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5年,68件流失英国文物追索回国,它们是如何流失海外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历时25年,68件流失英国文物追索回国,它们是如何流失海外的?,第1张

历时25年,68件流失英国文物追索回国,它的背后是我们国家很多参与追回文物工作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他们回归中国。但是他们是如何流失海外的,应该去深思,为什么他们会流失海外?这些文物流失海外自然应该要追溯到1840年英国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导致中国很多文物流失海外。

而这个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由于清政府的长期执行的国策闭关锁国以及政府后期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国力丧失在经济和军事人力方面远弱于英国,更有慈禧太后以中国之万物去博侵略者的开心政策,并且中国当时的思想非常落后挨打了也不想去改变导致落后就要挨打,这也导致了侵略者知道中国已经不是以前那么强大接二连三的找借口侵略中国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受尽屈辱。并且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十二生肖流失海外至今也并没有全部找回。

还有其他原因流失海外可能是由于当时冯玉祥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而很多宫廷里面的一些人偷偷拿宫廷物品拿出紫禁城然后这些文物流失于民间,再然后很多外国商人喜欢中国文物在那些人手中将文物购买,然后用各种方式运出中国,使得中国文物流失海外。

所以中国开始了漫长的追回文物之路。最后这也应该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国家没有主权可谈,告诉我们要想追回流失海外的文物,中国必须强大起来才有资格有能力去追回索要那些被偷盗者偷盗的文物。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文物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历史断代研究正是因为有了实际物体的出现,才会进行的异常顺利,而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对于文物的重视和保护程度更是易于其他国家以一则新闻为例,乾隆玉玺在海外拍卖,中国藏家成功拍下流失海外的文物何时回归?则成为大家关注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从这一点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则人民对于中国文物的关注程度和中国历史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往日可比的了。

首先流失海外的文物何时回归要取决于很多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相关手续的办理。相较于博物馆的文物展出手续,海外文物的回归手续更加繁琐,这对于藏家来说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的挑战,所以海外文物核实回归的消息仍要根据拍卖国家以及拍卖行或者是我国相关政策的规定。

其次对于流失海外的文物何时回归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保护这些流失海外甚至已经遭到一定损坏的文物,这种未雨绸缪的问题,如果不进行一定的研究,那么文物回归之后的收藏和保护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文物保护技术来说,如何能将文物展现出原有的历史之美,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议题,也可以看到对文物的关注,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加。

最后海外文物的回归,需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和现在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来决定,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疫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对于外来物品或者是实际的文物展出都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仍然需要在研究之后进行一定的判断。

提起圆明园,相信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它是我国非常出名的古典园林,建立在清朝的乾隆时期,其中圆明园的12铜像,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二生肖熔铸的铜像也是圆明园的一个亮点。但是没有想到在160年前,因为圆明园被八军侵略者火烧。

从此我国存放在圆明园的大量文物全部丢失,尤其是12铜像损失严重。在今年的12月1日,我国的马首铜像将正式回归圆明园。这也是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海外重要文物,这让无数观众欢呼。大家也是知道的,清朝是所有朝代过的最坎坷的。因为清朝实施了闭关锁国,导致我国经济和外国经济发展不对等。

甚至因为这种政策国内变得越来越落后,和其他国家拉的差距也随之越来越大,而我们中国也受到了外国人的欺负。尤其是圆明园,我们的圆明园是清朝乾隆所设计的,他对圆明园的设计非常上心。由此更是设计了12图像,每隔一个时辰就有一个头像会喷水,而过了12时辰更是会一起喷水。

没有想到的是圆明园在八国联军侵略的时候惨遭浩劫,变成了废墟。里面的各种宝物,更是被外国人洗劫一空。而我国重要的12铜像也由此遗失,这让我国无数考古学家都感到非常遗憾。考古学家也决定去修复它,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修复的过程,考古学家挖掘出了几万件的文物。

其中就发现了12铜像的马铜像,这对我国的历史以及考古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日常要吸取他国的长处,摒弃他们的短处。除此之外,非常希望我国的12铜像能够早日回归圆明园。

今天这样的场景,您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我在想,大英博物馆里的敦煌文物怎么办?

把他们“数字化”回来!

