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黑参简介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参拼音名HēiShēn别名黑阳参、太白阳参、太白参、煤参[本草纲目拾遗]来源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黑参马先蒿PedicularisdavidiiFranch、美观马先蒿PedicularisdecoraFranch及褐毛马先蒿PedicularisdunnianaBonati[PaequibarbisHandMazz],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甘、微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止痛。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关节疼痛。用法用量2~3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详见百科词条:黑参 [ 最后修订于2016/8/6 11:59:17 共25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石斛类药材最早记载于《本草正义》。
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中医药古籍中均有记载,并将其列为药材之“上品”。铁皮石斛又是石斛类中药材极品之一,作为名贵药用草本植物应用历史悠久。
在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石斛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是先民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接触中逐步形成和成长起来的。在云南的傣族地区,人们对花尤为崇拜,石斛以其性能和特征,被当地人所崇敬,它寄托了傣族人民美好的愿望与情感,人们将它种植于自家的房顶上,而且都是些非常显眼的地方,如房顶中央,房檐的拐角处,这为傣家竹楼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形成了石斛的特色栽种。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连结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物·脐带 4 中药·脐带 41 拼音名 42 英文名 43 脐带的别名 44 脐带的处方用名 45 出处 46 脐带的来源 47 脐带的生药性状 48 脐带的炮制 481 脐带的炮制方法 4811 脐带 4812 砂炒脐带 482 成品性状 483 炮制作用 484 贮存方法 49 脐带的性味归经 410 脐带的功效与主治 411 脐带的化学成分 412 脐带的药理作用 413 脐带的用法用量 414 脐带使用禁忌 415 脐带组方精选 4151 治阴阳两虚,精神气血皆伤,虚危之候 4152 治三阴久疟 416 古人论述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坎炁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坎炁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坎炁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脐带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脐带 已经自动替换为 坎炁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kǎn qì
2 概述坎炁:1连结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物;2中药名。
3 连结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物·坎炁坎炁(umbilical cord[1])又名脐、肚带、脐肠、命蒂[2]。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六。是指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结构,状如绳索,长约50厘米,为胎儿输送血液并传递代谢产物[1]。即连结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物[2]。长约50厘米[2]。具有供给胎儿血液和营养物质代谢,保持胎儿在官腔内的一定活动等作用[2]。
坎炁的形状如绳索。足月妊娠胎儿的坎炁长约50厘米,有利于胚体在羊膜腔中自由活动。坎炁表面光滑,包有一层羊膜,内含胶样结缔组织,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在近脐端的坎炁内有时可看到尿囊残迹。脐动脉将胎儿体内含代谢废物的血液输送到胎盘进行物质交换;脐静脉则将胎盘的新鲜血液送至胎儿体内,供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因此,坎炁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质交换的通道。分娩时要将胎儿的坎炁从基部剪断,经消毒处理后妥善包扎,以防感染和出血。
4 中药·坎炁坎炁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人科初生健康婴儿的坎炁umbilical cord。呈细长条状,长10~15cm,直径约05cm,淡**或黑棕色,半透明,对光袖之,内有2根动脉管和1根静脉管。质坚韧,不易折断。气微腥。
