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医传承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2收藏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医传承人,第1张

自学吧!

现在的中医,没有几个是真正的传统中医,1000个中有999个庸医。

就连课本《中医基础》上的中医基本概念“阴平阳秘”都解释得不对。

建议从《圆运动的古中医》一书开始自学,然后学习《医理真传》、《内经》、《伤寒杂病论》,同时结合《周易》来理解中医各概念。

学习中需自己多动脑筋,不可一味相信现代的中医解释,搞不懂时,多看《内经》,学习《内经》需用到《说文解字》,一切古文当按古意来理解,不可按今意想当然耳!

当你明白人体一切皆阴阳,而又不以阴阳分开而论人体时,认识人体是一气时,当可入门已。

学药不可看《本草纲目》,当看《神农本草经》。

在宜兴陶都路,芳草绿树掩映着一座简约古朴又不失现代情怀的小院。它就是诡草堂,一个历代传承却鲜为人知的中医馆。

推开厚重的木门,走进这个精致温馨的小院,你的身心就会不自觉地放松下来——看小桥流水、自在游鱼;听鸟儿低语,风吹竹叶;品香茗一盏,让唇齿间缱绻的温暖缓缓流入心间。

拾阶而上,是两排布置得优雅舒适的理疗室。走过这一间间被中药命名的小屋,仿佛正在揭开那些被历史珍藏的中医文明的神秘面纱。虎杖、方海、天冬、玉金、白苏……这些陌生的药名,离我们快节奏的生活是那么的遥远。然而,当我们停下脚步,感受它们为我们的身心带来的舒展与愉悦时,我们才会真正了解,诡草堂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自诡草堂传承人周爱军先生于贵州毕节县山区第一次遇见隐居的刘老时,诡草堂就穿越了历史尘烟,展现于当下。没有手术,也没有繁琐的治疗方式,刘老单凭传统的中草药热熨理疗法,就治愈了困扰周爱军十余年的顽疾——痹证。痹证,是中医对各种关节病的统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医书上就有了对它的记载。张仲景、巢方、孙思邈等历代名医,无不对此症做出了详实的研究。而他们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此症因寒湿之毒,需以中草药热疗治愈。

刘平老先生作为曾为孙中山治疗腰疼病、为蒋介石治愈腿关节痹证的诡草堂刘国春老先生的义子兼传人,在沿袭古法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总结痹证的疗愈经验,最终经过无数次临床试验,分别研制出针对颈痹、腰痹、肘痹、踝痹的良药。

当得知周爱军先生多年坚持公益事业,资助了很多贫困孩子就学,并正在与团队计划为贫困山区儿童捐建希望小学、希望幼儿园时,刘老对周先生流露出深深的信任与赞赏。他决定将自己疗愈痹证的古方、秘方、验方统统传授给他,同时也将诡草堂自中唐文宗时期创建、延续的历史故事,向他一一诉说。

诡草堂原名晷草堂,是唐文宗大和年间,游方医生王畴著与另7位民间医生合作创立的中医堂馆。旨在集民间医德、医术高超的游方医生、坐堂医生,交流医术,发扬医者仁心的宗旨,造福百姓。晷草堂自成立之初就有着“采药用药精准如日晷”、“研究医书古方精确如日晷”等堂规,这一宗旨一直被延续千年。

自周爱军拜师学艺之初,刘老就对他在采药、制药、配药、用药上严格要求。每一道药方,对药品的产地、年份、以及采摘的时间,药品的炮制、研磨、调配等都有精准的要求。同时,晷草堂自宋代更名为诡草堂后,更是在用药和疗效上突出了“诡”字——即取其怪异,出乎寻常之意,医治痹证中的疑难杂症。因此,刘老不仅要求周爱军在常见痹证的用药上刻苦钻研,同时也要求他深入了解那些罕见的痹证,并熟记其药方,规范其用药原则。

周爱军前后历经6年有余,发奋学习中医知识,揽阅古籍秘方、四处寻访名医进行学术交流。终于在2016年5月,于江苏省宜兴市花园毫升大酒店北侧的怡丰花园别墅创建了当代第一家诡草堂中医养生会馆。目前已有数十位患者在此接受痹证治疗,均获得显著疗效。

