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豆腐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豆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制法 25 性味 26 归经 27 功能主治 28 附方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豆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豆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豆腐 豆腐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dòu fǔ

2 《辞典》:豆腐

21 出处

《本草图经》

22 拼音名

Dòu Fu

23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

24 制法

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一天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即成豆腐浆,再点以盐卤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

25 性味

甘,凉。

①《本草图经》:"寒。"

②宁原《食鉴本草》:"味甘,平。"

⑧《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26 归经

《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肠。"

27 功能主治

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治赤眼,消渴,休息痢;解硫黄、烧酒毒。

①宁原《食鉴本草》:"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②《纲目》:"清热散血。"

③《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④《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并治赤跟肿痛。"

⑤《本草求原》:"解硫黄毒。"

⑥《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28 附方

①治休息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济方》)

②治饮烧酒过多,遍身红紫欲死,心头尚温:热豆腐切片,满身贴之,冷即换,苏醒乃止。(姚可成《食物本草》)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豆腐的方剂 麻甘豆腐汤

(打碎),法半夏6g(打碎),杏仁6g(打碎),豆腐1小块。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主痰热阻肺

痰毒顶

g《串雅补》卷一:方名:痰毒顶组成:白信5钱(用豆腐一大方块,中挖一池,放信于池内,以原豆腐盖好,煮

杖疮珍珠散

gchuāngzhēnzhūsǎn处方:珍珠(入豆腐内,煮至豆腐起蜂窝时取出,研之)乳香(去油)海螵

鬼头顶

拼音:guǐtóudǐng处方:白信5钱(用豆腐1大方块,中挖一池,放信于池内,以原豆腐盖好,煮1炷

二妙丹

会通》卷四:二妙丹:处方:明雄黄2两,雌黄2钱,豆腐1块(4寸厚,方圆4寸)。功能主治:痘疔。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药豆腐的方剂

用到中药豆腐的中成药 癫狂马宝散

1处方:马宝600g琥珀30g龙涎香30g珍珠(豆腐炙)3g牛黄15g制法:以上五味,分别研成细粉,

白氏眼药

的白敬宇眼药的别名。别名:白氏眼药。组成:珍珠(豆腐炙)15g,麝香75g,熊胆60g,冰片506

醒脑再造丸

香5g僵蚕(炒)25g猪牙皂5g冰片5g珍珠(豆腐制)75g大黄5g制法:以上三十六味,除冰片外

十宝丹

方之十宝丹组成为牛黄、贝母、马勃各三分,珍珠(入豆腐内煮去油,另研)六分,冰片半分,人指甲(阴阳瓦上

六灵丸

藏:密封。注:珍珠的炮制方法取珍珠用布包好,放入豆腐中,煮3~4小时,取出,晾干。江西省药品检验所起

更多用到中药豆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豆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谷部]腐

浆、沫、渣、皮、乳、锅巴、泔水、麻腐濒湖纲目于豆腐集解注∶腐皮堪入馔,而浆乳皆遗之。又胡麻亦可作腐,

《济世神验良方》:外科附录

尿半桶,入瓮内烧滚,熏洗三四次即可走。治重腿粗肿豆腐渣一斤,板猪油四两,捣敷,有臭水出即消。治诸漏凤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豆腐

(造酿)泻胃火过服生寒动气豆腐(专入脾胃大肠)。经豆磨烂。加以石膏及或卤汁内入而成。其性非温。故书皆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豆腐

(《日用》)集解时珍曰∶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蛊毒

目录 1 拼音 2 《寿世保元》卷二:二妙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二妙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仙拈集》卷四:二妙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二妙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绛囊撮要》 41 组成 42 主治 43 二妙汤的用法用量 44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二妙汤 1 拼音

