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滴血认亲真那么灵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古代的滴血认亲真那么灵吗?,第1张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叫滴骨法,另一种叫合血法。滴骨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实例记载,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合血法,则大约出现在明代,是指双方都是活人时,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内,看是否凝为一体,如凝为一体就说明存在亲子兄弟关系

滴骨验亲和合血法,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都缺乏科学依据。骨骼无论保存在露天地,还是埋藏在泥土中,经过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软组织都会经过腐败完全溶解消失,毛发、指(趾)甲脱落,最后仅剩下白骨化骨骼。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层常腐蚀发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而如果骨骼未干枯,结构完整、表面还存有软组织时,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发生浸入的现象。对于活体,如果将几个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入同一器皿,不久都会凝合为一

类似于滴血认亲这样的故事情节,在武侠小说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在黄易的《寻秦记》中,秦始皇就被怀疑为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为了揭开真相,有人就用一根银针,偷采秦始皇和吕不韦的血液,然后再将二人的血掺合在一起,看它们是否会交融在一起;再如戊戟的《奇侠传奇 》,书中写余大夫命人取了一碗清水来,从白衣仙子和豹儿的中指上取下两滴血,滴于清水中,只见两滴血在清水中互相接近,很快就合为一体。这样,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就算确定了。

1

除了滴血认亲,还有滴血入骨,顾名思义就是把血滴在骨头上,以此来确定是否是亲子关系。比如东方英的《烈日飞霜》第一一六章《百口莫辩》写道:“史莒以锐利的目光,向棺中乃父遗骸注视有顷,猛然抬手,咬破左手中指指尖,滴滴的鲜血向棺中落去。先是落在史烈头骨之上,只见那鲜血向旁滑,滚落棺底,毫不吸收。这种情形,四周之人,都看得非常清楚。”如果鲜血沁入骨内,则可证明为亲子关系;如果没有沁入,则无法证明其血缘关系。上述文字中,史莒的鲜血滴在史烈的头骨之上,然后就滚落到棺底,没有被吸收,可见史莒与史烈没有亲子关系。

1

像这样的例子武侠小说中还有很多,我们不一一列举,即便大家没在武侠小说中看过,也一定在武侠电视剧里面看过。相信大家在看的时候,一定产生过这样的疑问:滴血认亲(或滴血入骨)真的能确定血缘关系吗?它到底具有多少科学性呢?

实际上,无论是滴血认亲,还是滴血入骨,都不具有科学性,因为这样的方法根本不能保证准确无误。古人之所以相信滴血认亲,是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儿女和父母同为一种骨血,那么他们的鲜血自然就会交合。父母和儿女的血型有血缘关联,这当然是没错的,但化验血型,是要靠血液中的凝血蛋白是否相同而进一步确定,这一过程靠肉眼根本无法完成,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而且还需要其他化学药物作为辅助,如此方可检测出准确的结果。且不要说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的鲜血会交融,就是在人群中随意找来几个人,各取他们的一滴鲜血,然后统一滴入到盛有清水的器皿中,说不定也可能会交融,难道这就能证明他们是直系亲属吗?恐怕没这么巧合吧。

1

比起滴血认亲,滴血入骨更加荒唐。有人为了证明滴血入骨的科学性,已经做了相关的研究,无论是谁的鲜血滴到何人的骨骼上,都不会沁入骨内,当然前提是骨骼表层和软组织保存尚且完好。但如果是去世了很多年,而且尸骨早已腐蚀,最后仅剩一堆白骨化的骨骼,那无论谁的鲜血滴上去,都会沁入骨内,因为白骨化的骨骼,表层早已溶解发酥,但凡是液体滴上去,都会被吸收,鲜血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滴血入骨,也是靠不住的。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以来,测定亲属血缘关系,早已不再使用古代那种滴血认亲的测试方法了,而是主要通过血型化验来进行。特别是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的化验部门,采用的主要方法是DNA鉴定,以此来检测儿女与父母的血缘关系。兄弟、姐妹、叔侄及爷孙隔代关系的鉴定,也可以运用DNA技术进行检测。

1

滴血认亲法和滴血入骨法,虽然都不靠谱,但这些方法切切实实曾经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文献记载了关于滴血认亲的史料。而滴血入骨最早见于《南史》:南朝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有一妃子,名叫吴淑媛,生得貌美如花,富有诗书才情,深得萧宝卷怜惜。可偏偏梁武帝萧衍看上了吴淑媛,没多久就把吴淑媛纳为了自己的妃子。三个月后,吴淑媛生下一子,取名为萧综。宫中流言四起,都怀疑吴淑媛所生乃是萧宝卷的儿子,而不是萧衍的儿子。萧综长大后,为了证实自己的身份,便去掘了萧宝卷的坟墓,并将自己的鲜血滴到萧宝卷的尸骨上,果然鲜血沁入了骨内,于是坚信自己是萧宝卷的儿子。后来,他改名为萧缵,投北魏而去。

