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齐鲁|1300岁古县已消失,曾是季羡林老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风华齐鲁|1300岁古县已消失,曾是季羡林老家,第1张

清平县,是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千年古县。其前身是始置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贝丘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名为清平县,属清河郡。最初县治在今临清市城东20公里的戴湾镇水城屯村。宋元丰四年(1081年)因黄河决口,县城毁坏,治所被迫东迁至明灵寨,即今高唐县清平镇。1940年,清平县城再次迁往西面的康庄,即今临清市康庄镇。明、清皆属东昌府。清平县民国年间,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德临道。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陈官营突围战。时任冀南军区七分区政委的肖永智在率部突破日军包围圈时,不幸壮烈牺牲。1946年8月,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冀南行署第七分区政委肖永智,曾改名永智县。1949年8月恢复清平县,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同年县 迁至今临清市康庄镇。1956年清平县建制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临清县和高唐县,茌平县。这个具有1360年历史的千年古县就这样悄然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自宋元丰年间起到1940年县治迁往康庄止,清平镇作为县城持续了800多年,是最能代表古县历史轨迹的地方。清平县城原为土城,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历经金、元、清三代多次重修,又于清嘉庆年间改建为砖城。古城墙在解放战争中毁于战火,仅剩东门和文庙大成殿等文物古迹。

值得注意的是,清平县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乡。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清平县康庄镇,如今康庄镇归临清市管辖。季羡林是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壹点号《风华齐鲁》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九龙 来源于网络)

羡林的故乡在河南商丘市柘城县,它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故乡,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羡林的出身地。

羡林的遗址位于柘城县小窝铺镇,其遗址由一座石碑和一处文物墓葬遗迹组成,是现存的羡林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

另外,柘城的羡林文化除了弘扬羡林诗文传统外,还将其它文学用作辅助材料,如桃花源、西游记之类,以此向更广泛的受众展示羡林诗文文化,使其深入人心,更加活跃。

20世纪50年代,季羡林曾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一天,一个学生来向他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季羡林一下子犯了难,学生要借的这本书是极其珍贵的孤本古籍,如果在翻阅的时候稍有污损,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但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季羡林又不忍心拒绝,便对他说:“你过一个礼拜后再过来取,行吗”学生欢欢喜喜地走了。

 一个礼拜后,学生如约来到季羡林的办公室。当他接过季羡林递过来的书时,感到非常意外,这根本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叠厚达几百页的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季羡林歉疚地笑道:“很对不起!我没能将原本借给你,是因为原本太珍贵了,我打算以后将它捐给国家。现在这本书我概不外借,我怕万一被人损坏,以后对国家就不好交代了,我想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做法。今天给你的是我的手抄本,尽管看起来有些麻烦,但基本上一字不错、一字不落,是可以一用的……”

 学生一听,异常震惊,连连向季羡林鞠躬致谢。对于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籍,要将它完完整整地抄录下来,要有多大的耐心、该有多大的工作量啊!整整一个星期,季羡林日夜伏案,才完成了抄录任务。

 其实,当初学生来借书的时候,季羡林完全可以向他说清实情,当场婉言拒绝,学生也是一定能够理解的,但季羡林却以这样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实在令人感动、感叹!季羡林在学术上堪称一代大师,同样在做人处世方面也是令人崇敬的一世楷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