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考证、考订、考究。分别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2收藏

考据、考证、考订、考究。分别是什么意思?,第1张

1、考据:指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2、考证: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文献或历史问题。

3、考订:考据订正,考核订正。如此文首次对这些交往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爬梳与考订。

4、考究:是指通过严谨的考证或者查询,表现出来的重视与讲究。亦可指穿衣做事比较端正、得体、讲究。

扩展资料

考证还能够表示通过参加某种考试获取某类资格证书。如:学车的人越来越多,考证很难。

考据可分为三种:

1、理证:

一种难度较大的考据方法,要想掌握好它,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外,还要有卓越的识别与判断能力。

2、书证:

利用谓书、上书等各类档案资料以及各种书籍为依据,考证史料正误。

3、物证:

以出土的龟甲、金石以及其他考古器物为依据,刻在甲骨上的L辞、青银器上的文字,以及石婢上的婢铭等等,与竹帛、写卷,以及雕版书籍相比,更能耐久不损,流传久远,成为考据工作中不叮多得的证据。

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古籍的定义: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

古籍的学术观点:

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宋效先老师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

考据学的解释 运用考据方法,对古籍语义和历代名物典章 制度 进行 研究 、考核、辨证,以期确凿有据的一种学问。 明 清 之际学者 顾炎武 等主张“通经致用”,推崇 汉 儒 朴实 学风,反对 宋 儒空谈义理,开创了考据学之先河。 清 阎若璩 、 胡渭 等用考据方法治经,皆 有所 创获。至 乾隆 、 嘉庆 时 惠栋 、 戴震 、 段玉裁 、 王念孙 、 王引之 等考据之学极盛。人尊之为“汉学”,以示与“宋学”有别。 词语分解 考的解释 考 ǎ 试验,测验:考试。考查。 检查,查核:考察。考勤。稽考。考核。 推求,研究:考古。考据。考订。考证。 老,年纪大:寿考。 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先考。如丧 考妣 。 击,敲:“而陋者乃以斧斤

义理之学:这一范畴从《礼记·礼器》中实行礼的形式原则发端,中经汉代儒家治经的确切诠义,宋明理学家将其定称为“义理之学”,以此指概儒家经义名理的学术形态

中国哲学史载述着中华民族特质的认识论。儒家的认识论思想主体地支持了中国哲学大系。儒家的认识思想着落在人的主体性的发见和培养上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与“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是其哲学认识论的早期使命预设。后来的思想发展 ,其倾重点投注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认知与践行上。这就建立起了人文特性的认识论。这一民族哲学特色 ,与古希腊哲学以自然宇宙为认知对象、宗教哲学以上帝、神、佛为认知对象的特征相参较 ,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天人之辨”的理性精神、知识与道德并进的价值意识、心性与义理同臻的主体资质 ,是儒家认识论的基本视域

考据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一门反思的科学,是对各种具体历史研究及其内在规律的探索的科学。其也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综合性、整体性、真实性的具体的和实证的科学;又称考证学或朴学,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

据《清经解》记载,当时从事考据的学者有157家,成书2720卷,足见其规模之大。乾嘉学派的兴起同清政府实行的文化高压政策有关。文字狱使学者望而生畏,不得不躲进故纸堆里讨生活,丢去了清初顾炎武那种经世致用的积极精神。清统治者发现,这样的考据学不但对自己的统治无害,反倒可以起到笼络士林的作用。遂修正独尊宋学的政策,对考据学也予以扶植。乾隆、嘉庆年间开设四库全书馆,延聘专家学者数百人整理古籍。乾嘉学派以四库全书馆为大本营迅速地发展起来。

网上好象没相关信息,以下是个人理解:

文献知识是古籍整理的基础和必要工具,更是整理好古籍的前提与必要条件。

说文献知识是古籍整理的基础和必要工具,是因为:没有文献上的历史记载,古籍的整理用什么做依据,最基本的按朝代、按地区分类就不可能做到,没有历史依据的整理只可能是破坏,不可能达到保护性目的;一些古籍可能有缺损、残缺,要修补、整理就要有相关知识,知道缺失了什么才能知道该补什么,又该到哪里去找这些可以补上的信息,这时候,文献就是很好的查阅资料,没有文献,就好比航海中的船只没有罗盘,它是指引古籍整理的必要工具。

做同样一项工作,不同的人来做也能区分出好坏,古籍整理也是这样,要整理好古籍,没有丰富的文献知识做后盾,在碰到问题时不可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甚至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古籍信息,因此文献知识又是整理好古籍的前提与必要条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