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菜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3收藏

菘菜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菘菜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菘菜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性味 29 归经 210 功能主治 211 菘菜的用法用量 212 注意 213 附方 2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菘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菘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菘菜 1 拼音

sōng cài

2 《辞典》:菘菜

21 出处

《本草经集注》

22 拼音名

Sōnɡ Cài

23 菘菜的别名

白菜(《饮膳正要》),夏菘(《农政全书》),小白菜、江门白菜(《广州植物志》),油白菜(《苏南种子植物》)。

24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的幼株。

25 原形态

青菜(《日用本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部秃净。基生叶坚挺而亮,倒卵形或阔倒卵形,长30~60厘米,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齿,基部渐狭成宽柄;茎生叶基部垂耳形,抱茎。花淡**,长约9毫米,聚生于总状花序之顶端,且冠盖著未开放的花芽;萼片4。分离;花瓣4,成十字形排列;雄蕊通常6枚,4强;子房上位,柱头头状。角果细长,长3~7厘米,厚3~4毫米,顶端渐狭而成一长8~12毫米的喙。花期春季。

本植物的种子(菘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纲目》所述菘菜除青菜外似亦包括同属植物大白菜(又名结球白菜)在内,参见"黄芽白菜"条。

26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27 化学成份

小白菜每100克食部含蛋白质11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2克,粗纤维04克,灰分08克,钙86毫克,磷27毫克,铁12毫克,胡萝卜素103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08毫克,尼克酸06毫克,抗坏血酸36毫克。

28 性味

甘,平。

①崔禹锡《食经》:"味甘,少冷,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平和,味甘。"

29 归经

《本草求真》:"入肠、胃。"

210 功能主治

解热除烦,通利肠胃。治肺热咳嗽,便秘,丹毒,漆疮。

①《别录》:"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

②崔禹锡《食经》:"和中。"

③《食疗本草》:"治消渴,又消食,亦少下气。"

④《四声本草》:"治瘴气,止热气嗽。"

⑤《滇南本草》:"主消痰,止咳嗽,利小便,清肺热。"

211 菘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捣汁。外用:捣敷。

212 注意

①《纲目》:"气虚胃冷人多食,恶心吐沫。"

②《随息居饮食谱》:"鲜者滑肠,不可冷食。"

213 附方

①治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杵菘菜敷之。(《子母秘录》)

②治发背;地菘汁一升,日再服。(《伤寒类要》)

③治漆毒生疮:白菘菜捣烂涂之。(《纲目》)

214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菘菜的方剂 解五蒸汤

亦可以水3升,煮小麦1升,乃煮药。注意:忌海藻、菘菜、芜荑、火醋。摘录:《外台》卷十三引《古今录验》

十种疹散

之。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以菜米粉5合极拭身,以粉纳药中捣合。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杜仲独活汤

升,清酒2升,煮取3升,分3次服。注意:忌生葱、菘菜、海藻、猪肉、冷水。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

生姜温中下气汤

温3服。制备方法:上切。用药禁忌:忌猪肉、海藻、菘菜、生葱、桃、李、雀肉等。附注: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熏草汤

升,分为2服,每服如人行45里。制备方法:上切。用药禁忌:忌桃、李、雀肉、大酢、海藻、菘菜、生葱。

更多用到中药菘菜的方剂

用到中药菘菜的中成药 百部丸

3丸,日3次。以知为度。用药禁忌:忌生葱、海藻、菘菜。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嗽不得息,明明是火逆

五加皮酒

冬67宿。用药禁忌:忌生葱、猪肉、冷水、海藻、菘菜。附注:五加酒(《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太平

艾叶汤

用量本方方名,《外台》引作“艾汤”。注意忌海藻、菘菜。摘录《千金》卷二《圣济总录》卷一五五处方生艾叶

理中丸

,水煎分3次服。用药禁忌: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方解:本方治证系中虚有寒,不能运化,升降失常,

石膏散

送下,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末。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附注:石膏甘草散(《伤寒总病论》卷五)、石草散

更多用到中药菘菜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菘菜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三]妊娠随月数服药及将息法一十九首

