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孝陵陵墓是哪一年建造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南京明孝陵陵墓是哪一年建造的?,第1张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墓,因马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南京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从洪武14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3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用工10万,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神道保留了六种石兽,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每种两对每种两跪两立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神道上石兽 体量巨大

石翁仲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 3米多高。

明孝陵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陵宫布局设计和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形式,开创了中国明清帝王陵寝建设规制的先河,此后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被誉为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整体布局呈现出了“北斗七星”的形状,这种不拘一格的神道布局,在中国帝王陵寝中具有唯一性。

  有。朱元璋去世后埋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和马皇后合葬于此。大多数的人们都怀疑里面没有朱元璋的遗体,这主要是因为在朱元璋出殡的时候同时抬出了13个口棺材,而后来有考古学家证实明孝陵并没有被破坏过。

  明孝陵简介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

  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朱元璋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男,汉族,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今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社区金桥村人。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清朝是中国 历史 上最后一个朝代,其中出过12个皇帝。 这12个皇帝去世之后,很多盗墓贼就打上了皇陵的主意,像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陵墓,就屡次遭到盗墓者的损坏。

但是在清朝众多皇帝之中 ,有一位皇帝的陵墓一直安然无恙, 他的墓是清东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墓。

他就是顺治帝。为何他的墓没有人盗呢? 他的陵墓和其他皇帝有什么不同?

一 炮火中的皇陵

1928年7月,发生了 历史 上有名的“东陵盗宝案”。

这盗墓贼就是军阀孙殿英,本来孙殿英是来剿匪的,但是当他发现清东陵的时候,便起了不义之心。

他打着军事演习的旗号,号召军队花了7天7夜时间,将东陵挖了个底朝天。其中, 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寝最惨,贵重物品全部被“打包带走”,就连皇帝墓室棺椁都遭到了破坏。

等孙殿英心满意足离去之后,留给清东陵的只有满地狼藉,以及一个让后人百思不解的谜题。

那个谜题就是, 孙殿英没有动孝陵。

在说孝陵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清朝皇陵的分布。 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其中有2位葬在了关外,10位葬在了关内。

而这关内的皇陵又有两处,分别是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西陵中以雍正帝为首,而清东陵中以顺治帝为首,还葬着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4位皇帝。

顺治帝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一来的第一位皇帝, 他所在的这处清东陵,可谓是龙脉之地,因此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不法分子前来盗墓。

这不,孙殿英就是其中一个。可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孙殿英将整个东陵翻得一团乱,5位皇帝及妃嫔甚至被开棺材扬尸体,他却独独没有动孝陵一分一毫呢?

孝陵好歹是顺治皇帝的陵墓, 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难道还入不得孙殿英的眼?

入不入他的眼我们不知道,但这孝陵早就入了其他人的眼。其实在孙殿英盗墓之前, 早就有人盯上了孝陵这个“香饽饽”。

孝陵的第一次被盗,是在光绪二十六年。

当时慈禧太后在“义和团运动”中得罪了洋人,随后八国联军便打进了北京,在冲进紫金城之前,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到了西安。

见人已经跑了,八国联军就将目标转向了清东陵。里面葬有清朝入关第一位皇帝顺治帝,他们打算烧毁顺治帝的孝陵,以此来断绝大清龙脉。

就在八国联军动手的时候,怪事发生了。 只见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根本不给八国联军火烧孝陵的机会,就这样,孝陵第一次幸免于难。

时间来到1928年,孙殿英的“东陵盗宝”是孝陵第二次被盗, 奇怪的是,他也没有动孝陵一分一毫。

1945年12月,孝陵遭到了第三次盗掘。 当时日本投降,中国忙于处理内政,没人有空管理东陵,于是土匪头子王绍义将黑手伸向了东陵。

他们打着 “打倒封建地主的头子皇帝” 的旗号,明目张胆地开始盗窃清东陵。不过他们的结局跟孙殿英差不多,大肆偷盗清东陵之后,还是没动顺治帝的孝陵。

孝陵第四次被盗发生在1950年2月, 新中国成立不久,对清东陵的保护措施还不完善。加上之前土匪头子带来的歪风邪气——盗墓致富,很多民众打起了歪心思。

“要发财去盗墓,一夜成为暴发户”, 这句谚语流传在大街小巷,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将主意打到了孝陵身上。这次他们不想再盗别人挑剩下的东陵,而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孝陵。

遗憾的是,他们带着工具来到孝陵,整整挖了4天,连孝陵地宫影子也没见到一个。就这样,他们也放弃了对孝陵的觊觎。

孝陵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屡次遭人盯上,却又屡次幸免于难。

东陵其他皇陵几乎都被翻了个底朝天,许多皇帝妃子连尸骨都被打乱,有专家估计,从东陵盗走的宝物价值上亿。

可见当时的盗墓贼有多心狠手辣,为何他们偏偏放过了孝陵呢?