坎炁味甘、咸,性温[2]。归心、肺、肝、肾经[3]。具有益肾,纳气,益气血敛汗的[2]。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盗汗[2]。坎炁质地坚韧,有腥气[3]。砂炒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便于制剂,并能矫臭,以利服用[3]。砂炒坎炁用于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等症[3]。
41 拼音名Qí Dài
42 英文名omphalo;belly band, umbilical cord(《中华本草》)
43 坎炁的别名脐带(《全国中草药汇编》)
坎气(《本草从新》)
44 坎炁的处方用名坎炁、脐带、炒坎炁[3]。
45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46 坎炁的来源《中药炮制学》:坎炁为初生婴儿的干燥坎炁[3]。
《全国中草药汇编》:坎炁为健康人的婴儿坎炁。
《中药大辞典》:坎炁为初生婴儿的坎炁。
《中华本草》:坎炁为人科初生健康婴儿的坎炁umbilical cord。
《中医大辞典》:坎炁为初生婴儿的坎炁[2]。
47 坎炁的生药性状《中药大辞典》:干燥的坎炁,呈细长条状,淡黄或黑棕色,长10~15厘米,内有2个动脉管和一个静脉管,质坚韧,不易拆断。气微腥。
《中华本草》:坎炁呈细长条状,长10~15cm,直径约05cm,淡**或黑棕色,半透明,对光袖之,内有2根动脉管和1根静脉管。质坚韧,不易折断。气微腥。
48 坎炁的炮制明代有瓦上炙焦法(《先醒斋广笔记》)[3]。
清代有制炭法(《握灵本草》)、煅法(《本经逢原》)等[3]。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等[3]。
481 坎炁的炮制方法 4811 坎炁取干净坎炁,洗净,用湿纸包裹,置火中,煨软,或用文火烘软,切片或段,干燥[3]。
4812 砂炒坎炁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坎炁片或段拌炒,至发泡、质酥时取出,筛去砂,放凉,碾为细粉[3]。
482 成品性状坎炁呈片或段状,淡**或浅棕色,切面有三个小孔,质坚韧,气微腥[3]。坎炁粉为淡**或浅棕色细粉[3]。
483 炮制作用坎炁质地坚韧,有腥气[3]。
砂炒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便于制剂,并能矫臭,以利服用[3]。用于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等症[3]。如治气血不足,毛悴精寒不育的脐带丹(《古方选注》)[3]。
484 贮存方法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3]。防蛀[3]。
49 坎炁的性味归经《中药炮制学》:坎炁味甘、咸,性温[3]。归心、肺、肝、肾经[3]。
《中医大辞典》:坎炁味甘、咸,性温[2]。入肝、肾、肺经[2]。
《中药大辞典》:甘咸,温。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咸,温。
《中华本草》:味甘、咸、性温;入心、肺、肾经。
《本草汇言》:"甘咸,气温,无毒。"
《医林纂要》:"甘苦咸,温。"
《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410 坎炁的功效与主治《中医大辞典》:坎炁具有益肾,纳气,益气血敛汗的[2]。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盗汗[2]。
《中药大辞典》:坎炁具有益肾,纳气的功效,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
《中华本草》:坎炁具有益肾、纳气的功效。主肾虚喘咳、虚劳赢弱、气血不足、盗汗久疟。
《全国中草药汇编》:坎炁具有纳肾气,定喘咳,敛汗止疟的功效。主治虚劳,胎毒,脐疮等症。
《中药炮制学》:砂炒坎炁用于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等症[3]。如治气血不足,毛悴精寒不育的脐带丹(《古方选注》)[3]。
《本草拾遗》:"主疟,烧为灰,饮下之。"
《本草纲目》:"解胎毒。敷脐疮。"
《本草汇言》:"补肾命,解胎毒,化痘毒。"
《本草通玄》:"充养血气。"
《饮片新参》:"治虚劳,纳肾气,定喘咳,敛汗。"
411 坎炁的化学成分坎炁含有硫酸软骨素(一种酸性粘多糖),还含糖元和脂质[2]。
412 坎炁的药理作用《中医大辞典》:坎炁提取物有坎炁激素(雌性激素)样作用,此外,能兴奋兔肠管及子宫[2]。
《中药大辞典》:坎炁激素对雌性幼小鼠有促进发惰期的作用,使子宫、卵巢肥大,子宫粘膜肥大增殖;对去势小鼠也有此作用。对幼小、去势或摘除脑下垂体前叶的家兔静脉注射坎炁激素,可使内生殖器组织肥大和增殖,故认为有性激素样作用。本品对蛙、小鼠及家兔有麻痹作用。特别对兔,用大剂量时能迅速降低血压,产生痉挛,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对蛙后肢、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离体蛙心及蛙骨胳肌有麻痹作用,对兔肠管及子宫则为兴奋作用。
坎炁提取物其作用与坎炁激素大体相似。
《中华本草》:坎炁激素对雌性幼小鼠有促进 期的作用,使子宫、卵巢肥大,子宫粘膜肥大增殖;对去势小鼠也有此作用。对幼小、去势或摘除脑下垂体前叶的家兔静脉注射坎炁激素,可使内生殖器组织肥大和增殖,故认为有性激素样作用。本品对蛙、小鼠及家兔有麻痹作用,特别对兔,用大剂量时能迅速降低血压,产生痉挛,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对蛀后肢、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离体蛙心及蛙骨胳肌有麻痹作用,对兔肠管及子宫则为兴奋作用。坎炁提取物其作用与坎炁激素大体相似。
