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茜草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来源 4 原形态 5 生境分布 6 性状 7 化学成份 8 炮制 9 性味 10 归经 11 功能主治 12 茜草藤的用法用量 13 注意 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茜草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茜草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茜草藤 1 拼音

qiàn cǎo téng

2 拼音名

Qiàn Cǎo Ténɡ

3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cordifolia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

4 原形态

茜草,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茎四棱形,棱上生多数倒生的小刺。叶四片轮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长26cm,宽14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下面沿中脉及叶柄均有倒刺,全缘,基出脉5。聚伞花序圆锥状,腋生及顶生;花小,黄白色,5数;花萼不明显;花冠辐状,直径约4mm,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雄蕊5,着生在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室,无毛。浆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5 生境分布

茜草藤Herba Rubiae Cordifoliae产于四川、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自产自销。

6 性状

性状鉴别:干燥茎下端粗约34mm,呈圆形,外表面淡紫红色或棕红色;上端茎呈四方形,枯绿色,茎的棱上有粗糙细毛刺。体轻,质脆,易断,断面平整,内心色白而松。茎节上轮生叶片,叶柄及叶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叶多脱落。气微,味微苦。 以条均匀,外皮红紫,内心黄红者为佳。

7 化学成份

全草含茜草萜酸(rubifolic acid)及茜草香豆酸(rubicounlaric acid)。

8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为茎、叶混合,呈段状。茎方柱形,皱瘪灰绿色,有明显的4条纵棱,棱上疏生倒刺,切面白色或中空。叶灰绿色或红褐色,上表面具粗糙毛,下面脉上及叶柄有倒刺。气微、味淡。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9 性味

苦;凉;无毒

10 归经

心;肝;肾;大肠;小肠;心包经

11 功能主治

止血;行瘀。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疗肿

12 茜草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13 注意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凡血虚发热泄泻无瘀滞者均忌用。"

14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茜草藤的方剂 紫正散合地黄散

稠,加贝母;阴虚,加四物汤。制备方法:引加红内消1钱(即茜草藤,5月5日采取,阴干),灯心20寸。

紫地汤

,生甘草6分,北细辛4分(去茆),灯心20节,茜草藤1钱。主治:喉风。用法用量:开水泡药蒸服。证轻

补骨四物汤

音:bǔgǔsìwùtāng处方:四物汤加川乌、茜草、菖蒲。功能主治:产后腿痛。摘录:《妇科玉尺》卷

茜草散

:qiàncǎosǎn《普济方》卷三○七:方名:茜草散组成:茜草(去根擂碎)。主治:土蛇咬伤。用法用

茜草饮

qiàncǎoyǐn《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名:茜草饮组成:茜草1两(生用)。主治:吐血不止。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药茜草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茜草藤的中成药 茜草丸

WS3BC032395处方:渣驯膏50g藏茜草200g紫草茸120g安息香50g藏菖蒲130g

安露饮

处方生地3钱,丹参3钱,益母草3钱,乌贼骨6钱,茜草根(炒)1钱半,旱莲草3钱,炒蕲艾3钱。功能主治

消石素

alyt分类:泌尿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每片含西洋茜草55mg、一支黄花55mg、向荆草475mg、

化痔片

号:WS3B285498处方:槐米250g茜草250g枳壳250g三棱250g三七20g制法:

十灰丸

作水丸。组成为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各烧灰存性

更多用到中药茜草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茜草藤 《重楼玉钥》:[卷上喉风诸方]紫正散

又名地苏木)上引加灯心二十节。红内消一钱。(即茜草藤五月五日采取阴干)以上紫地二散。每症合用。勿离

《张聿青医案》:[卷六]吐血

,方可不涉呆滞而助湿生痰,特王道无近功耳。金石斛茜草炭女贞子茯苓神黑豆衣北沙参牡蛎(盐水炒)炒白薇川

《丁甘仁医案》:[卷四]吐血案

(二钱)丹皮(二钱)清豆卷(四钱)薄荷叶(八分)茜草根(二钱)炙柏炭(一钱五分)川象贝(各二钱)马勃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二]吐血门