二 孝陵中的秘密

要想富,先盗墓。

在这种歪风邪气之下,清朝皇陵多次被盗,许多妃子皇帝连骨头都找不着,在这种情况下,清东陵中的孝陵却被保存得极其完好。

这是为什么呢?孝陵之中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

其实,关于孝陵为何没被盗,早期东陵的守墓人透露了这样一个秘密。

原来, 孝陵的保存主要得益于两个人的保护。一是康熙,二是董鄂妃。

这康熙做了什么呢?他为父亲顺治帝搞了一座大碑楼。在大碑楼里有块石碑,上面刻有这样几句话:

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

意思很明确,按照顺治帝的意思,整个皇陵不做过多装饰,陵墓中也不会放置宝物金器。这地宫中既然没有宝物,那还花费力气盗孝陵干什么呢?

不过众人真的会相信这种说法吗?你说没有宝物就没有吗,这会不会是顺治帝用来防盗的一种手段呢?

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句话是康熙褒奖父亲才刻上去的,目的就是展示顺治帝的勤俭节约,同时也防止后人偷盗。

不过也有不少人相信那块碑文。康熙如果要保护父亲顺治帝的墓,根本用不着刻字,完全可以派兵遣将前去护佑陵园。

第一种说法包含争议, 那再来看看第二个保护陵园的人——董鄂妃。

董鄂妃是谁?他是顺治帝的宠妃 ,关于董鄂妃的身世,史书上并没有太多记载,我们能知道的,就只有顺治帝十分宠爱这个董鄂妃。

据说董鄂妃才进宫的时候,还只是一名贤妃,一个月之后,她就飞上枝头变凤凰,一跃成为了皇贵妃。

这皇贵妃地位是仅次于皇后,可以说,董鄂妃是跳级当上了正一品贵妃。更离谱的是,董鄂妃生下儿子之后,顺治帝直接就将他立为了皇位继承人。

可惜的是,这位皇储儿子刚过百日就意外死亡,而董鄂妃呢大受打击,整日郁郁寡欢,不久也辞世而去。

宠妃去世,政治也不通畅,顺治帝那叫一个万念俱灰伤心欲绝, 一气之下他直接放下了皇位,去到五台山出家。

人都到寺庙里当上光头天子了,那这孝陵就成了一具空壳, 相传孝陵中什么都没有,只有顺治帝用过的一把扇子和一双靴子。

这一把扇子一双靴子,自然让盗墓贼提不起兴趣,于是孝陵也就得益于此,免遭破坏。

不过这种说法也有个很大的漏洞,顺治到底有没有出家,一直都还是个谜。民间流传的光头天子什么的,那都只是百姓之间的口口相传的故事,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难道盗墓贼仅凭一个传说,就打消了盗墓的念头吗?这显然有点不合常理,通常来讲,为了验证孝陵到底是不是空墓,直接炸开进去一看,所有事情不就水落石出了吗。

现在看来,守墓人的说法还真不一定可靠, 那孝陵幸免于难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关于这个疑问,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专家才勉强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孝陵为何不被盗的疑问才有了一丁点解开的可能。

1991年,国家下拨了一笔修缮款,希望当地部门对孝陵进行全面修缮。 在这次修缮施工中,专家发现了许多疑点,这些疑点似乎就是揭晓谜底的线索。

一开始,孝陵遭到过4次盗掘,其中有几次盗墓贼来到了孝陵,可是一番挖掘轰炸,都没能成功进入地宫。

理所当然地,人们就有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孝陵十分坚固。事实真是这样吗?仅仅是因为坚固,盗墓贼就放弃了这座清朝入关第一皇帝的陵墓吗?

直到1991年,工作人员在施工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和皇陵极不符合的细节。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 “不讲究”的皇陵

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他的墓葬在龙脉之地,这样气派的皇陵,却有着很“劣质”的建筑。

拿皇陵最基本的石料来说,皇帝陵园用的材料都是十分珍贵的,有的甚至全用汉白玉打造。

毕竟陵墓豪华程度代表着皇家颜面嘛,这皇陵的石料,肯定要用上乘的材料。而这孝陵却不一样,他的石料以及建筑都十分不讲究。

拿孝陵栏板来说 ,很多地方甚至修建得都不对称,有的宽,有的窄,有的粗,有的细 。上面的雕刻也很随意,完全没有一丁点大清皇家风范。

整个孝陵的石料也很不好,像是拿别人用过的石料一样, 坑坑洼洼,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色差。

就连宫殿的木板,也多有损坏,有的坑洞还有人为填补的痕迹。 这多少有点寒酸了,堂堂皇陵,难道还“缝缝补补又三年”吗?

