持刀走一个顺时针小的极扁椭圆圈从右至左横抹,刀与面高,是平抹,左手后平摆,掌心向下,掌指向后,刀抹

到身体左边时左手手心向下迎接刀柄,握于右手之后,此时上右脚略成右弓步。

  3、上步转身横扫刀:再上左脚,以右脚前掌为轴右后转身面向右后方,成右跪步。双手持刀转锋由左至右横扫出270度,刀一直要扫到右腰以下到膝盖位

置,重点在于扫腰部的位置。 技击: 此刀是对方刺我,我用刀上架。接着上步用一刀横抹其颈部,对方收枪急退,我上步转身斜扫他腰部一刀。

  刀法: 3、架刀:力点在刀身中部,上架,刀刃向上,肘关节伸直。 4、抹刀:旋臂,曲肘,边抹边用抽,抹对方颈部。

  三、顺风势成扫秋叶 动作:

  1、上步撩刀:转身,向左前动一下左脚成左高弓步,双手从上向下向外分张,左手掌心向下,掌指向外,右手单手持刀从右下向左上撩刀,刀与面高,左手由

身体左向前下、前上画弧线,左手接刀柄握于右手之后。

  2、上步扫刀:进右脚成右高弓步,两手向前推,使得刀从上向下画一个逆时针小弧线,从左上向右下斜平扫----基本平扫,刀比腰高大约在横膈膜位置。

 技击: 此刀是对方刺我,我上步撩其前手,把对方枪一撩,对方必然缩手,我趁势扫其上身中段。 刀法:

  5、撩刀:刀由下向前向上为撩刀,力达刀刃前部,刀要贴近身体。 四、横扫千军敌难逃 动作:

  1、上步左平扫刀:左脚向右脚略跟进,与上动构成一个完整的连枝步。身体后坐,把刀竖起来,刀刃向外,然后放倒,刀刃向前,上左脚跟右脚成左跪步,双

手持刀从右向左横扫,刀与腰高。刀走到左腰侧前即可。

  2、上步右平扫刀:上右脚跟左脚成右弓步,双手翻转,双手持刀从左向右横扫,刀与腰高。刀走到右腰侧前即可。 技击:

  此刀是我运用腰力横扫对方腰部,一刀不中再扫一刀。 五、跨步挑撩似雷奔 动作: 1、左转身:以右脚尖为轴,左脚向后伸,左转身。

  2、上步挑撩刀:上右脚成右虚步,左手向外向上斜直线分张,先是掌心向下,掌指向前,超过头顶。从右下至左上挑撩刀。然后刀向左下运行时,在此时左手

合到刀柄上,在右手后。这一挑撩刀不过肩膀,向外侧而非外侧上,更多的是以挑为主。刀柄高于刀身。

  3、上步撩刀:右脚向前迈步,左脚跟上,身体右转,成右高弓步。双手持刀从左下至右上撩刀。这一刀是从身体正下方直接撩到正上方,而且柄先动。两手持

刀柄高举过头,在头正前方。 技击: 此刀是我以刀挑撩对方握枪左手,随即撩对方身体侧面。是由下向上撩割。 刀法:

  6、挑刀:力达刀尖,刀臂成一直线。 六、连环提柳下斜削 动作:

  1、上步撩刀:双手分张,左手在前,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右刀在后,刀刃向下。然后上左脚成左高弓步,右手刀从右下向左上撩刀,左手从头顶走到身体左

后,掌心向上。

  2、上步削刀:上右脚左脚跟进连枝步成右跪步,双手先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内,手指向右上,手心向内,再向外分张,掌心向侧前,掌指向左后,右手刀向右

方平砍削,刀与腰平,刀尖向前。

苗刀 唐横 日本武士刀 一个流派

日本刀法讲究实战不花架子,格斗全程兵棋理论化。盲棋脑袋里构筑决斗为主要训练法。讲究35招之内解决战斗

日本刀法理论体系

弹一闪 挂 防反为主体+一些自创攻击招式

弹一闪就是抓住敌人攻击瞬间抵消招式反击 挂就是用身体任何部位抓住对手,使其失去平衡,然后出刀 防反就是格挡反击

弹一闪

1接引斩 抓住敌人出刀瞬间格挡刀身后甩,敌人砍空,顺势左移动跨步下劈

2迎击下劈 抓住敌人出刀瞬间,假意格挡假动作,迅速蹲下下劈敌人腿

1抓挂 自己手抓住对手踹一脚,敌人后仰失去平衡,跨步向前补刀

2钩挂 利用剑柄末端勾住敌人剑柄向后带,敌人失去平衡。补刀后背

3崩 敌人格挡接触刀防御时向下自己刀用力推,敌人蹲下站立不稳,正面补刀

防反

格挡挥下 自己刀挡住敌人刀 然后反击砍 2刀柄格挡挥下 自己砍空不好二次攻击,用刀柄格末端挡敌人剑刃,然后挥动反击 3格挡滞刀 格挡敌人攻击后,用剑头指向敌人停滞不动等敌人撞刀上。滞剑回旋半径极微小。4后退反击 连续边后撤边格挡敌人攻击很安全,敌人连续攻击僵直后自己出刀反击