亦当预顾真阴。否则恐血脱阴伤而晕。生地沙参丹皮炭茜草炭小蓟炭阿胶麦冬五味子朱茯神京墨汁(三匙)童便(

《何澹安医案》:吐血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半身不遂的病因病机 5 半身不遂的症状 6 半身不遂的治疗 61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62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7 关于中风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半身不遂的穴位 2 治疗半身不遂的方剂 3 治疗半身不遂的中成药 4 半身不遂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半身不遂 1 拼音

bàn shēn bù suí

2 英文参考

hemipleg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emipleg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hemipleg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emipleg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hemiparalysis [朗道汉英字典]

hemiplegia [朗道汉英字典]

semiplegia [朗道汉英字典]

semisideratio [朗道汉英字典]

semisideration [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半身不遂(hemiplegia[1][2])为症状名[3]。中风病常见症之一[3]。一作半身不随,又名偏枯、偏风[3]。

《中医药学名词》(2004):半身不遂是指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的表现[1]。

《中医药学名词》(2010):半身不遂又称偏枯,偏风,是指中脏腑之后出现以一侧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偏身瘫软不用,或肢体强痉而屈伸不利,或肢体麻木,甚则感觉完全丧失,口眼斜为主要表现的中风后遗症[2]。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4 半身不遂的病因病机

《类证治裁·中风》:“半身不遂,因气血不至,故痛痒不知。经曰: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亦有先觉手足麻木,逐渐形成者,多由营卫先衰,络脉空虚,邪气乘虚而入,或因气虚血虚,或肾虚精气不足等所致[3]。

5 半身不遂的症状

主症为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可伴见口眼㖞斜,语言謇涩等症[3]。

6 半身不遂的治疗

半身不遂治宜养血祛风、温经通络、益气活血、补肾益精等法[3]。选用大秦艽汤、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补阳还五汤、八珍汤、地黄饮子等方[3]。并可配合针灸治疗[3]。本症常见于脑出血后遗症[3]。

61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由于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肢体废不能用。在症状上除半身不遂,肢软无力外,并伴有患侧手足浮肿,语言蹇涩,口眼㖞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薄白,舌淡紫,或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等。治宜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备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当归尾、川芎、黄芪、桃仁、地龙、赤芍、红花加味。该方重用黄芪补气,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地龙养血活血化瘀。加全蝎、乌梢蛇、川牛膝、桑枝、地鳖虫、川断等以增强通经活络之力。如小便失禁者,可加桑螵蛸、山萸肉、肉桂、益智仁、五味子等补肾收涩之品。如下肢瘫软无力甚者,加桑寄生、鹿筋等补肾壮筋之品。如上肢偏废者,加桂枝以通络。如患侧手足肿甚者,可加茯苓、泽泻、苡仁、防己等淡渗利湿。如兼见语言不利者,加郁金、菖蒲、远志以祛痰利窍;兼口眼㖞斜者,加白附子、全蝎、僵蚕等以祛风通络;如肢体麻木者,加陈皮、半夏、茯苓、胆南星以理气燥湿而祛风痰;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肉苁蓉等润汤通便。[4]

62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肝阳上亢,火升风动,气血并逆于上,络破血溢,经脉阻塞,而致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硬有力,治宜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方用镇肝熄风汤[备注]鳖甲煎丸(《金匮要略方论》):鳖甲、乌扇、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子、石苇、厚朴、丹皮、瞿麦、紫葳、半夏、人参、鹰虫、阿胶、蜂房、赤硝、蜣螂、桃仁或天麻钩藤饮[备注]天麻钩藤饮(《杂病诊治新义》):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加减。[4]

7 关于中风

中风(zhòng众)(apoplexy[2][5])为病名[6]。又称卒中[6][7]。出《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是指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2][5]。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4]。

中风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8]。患者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㖞僻不遂为主症[4]。中风患者多在中年以上[8]。发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8]。