煮,减半,去滓,纳胶煎,取三升,分温三服。忌海藻菘菜。又若曾伤二月胎者,当预服黄连汤方。黄连人参(各

《小品方》:[卷第四]治霍乱诸方

升,酒二升,煮取二升,绞去滓,温服五合。忌海藻、菘菜。治霍乱吐痢,已服理中及四顺汤不解者,以竹叶汤方

《小品方》:[卷第六]治冬月伤寒诸方

升,适寒温顿服之。盖覆汗出,粉敷之有效。忌海藻、菘菜。葛根汤,治病三四日不瘥,身体毒热方。葛根(八两

《外台秘要》:[卷第三]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顿服。覆取汗,汗出则愈,便食豉粥补虚也。忌海藻、菘菜。(《千金》同)又方麻黄(二两)黄芩桂心(各一两

《集验方》:[卷第十]妊娠随月养胎及服药方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胡荽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胡荽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性味 210 归经 211 功能主治 212 胡荽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附方 215 各家论述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胡荽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胡荽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胡荽 1 拼音

hú suī

2 《辞典》:胡荽

21 出处

《食疗本草》

22 拼音名

Hú Suī

23 胡荽的别名

香菜(《韵略》),香荽(《本草拾遗》),胡菜(《外台》),蒝荽(《唐小说》),园荽(《东轩笔录》),芫荽(《日用本草》),莞荽(《普济方》),莛荽菜、莛葛草、满天星(《湖南药物志》)。

24 来源

为伞形科芫荽的带根全草。春季采收,洗净,晒干。

25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主根细,通常纺锤形,具多数支根。茎直立,中空,高20~60厘米,具细条棱。初生的根生叶具长柄,1~2回羽状分裂,裂片广卵形或扇形,基部楔形;茎生叶互生,叶柄较短,2~3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狭线形。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伞梗3~6,长约2~6厘米,通常无总苞片;小总苞片通常3枚,线状锥形;花小形,白色或淡红色;花萼先端5齿裂;花瓣5,倒卵形,在小伞形花序周边的花不整齐。具大形的辐射瓣;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长卵形,背着,花丝先端略弯;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顶端二歧,柱头头状。果实近球形,直径3~5毫米,有10条波浪形的初生肋线和12条纵直的次生肋线。花期4~7月。果期7~9月。

26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27 性状

干燥的全草,叶多卷缩脱落,呈草**;茎亦枯萎,粗约1毫米;根须卷曲,具浓烈的特殊香味。以色带青、香气浓厚者为佳。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28 化学成份

含维生素C92~98毫克%,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

29 性味

辛,温。

①《食疗本草》:"平。"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

③《嘉佑本草》:"辛,温,微毒。一云微寒。"

210 归经

入肺、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太阴、阳明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211 功能主治

发汗透疹,消食下气。治麻疹透发不快,食物积滞。

①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

②《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③《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④《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

⑤《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

⑥陈念祖:"化痰。"

212 胡荽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213 注意

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佗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匿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③《食疗本草》:"久冷人食之脚弱,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人精神。""根发痼疾。"

③《纲目》:"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

④《本草经疏》:"气虚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不宜用。"

⑤《医林纂要》:"多食昏目、耗气。"

214 附方

①治小儿疹痘,欲令速出:胡荽三两。细切,以酒二大盏,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气出,候冷去滓,微微从项以下,喷背膂及两脚胸腹令遍,勿喷于面。(《圣惠方》胡荽酒)

②治孩子赤丹不止:胡荽汁敷之。(《兵部手集方》)

③治众蛇海:合口椒、胡荽苗等分。捣敷之。(《千金方》)

④治小肠积热,小便不通:葵根一大握,胡荽二两,滑石一两(为末)。上三味,将二味细锉,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入滑石末,温分三服。亦治血淋。(《圣济总录》葵根饮)

⑤治 脱出:胡荽(切)一升,烧,以烟熏肛。(《子母秘录》)

215 各家论述

①《纲目》:"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诸疮皆属心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得臭恶则壅滞故尔。按杨士瀛《直指方》云,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喷之,以辟恶气。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用此固妙,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加以酒曲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热炽,毒血聚蓄,则变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②《医林纂要》:"莞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