自创攻击招式 自己发明一些转圈砍 飞身突刺 然后命名牛一些 主体和自创招式都有了 日本刀术大成 一些自创招式 1旋风斩 左右横扫2刀 2回神斩 万神后砍 3推刀斩 手扶着刀背砍 4燕返 一道上批下去,然后刀刃翻过来撩上

日本刀一共有3中站姿 上端 右手前左手后双手吃刀,举过头顶。左脚在前。 中断 刀放在中间指向前方 下端 刀耷拉着指向地板

日本刀术的习练器具方法

去品xIxi买一把120元的合金日本真倒,注意是真的,这样才能强身健体有分量。胶带纸缠住剑刃和剑尖,剑尖缠绕2遍。开始习练主体+自创招式吧。就为了强身健体

泰森说我能打十个!武士刀说我能打20个!泰森说我能打死一头牛!武士刀说我能打死一只老虎!冷兵器就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刀为“百兵之胆”,是中华武术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自古至今,练武术的人用刀的最多,也总结创造了许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许多刀法派别。

  现存的刀法派别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梅花刀等。

  不同门派的刀法虽各有特点,但总结起来也有共同点:

  一、“刀招沉猛”,与剑相比,刀法大开大阖,变化较少而威力不减。

  二、“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在刀法中持刀手及步法极为重要。

  刀中八法

  扫、劈、拨、削、掠、奈、斩、突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提起三国时期的名刀宝剑,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刘、关、张三兄弟的雌雄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原因也很简单,《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不过《三国演义》毕竟是成书于明朝时期的小说,在武器的描述上与三国时期肯定有不小的差距。下面小编就以魏、蜀、吴、晋、群五个部分,盘点一下古籍中记载的三国刀剑,以飧读者。

1、魏文九宝

“魏文九宝”见于《文心雕龙·铭箴》,文中评价为器利辞钝。《全三国文·卷八》中载有曹丕的一篇文章《剑茗》,其中交代魏文九宝中有三把剑,名为飞景(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五两,“光似流星”)、流采(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四两,色如彩虹)、华锋;三把刀,名为灵宝(长四尺三寸,重三斤六两,龟纹)、含章(长四尺三寸,重三斤十两,色如红霞)、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刀身如霜雪);两把匕首,名为清刚(肌理如冰)、杨文(光芒四射);一把露陌刀,名为龙鳞(长三尺二,纹理如龙鳞)。

2、太一刀

在消灭蜀汉之后,钟会在成都得到太一刀。后来钟会死于兵变,这把刀落入部下王伯升手中。王伯升有一次渡江,刀自行飞入水中。

3、“黑漆刀”

邓艾在十二岁时,在《陈太丘碑》下挖到一口刀,刀身黑色如漆,小编称之为“黑漆刀”。“黑漆刀”长有三尺,刀上面能隐约感受到刀气,当时的人认为这是一把神刀。

4、王双刀

王双曾经在集市上买到一把刀,卖刀人说得到这把刀的人会大富大贵,说完就消失不见。王双买刀以后,果然成为曹魏将领。后来王双将这把刀与曹真的一把刀相换。

1、蒲元神刀

蒲元为蜀汉巧匠,善于制刀。曾为诸葛亮制作三千把宝刀充当军械。蒲元神刀极为锋利,可以轻易砍断装满铁珠的竹筒。诸葛亮能够在正兵上压制司马懿,或许就有蒲元的功劳。

2、万人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是八十二斤重的冷艳锯,这种重量的武器显然不适合用于实战。《古今刀剑录》中记载,关羽自己采集铁矿,铸造出两把刀,刀铭为“万人”。后来关羽发动北伐围攻襄阳、樊城,却遭到孙权的偷袭。他第一时间没有沿汉水撤退到上庸、房陵、西城三郡,而是南下取回南郡。结果落到孙权布置的包围圈中,兵败身死。关羽覆败时,由于爱惜宝刀,不想让它为孙权所得,将其投入水中。