中风属于脑血管病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8]。

针灸对中风疗效满意,近年研究证实针灸不仅擅治中风后遗症,且在急性期也有卓效。中风急性期,出现高热、神昏、心肺衰竭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进行综合治疗,及时抢救。[8]

详见中风条。

8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完壁 1 拼音

wán bì

2 英文参考

faretheewell

3 注解

完壁 眼科手术术语。系金针开内障八法名称之一。即手术后出针的手法和要求。《目经大成》卷二:“回针将障送至护睛水内尽处,迟迟出针之半,少息再出,恐障复还原位。”参见拨内障手法条。

古籍中的完壁 《吴医汇讲》:[卷二]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

各有可采之论,可传之方,无论醇于此者疵于彼,难称完壁,即有腹筒广博,卷帙充盈者,要不及薛、张、吴、喻

《医述》:序

明先生得于心应于手,有成法必有成效也。而是书乃称完壁焉。由是流传益广,家置一编,不但读活人书者,因流

《丁甘仁医案》:[卷七]调经案

肺虚痰热留恋,舌质红绛,脉细如丝,虚羸太极,恐难完壁。金铃子(二钱)旋复花(包,一钱五分)朱茯神(三

《重楼玉钥续编》:序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三○七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茜草散的用法用量 2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茜草散 1 拼音

qiàn cǎo sǎn

2 《普济方》卷三○七 21 方名

茜草散

22 组成

茜草(去根擂碎)。

23 主治

土蛇咬伤。

24 茜草散的用法用量

用井华水调服,1日35次;渣敷伤处。

25 附注

原书治上证,先用蓼草搽于咬伤处,后用本方。

古籍中的茜草散 《普济方》:[卷三百七诸虫兽伤门]蛇伤

擂碎。入酒捣研调服之。滓敷伤处。一方无姜服之。茜草散治土蛇咬。先用蓼草搽于咬伤处。后用茜草去根擂碎

《张聿青医案》:[卷六]吐血

,方可不涉呆滞而助湿生痰,特王道无近功耳。金石斛茜草炭女贞子茯苓神黑豆衣北沙参牡蛎(盐水炒)炒白薇川

《丁甘仁医案》:[卷四]吐血案

(二钱)丹皮(二钱)清豆卷(四钱)薄荷叶(八分)茜草根(二钱)炙柏炭(一钱五分)川象贝(各二钱)马勃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二]吐血门

亦当预顾真阴。否则恐血脱阴伤而晕。生地沙参丹皮炭茜草炭小蓟炭阿胶麦冬五味子朱茯神京墨汁(三匙)童便(

《何澹安医案》:吐血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组成 5 功用主治 6 天麻钩藤饮的用法用量 7 方解 8 运用 9 现代适应证 91 高血压 10 天麻钩藤饮的药理作用 101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102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03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4 对代谢功能的影响 105 参考资料 11 歌诀 12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天麻钩藤饮 1 拼音

tiān má gōu téng yǐn

2 英文参考

tianma gouteng drink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天麻钩藤饮记载于《杂病证治新义》,其组成为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有效方剂。实验研究本方有降压作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天麻钩藤饮各味药具有一致的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对大脑及神经细胞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具有显著的降血压、抗凝、抗血栓作用,同时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同时又具抗炎、抗氧化、降血脂作用,对免疫功能有调节和促进作用,因此对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证型高血压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和预防并发症的作用。[2]

4 组成

天麻、钩藤、生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1]。

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3]

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4]。

5 功用主治

《杂病证治新义》方之天麻钩藤饮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安神[1]。治肝阳上亢化热生风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甚或半身不遂,舌红脉弦数等症;近代也用于高血压病属阴虚阳亢者[1]。

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3]。症见头痛,头胀,耳鸣,眩晕,失眠,多梦,或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舌红,苔黄,脉弦[3]。

主治暴盲(肝风内动之偏阳亢动风者)、风牵偏视[5]。

6 天麻钩藤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7 方解

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平肝息风为主;辅以栀子、黄芩清热,牛膝引血下行,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以潜肝阳而息风[1]。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1]。

