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
天坛地处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我国古代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天坛(Temple of Heaven)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间的建筑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时期,国力富强,天坛也大兴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内坛墙的墙顶宽度缩减为营造四尺八寸,不用檐柱,成为没有廊柱的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天坛布局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 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圜丘坛 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圜丘坛的附属建筑有皇穹宇及其配庑、神库、宰牲亭、三库(祭器库、乐器库、棕荐库)等。 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虽小声说话,却显得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这是因为坛面光滑,声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传播,碰到周围的石栏,反射回来,与原声汇合,则音量加倍。
篇幅较长,详细参看:http://baikebaiducom/view/9993htm
我的世界建筑教程南亚建筑风格汇总,南亚以及东南的建筑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而大多经典的建筑大部分都是佛寺,想要在minecraft中实现,难度颇大,我们先来了解下现实中的建筑。
印度泰姬陵
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ShelJehan]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即泰姬·玛哈尔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又称为“印度的珍珠”。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12年10月,迪拜宣布复制泰姬陵。
缅甸仰光大金塔
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
大金塔始建于585年,初建时只有20米高,后历代多次修缮。15世纪的德彬瑞体国王曾用相当于他和王后体重4倍的金子和大量宝石,对此塔作了一次修整。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修建的,本次修建时,在塔顶安装了新的金伞。
金塔底座周长427米,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著名金钢钻。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有7000公斤重。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大金塔左方的福惠寺,是一座中国式建筑的庙宇,为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华侨捐资建造,成为大金塔地区古老建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金塔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巨钟,用砖砌成,塔身高112米,塔基为115平方米。塔身贴有1000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有7吨多重。塔的四周挂着15万多个金、银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声传四方。塔顶全部用黄金铸成,上有1260公斤重的金属宝伞,周围嵌有红宝石664颗,翡翠551颗,金刚石443颗。整座金塔宝光闪烁,雍荣华贵,雄伟壮观。
大金塔东南西北都有大门,门前有与中国寺庙前常有的守门狮子一样,各有一对高大的石狮。门内有长廊式的石阶可登至塔顶,阶梯两旁摆满商摊,有用木、竹、骨、象牙等雕刻的佛像和人像,有供佛用的香、烛、鲜花,还有各种缅甸的风味小吃。
阶梯上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主塔。塔内供奉着一尊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罗刹像,刻工细腻,端庄秀美。塔的四周有64座形状各异的小塔环绕,有的像钟,有的似帆,有石砌的,也有木制的。这些小塔的壁龛里都有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玉佛。塔上的四角都有一个较大的牌坊和一座较大的佛殿;塔下的四角都有缅式狮身人面像。
在大金塔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口古钟,一口重约40吨,一口重约16吨。古钟色彩斑斓,是1741年和1778年由两个在位缅王捐建的。缅甸人视西北角的古钟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认为连击三下,就会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大金塔的东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相传是从印度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圃中移植而来的。塔的左方有一座清光绪年间由华侨捐款建造的名为“福惠宫”的中国庙宇,塔的南侧还有一个专门陈列佛教信徒和香客们捐赠物品的陈列馆。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
大约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婆罗浮屠”这个名字的意思很可能来自梵语"ViharaBuddhaUr",意思就是“山顶的佛寺”。后来因为火山爆发,使这佛塔群下沉、并隐盖于茂密的热带丛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