1

在没有近现代科学的血缘检测手段以前,古人用滴血认亲来测试亲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只是这种手段与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比较起来,显得落后而不可靠。在有了DNA检测技术以后,我们就不应该再相信古人的滴血认清之法了。

其实这个方法内有两个小方法,它们的原理是相同的,不过他们两个都是在三国时期发现的,并且这个方法的发现是有一些小故事的。这是宫内的太监偶然发现的,他将这个方法告诉了太医,经过一系列的验证后,觉得真实可靠后宫里也就开始运用这个方法去验证一些事情,后来这个方法也传到了民间。

 

其中一个方法是滴骨法,这个方法是将活人的血滴到死人的骨头上,如果将活人的血滴到死人的骨头上,如果这两者相融那么就说明死者和这个活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他们的血相融到了一起。这也是在古代的时候大家用来辨别死者和生人血缘关系的一种方法,并且这种方法非常普遍。第二种方法才是滴血法,因为两个人的心如果能够想到一起,那么就说明这两个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只有有血缘关系的人的血型才是相同的,并且他们才有相容性。

虽然这两种方法都没有科学依据,可是这在古代的时候却用的非常普遍,虽然现在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完全适用的,一些血型就不能够使用这个方法去判别。其实这两个方法都是孤单的一位太监偶然发现的,他在处罚两位宫女时才发现的这个事情,并且将这个事情告诉太医了以后得到了太医的认可和肯定,当时的人都觉得这是完全正确的方法。滴血认亲在古代是非常普遍适用的,因为很多人都通过这种方法去判别两个人是否有血缘关系,不仅是在民间还有在皇宫内也都非常普遍。

不过他这个方法的发现却不是有名的医者发现的,而是是一位太监偶然发现的,虽然这个方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可以是在三国时期非常普遍的方法。

古代讲的滴血认亲,就是小孩的血跟大人的血如能够溶在一块,就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据了解,我国宋代的法医著作里面就记载了古老的亲子认定办法,进入现代社会,滴血认亲这个老办法肯定用不上了。

提起亲子鉴定,很多人会想到古代小说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认亲。其实这种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在这种鉴定过程中,亲子关系的血液不一定能融合,而不是亲子关系的血液常常能融合。

在古代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桥段,想要验证自己的骨肉是否为亲生,他们都会选择滴血认亲的方式,这并不是影视剧杜撰出来的桥段,而在科技还很落后的古代,滴血认亲就是那个时代唯一的验证方式。如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可以通过DNA来判断血缘关系,那么被古代人所奉承的“滴血认亲”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滴骨法

滴血认亲一般有两种方式,在我国宋代的法医著作里就有关于亲子认定的详细记载。在影视剧《大宋提刑官》中就有这样的一幕,将血滴在已死之人的尸骨上,如果血液渗透进了骨头中,那么就表示这两者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这种方法叫做滴骨法,真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其实这个方法是不科学的,古代人不了解人体构造和土壤环境,因此会认为骨头千年不腐,但是如果没有人为手段干预,是很难把尸骨保存的完整如初的。古埃及木乃伊之所以可以千年不腐,就是他们在体内放入了防腐材料。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在土壤中,人类的尸体会分解腐蚀,骨头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骨头的软组织都会被细菌分解,所遗留下来的骨骼便会受到腐蚀变得酥松,不论是血还是水,都可以渗透到骨头里。

合血法

另一种滴血认亲的方式就是合血法。合血法是影视剧中用的最多的方式。《甄嬛传》中就有这样的经典桥段,在器皿内倒入水,把婴儿与父母的血滴入水中看能否融合,如果融合到了一起就说明是亲子关系,如果不能融合,那这个孩子的结局就很悲惨了,或许被抛弃、或许被伤害,这在古代是最常用的一种亲子鉴定方法。《甄嬛传》中,甄嬛的孩子与温实初并无血缘关系,血滴自然没有融合到一起,但滴血认亲也并无科学依据。

由于血液中红细胞只有细胞膜,因此当血滴进水中后,由于产生了渗透压,红细胞就会被撑破,破碎的红细胞混合到了一起,所以才出现了血液融合的假象。因此不论有无血缘关系,只要血液都滴入了水中,红细胞都会进行融合,自然也不存在血缘关系一说了。

滴血认亲没有科学依据

在古代人类的认知狭隘,用表面现象来判断事情本质,是非常愚昧的,因此在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冤假错案。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生命、对于自然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凭借着DNA验证,很多被拐卖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家庭,科技一直在为人类造福,关于滴血认亲,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