2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胡荽的方剂 胡荽饮

拼音:húsuīyǐn别名:胡荽煎处方:胡荽(5月5日采,预收阴干。春、夏采叶,秋、冬采根)半斤。功

胡荽酒

拼音:húsuījiǔ《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胡荽酒:处方:胡荽90克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疹,初起未出

胡荽饼

拼音:húsuībǐng处方:胡饼、胡荽(净择作齑)。功能主治:肠风泻血。用法用量:以胡饼裹胡荽食之

胡荽丹

拼音:húsuīdān处方:乌鸡1只(令净),胡荽子适量。功能主治:反胃。用法用量:胡荽子入鸡缝之,

赤糊饼

:chìhúbǐng处方:赤糊饼3枚(市买者),胡荽5两(洗,择,入少醋拌)。功能主治:五痔及泻血。

更多用到中药胡荽的方剂

用到中药胡荽的中成药 鳖甲煎丸

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苋菜、生葱、胡荽、羊肉、饧等物;虚人忌用,体力较强者亦不宜久用;

天王补心丸

胃虚寒、胃纳欠佳、痰湿留滞者禁用。2忌食大蒜、胡荽、萝卜、鱼腥、烧酒。天王补心丸的用法用量:水蜜丸

更多用到中药胡荽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胡荽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胡荽

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俗呼为荽,乃茎叶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非矣

《奇效良方》:[疮诊论卷之六十五疮疹论药方]防备熏沐用之第六

四十一、胡荽酒。治小儿初觉不安,辨证是疮疹,或已发未发,以出而快者用之。盖疮疡烦躁痛痒,皆出于心,胡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八]疮疹论

葛根汤抱龙丸之类。药平平者。或儿身不甚热者。与少胡荽酒饮之。此微发不出。即加药发之。既发之后。出不多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一痘疹泄秘]药方

消。已有一两颗出,则解其半。此药善能解痘疹之毒。胡荽酒能通心窍,故治痘疹已发未发,或痛或痒,皆可用之

《本草纲目》:[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石胡荽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雁肪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雁肪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雁肪的用法用量 29 附方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雁肪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雁肪 1 拼音

yàn fáng

2 《辞典》:雁肪

21 出处

《本经》

22 拼音名

Yàn Fánɡ

23 雁肪的别名

鹜肪(《本经》),雁膏(盂洗)。

24 来源

为鸭科动物白额雁等的脂肪。

25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雁肉"条。

26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岐伯、雷公:甘,无毒。"

③崔禹锡《食经》:"味甘,小冷。"

27 功能主治

活血法风,清热解毒。治中风偏枯,手足拘挛;心胸结热,痞塞呕逆;疮痈、发脱不长。

①《本经》:"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

②《别录》:"长毛发须眉。"

③崔禹锡《食经》:"主风热烦心,驻面色,理腰脚痿弱。"

④孟诜:"雁膏可合生发膏,仍治耳聋。"

⑤《日华子本草》:"脂和豆黄作丸,补劳瘦,肥白人。"

⑥《纲目》:"涂痈肿耳疳。又治结热胸痞呕吐。"

28 雁肪的用法用量

内服:熬油或煎汤。外用:涂敷。

29 附方

①治风挛拘急,偏枯,血气不通利:雁肪四两。炼滤过,每日空心暖酒一杯,肪一匙头,饮之。(《食医心镜》)

②治结热澼,心下肿,胸中痞塞,呕逆不止:雁肪一具,甘草(炙)、当归、桂心、芍药、人参、石膏各二两(碎),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大枣二十枚(擘),大黄二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雁肪,取汁一斗煮诸药,取五升,去滓分服。(《外台秘要方》雁肪汤)

210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雁肪的方剂 雁肪汤

:yànfángtāng《外台》卷三十八:方名:雁肪汤组成:雁肪1具,甘草(炙)2两,当归2两,桂心

生发膏

升,松叶半升,柏叶半升,腊猪膏1升,乌鸡肪1合,雁肪1合。功效:生发。用法用量:涂头上,日2夜1。制

更多用到中药雁肪的方剂

古籍中的雁肪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二十六禽部上品]羽虫

无毒卵生雁肪(出神农本经)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久服益气不饥轻身耐老(以上朱字神农本经)长毛发须眉(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呕逆