3、新亭侯刀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大部分荆州,张飞被封为新亭侯。他自己命令工匠打造一把刀,刀铭为:“新亭侯蜀大将也”。后来张飞被账下范强、张达所杀,二人逃亡东吴,新亭侯刀也流入东吴。

在明朝以后,张飞的形象发生了转变,由骁将莽夫转为善于书画的风流儒将。《新亭侯刀铭》就成为张飞善于书法的证据之一。但这个说法并不能站住脚。其一,《古今刀剑录》中并未说明此刀铭为张飞手书;其二,这个刀铭本身就存在较大问题。张飞封为汉寿亭侯的时候,刘备尚且没有入蜀,“蜀大将”存在“时空穿越”的问题。

4、“赤血刀”

“赤血刀”为黄忠所持。刘备借取南郡后,得到一把宝刀,刀身红色如血,小编称之为“赤血刀”。在“汉中之战”中,黄忠就以“赤血刀”杀敌,一天下来手刃敌人以百计。可见“汉中之战”的激烈程度,还有“赤血刀”的锋利。

剑为百兵之君,刀乃百兵之王,枪乃百兵之贼,棍为百兵之祖。

剑是最早出现的兵器,携带方便,练起来潇洒飘逸、步伐灵活,有一种儒雅之风,与琴、棋、书并称为文人四宝,故而百兵之君,棍是最原始的武器,随便一个人只要拿起棍子都能够耍两招,所以为百兵之首。

刀也是比较早的兵器,大刀可马战,腰刀可步战,刀法主要讲究劈、砍、拦、扎、抹,招式简练易学,所以为百兵之帅,而枪之所以能够称王、称贼,皆是因为它在实战中威力强大,攻防速度急迅,富于变化,往往能够使敌人防不胜防,但是枪法也是最难掌握、最难学习的。

十八般武器:

最早是汉武于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整理,筛选出18种类型的兵器:矛、镗、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枪、叉。

到了三国时代,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长九短。九长:戈、矛、戟、槊、镗、钺、棍、枪、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剑、锏、锤、抓。

我们从《唐六典》说起,《唐六典》记载“鄣刀盖用鄣身以御敌。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这两句释义为基础,将正仓院所藏的“金银佃庄唐大刀”及其它隋唐大刀定义为横刀,而将鄣刀定义为防身短刀。个人认为此说法欠妥。因为典籍所载“鄣刀盖用鄣身以御敌”是指人在刀后受到刀的庇护,自然不可能是短刀。

横刀,横者,闲木也。本义为门户下的那根横木,又有侧的意思。而“佩刀也,兵士所佩”这句话,并不是说兵士佩的是横刀,而是说横刀是兵士佩的刀。看起来这两说似乎没什么区别,可实际上差异相当大,之所以“鄣刀”、“横刀”定义会出现错误,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个差异。

事实上,唐“横刀”之形制,在留存了数柄传世隋唐刀及相当数量隋唐刀实物的日本,一直是相当清楚的。而且“横刀”一物,于日本史料及历朝和当代学者的所有著述中,也都公认其为中国传来,之后日本因之,这是没有争论的一个共识。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文化上有极紧密甚至有些是传承的关系。然因地理、语言之隔阂,多年来在历史等文化领域交流并不通畅,因此日本不少很常见的与中国有关的史料文献,长期以来并不为中国重视。故现在的日本虽然不存在“令严不许传中国”之现象,而且还一直在努力收集、整理中国的历史文献,但对中国而言,在日本与中国有关的文献资料,却依然颇多“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之感。

目前存于日本,身份确定为来自中国且著名的隋唐传世刀剑,,有四天王寺藏的七星剑、丙子椒林剑,正仓院藏的水龙剑、金银佃庄唐大刀、宝石银饰唐短刀等,为数不少。不过上举那三口名为剑的,其实都是刀,并非真正的剑。七星、丙子椒林两口乃隋刀,是日本圣德太子佩刀;水龙则是唐刀,为日本圣武天皇佩刀。

至于将刀叫做剑,盖因古代日本以剑为贵之故,这在日本是习以为常之事。如日本最古老的史书、自和铜五年(712年)开始编写的《古事记》里,凡涉及神性之刀剑,多以剑名以尊显其高贵。《古事记》的上卷,主要内容是日本上古神话及创世传说,有神与日本列岛之由来、初代天皇诞生等等,此卷中就很多时候刀剑不分,且神及初代天皇之刀剑多以剑名,如十拳剑、草那云剑、神度剑等等,亦有将神及天皇所佩刀剑概称为“御刀”云云。