2017年12月29日下午,北京国子监,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战略合作暨“数字丝路”计划发布会论坛,这段关于敦煌未来的对话温暖开场。

事实上,追回文物似乎有点偏离这场对话的主题。

但谁说追回文物不是敦煌未来的一部分呢?

我们先从此次活动的初心开始说起吧。

提到敦煌,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有那么点高冷,有那么点遥不可及?

“故宫一年的访问量远高于敦煌,但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只能不到2000万。但在互联网平台,1个月时间里,年轻人创作的表故宫表情包下载量,就可以有4000万。”

活动现场,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这句话可以很好地为大家理解,敦煌未来怎么办?数字化是最好的出路。

敦煌在数字化的道路上遇到了腾讯,这个转型为科技+文化的互联网公司正有意用科技推动文化的破壁,用科技助力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与大众化,此前和故宫的合作无疑是成功的范例。

2017年12月29日,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腾讯与敦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携手启动“数字丝路”计划,致力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交流。

没错,就是双方合作将敦煌打造成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IP,这个IP和故宫式IP一样也不一样。

“我一直在讲,其实一个国家的文化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国家的IP史。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也一直在想有没有可能,用我们的泛娱乐能力,来打造一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明星IP,来一起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当天发布会现场,“泛娱乐”概念的提出者、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一句话总结了2017年和长城、和故宫、和敦煌的合作。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对于此次和腾讯的合作也表示包含期待,“敦煌文化本身就是国际化的结晶,在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就是一种网络,它不是一个单个的路,是一个路网。我们今天互联网也是一个网络,敦煌是那个网络的结晶,我们希望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能够拉近我们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们的距离,把我们整个多元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一种文化形态。”

关于敦煌,关于数字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王旭东和程武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刚才论坛开始的时候,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就是说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包括其它宝贵的国家文物,如果它们回不来了怎么办,可以把它数字化回来,我觉得这于国于民,于一个国家的尊严和文化自信都非常重要。这部分工作敦煌研究院是不是已经在做,或者接下来准备怎么进一步突破,腾讯怎么配合做这个工作?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壁画

王旭东:敦煌研究院已经和大英博物馆,包括法国国家图书馆、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等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这部分敦煌文物数字化。有一些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回归,包括法国藏的5000卷敦煌经卷的高清数字文件已全部回归到敦煌研究院,可以免费使用。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敦煌遗书  来自法国国家图书馆网站

下一步我们可能是与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这些机构合作。

大英图书馆专门有一个国际敦煌项目(IDP),致力于讲包括大英图书馆收藏的敦煌藏经洞文献和其他国家收藏的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实现全球共享,我们都是合作伙伴。但是没有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上去,推进速度比较慢。

将来我希望有更多像腾讯这样有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能够参与到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工作中,展现更多的文化担当。

程武:这个我简单补充一下,因为这个方面的工作,我们更多的是一个科技和文化的赋能器,所以说像敦煌研究院这样的合作伙伴,只要有需求,我们义不容辞。

我们有科技和文化的实力,也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就像王院长讲的,我们应该有文化担当,这个方面我想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参与进去。

2之前敦煌也做过很多数字化的项目,怎么样能让这些成果在这次合作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提升呢?针对具体合作的项目,比如说动漫,是否有一个时间表?

王旭东:看来你去过敦煌,看过我们的数字展示中心。这样的数字展示相对小众,主要是针对来到敦煌的游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展示,可以让游客提前了解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些特殊内容,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在洞窟里面的停留时间。过去我们所有对游客的讲解,都是在洞窟里面完成。现在,许多讲解工作我们在数字展示中心就完成,这样使得莫高窟过去一天只能容纳3000人的承载量提升了一倍,现在一天可以接纳6000人。

莫高窟-第220窟-主室-南壁-乐舞(局部)。 敦煌文物数字化研究所供图

莫高窟-第220窟-主室-南壁乐舞(局部),虚拟修复后。 敦煌文物数字化研究所供图

但现在,我们跟腾讯的合作是通过互联网,这个面向的是大众,而且是主动学习式的互动。我们把敦煌文化以不同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这些形式包括游戏、音乐、动漫,当然也包括AR、VR技术的产品创作。如果没有互联网平台,我想敦煌文化的传播速度是非常慢的。去敦煌的游客一年是170万,故宫是1700万,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对我们的触动。