如今,周爱军的养生团队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服务患者;同时孜孜以求,不断深入研究中医药理,并广泛吸纳中医界人才、传承诡草堂千年秘方;最终实现其创始人王畴著先生“汇聚天下良医,造福百姓。”的美好心愿。

中医院,比如东塘的中医附一,还有很多的名中医自己开的诊所。看您看哪一方面的,提供一个以前的名录,看用得上不,他们至少在长沙的中医界还是颇有名气的。

一、熊继柏 擅长内科疑难杂症 长沙名气最大的中医

1942年出生,湖南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医湖南中医学院经典古籍教研室主任,中华全国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内经教学研究会委员。

浏城桥下有个百草堂,那就是熊老的诊所。来这里看病得早上7点开始排队挂号,挂号费50元,60号以后挂号费涨至100元。据说,熊老看恶性肿瘤和妇科都很有一手,许多人从外地赶过来看病。熊老从医已有50年,最特殊的经历是2006年曾被秘密派遣到阿尔及利亚,给其总统看病,“两天半后”把那个总统的胃溃疡治好了。

单位名称: 长沙百草堂药号

通信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解放中路217号浏城桥下鸿富大大厦一楼

联系电话: 0731-82211152

电子邮件: shyhsyl@163com

熊继柏教授星期三、五、日上午坐诊。

二、谢剑南和匡继林 妇科

90多岁了,人称谢娭毑,又称送子观音,看不孕不育很厉害,匡继林是经国家中医管理局和国家卫生部准备的谢剑南学术继承人。

她住在湖南中医药职工宿舍1楼101室,她现在在家坐堂问诊,挂号费50元,需要提前一天挂号。据她的徒弟说,谢老一年只休正月初一到初三这三天。

如果没有挂上谢老的号,挂她徒弟匡继林的号也蛮好的。每周一三五坐诊于营盘路的湖南省中医院。

三、曹忠生 骨科医生 师从长沙知名武师柳森严

在化龙池和大古道巷交叉的自己家里坐堂。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骨科药疗效好。曹忠生的诊所不卖药,只收20元的挂号费和相应的治疗费。对这个诊所地址一直没变,开了19年了。这位老中医师从长沙知名武术大师柳森严,在学骨科之前向柳森严的父亲学了中医内科。

  曹忠生治过的病人包括曾经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周里,还有一位大家都熟悉的毛致用。当年毛致用患的是椎间盘突出,这是曹老先生的强项。据说后来,毛致用退休后还能在老家下地种些菜。现在,曹老年岁已高,出诊的是他的儿子,也是60余岁的老中医。

四、单先麟 每天只看5人

  单老住在开福区的十间头巷17号,他是比曹忠生更老的老中医。单老就在他自己居住的院子里开诊所,因为身体不便,每天只看5个人,但实际来就诊的人每天都多于5个,有患肺结核者,有肝癌患者。有白癜风者,血小板减少患者,结肠癌者,皮肤病患者,肝腹水患者等等,不仅仅是长沙本地的患者,还有些来自益阳和衡阳等地。

五、张涤 儿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于中医世家。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对小儿咳嗽、哮喘、疳症、夏季热等疾病的治疗,很有心得。

张涤医生的门诊实行限号,上午40个,下午30个。

六、欧阳恒 皮肤科

擅长治疗白癫风、银屑病,皮肤疮疡疑难杂症。每周星期二四五六上午在湖南中医院就诊。挂号费50元。

七、王轲甫 擅长内科疑难杂症、儿科、妇科不孕不育、心脑血管疾病

1982年出生,湖南人,研究生在读。9岁学医,励志将中医国学发扬光大。20岁临床诊断治病,10年刻苦研究学习在中医诊断特别是儿科、妇科、腰腿疾病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王轲甫中医现坐诊树木岭杨友学诊所,星期五至星期三白天在诊所坐诊。挂号费30元。

单位名称:杨友学诊所

通讯地址:湖南长沙市雨花区树木岭路142号

联系电话:0731-85311888

王长松,中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执教于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素有“学府圣地”美誉的东南大学。

自矢志中医以来,即饱读中医古籍,遍寻中华名医,先后师从伤寒名家、卫生部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杜雨茂教授,追随饮誉海内外的中医学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药领域)传承人周仲瑛教授研究中医,皆得其倾囊相授。20年来,王教授博采众长,精研中医诊治与养生大道,尽得中医精髓与养生之妙,在中医内科急症学、中药药理学、中医饮食营养学等方面造诣颇深。

大医精诚,他想患者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以学者的渊博、医者的仁心、名医的妙术,运用祖国传统医学辨治各种疑难病症,让无数患者朋友重享身轻体健、其乐融融的人间之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http://newsifengcom/a/20170509/51066852_0shtml

别人不太清楚,陈岷可以的!