413 坎炁的用法用量《中药大辞典》:内服:研末,2~6分;入丸剂或煎汤。
《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2条;入丸、散,1~3g。
《中医大辞典》:内服:煎汤,1~2条;焙干研末服06~18g[2]。
《全国中草药汇编》:2~6分(1~3具);外用酌量。
414 坎炁使用禁忌《全国中草药汇编》:凡风寒痰喘或胃弱者忌服。
415 坎炁组方精选 4151 治阴阳两虚,精神气血皆伤,虚危之候坎气(炙末)一两,人参一两,熟地二两,枸杞二两,人乳粉二两。上为末,酒酿白窨。炼作丸,桐子大。每服二钱,米饮下。(《医级》坎气丹)
4152 治三阴久疟坎炁九枚(烧存性),于白术二两,人参五钱。焙干俱为末,入童便煮附子一两,捣膏和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本草汇言》)
416 古人论述《本草经疏》:"坎炁,《神农本草经》以之治疟者,应是久疟虚寒之甚,借其气以补不足也。"
《医林纂要》"坎炁补益血气,得人气之余故也。小儿羸弱及痘疮不起,用此煎汤服之,亦颇见效。"
《本草拾遗》:主疟,烧为灰,饮下之。
《本草纲目》解胎毒,敷脐疮。
《本草汇言》补肾命,解胎毒,化痘毒。
《本草通玄》充养血气。
《饮片新参》治虚劳,纳肾气,定喘咳,敛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草药的适应证 5 草药的用法 6 注意事项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中草药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草药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草药 已经自动替换为 中草药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zhōng cǎo yào
2 英文参考Chinese medicinal herb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中草药(herb[1])是指一般无经典本草记载,民间按经验使用,加工炮制欠规范的天然药物[2]。习惯上指在中药书上没有记述的,我国局部地区、某些人群或民间习用,加工炮制欠规范的药用植物[3][1]。多为民间及中草药医所掌握使用[3]。近年来,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扩大了中药的品种,统称草药[3]。
中草药药源丰富,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较好,民间使用中草药治疗外科疾病积有很多的经验。
4 中草药的适应证一切外科病之肿疡具有红肿热痛的阳证,创伤浅表出血,皮肤病的止痒,毒蛇咬伤等,均可应用。
5 中草药的用法
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七叶一枝花、丝瓜叶等,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阳证肿疡。用时将鲜中草药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一日调换1—2次。早莲草、白茅花、丝瓜叶等,有止血之功,适用于浅表刨伤之止血。用时洗净,捣烂后敷出血处加压包扎,白茅花不用捣烂可直接敷用。徐长卿、蛇床子、地肤子、泽漆、羊蹄根等有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慢性皮肤病。用时洗净,凡无渗液者可煎汤熏洗,有渗液者捣汁或煎汤冷却后作湿敷。泽漆捣烂后加食盐少许用纱布包后,涂擦白疤皮损处;羊蹄根用酷浸后取汁外搽治牛皮癣。半边莲捣汁内服,药渣外敷伤口周围,治毒蛇咬伤等。
6 注意事项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中草药学 1 拼音
zhōng cǎo yào xué
2 英文参考Chinese herbology
3 注解
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和中成药;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研究中草药的科学,称为中草药学。中草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草药学的主要任务是:
(1)鉴定中草药的真伪优劣,保障用药准确、安全和有效;
(2)寻找和发掘新药源,保证医疗用药;
(3)整理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
古籍中的中草药学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兔耳酸汪连仕草药方∶即穿地铃,治跌打损伤。《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公元1765年
《本草纲目拾遗》:[卷四草部中]玉净瓶入药。味甘性平,和血行血有效,治劳伤跌扑。汪连仕草药方∶气杀郎中草,一名青背仙禽,又名疔见怕,山人呼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花部]雨韭汪连仕草药方云∶雨韭生水泽旁,即青慈菇花,去湿之功同茵陈。散一切疔肿,消痔漏,明目。《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猫舌仙桥汪氏草药方∶猫舌仙桥叶面生刺,草本塌地,生花青紫,多产水泽旁。治疔疮∶理黄胆一切湿火(汪氏)。《本草
《鸡峰普济方》:[卷第八肝肾]七里香汤本文2023-08-20 20:24: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