砖石就更离谱了,连个统一的年份都没有 。有的产自顺治十五年,有的来自顺治十七年。整座墙上的砖凹凸不平,大小不一,厚薄程度落差也很大。

可以说,一个稍微有点家底的富人,都不会使用这样的砖块修墓,更何况是大清的皇帝呢?

整座陵墓根本谈不上什么豪华,可以说就是不讲究、很随意。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个不知名小人物的陵墓呢。

那么究竟为何一位帝王的墓,会被建成这个样子呢?

是工人偷工减料?这也不可能啊,稍有不慎,这是会掉脑袋的事啊!

并且孝陵是顺治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康熙下令修建的,当时康熙大手一挥, 下令修建清朝第一陵!

这样一来,工匠根本不敢偷工减料,乍一看,整个孝陵的确是恢宏壮观。但是仔细一观察,就能发现孝陵其实建得很凑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孝陵的修建时间很紧迫。 随便一个妃子的墓修建也要花上个三五年,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墓甚至修了38年之久,而顺治帝的墓只建了一年半。

为什么呢?原来顺治帝去世太早,才二十四岁就驾崩,在这个时间段,工匠们根本还来不及设计陵墓。直到康熙二年,整个孝陵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着手修建。

其次,经费不够。 当时的清政府国库空虚,每年都要亏上400万两银子,在这样的情况下, 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拿出来给顺治修建陵墓。

不修墓不行啊,一直拖着更不行,为了能让父亲尽快入土为安, 康熙只能下令,拆掉皇宫城墙上的旧料,拿去为顺治帝修建陵墓。

虽然是旧料,但是康熙的“清朝第一陵”也不是白建的。 尽管没钱为孝陵搜罗好材料,但是在顺治帝的地宫上,康熙费了很大一番心思。

孝陵地宫由黄沙、泥土、石灰混合着糯米夯筑而成 ,这些东西单看虽然不咋地,但是等他们干透了之后,那是比铁还硬啊。

并且,这样的混合料,整整夯了十几层。虽然材料不金贵,但是它坚固啊,以至于后来盗墓的人怎样轰炸抠挖,都不能动地宫一分一毫。

孝陵是坚固了,那清东陵其他皇帝的陵墓呢?那会儿的国库还很宽松,他们的陵墓应该修建得更为坚固才对啊。

其实,不是他们的陵墓不坚固,而是在金银财宝面前,这些阻拦不值一提。而他们真正不挖掘孝陵的原因,在于孝陵不值一文。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 ,顺治帝并没有肉身入土为安,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了火化。

当时的火化跟今天的火化不同,他们会将人和陪葬品一起火化。据说 ,顺治帝火化的时候,人们看到了金银珠宝被焚烧时发出的五彩光芒,还听到了珠宝被烧得爆裂的声音。

这样一来,顺治帝的孝陵中,顶多就只剩下了骨灰。一坛骨灰,哪里值得盗墓贼大动干戈,耗时耗力去进行盗掘呢?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孝陵在众多觊觎目光下幸免于难,成为了清东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皇家陵墓。

这也算是对年纪轻轻,就因病离世的顺治帝的一种告慰吧。

顺治帝孝陵地宫是空的吗? 在清帝陵,经历过几次大规模的盗案:1901年,慈禧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东陵当地的土匪以为清朝灭亡了,就把苏嘛拉姑的墓给盗掘了。1924年到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进入陵区,悍然砍伐了东陵区域内数百万株苍松翠柏。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最为富有的乾隆裕陵和慈禧陵,价值连城的珍宝被洗劫一空。1945年,东陵地区土匪横行,鱼龙混杂,以张尽忠、王绍义为首的土匪盗掘了景陵、定陵、慈安陵等,帝王后妃的地宫被轰然炸开,抛棺扬尸的惨剧不断上演。

这里就有一个特例,那就是顺治帝孝陵安然无恙,居然躲过一次又一次劫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守陵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考证,归纳为以下原因:

一是地宫为空券。顺治帝宠妃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帝万念俱灰,看破红尘,想出家做和尚,还请来大和尚茆溪森为他剃度。所以,一些文艺作品演绎,顺治帝的儿子康熙帝去五台山寻父,说明顺治帝出家去了五台山。既然顺治帝已经出家做了和尚,那他的地宫里面当然不会有他的尸骨,也不会有什么值钱的宝贝,所以,孝陵地宫是个空券。空券当然没有人去盗掘了。

二是孝陵大碑楼上的文字起了作用。孝陵大碑楼里面有一统石碑,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着顺治帝一生的丰功伟绩。其中,在谈到顺治帝陵寝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意思很明显,说的是孝陵地宫里面没有什么宝贝。当地的土匪是了解这一情况的。所以,盗陵的土匪看到这段碑文,就望而却步了。