èr miào tāng

2 《寿世保元》卷二:二妙汤

21 处方

川黄柏(盐酒炒)5钱,苍术(米泔浸,炒)1两。

22 制法

上为末。

23 功能主治

筋骨疼痛,或湿热流注,腰下作痛。

24 二妙汤的用法用量

每用1匙,沸汤入姜汁调,食前服。痛甚者,加葱3根,水煎,空心热服。

25 摘录

《寿世保元》卷二

3 《仙拈集》卷四:二妙汤

31 处方

白菊花4两,甘草4钱。

32 功能主治

肿毒,疔疮。

33 二妙汤的用法用量

水3碗,煎1碗,冲热黄酒服。

34 摘录

《仙拈集》卷四

4 《绛囊撮要》 41 组成

甘草1斤,威灵仙(各切片)1斤。

42 主治

一切风痹瘫痪,筋骨疼痛,并大麻恶风。

43 二妙汤的用法用量

水约担许,将药煎56滚,入大缸内,用板凳坐其中,周围用席围定熏之,待水温方浸洗,令浑身汗透淋漓。

44 用药禁忌

谨避风寒。

古籍中的二妙汤 《症因脉治》:[卷三痹证论]外感痹症

发汗,羌活除湿汤。胸满闷,茯苓汤。风湿,苍防二妙汤。寒湿,术附汤羌活除湿汤通治风寒湿热,四气成痹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股部]青腿牙疳

〔火段〕,各一钱)冰片(三分)共研细末,先以甘草汤将口漱净,再上此药。方歌牛黄青黛散硼砂,冰片

《症因脉治》:[卷三痹证论]外感痹症

大秦艽汤。风热痛者,四物二妙丸。风湿之邪,苍防二妙汤。防风汤防风当归赤茯苓杏仁秦艽葛根羌活桂枝甘草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股部证治(计四证)]痈疽就简

(一钱)人中白龙骨(各一钱)冰片(三分)上共研细末,先以甘草汤将口漱净,再上此药。《外科证治全书》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股部]青腿牙疳

《经效产宝》:趁痛散处方牛膝当归官桂(去皮)白术黄耆各15克薤白75克独活15克生姜15克甘草75克(炙)制法上药研为粗末。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温经止痛。主产后遍身疼痛者。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75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分二次热服。摘录《经效产宝》《丹溪心法》卷四:趁痛散处方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当归地龙(酒炒)牛膝(酒浸)羌活甘草五灵脂(酒淘)香附(童便浸)制法上药共研为末。功能主治散瘀通络,行痹止痛。主痛风,瘀滞络阻,筋脉、关节疼痛。用法用量每次6克,加酒调服。服上药不愈,加酒炒黄芩、酒炒黄柏。摘录《丹溪心法》卷四《便览》卷四:趁痛散处方当归半两,官桂半两,白术半两,牛膝半两,甘草(炙)3钱,黄耆半两,独活半两,羌活半两,生姜半两,桑寄生(或续断)半两。功能主治产后血滞,筋脉拘挛,腰背强直,遍身疼痛。用法用量上药每服4钱,水煎去滓,空心热服。摘录《便览》卷四《产育保庆集》:趁痛散别名二妙趁痛散处方牛膝半两,当归半两,桂(去皮)半两,白术半两,黄耆半两,独活半两,生姜半两,薤白1分,甘草(炙)1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弱,瘀血阻滞,筋脉失养,腰背拘急,头身疼痛,脉虚弦而涩者。用法用量二妙趁痛散(《万氏家抄方》卷五)。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气弱血亏,寒邪袭入经络,不能统运营气于一身,故遍身疼痛不休。方中当归养血,营一身之经脉;黄耆补气,运一身之卫阳;白术健脾补气以生血;官桂温通经脉以散寒;独活通经络;牛膝壮筋脉;炙草益胃和中;生姜温胃散邪;薤白温通阳气,以活血脉,酒丸酒下,使脉气流通,寒邪外解,经脉融和,身痛蠲除。摘录《产育保庆集》《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良方》:趁痛散处方牛膝(酒炒)1两,甘草(炒)1两,薤白1两,当归半两,白术(炒)半两,黄耆(炒)半两,桂心半两,独活(加芦)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骨节疼痛,发热头重,四肢不举。用法用量每服半