齐鲁晚报讯 中医文化,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从而保证了中医发展的连贯性和继承性,使得千百年来的医学理论及其表达方式、评判标准等有着系统的统一性。陈岷30年风雨无阻一路探索,他的中医收藏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对中医文化的一种传承、民族情怀的一种体现。

陈岷先生与中医打交道30多年了,其间不仅医术上日益积淀,文化藏品也渐渐从挂满一面墙,发展到堆满两套房的规模。早年的“小神医”,对中医药文化研究和收藏偏爱有加,如今更是众人眼中的“国粹传承人”、“传统文化守望者”。

一直以来,陈岷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医道文物典籍,以书为师同时治病修行。记者第一次见到陈岷时,他正埋头梳理一摞古籍,眼睛从书里一时拔不出来,恰恰与满屋子的藏品构成一座独立静默的世界。陈岷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像朝圣,在古人与今人、古物与今物的对话中寻求超越时空。

陈岷的中医文化藏品数以万记,医药典籍、匾额药号、制药器具、名医塑像、药瓶药罐、图章药方……这里有不足十元的药瓶,也有价值连城的名医手抄孤本,有古南京专治跌打的冯了性药酒瓶,也有旧上海滩最著名的四大堂药罐,300多个药章像兵马俑一般排列,木头、黄铜、青花、铁、石头等各式材质的碾药锅伫立遍地,神农、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董奉、苏耽等历代名医的古董雕像和光辉事迹高悬满堂。

值得一提的是,据资料记载,中国建立最早且颇具规模的中医史专业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中医药文物馆藏是14000余件。而陈岷几乎凭借一人之力成就今日规模,品种之多、数量之众、藏品之精,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也实属罕见。

中医藏品里的日月山河

陈岷说:“瓶瓶罐罐里写的都是中医故事。”不少中医爱好者慕名拜访,普通人眼里破旧的瓷瓶、泛黄的古籍、斑驳的牌匾,他们看来尽是无价之宝。如果客人要求,陈岷就算再忙,也多会带他们去“藏宝库”开开眼,于满目琳琅间,咂摸每件藏品的历史和韵味,及其凝聚的传统文化精髓。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一枚枚始于清代的青花小药瓶,宛若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青花花纹多采用图案与纹饰相结合的画法,线条简单,结合点染,使得图案勾勒的景致“似是而非”。这些小瓷瓶不仅造型精美,图案也体现了作者的创造力。

药瓶中有不少记载功效各异的“花露”,而市面上现存的“露”类药品,仅有缓解小儿痱毒的金银花露。偶然机会,陈岷从一位杭州收藏家手里收得名唤“仙佛香露”的药壶,此壶浑圆而无手柄,壶身绘画九名仕女,手持灵芝与寿桃,身傍蓝色独角麒麟。

“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他的国药字号起名,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择“庆余”二字。仙佛香露就是胡庆余堂所制,此露不仅是上等饮品,还具有神奇疗效。陈岷解释说:"壶身设计寓意‘悬壶济世’的医道情怀,仕女象征九阴之术,麒麟又与民间古话‘麒麟送子’相合。”

同仁堂曾出产过一种手工救命小药瓶,铜制瓶身前后分刻“京都同仁堂”、“救苦还魂丹”,瓶帽与瓶座空心,以绳子相串联挂于脖子。药丸存入瓶中,遇突发情况一取即服,十分便捷。“这才是急救啊!”每念及此,陈岷都对前人智慧赞叹不已,伴随着他的娓娓讲述,这些深具年代感的药罐医书仿佛也瞬间亮堂起来。

