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能艾灸吗?这几类人不要盲目艾灸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所有人都能艾灸吗?这几类人不要盲目艾灸,第1张

有些人艾灸完后会出现上火、口腔溃疡、失眠、耳鸣、烦躁、脾气比较大等等这些阴虚火旺的表现,也有一些人艾灸完后会出现没精神、嗜睡、出虚汗等等虚脱的表现。所以,经常有人问,那艾灸是不是适合所有人呢,有没有人不适合艾灸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对于艾灸的适应病症,《医学入门》中说过“ 寒热虚实,皆可灸之 ”,包括《黄帝内经》中也记载“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这都说明了艾灸的适应范围是很广的。通过现代一线的临床艾灸发现,艾灸治疗的病症很多,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甚至是骨科都有很不错的效果。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出现不舒服的情况呢,我们通过翻阅一些古籍发现,确实有记载说有些人是不适合艾灸的。比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意思是一些阴虚有内热的人脉象就是微数之脉,是不能艾灸的,还有华佗也说过“ 阴气不胜,阳气不衰,勿灸 ”,意思是 健康 人就不要艾灸了,强调艾灸主要是调理病症的,如果身体 健康 就不需要艾灸。上述都说明了热症、 健康 的人是不用艾灸的。

那为什么又有说法说不管什么人都是可以艾灸的呢,这个就要 从古人和现代人所采用的灸法不同,加以说明。

古代灸法

秦汉唐宋时期最常用的灸法是直接灸,将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做 疤痕灸 ,这种灸法 比较痛苦 ,并且一般灸柱做的比较大,灸量一旦过大就容易让体内 产生热血 ,所以热症和 健康 的人是不适合艾灸的。

现代灸法

现代使用最多的灸法是艾条灸,这种灸法是 温和灸 ,悬在皮肤穴位上方进行艾灸。艾条灸的特点是 没有创伤没有痛苦 ,灸起来也比较舒服,所以适用范围和适用人群都比较广。

对于阴虚内热的人能不能艾灸这个问题,近代比较有名的灸界大家周楣声老先生说过“ 热病贵灸 ”,意思是 热症要善于艾灸可以艾灸 的,他通过研究发现艾灸具有以热引热、印热外泄的作用,所以热症是可以灸的。包括在临床中有些阴虚火旺的人,例如失眠、耳鸣、烦躁、容易上火、上热下寒是可以通过艾灸调理好的。 所以开头提出的问题,艾灸有没有适用人群,这个问题就和灸法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是采用艾条温和灸,适用人群就特别多,应用范围也特别广。

但即便是艾条温和灸,以下几类人群也要慎灸 :

孕妇,尤其是孕妇的 腰骶部、小腹部 是禁止艾灸的。

小孩,尤其是刚出生几个月到三岁间的,不建议盲目艾灸。

比较虚弱的老年人。

患有重病、手术后身体极度虚弱的人。

身上有大出血症状的人,因为艾灸本身有 活血的作用 ,如果大出血的患者艾灸只会加重病症。

以上几类人群即便采用艾条温和灸也不适合,除了这几类人群外,其他气血虚、血瘀、阴虚、阳虚、寒湿等等人群都是可以艾灸的。至于艾灸后身体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可能和 灸法、艾灸技术 有关,也有可能是 排毒现象。

颈椎病 多发群体,貌似总是与中老年人不期而遇,但是,我亲爱的TA,前几天就颈椎痛,话说TA在我心里永远18,正是一枝花的年纪,怎么就颈椎痛,简直就是苦恼了我,或许引起颈椎病的病因是睡眠体位不佳者或长期坐姿不当,特别现在的人整天坐在电脑面前,时时刻刻把手机抱在怀里,看手机低头导致的颈椎痛,此时我也好像做你的手机,可以把我抱在怀里,温暖!