敦煌石窟文化是通过古代的“众筹”而生,它是通过由老百姓(民间)完成的,是很接地气的一个文化,而且它很多元。我们希望今天干的这个事儿,也能让敦煌石窟文化继续融入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继续不停地融合碰撞。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文化时代。

我觉得目前敦煌文化的传播的最大问题在于我们的人才和能力不足。所以腾讯是不是真有这样一些人,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敦煌文化的挖掘中,再创新、转化、呈现?敦煌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投入到VR、AR、动漫、游戏这些项目中来?这些人的参与,是配合还是主动有兴趣,这些都很重要。

3关于新技术,我看到之前有AR和VR这方面的元素,未来可能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两位能不能谈谈这种新技术对文物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在哪?

王旭东:新技术的引入或者应用,确实值得我们积极去做。但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技术再新、再高,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内容,就只是炫技术,不是真正传播我们的文化。面对这些像敦煌石窟这样的传统文化,你怎么提高它的价值,怎么跟这些技术结合起来,怎么让孩子们甚至大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快感,或者获得我们在参观时所不能得到的全新感受,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两家的合作,一定是深入的,不是浮在表面的合作。我们的团队跟腾讯的团队必须要相互理解,我们要了解腾讯的技术,腾讯也一定要了解敦煌文化的价值。

我们到底要传达出什么内容,重要性可能是高于一切的。不能让大家感觉这个技术很高级,但却不能借这些技术很好地感受内容。像VR、AR、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只是手段,内容始终是非常重要的,腾讯也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我们才能达成这样的共识,我们签战略合作协议是非常慎重的。

程武:新技术包括很多方面。

第一个方面,可能几年前,我们说云技术就是新技术。但现在,云技术已经变成一个大规模商业应用了,我们也希望用腾讯云既有的存储技术和智能运算,能切实帮助到敦煌研究院在图像及数据采集等许多工作上的优化。

第二个方面,大家看到的AR虚拟现实和VR增强现实技术,是现在比较热门的技术,但在应用上还不是特别广泛。但我们觉得在科研领域,如何让人们更有身临其境感在互联网端体验敦煌文化?这个是可以做大量功课的。因为AR和VR的商业应用肯定是在往前走的,未来的3-5年里就可能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应用。我们的技术团队会持续地跟王院长的团队一起探索,如何让技术与敦煌内容更好结合,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那么第三个方面,就是AI人工智能了。人工智能现在还是一个前沿研究,包括腾讯在内的许多国内外企业,都在这方面开始进行大力投入,我们也在全球范围内邀约人才,正在组织一个非常有技术实力的人工智能团队。所以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有一定的积累,在一些方面也已经有突破,而且许多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公司的具体业务之中。

外界比较多听说的,我想可能是我们的围棋“绝艺”AI, 通过一年多的发力,已经连续拿了2个世界人工智能的围棋冠军。另外,在医疗方面,我们的“腾讯觅影”AI,现在已经实现了辅助医生对早期食管癌、肺结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进行筛查,更高效更准确发现病魔,其中对早期食管癌筛查准确率达到90%以上。同时,利用自然语音处理海量病历,“腾讯觅影”的AI辅助诊断能力能识别超过500种常见病种,有助于辅助医生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率。这些只是举例,基本上,腾讯在游戏AI、社交AI、内容AI和平台工具型AI都有很系统的探索,基于技术积累,以及利用云平台提供开放性的解决方案,如基于图像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深度学习等能力。我们一方面立足腾讯的业务,利用AI来优化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也会保持开放心态,把研究结果分享给社会。

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刚刚开始,但它和各个产业的结合都充满了想象力。但是,怎么样可以把人工智能,有效应用到像敦煌这样的传统文物和文化保护项目里,真的就像王院长讲的,需要我们在尊重文物、尊重历史,尊重内容本身的基础上,两个团队充分加深相互理解。我觉得这个需要专门的团队坐下来,做深入紧密的研究。

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 

莫高窟第249窟

4我对开放的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这个项目比较感兴趣。现在在敦煌壁画中,大概记载了多少种中国古代游戏,有没有计划先做哪一个?