在日本刀分类法则中,刀一般指刃长两尺或以上的刀,也叫打刀,刃长两尺以下的为胁差。太刀则是指悬挂方式为刃朝地面,铭切在外侧,刃长两尺或以上的刀。无铭情况下,以刀姿刀形为判断标准。大刀,指上古和隋唐时期的直身长刀,以及日本仿造的、与隋唐直身刀形制相近的日本刀,如头椎大刀、唐大刀、唐样大刀等。

而其中惟“横刀”一物,刃长仅尺半,与诸大刀两尺多的刃长相去甚远。日本目前所存名为“横刀”、又与中国隋唐时间一致的传世实物,是正仓院中仓八号藏品之一的“金银庄横刀”,也叫“金银平脱横刀”。

在《东大寺献物帐》中,有一份日本天平胜宝八年(756年)六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日本皇室给东大寺供奉珍宝的清单记载,其曰:

太上天皇舍国家珍宝等入东大寺愿文,皇太后御制。

……(愿文、其它礼品略)

[附笺]横刀一口。刃长一尺四寸七分,锋者偏刃,紫檀把以犀角裹头,又以铁约其上,以金镂铁上。眼及扼鞘尾以铁裹金镂之,但带执用银作以金镂之。鞘缠藤,紫组悬,紫皮带执,黑紫罗带,黑紫紬袋绯绫里。

右一口者,太政太臣之家设新室宴之日,天皇亲临,皇太子奉舞,太臣寿赠(彼日皇太子者,即平城宫御宇、后太上天皇也)。

此为《国家珍宝帐》关于“横刀”的文字记载。《国家珍宝帐》中记载的刀剑种类繁多,但均与上举记载一样,各种刀的分类、尺寸、形制、外装饰记载都极为详尽。如“唐大刀”和“唐样大刀”就分得极清楚,盖一为传自隋唐,一为日本仿制,故分别名之。另亦有“高丽样大刀”,及金漆银铜作大刀、金漆铜作大刀、金铜作大刀、黑作大刀等。

日本保存的其它名为“横刀”的刀剑实物数量也不少,但除正仓院外,其余的传世“横刀”,时代早的也多为室町时期产物,以后各时期也一直都有名为“横刀”的这一刀剑种类存在,个中代表以“玉缠横刀”为最,其已成为皇室及神的象征性物品。无论从形制还是功能等各方面看,这些所谓“横刀”都是一种在日本本地演进后的衍生品种,与七世纪前后隋唐、奈良时期的“横刀”已完全不是同一种类了,故不在此讨论。

除正仓院保存的这口传世横刀外,日本尚有一些出土的同期横刀实物,如北海道北大博物馆所藏的“金铜庄丝卷横刀”与“黑作横刀”等,其含外装的长度均只有70 cm有余,不到80 cm。

因此,有关横刀尺寸应小于普通两尺以上唐大刀这点,已分别有文字记载及多例实物存在可证,且实物形制与文字记载也完全吻合可互为印证,当可确认无疑。

另外值得一提并可列为旁证的是,在众多日本学者的著述中,无论是考古还是文献研究者,均以横刀的佩带方式为横于腰间、长度较短为其两大构成要素(这倒可以为探讨横刀名之由来提供相当的参考),此在日本学界已是一普遍认识。还有些日本学者,甚至干脆认为横刀是日本胁差的始祖。由于这类著述相当繁多且易得,就不一一引述了。

除日本外,能证明唐四刀中的“横刀”是短刀的史料,在中国也幸存了一条。其虽非直接证据,但却是个反证,能与上述横刀乃小于两尺大刀的短刀之考互为正反,证实这一观点。

据《新唐书·王及善传》载,唐将王君愕从唐太宗征高丽战死,其子王及善袭封邢国公。后为唐高宗所赏识,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其言道:“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

按唐书所记,左、右千牛卫为唐皇室的侍卫部队,武器以弓为主,同时掌管京中各类武器。高宗既曰“大横刀”,以常理推之,“横刀”一物本不大。再结合《唐六典》说横刀为“兵士所佩”之说,则可知千牛卫兵士所服之“横刀”不大,惟有王及善这等千牛卫将军身份,方能服尺寸异于普通“横刀”的“大横刀”近侍皇帝,故高宗强调说你能佩大横刀在朕侧,可“知此官贵乎”。此亦说明佩带大尺寸刀具近侍皇帝,乃当时极高的荣耀,一般近皇帝身侍卫者,佩带的当为比较短的刀,也就是普通横刀。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其实两者实为一个概念,说法不同而已。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