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是什么病?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
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请点:wwwpohsnet)。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有患者这样向他读幼儿园的女儿解析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就是让你不能动的病。”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症状
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状:
1、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随着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另外,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6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比较高,随着病程的延长,会逐渐的影响到病人的运动能力。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震颤:由一侧的上肢逐渐波及到下肢,随着病程的延长,波及到对侧的上肢,最后发展到下肢就出现了四肢的震颤,叫静止性震颤。特点为病人在安静的时候出现肢体的不自主抖动,活动的时候震颤消失,在情绪紧张的时候会加重,睡眠的时候消失;第二,强直:即肌张力增高,齿轮样增强;第三,运动迟缓:运动的速度减慢,走路的时候摆臂的动作减少,包括面部的表情减少等等;第四,姿势异常:病人自主协调能力降低,经常摔倒。帕金森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还有遗传性。原发性的帕金森病主要见于老年人,青少年很少见。继发性的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药物、中毒等等导致,遗传性的帕金森主要是与代谢障碍以及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它的诊断主要还是通过临床诊断,会通过对病史的询问,体格检查来进行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核磁可作为辅助诊断,同时也可排除一些其他疾病作为鉴别诊断。帕金森的治疗根据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轻型病人,嘱病人多运动;对于症状明显的病人,应选择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胆碱酯酶药,对震颤、强直效果较好;还有多巴制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不可替代,对震颤、强直及运动减少均有作用;还有一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主要是增加体内多巴胺的含量,减轻病人症状。如果病人经规范药物治疗,或临床以震颤为主要表现,也可选择手术治疗。由于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预防相对困难。但是可以对一些明确诱因进行预防,如避免使用诱发帕金森病的药物,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颅脑外伤等。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本文2023-08-20 21:01: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