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石决明为主,平肝潜阳;黄芩、山栀清肝火;牛膝、益母草活血通络,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宁心,全方重在平肝潜阳熄风[5]。

天麻钩藤饮主治为肝肾不足、火热上扰的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治以平肝熄风为主,配合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为法[3]。方中天麻、钩藤具有平肝熄风之效,用以为君[3]。石决明性味咸平,功能平肝潜阳、除热明目,与天麻、钩藤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共为臣药。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均为佐药[3]。合而用之,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3]。

8 运用

天麻钩藤饮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有效方剂[3]。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证治要点[3]。

加减法:若肝阳亢盛者,加生白芍、珍珠母;偏于风盛者,可酌加龟板、鳖甲、牡磁石等;偏于火盛者,加龙胆草、夏枯草等[3]。

天麻钩藤饮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3]。

9 现代适应证

[6]:

适应证: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91 高血压

高血压一般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一般所说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精神紧张、超负荷脑力劳动、高盐、低钙、高蛋白饮食以及饮酒等有关。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目前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血管紧张素等各种神经递质浓度及活性异常,使周围小动脉紧张性增加,阻力增强;二是肾性水钠潴留如肾小球病变等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强;三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周围小动脉收缩;四是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如钠泵、钙泵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Na+、Ca2+增高,导致血管阻力增强;五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进而肾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主要病变为初始小动脉紧张性增高,继而小动脉壁肥厚、管腔变窄,以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导致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视网膜动脉痉挛、渗出和出血、肾小球动脉纤维化和硬化而发生肾功能衰竭。

10 天麻钩藤饮的药理作用

[7]

101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君药天麻能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其所含天麻素可明显降低谷氨酸造成的神经细胞死亡率,减少乳酸脱氢酶的漏出,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天麻可维持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LPO生成,明显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脑细胞,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天麻乙醇提取物乙醚部分大剂量可减少全脑缺血引起的CA1区海马趾神经的损伤,天麻注射液以及所含天麻多糖、香草醇、香草醛等多种成分均有镇静、镇痛作用,延长水合氯醛及戊巴比妥的催眠时间,与柳贲妥钠有协同作用;香草醛等能有效地抑制脑部癫痫放电,抑制杏仁核点燃效应的全身阵挛发作,显著改善脑电活动,产生抗癫痫作用;天麻醇提取物还有抗眩晕作用;天麻甲醇提取物乙醚部分可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水平降低,使脑中因惊厥升高的过氧化物水平恢复正常;天麻可抑制中枢神经末梢对DA、NA的重摄取和储存,从而使脑内DA、DN含量降低;天麻在体内先分解为天麻苷元,而天麻苷元与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结构相似,能与天麻内苯二䓬受体结合而发挥镇静、安神、抗惊厥等作用;天麻可通过中枢不同区域的儿茶酚胺含量而制止癫痫发作,改善大脑皮层功能状态,促进学习和记忆功能;天麻素可维持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LPO生成,明显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从而保护脑细胞,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钩藤以及其所含的吲哚类生物堿像天麻一样通过调节中枢多巴胺系统而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钩藤甲醇提取物能有效地保护脑缺血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所造成的损伤;钩藤堿能降低脑内NO生成,增加缺血再灌注大脑组织中SOD、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降低NO和MDA的含量,从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脑起到保护作用;钩藤水提取物以及所含氧化吲哚堿通过阻止Ca2+内流能对抗谷氨酸诱发的神经细胞死亡;其所含逢籽嗪甲醚通过对5羟色胺神经元系统5HT2A受体的阻滞和兴奋5HT1A受体而可抑制抽搐反应。臣药石决明虽然文献无对神经系统功能记载,但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牛黄酸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含有大量的常量及微量元素如钾、钠、钙、锌、镁、铜、铁、铬、钛、锰、镍、锶等,这些元素在维持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及心血管功能等多方面上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详见镇肝熄风汤一节)。牛膝及其所含的牛膝总皂苷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且作用强度与剂量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佐药栀子醇提取物及所含熊果酸具有镇静和降温解热作用,其所含京尼平苷具有镇痛作用。黄芩煎剂能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而具有镇静作用,同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使梗死面积缩小。益母草能降低脑组织中的过氧化脂质,对神经肌肉有阻滞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协调全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的功能。夜交藤及朱茯神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可见该方剂所有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药味均具有一致的镇静、镇痛作用,特别是君药除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外还对脑功能及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和保护作用。