颈椎病处方:

大椎穴、肩井穴、天柱穴、后溪穴、合谷穴、外关穴

一、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于督脉之穴, 为手足六阳经交会之处, 乃养生保健之要穴。而且大椎穴具有振奋人体阳气、 强身保健、 通阳解表、 疏风散寒、 退热镇静等作用,被称为诸阳之会。

大椎穴

位置:

该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低下头,颈背部有一个高突的骨节,此为第七颈椎,其下就是大椎穴。

艾灸大椎穴可以调节身体阴阳,祛寒除湿,对颈椎部位的经络寒湿淤堵,效果奇佳。是治疗颈椎问题的必灸穴位。

二、艾灸肩井穴

中医古籍上对肩井穴有这样的记载:“主肩背痹痛,臂不举。”所以,捏拿、艾灸肩井穴治肩痛、颈椎问题就不难被人理解了。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口井,井底是脚底的涌泉穴,井口就是肩部的肩井穴。只有保持这口井上下畅通,人体内的气血才能畅通无阻。

肩井穴

位置:

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

三、艾灸天柱穴

天柱穴是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特效穴位,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艾灸天柱穴对充盈颈肩部的气血效果甚佳。

天柱穴

位置:

天柱穴在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四、艾灸后溪穴

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属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后溪穴

位置:

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艾灸后溪穴和天柱穴是治疗颈肩问题的绝配。

五、艾灸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着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

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艾灸合谷穴可以调理周身之气。

六、艾灸外关穴

外关穴是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三焦经,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位置:

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穴相对。即: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官能》篇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备急灸法》凡仓卒救人者惟艾灼收第一《黄帝内经》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中医艾灸作为自然疗法,流传千年,古籍医典均有记载。

    艾灸疗法简称 灸法 ,是运用 艾绒 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 烧灼 、温熨,借灸火的 热力 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 气血 、扶正祛邪,达到 防治 疾病的一种治法艾灸能温经通络、驱寒散瘀、扶阳补正、回阳救逆、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多用于虚、寒、阴症为主的疾病,适宜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男女老少都可以。

    艾灸还可治疗因受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如类风湿、女性疾病、肩颈椎病等。

    中医将阳气比作太阳,认为阳气温煦全身就像太阳照耀大地。

    阳气不足则恶寒喜暖、血液运行不畅。长此以久脉络瘀阻、寒湿凝滞,会导致关节炎、腰腿痛、胃脘痛、腹痛腹泻、痛经等疾病。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中医对痛症的解释,而艾灸可以温煦气血以散寒,加快气血运行以通络,是很好的散寒、止痛的绿色疗法。

    中医认为,中气不足、阳气下陷可导致多种疾病,如久泻、遗尿、遗精、阳痿、崩漏、带下、脱肛、内脏下垂等。

    同时,阳气不足还会导致体内阴寒偏盛,出现手足冷,皮肤怕冷,即便穿再多衣服,也觉得不暖和。这往往是身体抵抗力下降的表现。

    艾灸可以激发体内阳气。充盈的阳气,能提升我们的脏器的运转能力,并宣发到体表以抗寒。

    如果你觉得最近精力下降了,又或是比平时怕冷,这估计是阳气不足的缘故,那就做做艾灸吧,补充阳气,精力无限。

  《扁鹊心书》: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可见古人对其重视。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常灸中脘、足三里,可使胃气常盛,气血充盈。

    常灸气海、关元,可以振奋一身阳气,使人精力充沛,增强抵抗力。

    命门为人身之根本,最为重要,中医将命门比喻成一个小火炉,火炉旺则生命力旺盛。所以,时不时以艾灸为其添把火是不是很重要呢?

   综上所述,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真可谓是先辈赐给我们的瑰宝,正确的使用艾灸可以防治疾病,永葆青春。

  虽然古载艾草:“通十二经,主灸百病、杀鬼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还是要注意一些艾灸禁忌,不然不但无功,反而会责怪祖宗乱夸海口,或者是怪艾灸技术无效,甚至是给自己带来不适、或者更大的伤害!

