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引”的用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古文中“引”的用法,第1张

检举 引而不发中的引是拉的意思。

引兵而去中的引则是率领的意思。

引河水而济……中的引是招引

引颈就戮中的引是申的意思

引在古文中还有延长、延续、牵连、自尽、荐举、招致等意思。

引 古代术语。见载于清施定庵《弈理指归图·凡例》。大致有两种含义:(1)指引回被敌方切断的棋子。近人徐去疾《围棋入门》:“自远应援围中之子,使其乘机得出曰‘引’。”或相当于现代的“渡”。(2)即“退”。徐润周《围棋术语图说》:“引,也是引回之意。”

yǐn

(1)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draw a bow]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draw]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stretch]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involve in]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guide]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lead]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recommend]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incur]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hold]。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elect]。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attract]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resign]。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recognize]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send 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take;get;get sthout]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用典可以用原文,引用可以借用原话,变成自己的语言。

引用和用典的区别如下: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运用典故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具体有以下作用:

1、用典可以强化论点,利用经典的例子可以强化我们的论点,增加我们的说服力。

2、用典还可以丰富我们的为文章内容增加我们的阅读体验,不至于那么简单枯燥。

3、用典还可以更加凸显出我们的论点,明确我们的论证中心。帮助我们围绕中心论点。

4、用典故还可以借古喻今,把一些不能直说的话可以放在典故的故事当中引出来。

5、用典故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抒发内心的心情。表达自己的志向。相当于就是用典故中的人物来作为自己的榜样和学习的对象。用不同典故可以写出不同的心情,有一些成功的典故,可以描述自己内心的愉悦和开心。一些失败的典故可以抒发内心的壮志未酬和失落的心情。

扩展资料:

用典是汉语词语,意思是用事,是一种写作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引用典故。 

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如前“命意”章中苏东坡之诗,即借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难堪。

  引用古籍属于“用典”的一种,作用是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或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现代人写文章,也少不了这种引用。比如,学理科的大学毕业论文,少不了要引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万有引力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