102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天麻及其所含的天麻素能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增强心肌细胞的抗损伤作用,降低外周血管、脑血管、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压,使血流加快,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花生四烯酸诱发的急性肺血栓的死亡率;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降低心肌及血清LPO及MDA水平,缩小心肌梗死体积,对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中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钩藤所含钩藤堿及异钩藤堿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阻滞交感神经及神经节,抑制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等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且重复给药无耐受现象,对自发性、肾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同时钩藤堿能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TXA2及ADA生成,抑制血小板因子Ⅳ释放,对肺血栓、脑血栓以及静脉血栓均有对抗作用;同时钩藤还能抑制房室传导,抑制心肌细胞自律性,抑制异位节律点,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臣药牛膝大剂量对心肌收缩力也有抑制作用,但可明显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同时可兴奋呼吸中枢;牛膝煎剂可使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浆复钙时间明显延长,使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从而具有显著的抗凝作用。佐药栀子通过增强延髓副交感神经中枢紧张度而具有持久的降血压作用,栀子中低分子量成分能 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修复,同时能显著增加内脏血流量。黄芩的多种制剂及多种不同的给药途径,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血管,以及抑制血管感受器,对多种动物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同时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黄芩的多种成分如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可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花生四烯酸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等;黄芩可通过拮抗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升高SOD、GSHPx,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效应;同时黄芩苷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心肌收缩力,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益母草能明显抑制血中及心肌组织中MDA产生,保护SOD、GSHPx、ATP酶的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心肌内Ca2+超载和心肌酶的逸出,从而对心肌细胞结构及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益母草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冠脉血流量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对缺血过程中升高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二磷酸腺苷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能使之降低,因而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同时益母草煎剂可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长度缩短、重量减轻,还可使血小板计数减少,聚集功能减弱,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杜仲煎剂及其所含右旋松脂酚双葡萄糖苷具有快速而持久的降血压作用,同时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协调全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功能,使机体机能恢复正常。桑寄生水浸液具有降血压作用,其注射液能明显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并能拮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对心脏收缩力先抑制后增强,同时有利尿作用,从而可减轻心肌前负荷。

由此可以看出该方剂对心血管、血液流变学具有一致性的显著的降血压、抗凝、抗血栓作用,对心脏均能增加冠脉血流,减少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细胞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103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天麻注射液对5HT、前列腺素E2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能显著抑制,同时对炎性水肿也能消除;天麻注射液可使血中SOD及GSHPx活力明显增高,并能降低MDA水平,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同时天麻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臣药牛膝能明显提高血中SOD及GSHPx活性,降低LPO,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牛膝煎剂可显著提高脾脏、胸腺指数,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及吞噬百分率;促进红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也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再加之能改善微循环,从而具有抗炎消肿作用。佐药栀子具有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及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多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黄芩新素Ⅱ、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等均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PGE及LT的生成与释放,从而抑制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水肿和渗出,抑制WBC的趋化作用;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苷均能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黄芩苷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甘露醇更强,在体内黄芩苷与Cu2+、Zn2+通过螯合形成黄芩苷铜、黄芩苷锌,二者对自由基清除能力比黄芩苷还强;黄芩苷能明显降低肝中MDA的含量,对巨噬细胞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即低剂量促进淋巴细胞增殖,高剂量则抑制之;对淋巴细胞也具双相调节作用,即低剂量促进淋巴细胞增殖,高剂量则抑制之;黄芩苷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益母草与山楂1:1配伍制成合剂可明显提高GSHPx、SOD活性,使血中LPO下降,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时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杜仲煎剂醇提取液能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杜仲水煎剂还能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提高外周血T细胞百分比,拮抗氢化可的松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是一致的,对免疫功能的促进调节功能也是一致的。