王旭东:敦煌壁画中的古代游戏,之前没有人专门研究,现在开始梳理了。

程武:我们双方在前期,先是有一个使命共识,然后找到具体切实可行的方向开始筹备。这是起点,我们今天是宣布合作。但是成果性的东西,大家可能需要耐心等待一些时间才能看到。

比如开放的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项目,这是腾讯互娱首个CSR项目,也是我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与中国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保护传统游戏方面的首次携手。

在这次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中,腾讯团队通过做功课,发现敦煌壁画上记载了几十种曾经在丝绸之路上流行的传统游戏。于是我们就和敦煌研究院团队伙伴探讨,能否通过线上游戏、VR游戏、AI美术作品等形式,活化再现敦煌壁画中的这些传统游戏,以及它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两个团队做,还设想引入我们已经建立联系的高校青年学生创新机构一起,让更多有想法有技术的年轻人也加入起来,一起来为敦煌文化活化添砖加瓦。

但今天让我们俩给大家一个时间表,做一个具体的计划,我觉得,还是不要给下面的团队太大的压力。我觉得互联网的方式,不仅仅是把我们双方团队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通过腾讯作为连接器,我们还可以把所有年轻人和其他创作者连接到一起。

再举一个例子,腾讯与故宫的合作,最早的发布会,可能我跟单院长也没有太多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但是合作4个月后,单院长把故宫的几个IP,以及一些文物形象授权拿出来,在腾讯NEXTIDEA项目里,我们开放给年轻人创作,年轻人用他们的聪明与热情,在对故宫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表情包创作,上传一个月时间里,就有4000万人下载。

所以即便像我们刚才所说,故宫一年的访问量远高于敦煌,但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只能不到2000万。但在互联网平台,1个月时间里,年轻人创作的表故宫表情包下载量,就可以有4000万。

举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为什么说我们是一个连接器 我们通过腾讯的能力,可以把整个社会,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亿万用户,包括年轻人、年纪大一点的人,甚至小朋友们都可以连接在一起,在腾讯与敦煌的合作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各自对的敦煌的热爱与兴趣,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将作品上传到网络,为敦煌文化的传承与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敦煌壁画《九色鹿王本生图》局部图

目前敦煌的文化,在年轻人中的认知,可能除了每年170万到敦煌的人的直接感知,更多的人,还是看到和记住了上世界80年代的《九色鹿》,但实际上有非常都好的内容。我们相信影视和动漫等形式会,让敦煌文化有更多其他的承载,腾讯和敦煌合作之后,一定会帮助敦煌文化在大众层面绽放更多生命力。同时,我期望接下来我们可以有像《九色鹿》H5这样的互动作品出现,我们也可以把更多敦煌壁画上的故事,以更多丰富互动的形式生动展现出来。其实我们都只是抛砖,更多还是希望能够引发亿万用户参与的欲望。文化不是一家公司能做成的事情。

5因为敦煌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IP,包括敦煌本身也是非常好的IP,会不会推出相关的影片?

程武:目前双方团队第一步的沟通里,还不包括影视,但我们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我觉得做文化不能太着急,文化最急不得,何况还是敦煌石窟这样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所以还是要一步步来。

除了运用很多互联网科技的保护举措,以及动漫和游戏的合作,我们也一定会去思考如何在影视创作过程中,更多汲取敦煌石窟文化的精髓。至于具体怎么做,还需要双方团队不断的碰撞与论证。

近日,马首铜像回归“故里”一事刷爆了朋友圈,此次重要文物的回归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马首的回归不仅见证了当前中国的强大,也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谓国家强则文化兴,只有在国家足够强大,人民生活水平足够富饶的情况下,文化才能够兴盛,文物才能够得到最好的保护,此次马首回归圆明园正好印证了当前祖国的兴盛。此外,文物的回归之路极其不易,每一次都是是海内外所有华人同胞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国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在进入2020年12月的首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协同国家文物局在圆明园进行了马首铜像的入藏仪式。此次入藏仪式代表了首件流失于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正式回归圆明园,其意义尤为重大。十二兽首是清朝末年,西方帝国主义从我国强行掳走的珍贵文物,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为了能够寻回这些珍贵的文物,我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至今已有七件兽首回归祖国。