。治乳石发,结热癖,心下肿,胸中痞塞,呕逆不止。雁肪汤方雁肪(一具先煮过)当归(切焙)大黄(锉炒)桂

《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七卷禽之一]雁

向时乃肥,故宜取之。又汉、唐书,并载有五色雁云。雁肪正误一名肪。弘景曰∶是野鸭,《本经》雁肪亦名

《证类本草》:[卷第十九禽上]雁肪

又别有野鹅大于雁,犹似家苍鹅,谓之驾(音加)鹅。雁肪自不多食,其肉应亦好。作木音,云是野鸭,今此一名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八]石发兼虚热痰干呕方五首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杏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杏子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化学成份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注意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杏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杏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杏子 1 拼音

xìng zǐ

2 《辞典》:杏子

21 出处

《本草图经》

22 拼音名

Xìnɡ Zi

23 杏子的别名

杏实(《别录》)。

24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果实。果熟时采收。

25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杏仁"条。

26 化学成份

果实含柠檬酸、苹果酸、β胡萝卜素、少量γ胡萝卜素和西红柿烃;果实的挥发油成分有月桂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异松油烯、反2己烯醇、α松曲醇、牻牛儿醛、牻牛儿醇、2甲基丁酸、乙酸、芳棒醇、环氧二氢芳樟醇的顺反异构体、γ辛酸内酯、γ癸酸内酯、橙花醛、柠檬醛。未熟果实含绿原酸类、焦性儿茶酚类、赭朴鞣质、黄酮类等成分。

27 性味

酸甘,温。

①《千金·食治》:"味极酸。"

②崔禹锡《食经》:"味酸,大热。"

③《日华子本草》:"热,有毒。"

④《本草图经》:"杏之类梅者味酢,类桃者味甘。"

28 功能主治

润肺定喘,生津止渴。

①《千金·食治》:"其中核犹未鞕者,采之 食之,甚止渴,去冷热毒。"

②《滇南本草》:"治心中冷热,止渴定喘,解瘟疫。"

③《随息居饮食谱》:"润肺生津。"

29 注意

①崔禹锡《食经》:"不可多食,生痈疖,伤筋骨。"

②《本草衍义》:"小儿尤不可食,多致疮痈及上膈热。"

210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杏子的方剂 杏子汤

饮停积,悉皆治疗。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杏仁去皮尖,五枚,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白龙膏

,乳香2两(另研),定粉(另研)8两,黄蜡8两,杏子油1斤(如无,用脂麻油)。制法:上7味锉,油内揉

麻黄杏子汤

六《症因肺治》卷一:方名:麻黄杏子汤组成:麻黄、杏子、米仁、桑白皮、桔梗、甘草。主治:外感腋痛。风寒

顺逆丸

厚朴4分(炙),干地黄4分,桂心4分,滑石4分,杏子2分,黄连4分,麦门冬4分(去心)。主治:久寒积

杏子膏

ìngzǐgāo《圣济总录》卷一○九:组成:初生杏子71升,古五铢钱7文。主治:眼中赤脉痒痛,时见黑

更多用到中药杏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杏子的中成药 五仁丸

法:先将五仁研为膏,入陈皮末研匀,炼蜜为丸,梧桐子大上共将五仁别研为膏,合橘皮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

安贞汤

苓3钱,白术1钱,厚朴1钱,砂仁1钱,桑皮2钱,杏仁3钱,苏子1钱5分,陈香橼皮6分。功能主治脾痹

艾烟丸

上药再同研匀,入粟米粥和,以艾烟熏之,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赤目。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绵裹井花水

宁嗽丸

大。《饲鹤亭集方》:组成:南沙参2两,桑叶2两,杏仁2两,茯苓2两,川贝2两,姜夏2两,前胡2两,

鸬鹚涎丸

燥处。《中国医学大辞典》:方名:鸬鹚涎丸组成:光杏仁2两,栀子(炒黑)2两,石膏2两,蛤粉2两,天

更多用到中药杏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杏子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甘草。治上气不得息。喉中如水鸡声。凡局方温肺汤。杏子汤之类。从此方增损者颇多。御药院方。细辛五味子汤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七首、脉证五条、方九首