和其它寺庙不同,婆罗浮屠修筑于一座海拔265米的岩石山上;周围是干涸的湖床,婆罗浮屠的底部高出湖床15米。湖的存在一度是考古学家的争论热点。1931年,一位荷兰艺术家和印度教学者WOJNieuwenkamp提出一套理论,认为婆罗浮屠起初是一朵漂浮在湖中的莲花。莲花是佛教艺术中随处可见的形象,经常作为佛陀的宝座和舍利塔的塔基。婆罗浮屠整座建筑似乎呈现一朵莲花的形象,其中的佛像似乎代表着大乘佛教中的《妙法莲华经》。塔顶的三层圆台似乎象征着莲花瓣。然而很多考古学家认为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表明这里不存在湖泊。
另一方面地质学家根据发现的粘土沉积物认为Nieuwenkamp的观点可能成立。2000年一项地层学、沉积物和花粉样本的研究表明婆罗浮屠附近曾经有过湖泊,然而湖泊的面积时时不同。另一项研究证实,在公元13世纪和14世纪之间,婆罗浮屠应该在湖泊的岸边。印度尼西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就在婆罗浮屠的附近,它从更新世以来就一直喷发着火山灰。火山和河流塑造了婆罗浮屠周围的环境,也影响了湖泊的充盈和干涸。
柬埔寨吴哥窟
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从1993年不到一万人次,迄至2007年已达二百万人次,吴哥窟已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与中国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亚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泰国黎明寺
又称郑王庙(WatArun),是纪念泰国第41代君王、民族英雄郑昭的寺庙。始建于大城王朝,当时名皇冠寺,后改称昌寺。黎明寺位于泰国湄南河西岸的双子都市吞武里城,是泰国著名的寺庙,也是泰国王家寺庙之一。
主塔庙堂现供有郑昭王像及遗物,殿内悬有中国式的灯笼。每年12月举行的皇家托的卡定祭典,是郑王庙的最大庆典,也是泰国王朝的重要祭典之一。郑王庙规模庞大,仅次于大皇宫和玉佛寺。寺院人口处有巨型守护神石像,寺内有五座一模一样的佛塔,一大四小。大塔为79米高的婆罗门式尖塔——巴壤塔,建于1809年,有“泰国埃菲尔铁塔”之美称。大塔为79米高的婆罗门式尖塔--巴壤塔,建于1809年,有“泰国埃菲尔铁塔”之美称。底座和塔身均呈方表,层数很多,面积逐层递减,显得古朴而庄重。尖塔的外面装饰以复杂的雕刻,并镶嵌了各种彩色陶瓷片、玻璃和贝壳等,是泰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大乘塔,周围尚有四座与之呼应的陪塔,形成一组庞大而美丽的塔群。这些实心宝塔四面凹位都塑有一层一层的佛像。从地面到塔顶,都以各色碎瓷片镶成种种花饰。宝塔的地基部分绘有巨幅图画。佛像造形生动,雕工颇为精细。此外,寺内还有佛殿、佛堂、内有佛足印的四方殿、佛塔、王冠形尖顶的门楼、佛亭、6米高的巨魔雕塑、回廊、假山以及中国石像等。大塔内有阶梯供游客攀爬。在塔上,可以极目眺望湄南河对岸的曼谷市景。
祭坛是古代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庇佑的特有建筑。先人们把他们对神的感悟融入其中,升华到特有的理念,如方位、阴阳、布局等,无不完美地体现于这些建筑之中。祭祀活动是人与神的对话,这种对话通过仪礼、乐舞、祭品,达到神与人的呼应。
1、吴哥窟是哪个国家的2、吴雨霏的《吴哥窟》讲的是什么3、柬埔寨吴哥窟简介4、问谁能介绍下吴哥窟的历史~~~?高手答~5、吴哥窟在哪里6、吴哥窟怎么读 吴哥窟的简介吴哥窟是哪个国家的
吴哥窟是柬埔寨的。吴哥窟为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吴哥窟简介,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Vishnulok吴哥窟简介,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吴哥窟简介,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吴哥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
吴哥窟其他情况简介。
吴哥窟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
吴雨霏的《吴哥窟》讲的是什么吴雨霏的《吴哥窟》讲的是一个感情故事。作词人林若宁用“吴哥窟”讲述一个第三者的复杂情感吴哥窟简介,深爱而不得见天日的爱情吴哥窟简介,深陷这段明知无法争夺成功的恋情中吴哥窟简介,仿佛身置黑暗的山洞石窟里头吴哥窟简介,无法求救。
《吴哥窟》创作灵感取自王家卫最曼妙的一部文艺片《花样年华》。片中,梁朝伟与张曼玉最终辞别于深巷。末吴哥窟简介了,梁先生走到吴哥窟,把心声悄悄地吐向洞壁之中,封存不了了之的感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永远只把心事告诉吴哥窟。
吴雨霏简介。
吴雨霏1986年6月9日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前女子演唱组合Cookies成员之一。
2002年以Cookies成员身份正式出道,在十大中文金曲、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等颁奖礼上获奖。
2004年担任摇滚乐队PingPung的主唱。
2006年参演**《恋爱初歌》。
2007年发行的歌曲《逼得太紧》获专业推介叱咤十大第八位。
2008年发行的歌曲《分手要狠》获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十大金曲,同年参演《绝代双娇》。
2011年举办了首场个人红馆演唱会,并签约新艺宝唱片。
2011年发行的歌曲《我本人》获第34届十大中文金曲十大金曲奖、专业推介叱咤十大第九位。
2012年发行的歌曲《告白》获第35届十大中文金曲十大金曲奖、《人非草木》获新城劲爆颁奖礼2012新城劲爆歌曲。
柬埔寨吴哥窟简介吴哥窟吴哥窟简介,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吴哥窟简介,是世界上最大吴哥窟简介的庙宇吴哥窟简介,与中国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吴哥窟简介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问谁能介绍下吴哥窟的历史~~~?高手答~吴哥是行政和礼拜神君的中心。城市是以从印度传入并适应当地传统的宗教和政治观念为基础而设计建造的。从最初给这个城市命名为耶输陀罗补罗(Yasodharapura)的耶输跋摩一世时代起,吴哥便是按照传统的印度宇宙论模式,在建筑布局上体现象征性的宇宙结构。城市向东围绕著一座作为中心的小山或金字塔式的庙宇,这是从建筑学方面顺著该地一座天然小山巴庚山(Phnom Bakheng)的地势建成的。在这个城市後来的历史上,作为中心的庙宇则完全是建筑学上的创造(即金字塔式庙宇),例如_耶跋摩五世(968_6_51001)的披梅耶卡寺(Phimeanakas);伏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1050_6_51066年在位)的巴普翁寺(Baphuon);以及_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作为中心寺的巴戎(Bayon)的佛教寺院,此时这个城市已经基本定型,并以吴哥通王城著称。庞大的贮水池、运河、沟渠系统是吴哥最初实行兴办水利和灌溉的最显著特色之一。