详见百科词条:趁痛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55:51 共142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腰痛病的病因病机 5 腰痛病的症状 6 腰痛病的辨证分型 61 腰痛·风湿证 611 病因病机 612 症状 613 治疗 62 腰痛·风寒证 621 病因及症状 622 治疗 63 腰痛·风热证 631 病因病机 632 症状 633 治疗 64 腰痛·湿痰证 641 病因病机 642 症状 643 治疗 65 腰痛·寒湿证 651 病因病机 652 症状及治疗 66 腰痛·湿热蕴结证 661 病因病机 662 症状 663 治疗 67 腰痛·脾湿证 68 腰痛·肝气郁结证 69 腰痛·瘀血证 691 病因病机 692 症状 693 治疗 610 腰痛·肾虚证 6101 病因及症状 6102 分类 7 腰痛的治疗 71 刺灸法 72 耳针法 73 穴位注射法 74 刺络拔罐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腰痛病的穴位 2 治疗腰痛病的方剂 3 治疗腰痛病的中成药 4 腰痛病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腰痛病 1 拼音

yāo tòng bìng

2 英文参考

lumbago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umbago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腰痛病(lumbago[1][2])为症状名[3]。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现代医学中的各种脊椎炎、腰椎间盘脱出、脊椎肿瘤、增生性脊柱炎纤维织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及类风湿病及肾下垂、肾盂肾炎、肾周围组织炎、肾囊积水、肾结核、肾结石和盆腔疾病等,凡出现腰痛者,均属本症范畴[4][3]。

4 腰痛病的病因病机

多由外感、外伤、劳累、肾虚等引起腰部经气阻滞或经脉失养所致[4]。

腰为肾之外候,诸脉多贯于肾而络于腰背[3]。腰痛与肾及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病损相关。故凡年高、病久,劳倦过度,情志所伤,房室不节而使脏气虚衰;或因感邪、外伤而使腰部经脉不利,气血不畅等,皆可导致腰痛[3]。《济生方·腰痛》:“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审如是说,则知肾系于腰,因嗜欲过度,劳伤肾经,肾脏既虚,喜怒忧思,风寒湿毒,得以伤之,遂致腰痛。又有坠下闪肭气凝血滞,亦致腰痛。”

寒湿腰痛:多由感受风寒或久居寒冷湿地,涉水冒寒,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腰痛。

腰肌劳损:多因劳累过度,闪挫跌仆,经筋络脉受损,或因各种原因引起 不正,致气滞血瘀,脉络受阻,发生腰痛。

肾虚腰痛: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衰,或房劳伤肾,精气耗损,肾气虚惫,发为腰痛。

脊柱外周肌肉群是带动骨关节运动的动力源,是加强骨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其 关系易受外力作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故外伤、炎症常为腰痛的直接致病因素,如姿势不当、重力、暴力直接作用腰部,引起脊柱小关节周围韧带撕裂、关节损伤而产生腰痛。

5 腰痛病的症状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2]。

《内经》论述此证,常兼见“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等症,而痛的部位则可“痛引脊内廉”、引项背,引膺及腰以下部位(如“腰脽痛”等);腰痛的性质,则有“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痛如小锤居其中”、“腰中如张弓弩弦”(胀痛)等不同。

临床常见的腰痛类型有寒湿腰痛、劳损腰痛、肾虚腰痛及急性扭伤腰痛等。寒湿者,腰部重痛,得热痛减,发作与寒冷阴雨气候有关[4]。劳损者,多有陈伤宿疾史,劳累痛剧,腰部强直酸痛[4]。肾虚者,腰痛隐隐,绵绵不已,病程日久,伴肾虚等症状[4]。急性扭伤者,腰部突然剧烈疼痛,转侧俯仰不能[4]。

6 腰痛病的辨证分型

《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

61 腰痛·风湿证

腰痛·风湿证(lumbago with winddamp syndrome[1])为病证名[5]。又称风湿腰痛,是指感受风湿,以腰背重痛,转侧不利; 或发热恶寒,自汗身重; 或浮肿,脉浮涩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见《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

611 病因病机

多因风湿乘袭,留滞经络所致[5]。

612 症状

症见腰背重痛,转侧不利;或见发热恶寒,自汗身重;或见浮肿,脉多浮涩[5]。

613 治疗

治宜祛风化湿。可用羌活败毒散、独活秦艽汤、五加皮汤等方[5]。本证可见于肌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类风湿性脊椎炎等病[5]。