。)〔沈〕脉浮者。邪居气分而属肺。详杏子汤。必以杏子为君。而杏乃专泻肺气。使肺气通调。邪去而肿自退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编

寒,是邪独在太阴肺经,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发散肺邪,而汗、喘自止矣。麻黄杏仁甘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七伤寒门]伤寒烦喘(附论)

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者。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子主之。是欲发散水寒也。经曰。喘而汗出者。与葛根黄

《金匮玉函经二注》:[卷十四]水气病脉证第十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拼音 5 鹌鹑的英文名 6 鹌鹑的别名 7 出处 8 鹌鹑的来源 9 鹌鹑的原形态 10 鹌鹑的生境 11 鹌鹑的产地 12 鹌鹑的养殖 13 鹌鹑的采收与初加工 14 鹌鹑的性味 15 鹌鹑的归经 16 鹌鹑的功效与主治 17 鹌鹑的用法用量 18 鹌鹑的使用禁忌 19 各家论述 附: 1 用到中药鹌鹑的中成药 2 古籍中的鹌鹑 3 用到中药鹌鹑的方剂 1 拼音

ān chun

2 英文参考

Quail [《中华本草》]

a quail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Coturn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ophorty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鹌鹑为雉科动物鹌鹑Coturnix coturnix(Linnaeus)的肉或去羽毛及骨脏的全体。鹌鹑体长约16厘米。形似鸡雏,头小尾秃。嘴短小,黑褐色。虹膜栗褐色。头顶黑而具栗色的细斑,中央纵贯以棕白色冠纹,两侧亦有同色的纵纹,自嘴基越眼而达颈侧;额头侧及颏、喉等均淡砖红色。上背栗**,散有黑色横斑和蓝灰色的羽缘,并缀以棕白色羽干纹;两肩、下背、尾均黑色,而密布粟**纤细横斑,除尾羽外,并都具有蓝灰色羽缘;背面两侧各有一列棕白色大形羽干纹,极为鲜丽。两翼的内侧覆羽和飞羽淡橄榄褐色,杂以棕白色黑缘的细斑;初级飞羽大多暗褐而外翈缀以锈红色横斑。胸栗**,杂以近白色的纤细羽干纹。 两侧转栗色,散布黑斑,并具较大的白色羽干纹,至下胁尤形宽阔而显著。腹以次近白。脚短,淡黄褐色。

鹌鹑味甘,性平,归大肠、心、肝、脾、肺、肾经。具有益中气、止泄痢、壮筋骨的功效。主脾虚泻痢、小儿疳积、风湿痹证、咳嗽等。

4 拼音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ān Chun

5 鹌鹑的英文名

《中华本草》:Quail

6 鹌鹑的别名

《中药大辞典》:鹑鸟(《毛诗传》),循(《禽经》注),宛鹑(《广志》),赤喉鹑(《动物学大辞典》),红面鹌鹑(《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中华本草》:鹑、鹩、罗鹑、赤喉鹑、红面鹌鹑

7 出处

崔禹锡《食经》

《埤雅》:鹑有两种,有白鹑,有丹鹑。丹鹑,色赤黄而又锐上秃下,夏出秋藏,飞必附草。

《本草衍义》:鹑,初生谓之罗鹑 ,至初秋谓之早秋,中秋已后渭之白唐。

《本草纲目》:鹑,大如鸡雏,头细而无尾,毛有斑点,甚肥,雄看足高,雌者足卑,其性畏寒,其在田野,夜则群飞,昼则草伏,人能以声呼取之,畜令斗搏。

8 鹌鹑的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鹌鹑为雉形目雉科鹌鹑Coturnix coturnix (L),以肉入药。