文物的回归不仅是爱国人士的爱心体现,更是整个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的象征。在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动荡后,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立于世界之中,直至今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的兴盛,让祖国拥有了保护珍贵文物的能力,也让人们对于那些流失于海外的文物越发的渴望,因此文物的回归是众人的努力,也是国家强盛的见证。

虽然国家已经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文物,但是文物的回归是却是十分的不易,每一件文物的回归都凝聚局党和政府、海内外华侨华胞心血,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此次马首的入藏仪式体现了当前的中国已经有能力来保护文物,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的灿烂文明,充实了中国的文化滋养,其意义十分重大。

在国家文物局的协助之下。2019年11月,何鸿燊决定将马首同向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献礼。他生前也积极的参与,对祖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文化慈善等事业,同时也为澳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更为可贵的精神是他作为一名杰出的爱国者,对文物的保护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关于保护文物动作,他曾经这样说,我很荣幸能参与到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工作当中,继猪首铜像之后,再次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希望能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保护文物的工作,同时也宣扬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对于目前仍流失海外的多件铜像,我会竭尽全力尽力寻找尽一切办法促成12个铜像的大团圆。

马首回家,汇聚了党和政府,党和国家,党和人民,港澳同胞,社会各界的蓬勃力量,也符合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诠释着民族热则文物是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中国现在也是一个强国大国,流失的文物也一定会慢慢的都找回来的。新时代刘氏文物回归属地是大势所趋,对于国际公约生效前,我国曾经发生过战争,掠夺文化掠夺非法贸易等原因造成的文物流失,圆明园流失的12铜首就是非常经典的一部分铜像,中国政府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非法流失文物,必须要回到原属国。

在2007年9月初,何鸿燊曾以6,910万港币购得英法联军,圆明园遗物马首铜像。买下马首铜像之后,他立刻被自己的爱国意识所惊醒,一定要捐赠回中国。企业家的这种行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人,如果成功之后一定要懂得回报自己的祖国,那自己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历史的积淀让中国拥有了无数的奇宝。1840年的鸦片战争,因拥有而被人觊觎,开启了中国失去珍宝的“悲剧性道路”。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已有1千万件文物流失至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这批外流的文物几乎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文物,包括书法、绘画、青铜器、玉器、陶瓷、雕塑、甲骨、典籍、漆器、丝织品等各种珍品。由于战乱,掠夺,偷盗,经济利益的驱使,中国的文物都被偷走了。

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卷》,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墨色浓淡成功呈现出大气微妙的明暗,手法细腻精致,曾深受干隆帝喜爱。现存放在东京国立博物馆,被称为日本国宝。

商代青铜器《猛虎食人卣》。外形十分奇特,猛虎张开大嘴要吃掉小孩,小孩惊恐的大眼刻画生动,不过两者环抱一圈,小孩双脚立在猛虎脚上,又颇有和谐之意。

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这属于春秋青铜乐器和战国。民间有一种说法,龙生九子,蛟和蚩都是龙的儿子。盘尺是青铜纹饰之一。现在在东京博物馆。

看到这幅图画时,文物早已在别国流落,都被称为一件旷世之宝,是我国历史文明的骄傲。遗憾的是,追回的日子还远着呢,真让人伤心。除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珍宝外,还有更多的不为人知的文物流失,更多的已被他人严重破坏、毁坏或藏于地下交易,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对于这些流失的文物除了哀叹我们还要警醒自己,历史绝不会重演,国耻也永远铭记在心中。

中国海外流失的文物很多,都是不同国家收藏的,“回家”的路还很长。文物画、地方志、古籍中丢失的文物是美国收藏量最大的。“华盛顿的传单博物馆有1200多件;国会图书馆有4000多种地方志。美国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瓷器文物在法国集美博物馆保存最好。从中国最早的原瓷到明清青花瓷,历代名窑瓷器种类繁多,多为精品。日本甲骨收藏量最大,海外遗失甲骨3万余枚,日本近13万枚。目前中国现存敦煌宝藏2万件,其余散落在国外各大图书馆和研究所。大英图书馆有13700件,法国巴黎图书馆有6000件,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有12000件,英国印度办事处图书馆有近2000件,日本、韩国、美国、瑞典也有收藏。中国文物很难“回家”,因为散落在海外的文物种类多,时间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