104 对代谢功能的影响

黄芩素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使肝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降低,并能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桑寄生具有明显的降低高脂血症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作用。夜交藤醇提取物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者血清中总胆固醇,使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比值极明显升高,抑制动脉硬化形成。

105

一)、天麻炖鸡

〔原料〕鸡1只(500)克,天麻10克,调料适量。

〔制法〕

(1)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

(2)天麻洗净、切片。

(3)天麻置鸡腹内,鸡入锅加水清炖至熟烂,加调料入味后食用。

〔功效〕熄风、行气、活血。

〔应用〕治疗身体虚弱、产后血虚头昏。

(二)、天麻炖猪脑一

〔原料〕天麻15克,猪脑1具。

〔制法〕

(1)天麻洗净、切片。

(2)猪脑洗净。

(3)猪脑、天麻片放搪瓷盆内隔水炖熟。

〔功效〕祛风开窍,通血脉,镇静,滋补。

〔应用〕肝虚 型高血压、动脉 硬化、美尼尔氏综合症、神衰、头晕眼花及脑血管意外致半身不遂。

(三)天麻炖猪脑二

天麻炖猪脑,是民间常用的滋补食品。

[功效] 祛风,开窍,通血脉,镇静,滋养。

[适应症] 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后遗半身不遂及语言障碍等。

[分量和用法] 每次用天麻10克,猪脑一个(洗净),水适量,放入瓦盅内隔水炖熟服食。

[注意事项] 本方四季可用。猪脑必须新鲜,用时可每天或隔天一次,3-4次显效。

(四)天麻蒸猪脑三

配方:天麻10克 猪脑2只 姜5克 大蒜10克 葱5克 盐5克 绍酒5克 鸡汤200毫升

制作:1.把天麻打成细粉9猪脑去红腺及膜洗净,姜、蒜洗净,切片,葱切花。

2.把猪脑放在蒸盆内,加入天麻粉、盐、姜、葱、蒜和鸡汤。

3.把盛有猪脑的蒸盆置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3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猪脑1只。

功效:平肝熄风,降低血压。高血压风痰上逆型患者食用。

(五)、天麻鲤鱼

〔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尾(15千克),酱油、料酒、食盐、味 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葱、姜、水豆粉适量。

〔制法〕

(1)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置盆内,然后放入葱、姜,加入适量清水后,上笼蒸约30分钟。

(3)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姜,碛盟�狗矍逄馈�滋恰⑹逞巍⑽毒�⒑�贩邸⑾阌蜕湛�窜停�皆谔炻橛闵霞闯伞lt;br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应用〕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六)、天麻烧牛尾

〔原料〕天麻10克,牛尾2条,母鸡、肘子、干贝、调料各适量。

〔制法〕

(1)将母鸡、肘子下锅煮汤,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笼蒸透后切片,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放入锅内加清水、葱、姜、白酒煮开,去其异味。

(2)锅内放入 煮好的 母鸡、肘子及汤,再放入牛尾、火腿、干贝,调好色味,用文火煨2小时左右,待熟后将牛尾捞出去,骨留肉 整齐地码入盘中,再将 天麻片镶上,把原汁内的母鸡、肘子等料挑出,用淀粉勾芡,淋香油,浇入盘中即可。

〔功效〕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

〔应用〕治头晕、头痛、风湿痛

(七)、天麻炖乳鸽

药材:天麻(10克)、桂圆肉(5克)、无花果(2个)

材料:老母鸽肉(100克)、瘦猪肉片(50克)、老姜片(少许)

制作:1、将老母鸽肉、瘦肉片煮熟; 2、将所有材料放在一起文火炖制2-3小时。

天麻具有止头痛的功效,且效果极佳。

滋补程度:中等

菜名 天麻鱼头

所属菜系 浙江菜

特点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 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原料