1、体质虚弱的人宜频灸,而且每次艾灸火量要温和,时间宜短,每个部位用艾条艾灸五分钟左右;或用灸大夫隔物灸仪艾灸30分钟即可。

2、体质壮实的时间可以长些,可用艾条灸15分钟左右,隔物灸仪灸60分钟,温度可根据皮肤耐受度,控制得稍高些。

3、头、面、胸、背部皮肤较薄,艾灸时间宜短,腰、腹和四肢时间可以长些。

4、初次艾灸宜温和,以后可逐渐加量。一般取穴宜少而精,每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不宜起疱。

    艾灸的顺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艾灸最佳时间艾灸时间以:上午10-11点,下午2-4点为宜。艾灸常用保健穴中脘、 神阙 、关元、 气海、 足三里、三阴交 、风门、 命门 、肾俞、 涌泉。

   具体的穴位怎么使用,你们可以去百度搜索清晰的穴位图,或则关注摆渡人-叶小依,我将为您分享更多的穴位图!!!

艾灸可以灸背部肺腧和心腧以及相关的魄门和膏肓等穴,不过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我就是艾灸和药食配合,六七年的痘痘现在已经好了,下面这文章帮助蛮大的

  痤疮的辨证施治与研究

  中医药研究概述

  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痤疮发病理论的基础上,部分医家提出冲任不调、肾阴不足、血瘀痰结等观点。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中医面疱可以归类为一种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因素复杂,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腺管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及炎症等有关,相当于中医的“粉刺”、“肺风粉刺”、“痤痱”、“酒刺”、“面疱”等。因有碍面容,使患病者心身健康受到影响,为损容性皮肤病。

  一、在中医古籍中早有相关记载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诸病源候论·面皰候》中记载:“面皰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中记载:“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外科启玄》中记载:“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结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中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由此可见,先人对该病已从病因病机、临证表现上有所认识。

  二、近代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

  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发病理论的基础上,部分医家先后提出冲任不调、肾阴不足、血瘀痰结等观点,进一步补充、完善了痤疮的发病机理。

  先天不足,肾阳亏损,同源之肝脏疏泄失于条达,致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则血海满盈不得时,月经前后见虚火上炎之象,痤疮加重。

  肾为先天之本,主司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功,若原本肾阴不足,其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女子二七、男子二八相火亢盛,天癸过旺,早期发育,面生粉刺。

  素体阳盛,易热易火,灼伤津液;肾阴不足,阴液失于濡养,日久炼液为痰,痰凝气结,血瘀不通,发为结节、囊肿。

  三、痤疮的分型

  各医家以己对该病的认识,或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以两型辨证;或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气滞血瘀以三型辨证;或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化热、冲任不调以四型辨证;或从肺热、心火、肝郁、脾湿、血瘀以五型辨证;或从肺热、胃热、血热、毒热、痰凝、冲任不调以六型辨证;或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气结、瘀血阻滞、痰湿凝结、热毒蕴结、冲任不调以七型辨证。此外,还有从肺胃、从脾胃、从肝脾、从肝胆、从肝肾、从血、从痰湿、从瘟病等单一证型以分辨者。

  四、痤疮的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1辨证治疗

  依据所分证型,从肺胃、脾胃、肝郁、痰湿、血瘀、冲任不调、毒热等以清热、凉血、解表、散结、祛湿、益气、活血、解毒、补益、泻下、通调、养阴等治则选用经方加减,或经验方进行治疗。常用药:生地、丹皮、赤芍、枇杷叶、桑白皮、黄芩、知母、生石膏、大黄、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虎杖、夏枯草、浙贝、陈皮、红花、莪术、海藻、桃仁、苡米仁、茵陈、黄连、土茯苓、苦参、茯苓、扁豆、白术、益母草、旱连草、当归、女贞子、香附、柴胡等。

  2单方化裁

  依所辨证型,守一方据临证而加减用药。多以经方或经验方或合方论治。

  3中成药

  根据其药性、药效、功能主治分选对证的成药进行治疗。常用黄连上清丸、栀子金花丸、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清热暗疮片、丹参酮、新癀片、散结灵、清开灵等。