《中药大辞典》:鹌鹑为雉科动物鹌鹑的肉或全体。

《中华本草》:鹌鹑为雉科动物鹌鹑Coturnix coturnix(Linnaeus)的肉或去羽毛及骨脏的全体。

9 鹌鹑的原形态

《中药大辞典》:鹌鹑体长约16厘米。形似鸡雏,头小尾秃。嘴短小,黑褐色。虹膜栗褐色。头顶黑而具栗色的细斑,中央纵贯以棕白色冠纹,两侧亦有同色的纵纹,自嘴基越眼而达颈侧;额头侧及颏、喉等均淡砖红色。上背栗**,散有黑色横斑和蓝灰色的羽缘,并缀以棕白色羽干纹;两肩、下背、尾均黑色,而密布粟**纤细横斑,除尾羽外,并都具有蓝灰色羽缘;背面两侧各有一列棕白色大形羽干纹,极为鲜丽。两翼的内侧覆羽和飞羽淡橄榄褐色,杂以棕白色黑缘的细斑;初级飞羽大多暗褐而外翈缀以锈红色横斑。胸栗**,杂以近白色的纤细羽干纹。 两侧转栗色,散布黑斑,并具较大的白色羽干纹,至下胁尤形宽阔而显著。腹以次近白。脚短,淡黄褐色。

《中华本草》:鹌鹑,小型禽类。体长约16cm。形似鸡雏,头小尾秃。嘴短小,黑褐色。虹膜栗褐色。头顶黑而具栗色的细斑,中央冠以白色条纹,两侧也有同色的纵纹,白嘴基越眼而达颈侧;额头侧及颏、喉等均淡砖红色。上背栗**,散有黑色横斑和蓝灰色的羽缘,并缀以棕白色羽干纹;两肩、下背、尾均黑色,而密布栗**纤维横斑,除尾羽外,并都具有蓝灰色羽丝缘;背面两侧各有一列棕白色大形羽干纹,级为鲜丽。两翼的内侧覆羽和飞羽淡橄榄褐色,杂以棕白色黑缘的细斑;初级飞羽大多暗褐而外翈缀以锈红色横斑。胸栗**,杂以近白色的纤细羽干纹。 两侧转栗色,散布黑斑,并具较大的白色羽干纹,至下胁尤形宽阔而显著。腹以下近白。脚短,淡黄褐色。

10 鹌鹑的生境

《中药大辞典》:冬季常牺于近山的平原,潜伏杂草或灌丛中。主食谷类和杂草的种子。

《中华本草》:冬季常栖于近山的平原,潜伏杂草或灌丛中主食谷类和杂草的种子。

11 鹌鹑的产地

《全国中草药汇编》:东北、华北。

《中药大辞典》:繁殖于我国东北和更北地区,迁徙及越冬时,遍布我国东部。

《中华本草》:繁殖于东北,适徙及越冬时,遍布我国东部。现已大量人工饲养。

12 鹌鹑的养殖

《中华本草》:

野生鹌鹑经常活动在草丛、灌丛之中,惊起时,飞翔很快、离地不高。呈直线前。善于急走。在我国分布很,多为旅鸟,少数为留鸟。繁殖期在北方,越冬期在南方。

养殖要点:在选种、选配上应选择产蛋能力强、体质健壮、爱鸣叫、声音高、行动活泼的公、母鹌鹑作种用。公鸦1个月龄即开始鸣叫,3个月性成熟者为佳。母鹑40d左右即开始产蛋,3个月平均产蛋率达 80%以上者,可选作种鸽。一般要在开产20d后再进行交配,否则会引起母鹑停产。雌雄比例一般占2:1,最多不超过5:2,可保证受精率。选择种蛋最好在配后57d以后者比较可靠。

鹌鹑蛋孵化期为16~17d孵化原理和方法与家鸡相似。如数量少时,可用家鸽代孵。多时可采用机器孵化。

饲养管理 出雏10d之内为幼鹑,1~13d为中雏,30d左右进行最后1次换毛,换毛后即为成鹑。雏鹑的培育很重要,育雏好坏直接影响成活率、产蛋率和蛋的大小。出壳后,最初换毛的5d内,应特别注意保温工作,否则会引起大量死亡。幼雏应先饮温水,然后再开食。且星期龄幼雏每口饲喂4次,有条件时可夜间补饲1次,以利生长。

鹌鹑的新陈代谢比鸡旺盛,生长快,繁殖周期短,对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要求更高。一般比鸡要高5%6%,在饲喂方式上,一是喂干粉料;二是喂半湿料。每日喂5次,均匀给饲。饲料应多样化,均匀搭配。舍饲室内温度为2022℃,适当密养,减少空间及活动量,以免消耗体力,使生产力下降。雌雄成鹑要分开饲养,以免争偶。鹌鹑胆小易惊,产蛋多在停晚,要注意仿止干扰。并及时消除粪便、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卫生。