天麻25克 川芎10克 茯苓10克 鲜鲤鱼1尾(1500克) 酱油料酒 食盐 味精 白糖 胡椒粉 香油 葱 生姜 水豆粉各适量

制作过程

1 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 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 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 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将鱼仍置盆内,然后加入葱、生姜和 适量清水,上笼蒸约30分钟。 3 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生姜。另用水豆粉、清汤、白糖、食盐、料 酒、酱油、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

用法佐餐食,每日2次。

(七)、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用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晕由于风,辅以天麻平熄内风。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并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点评

1、本方是为风痰眩晕而设。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对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导致眩晕,不宜服用。

2、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的患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的患者,加钩藤、代赭石潜阳熄风。

3、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有上述证候的患者,均可随证加减服用本方。

总之,本方主要治疗由于水饮痰湿所致的头目眩晕证,并且收效较好,可谓良方。

另外,本方也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在原方燥湿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燥湿的白术,平肝熄风的天麻,而组成化痰熄风方剂。

(八)、飞龙天麻

配方:

天麻30克,草鱼1尾(1000克左右),料酒30克,盐4克,味精3克,姜10克,葱15克,芹菜叶20克,萝卜雕花或玫瑰鲜花3朵。

功效:

息风,定惊。适用于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

制作:

1、将天麻用二泔水(第二次淘米水)、川巨著10克、茯苓20克共同浸泡24小时,然后放到米饭上蒸熟,切片,除去川芎、茯苓不用。

2、将草鱼去肠肝、鳞、骨;鱼肉向外,切成花刀,用鳍做龙头,用鱼尾做龙尾,用胡萝卜做龙舌,用鱼肉做龙鱼、龙爪。将鱼肉用盐、味精、料酒、盐码味腌1小时,再放入姜、葱、天麻,用武火蒸9分钟,取出后,除去姜、葱,装盘即成。

(九)、天 麻 凤 翅

原料:

鸡翅 5只,天麻50克,胡萝卜,青椒、酱油、糖、绍酒、盐、味精、花椒葱、姜、蒜适量。

制法:

天麻用米泔水浸泡 4小时;将天麻放入米饭中蒸熟,切片;鸡翅洗切块,与天麻片一起红烧(红烧做法同普通烹调法一样)。

过去的2020年,对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伴头痛烦躁失眠的患者,症状严重者,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四诊八钢辨证施治,在选择方药的过程中,常用中药水牛角丝搭配其它平肝潜阳的中药,或选用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饮等方剂随证加减运用,因人而异加入相应治疗分量的水牛角丝水煎服。症状较轻者,可单味煮水代茶,效果可喜。水牛角丝煎水内服,为肝火头痛血压高患者的至爱。

水牛角 味苦咸,性寒。是牛科动物水牛的角,制作时用热水浸泡,捞出,镑片,晒干,备用。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凉血。主要治疗热病头痛,壮热神昏,斑疹,吐衄,瘀热发黄,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

古籍中,对水牛角记载如《别录》:“疗时气寒热头痛。”《日华子本草》:“煎,治热毒风并壮热。”《纲目》:“治淋,破血。”《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止衄。治热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子母秘录》:“治血上逆心,烦闷刺痛:水牛角,烧末,酒服方寸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水牛角对心脏血液神经等系统有一定的作用。其煎剂有强心、镇静、抗惊厥、抗炎、抗感染和止血作用,还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近年用于治疗热病昏迷、乙脑等病收到一定的疗效。

水牛角与犀角的成分大同小异,故可成为犀角的代用品。

羚角钩藤饮 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功效。

方剂由羚角片、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组成。

主治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瘈疚,舌红,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流脑、乙脑以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阳亢风动者。

方剂歌诀:俞氏羚角钩藤饮,桑叶菊花鲜地黄,芍草茯神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

天麻钩藤饮 主要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组成。

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主要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天麻钩藤饮的方剂歌诀 :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神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