62 腰痛·风寒证

(lumbago with windcold syndrome[1])为病证名[7]。又称风寒腰痛,是指感受风寒,以腰痛拘急,或连脊背,或引腰膝,或见寒热,腰间觉冷,得温痛减,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见《东医宝鉴·外形篇》。

621 病因及症状

《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凡腰痛病有五……二曰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

因风寒著腰所致的腰痛拘急,或连脊背,或引脚膝,或见寒热,腰间觉冷,得温痛减,脉浮而紧[7]。

622 治疗

治宜疏散风寒[7]。可用二柴胡饮、五积散、加味龙虎散等方[7]。

本证可见于纤维组织炎、增殖性脊椎炎、类风湿性脊椎炎、腰肌劳损等病[7]。

63 腰痛·风热证

腰痛·风热证(lumbago with windheat syndrome[1])为病证名[5]。又称风热腰痛,是指感受风热,以腰痛而热,小便热赤,或身热微汗,口干而渴,咽喉红肿,舌边有红刺,苔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腰痛之一[5]。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

631 病因病机

因风热之邪侵袭肾经所致[5]。

632 症状

症见腰痛强急,牵连脚膝,口渴便秘,脉洪数[5]。

633 治疗

治宜祛风清热。可用败毒散,或大、小柴胡汤等方[5]。

64 腰痛·湿痰证

腰痛·湿痰证(lumbago with dampphlegm syndrome[1])为病证名[8]。又称湿痰腰痛,是指感受湿痰,以腰部冷痛沉重,牵引背胁,阴雨为甚,或见便泄,苔白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腰痛之一[8]。又称痰注腰痛[8]。

641 病因病机

《症因脉治·内伤腰痛》:“脾湿不运,水饮凝结,则为痰注腰痛。”

642 症状

症见腰间重滞,牵引背脊,一块冷痛,得寒更甚,得热稍减,或兼见大便泄泻,或见腰间肿而按之濡软不痛,皮色不变,脉滑或沉伏[9]。

643 治疗

治宜涤痰化湿[9]。可选用南星二陈汤、导痰汤、龟樗丸、控涎丹等方[9]。兼虚者,可并用六君子汤、八味丸[9]。

65 腰痛·寒湿证

腰痛·寒湿证(lumbago with colddamp syndrome[1])为病证名[10]。又称寒湿腰痛,是指感受寒湿邪气,以腰部冷痛重著,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舌淡体大,苔白腻而润,脉象沉紧或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腰痛之一[10]。见《丹溪心法·腰痛》。又名湿冷腰痛[10]。

651 病因病机

因寒湿著腰伤肾所致[10]。

652 症状及治疗

《医学入门》卷五:“久处卑湿,雨露浸*,为湿所著,腰重如石,冷如水,喜热物熨。不渴便利,饮食如故,肾著汤加附子;停水沉重,小便不利,五积散、渗湿汤。”

也可用术附汤、五积散、独活苍术汤等方[10]。外治用摩腰丹[10]。

66 腰痛·湿热蕴结证

腰痛·湿热蕴结证(lumbago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ion and binding of dampheat[1])为病证名[8]。又称湿热腰痛,是指感受湿热,以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著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腰痛之一[8]。见《丹溪心法·腰痛》。

661 病因病机

因感受时令湿热,或因饮食厚味,内蕴湿热所致[8]。

662 症状

《症因脉治》卷一:“湿热腰痛之症,内热烦热,自汗口渴,二便赤涩,酸痛沉重。”并有腰间热,或肢节红肿,苔黄,脉数等[8]。

663 治疗

治宜清热利湿[8]。方用加味二妙散、大分清饮、柴独苍术汤等[8]。兼虚者,宜七味苍柏散[8]。本证可见于类风湿性脊椎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盂肾炎、肾周围炎等病[8]。

67 腰痛·脾湿证

腰痛·脾湿证(lumbago with spleen damp syndrome[1])又称脾湿腰痛,是指湿邪侵袭,以腰痛重滞,面色晄白,纳食不馨,或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滑或濡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