吴哥的许多大庙都反映了印度的宇宙论和神话主题,建造这些庙宇是为了提供礼拜的场所,使国王和其他王室成员确信通过礼拜能够与湿婆或这个领域中的其他卓越神_成为一体,从而获得永生。例如,吴哥窟或许是最宏伟而且肯定是所有吴哥庙宇群中最著名的寺院,它就是苏耶跋摩二世王在12世纪作为一座巨大的陵庙而建造的,他的遗体安放其中,透过礼拜毗湿奴神而使他象征性地得到永生。
在古城灭亡和现代时期开始的4个多世纪中(即从15世纪初期至19世纪末期),人们对吴哥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吴哥窟,这处由小乘佛教僧侣接管并大致保存完好的古迹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在此期间许多来到柬埔寨的早期欧洲旅游者对这个「消失」的城市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法国殖民地政权建立後(1863),整个吴哥遗址成为热心的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最初是独立研究,後来得到请注意文明用语资助的远东法国学校支持,一批有才能和献身精神的法国考古学家及语言学家开始了一项全面研究计画,逐渐积累了目前掌握的关于吴哥古城历史,并揭露及引导它的生活的迷人宗教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识。考古学家们还坚持了一项艰巨的重建计画,使古代庙宇群、贮水池和运河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它们原来的宏伟规模。
吴哥窟在哪里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在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简介:
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 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评价: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与中国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亚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吴哥窟怎么读 吴哥窟的简介1、吴哥窟拼音吴哥窟简介:[wú gē kū]。
2、吴哥窟(Angkor Wat)吴哥窟简介,又称吴哥寺吴哥窟简介,位于柬埔寨吴哥窟简介,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吴哥窟简介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
3、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故宫正南偏东,正阳门外东侧,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1998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即人神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
宏大的祭天圣殿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九年(1530年)设立四郊分祀制度,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建天坛内外墙垣,改土墙为城砖包砌,内坛墙建成悬檐走廊。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
天坛的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天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用“象天法地”的手法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是中轴线上三个主要建筑,连接这三座主建筑的是一长长的贯通南北的台基,叫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它长360米,宽294米,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丹陛桥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桥下有东西向隧道,是祭祀前将牲畜送去屠宰的洞口。斋宫位于天坛西天门南,坐西朝东,是皇帝来天坛祈谷、祈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神乐署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明代叫神乐观,乐舞官、舞生由道士担任。明朝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时,有300名乐舞生随驾进北京,以后明代神乐观常保持有乐舞生600名左右,到嘉靖时乐舞生总人数达2200名。天坛还有九龙柏、七星石、甘泉井、望灯、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等古迹。
天坛从总体到局部,均是工艺精品,极具艺术价值
精制巧妙的建筑艺术
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祈年殿、皇穹宇是木制构件圆形平面的殿宇,它形体巨大、工艺精制、构思巧妙,是中国古建筑中罕见的实例。建筑轴线北部的构图中心祈年殿,体态雄伟,构架精巧,内部空间层层升高向中心聚拢,外部台基屋檐圆形层层收缩上举,既造成强烈的向上动感,又使人感到端庄、稳重,色彩对比强烈,而不失协调得体,使人步入坛内如踏祥云登临天界。天坛从总体到局部,均是工艺精品,极具艺术价值,是华夏民族一个漫长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