一片冰心三十年

虽生长在大都市,陈岷却有着与都市儿童不同的世界。长辈们平时喜欢种花养草,陈岷耳濡目染,也对花草产生了特别的感情。许是爱屋及乌,陈岷从小就对中医药物格外喜爱,小时候路过中药房,总要进去嗅嗅味儿,留恋上一阵才悻然离去。

在收藏药瓶的过程中,陈岷偶然得知日本人、韩国人对药瓶大量收购,这激起了他内心的民族情怀。他告诉记者:“20年前,一个小药瓶市场收购价是5元,而日本人、韩国人竟可以开出300元天价,对我来说简直难以匹敌。”当时,他暗暗发誓,力所能及时绝不能让传统瑰宝流落国外。一个小小的药瓶,就这样开启了陈岷20年中医文化研究、收藏、传承之路。

陈岷常告诫学生,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当我们还在进行中医废存之争的口水战时,国外的收藏家们却在不惜重金收集我们的中医文物。“所以我能多收一件,就是给我们的国家、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多留一件。”

几年前,陈岷得知有一套珍贵的古医书现世,立马放下碗筷驱车数百公里赶往。而几乎同时一位日本藏家得知消息,并开出了更高的价格。卖家在重金面前有些犹豫,见天色已晚,请买家回去等消息。结果陈岷就在门口守了整整一夜,最终打动卖家求得宝物。

受制于时间的侵蚀,搜集来的古书很多已经支离破碎,陈岷把它们送到专业人士手上仔细修补。有一位前清贡生手抄《医肇津梁》,悟道后出家归隐。此书的卖家是一位重庆人,当时与陈岷交易六年没见过面,只一个电话,两人就定下来。线装抄本辗转到陈岷手中时,大量纸张无法打开,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修复了大半年才得以重见天日。一次分享会上,陈岷在主办方的鼓励下,又将这部医书复印成册,捐给到场的众多医者。

“我跟陈岷十几年的交情,他不仅人品好,待人接物也很大气,”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委员骆中华评价陈岷说,“在中医药文化传承跟收藏方面,肯如此下功夫的人,不多见。”陈岷在杭州收藏品市场结识了不少好友,骆中华是其中之一。如今有三位老友已陆续离世,一人去世前,将收藏四十年的药品悉数相赠,陈岷顿感身肩重任。

传统宝藏社会共享

上下求索数十年,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加,如何对这些医药典籍和历史文物进行有效保存和研究利用,成了陈岷心头一块大石。多年收藏凭一己之力,兢兢业业把这些珍贵的中医药文物抢救下来,到现在形成一个系统庞大的宝库。但要实现藏品的应用价值,还需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2016年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7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又烧起一把传统文化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的热度似乎在不断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似乎在觉醒。

“我们希望借助各方力量,成立公益性质的民间中医药博物馆,将这些藏品系统化地向大众展示,成为研究几千年名医药号和推广中医文化的基地。” 据悉,目前中国的民间医药博物馆已有三所,分别在北沪渝三地。

良医曾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之一,在“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之间,还有一个同样体现家国情怀的“医者悬壶济世”。陈岷家中挂有一副匾额,正是“功同良相”四个大字,左右附对联、上下存典故,上联“术迈华佗方药悬之肘后”、下联“名齐扁鹊长桑授以真传”,上刊“杏林春满”、下刊“橘井泉香”。

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千百年来济世良医们在入世、出世间的大智慧,昭然于卷卷字里行间。翻看陈岷的藏书目录,康熙乾隆年间文人传抄的《凤林寺传授女科秘宝》、清政府收藏过的庐陵县《习武跌打治法全书》底稿、刘伯温和郑之龙之辈盖章收藏的药方、流入日本最终返回故土的五岳真形图册,甚至还有上海南汇名家徐镛1826年所著原稿,纠正了部分公开资料徐镛1820年去世的错误……

“只要医书在,中医就一定在。”陈岷展望着,将来他还要把这些宝贝编成书籍,搞一个小型收藏馆,传给世人。护书使者并非谁都可当,陈岷指着一本道书上的话警醒自己:“能可将身坐地狱,不可道法送人情,金宝世间有,法宝天下无,轻泄漏慢者,永受沉沦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