68 腰痛·肝气郁结证

腰痛·肝气郁结证(lumbago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1])又称肝郁腰痛,是指肝气郁滞,以腰痛连胁腹胀满,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行走,舌偏红,苔薄,脉弦细或沉弦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

69 腰痛·瘀血证

腰痛·瘀血证(lumbago with static blood syndrome[1])为病证名[11]。又称瘀血腰痛,是指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以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暗青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腰痛病的一种[11]。见《丹溪心法》卷四。又称沥血腰痛[11]。

691 病因病机

多因闪挫跌仆、或腰痛经久,瘀血凝积所致[11]。

692 症状

症见痛有定处,如锥刺状,日轻夜重,或腰痛而便黑,小便赤黄或黯红,脉涩[11]。

693 治疗

治宜活血化瘀为主[11]。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或桃仁承气汤、川芎肉桂汤(李东垣方:羌活、肉桂、川芎、柴胡、当归梢、苍术、炙甘草、神曲、独活、防己、防风、桃仁)等并可配合针灸、拔火罐治之[11]。

610 腰痛·肾虚证

腰痛·肾虚证(lumbago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1])为病证名[12]。又称肾虚腰痛,是指肾气亏虚,以腰痛酸软,喜按喜揉,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则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腰痛之一[12]。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又称肾经腰痛[12]。

6101 病因及症状

因房室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肾脏精气所致[12]。

《金匮翼·腰痛》:“肾虚腰痛者,精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也。……其症形羸气少,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无甚大痛,而悠悠戚戚,屡发不已。”

6102 分类

有阳虚与阴虚之不同[12]。

肾阳虚者,症见腰间冷痛,手足不温,面色苍白,便溏溺清,舌淡,脉沉细或虚软无力[12]。治宜温阳补肾[12]。可用八味丸、二至丸、右归丸、补髓丹等方[12]。

肾阴虚者,症见腰痛绵绵,面色黧黑,头晕耳鸣,咽干口燥[12]。阴虚而火旺者,更见面红升火,内热心烦,小便黄赤,舌质红,脉细数或洪而无力[12]。治宜滋阴补肾[12]。可用左归丸、当归地黄饮、大补阴丸等方[12]。

本证可见于慢性肾炎、肾下垂、腰肌劳损、脊椎结核等病[12]。

7 腰痛的治疗

大抵外邪、外伤所致者,以急性腰痛居多,治以祛邪疏通为主;内伤虚损以慢性腰痛多见,治以补肾强筋为主[3]。

针灸治疗腰痛有较好效果,但因脊椎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平时常用双手掌根揉擦腰部,早晚各1次,每次10min,可减轻和防止腰痛发作。

本处主要讨论寒湿腰痛、腰肌劳损、肾虚腰痛的针灸治疗,其他腰痛可参照治疗。

71 刺灸法

取肾俞、大肠俞、委中、夹脊穴、阿是穴等穴为主[4]。寒湿腰痛加关元俞、大肠俞;劳损腰痛加次髎、膈俞;肾虚腰痛加志室、命门、太溪;急性扭伤腰痛加人中、腰痛穴,委中放血[4]。

治则 除湿散寒,补益肾气,通经止痛

处方 肾俞 腰眼 委中

方义 腰为肾之府,肾俞乃肾经经气转输之处,取之补益肾气,灸之可祛湿散寒;腰眼疏理局部筋脉,通经止痛;委中通调足太阳经气,通络活血止痛。

随证配穴 寒湿重—腰阳关,血瘀—水沟,肾虚—命门、三阴交。

操作 毫针刺,根据病情虚实酌情补泻或平补平泻,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2 耳针法

选穴 腰骶椎 肾 神门

方法 毫针刺患侧耳穴,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73 穴位注射法

选穴 以痛点为主。

方法 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合液,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无回血后推药液,每次每穴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74 刺络拔罐

选择压痛点为主,用皮肤针重叩出血,加拔火罐[4]。适用于寒湿、劳损及急性扭伤腰痛[4]。

8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