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墙体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坚硬光滑,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外部台基屋檐圆形层层收缩上举
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极具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杰出的范例。天坛有 3500 余株古松柏、古槐 , 树龄逾数百年。坛庙在中国古代被誉为国家的“万世不移”之基,故中国古代对坛庙植树极为重视明。永乐年间初建北京天地坛时即“树以松柏”取“尊而识之”的寓意,以后历朝陆续补植,至清朝中叶形成颇具规模的天坛古树群落。苍翠的古树与古老的建筑、茵茵的绿草共同构成了天坛庄重肃穆、静谧深远的环境氛围。巍峨壮美的祈年殿,圣洁崇高的圈丘,优雅庄重的斋宫,都坐落在万千树木掩映中,形成独特的坛庙园林景观,形成了妻妻芳草与参天古柏相映生辉的壮美景观。
深刻的文化内涵
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位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等级制度。
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把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的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至。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天坛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离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天坛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是中国古建筑中罕见的实例
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
天坛是一处集中国古代建筑学、声学、历史、天文、音乐、舞蹈等成就于一体的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 北京天地坛初建成时开始,天坛作为皇帝祭祀皇天上帝专用祭坛的历史一直延续了 490 余年,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也结束了贯穿中国历史达五千年的祭祀史,专用于为皇帝祭祀服务的天坛从此“任人游览”。1918 年,民国政府将天坛辟为公园,实行售票开放。1951年北京市政府组建了天坛管理处 ,1957年天坛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 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天坛的文物保护、园林绿化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 年修复圜丘坛内外24座损星门,1993年复建了圜丘望灯杆,以后又陆续复建了东北外坛墙,重修了南神厨、三库、宰牲亭等。

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
天坛每年秋季(9月底至11月中旬左右,2012年为10/25-11/18)会在神乐署举办菊花展。天坛栽培菊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1954年天坛重新培育菊花,菊花品种曾多达859种。到上世纪60年代,天坛培育的一株“千头菊”开花多达1270朵,在北京园林界传为佳话。菊展时期,平日演奏中和韶乐的舞台上会摆放多种艺菊(造型菊)。而中和韶乐的演奏班底在菊花丛中,为游客演奏《花好月圆》、《菊花台》等乐曲。展览现场,专家还将为游客讲解古乐知识,示范古乐器演奏技巧。春节期间天坛会举办“祭天”大典,“祭天仪仗”展演在丹陛桥上举行,并在祈年殿院内展演“祭天乐舞”,在神乐署凝禧殿展演“天坛古乐艺术”。展演活动在服装道具、礼仪规制等方面都尽量遵循了清代“祭天”大典原貌。
当时迦南宗教里有大量的露天敬拜场所,在圣经里被称为“巴末”,就是高处(high place)、邱坛的意思。
以色列民被这些异教的邱坛大大吸引,就把它们夺过来,在那里向神献祭,而不顾神曾明确吩咐他们要在惟一的圣所敬拜他,也就是他亲自选择立他名的居所(申12:5, 11)。很多先知都因此谴责以色列民,说他们不该在异教敬拜场所献祭(耶7:31; 19:13; 32:35;何4:12, 13, 15; 摩2:8; 4:4, 5),然而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让他们断绝这样的念头。就连亚玛谢、乌西雅、约坦等最杰出的国王也没能彻底废去那些邱坛(王下 14:3, 4; 15:4, 34, 35)。
考古学家曾在耶路撒冷与海岸之间的基色发掘出一座保存完整的邱坛。这座邱坛坐落在户外,但也包括几个洞穴。洞穴里满是灰烬和骨头,这些骨头有男人的、女人的、儿童的、婴孩的、牛的、绵羊的、山羊的和鹿的,很可能是献祭后留下的遗迹。其中的两个洞穴被一条狭窄曲折的隧道相连,崇拜者选择一个洞穴当作圣所,在里面求问来自小洞穴的“神谕”。大洞穴的正中有一块巨石,上面摆着一个婴孩的头盖骨,可能是这个地方最后一次婴儿献祭所留下来的。
在以东人都城彼特拉附近的山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邱坛。虽然它建造的年代相对晚了很多(公元前1世纪),但可能和早年间的邱坛并没有什么区别。一座由新开采的岩石凿成的大型祭坛,六级台阶向上引到顶部的火灶台。祭坛前面是一大块长方形空场,空场正中竖起宰杀祭物的平台。还有岩石凿成的近似方形的水池,用于进行斋戒沐浴仪式。除了这些以外,邱坛还包括倾注酒祭的特制酒杯,和不可或缺的方尖石柱。
总之,邱坛(直译为“高地”)本是十分败坏的迦南宗教的一部分,是迦南人膜拜的地方。以色列人被引诱也在邱坛献祭,是很悖逆神的旨意的。
圣殿未立以前,向耶和华献祭的坛也可称为邱坛;撒母耳记上9章里,撒母耳献祭的坛被称为邱坛,列王记上也记载:“当那些日子,百姓仍在邱坛献祭,因为还没有为耶和华的名建殿。所罗门爱耶和华,遵行他父亲大卫的律例,只是还在邱坛献祭烧香。所罗门王上基遍去献祭,因为在那里有极大的邱坛(“极大”或作“出名”),他在那坛上献一千牺牲作燔祭。”,但建立圣殿后,邱坛基本上就代表向他神、偶像献祭的场所了。但先知书中也有把邱坛和圣所并列使用代表敬拜耶和华的场所的。
本文2023-08-21 00:48: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