13 鹌鹑的采收与初加工

宰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取肉鲜用(《中华本草》)。

14 鹌鹑的性味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味甘,性平。

①《七卷经》:"味辛,平。"

②《品汇精要》:"味甘,性温平,无毒。"

15 鹌鹑的归经

《中华本草》:大肠;心;肝;脾;肺;肾经

16 鹌鹑的功效与主治

《全国中草药汇编》:补中气,强筋骨,止泻痢。主治小儿疳积,下痢,百日咳等。

《中药大辞典》:治泻痢,疳积,湿痹。

《中华本草》:益中气;止泄痢;壮筋骨。主脾虚泻痢;小儿疳积;风湿痹证;咳嗽

孟诜:"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患痢人和生姜煮食之。"

崔禹锡《食经》:"主赤白下痢,漏下血,暴风湿痹,养肝肺气,利九窍。"

《嘉佑本草》:"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

《本草衍义》:"小儿患疳及下痢五色,旦旦食之。"

《本草求原》:"补土续气,调肺利水湿。治腹大如鼓,泻痢,疳积。"

17 鹌鹑的用法用量

《中药大辞典》:内服:煮食、煎汤或烧存性研末。

《中华本草》:内服:煮食,1~2只;或烧存性,研末。

18 鹌鹑的使用禁忌

《食疗本草》:“不可共猪肉食之,令人多生疮。”四月以后及八月以前鹑肉不可食。

《七卷经》:“食之令人忘。”

《本草拾遗》:“共猪肉食之,令人生小黑子。”

《嘉佑本草》:“不可和菌子食之,令人发痔。四朋以前未堪食。”

《医学入门》:“春月不可食。”

《医林纂要·药性》:“助肝风。”

19 各家论述

孟流: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患痢人和生姜煮食之。

崔禹锡《食经》:主赤自下痢,漏下血,暴风湿痹,养肝肺气,利九窍。

《嘉佑本草》: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

《本草衍义》:小儿患府及下痢五色,旦旦食之。

《本草求原》:补士续气,调肺利水湿。治腹大如鼓,泻痢,疳积。

用到中药鹌鹑的中成药 消栓再造丸

定的预防作用;(4)能减少小鼠血小板数,并可延长鹌鹑凝血时间;(5)对大鼠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该药无毒

血脂宁丸

也有降血脂作用。众多研究发现,首乌对大鼠、家兔、鹌鹑等高脂血症模型,能降低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β

附桂八味丸

影响。(4)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方能降低鹌鹑食饵性高脂血症包括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有降低饲

更多用到中药鹌鹑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鹌鹑 《本草纲目》:[序例第二卷序例]饮食禁忌

胡荽、梅子、炒豆、牛肉、马肉、羊肝、麋鹿、龟鳖、鹌鹑、驴肉。)猪肝忌(鱼、鹌鹑、鲤鱼肠子。)猪心肺忌

《验方新编》:[卷十二急救]诸毒须知

可食。猪肉忌荞麦、葵菜、胡荽、梅子、炒豆、龟鳖、鹌鹑、驴马肉;羊肉忌梅子、豆、荞麦、鱼脍、柿饼。牛肉

《饮膳正要》:[卷第二]食物相反

牛肠不可与犬肉同食。鸡肉不可与鱼汁同食,生症瘕。鹌鹑肉不可与猪肉同食,面生黑。鹌鹑肉不可与菌子同食,

《饮食须知》:[卷三]菜类

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络背膊闷。不可合雉肉、野鸭、鹌鹑食,中其毒者,生捣冬瓜蔓汁并地浆可解。香蕈味甘性

《饮膳正要》:[卷第一聚珍异馔]炒鹌鹑

鹌鹑(二十个,切成事件)萝卜(二个,切)姜末(四两)羊尾子(一个,各切如色数)面(二两,作面丝)上件

更多古籍中的鹌鹑

用到中药鹌鹑的方剂 消栓再造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