  (二)外治法

  1外用药

  单味或组方制成溶液,用于湿敷、薰洗、涂擦等。也可鲜品直接外用。常用药:芦荟、马齿苋、姜黄、金银花、野菊花、枇杷叶、苦参、龙胆草、丹皮、大青叶、地肤子、公英、菟丝子、丹参等。

  单味或组方制成搽剂,直接涂擦患处,多为内部制剂,据各家经验而制。常选药:黄连、大黄、姜黄、丹参、虎杖、芦荟、苦参、鱼腥草、白芨、白芷、僵蚕、茯苓等。

  2中药倒膜面膜

  中药倒膜面膜在痤疮的治疗中应用较早、较普遍。此方法是集中药、按摩、理疗于一体的外治法,具有清洁、消炎的作用,且经透皮促进药物的吸收。常用单味或组方药物:石膏、黄连、黄芩、黄柏、白芷、僵蚕、苦参、当归、侧柏、公英、白芨、丹参、浮萍、珍珠层粉等单味或组方而用。

  3针灸治疗

  在痤疮治疗中应用广泛:针法、灸法、耳穴、穴位注射、挑治、放血、埋药等,可一种方法也可内服、外治联合使用。常用穴位中体穴有:足三里、曲池、合谷、迎香、印堂、三阴交、血海、肺俞、胃俞;大椎、委中、夹脊等;耳穴有: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神门、肺、肾、脾、大肠。

  此外,还可应用推拿按摩手法等进行治疗。

  五、痤疮的调养

  痤疮多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诊疗时在注意心理辅导与用药并举的同时,日常维护也很重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清洁:

  患处皮肤的清洁要保持,注意掌握正确的洁面方法。温水洗涤,用含有硫黄、石碳酸等成分的药皂较好,保留数分钟后冲洗,每日洗脸不要超过3次。

  (二)减少人为刺激:

  对所生包块儿切勿自行压挤、抓抠,容易继发感染或落疤。

  (三)精神状态:

  调整好心理负担过重的状态。有部分女性患者但见面部长一小包儿,均不能忍受,用手抠抓,从而在颞、颊、下颏、口鼻周围部位发生炎性丘疹、表皮剥失等损害,这种表现称为人工痤疮或表皮剥脱性痤疮。另有部分患者工作时间精力高度集中,紧张而繁忙,在特定部位亦可出现破后溢乳酪色分泌物的小脓肿,故注意精神状态的调整,对缓解压力,减少患病及减轻患病程度有很重要的相关性。

  (四)起居:

  对于工作强度较大的人来说,规律的生活尤为重要。劳逸结合,定时起居、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心身健康,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增强。

  (五)环境:

  湿度、温度高的地区和季节,大量、剧烈的运动往往促进皮脂腺功能活跃,已患痤疮的患者,皮疹炎症更趋严重。要注意到环境对本病的影响因素,对可避免的情况,尽量不使其发生。

  (六)化妆品:

  进入青少年以后,部分女性开始注重外在的美,护肤是其中当然一项。但选择了不恰当的化妆品使用后,有人会因肤质与品质不匹配,粉质、油性强的护肤品堵塞毛囊,影响皮脂腺的正常代谢而生痤疮,即化妆品性痤疮。为消除由此带来的痛苦,要了解自己的肤质适合用何种类型的化妆品,再作打算。

  (七)饮食:

  重视食膳,营养配餐,一直被中医界推崇。痤疮患者的复发或病情加重均与饮食得当是否具有相关性。一般来讲,油炸的、甜腻的、动物脂肪类、辛辣刺激类,冷食饮料类,例如各种煎炸物、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羊肉、肥肉、蟹、乳酪、牛油、咖喱、辣椒、酒、部分坚果都会不同程度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如嗜食无度,必加重病情。

  提倡平时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入,如芹菜、菠菜、白菜、黄瓜、冬瓜、丝瓜、西红柿、胡萝卜、菜花、绿豆芽、黄豆芽、柿子椒、菜心、苦瓜等,水果如苹果、葡萄、梨、草莓、柑、橙、香蕉、西瓜、山楂、柠檬及适量的坚果,补充身体必须的营养及维生素甲、乙、丙等,是预防痤疮的重要环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