三是孝陵地宫是顺治帝的衣冠冢。有人说,孝陵地宫不是空券,但是,顺治帝根本没有埋在地宫之中。地宫里面埋葬的是顺治帝的一把扇子和一双鞋子。费半天劲,就为这两件小东西,盗匪认为很不值得。

当然,孝陵并非一直很安全。我查阅了大量史料,发现孝陵其实也有过几次险情。一次是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冲进紫禁城,慈禧和光绪帝仓皇出逃。但是,八国联军岂能就此罢休,他们的部队开进东陵,准备进行报复行动。在誓师大会上,侵略者决定先把顺治帝的孝陵给烧毁,因为顺治帝是入关第一帝,这里有龙脉。但是,当他们举火要烧孝陵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且,这种天气一连几天,侵略者根本无法实施报复,只好撤出了陵区。

第二次是1945年。土匪王绍义、张尽忠等带领人马来盗掘孝陵。但是,他们用镐刨不进去,用炸药也炸不进去。最终,不得不放弃了盗掘行动。

就是这样,历经磨难的孝陵地宫,终于没有被人盗掘,成为清东陵所有陵寝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陵寝。

但是,人们一定很想知道,孝陵地宫之中到底埋葬了什么呢?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驾崩之后,他的大棺材连同价值连城的珍宝在景山被火化,之后,顺治帝的尸体就化为一坛骨灰。资料记载,顺治帝的骨灰坛是一个青花的将军罐,带盖,大肚,就像一个大肚子将军。所以,孝陵地宫的宝床之上,安放着顺治帝的这个骨灰坛子。顺治帝的东边,是康熙帝生母的骨灰坛子,西边是顺治帝宠妃董鄂妃的骨灰坛子。这三个年轻人最大的24岁,最小的只有22岁,是三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并非传说的空券。

600多年没有被盗并不是盗墓贼发善心,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盗墓的机会。

明孝陵自1381年才开始修建,当时马皇后身体欠安,朱元璋便命令李新来主持修建陵墓,要不然,马皇后去世了没有地方安葬岂不是尴尬。

在1382年,马皇后就去世了,同年九月就被葬入其中。因为马皇后谥号为“孝慈”,因此这座陵墓也被称为“孝陵”。

马皇后在明孝陵里面躺了十几年,一直到公元1398年,朱元璋才被朱允炆正式安葬到陵墓中与马皇后合葬。

从公元1398年开始至今为止,已经有600余年的时间。作为一座帝王陵墓,其中陪葬品的价值想必是一个天文数字。

自明代以来,600多年的时间里,想必打过明孝陵主意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明孝陵之所以能够安稳度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地位位置独特、超强的防盗措施以及历史机缘所致。

明孝陵所在山体位置独特

明孝陵在公元1382年开始修建,此时的大明朝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有余,国力处于蓬勃上升期。作为开国帝王的陵寝,其规模以及投入还是颇为巨大的。

由于当时朱元璋都城还在南京,因此在南京附近找一块龙兴之地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经过综合考虑,朱元璋最终决定将陵墓修建在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

明孝陵选址在独龙阜的山峰,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修建时采取的方法也颇为讲究,需要工匠将整座山横向掏空,然后再往下修建地宫。

在这种情况下,地宫就不容易暴露在盗墓贼的面前,不管是洛阳铲还是开盗洞,都需要将山体打穿才可以接触到地宫。

如果盗墓者想要盗墓,只能选择野蛮粗暴的方式爆破才可以做到,最起码能把山炸开的那种量才行,这个药量,并不是几个毛贼可以承受住的。

除了难度大之外,紫金山距离南京位置很近,而且不管是在明代还是之后清朝以及民国,南京城都是一个重要城市,盗墓贼只要是在紫金山活动,就会暴露在南京城的视野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盗墓变得难上加难。

明孝陵防盗措施极强

上文也说到,明孝陵采取的是一种将山体直接打通,然后再向下建地宫的方式建造,因此盗墓贼要想进入墓道之中,就必须走墓道,不然就得用大量炸药爆破山体才行。

要想进入墓道,除了炸药爆破之外,另一种方法是在山顶上方打一条盗洞,直接通往下侧地宫。理论上可行,这样最起码规避了因为爆炸声音太大而招来官兵的风险。

但盗墓贼能想到的办法,建造墓穴的工匠又怎么想不到。明孝陵在修建时,墓穴通道根本就没有放在山的正中间位置,而是偏向其中的一侧,而且入口处还做了处理,用相同的石材封闭墓道门口,让洛阳铲也失去了作用。

在这种保护措施之下,盗墓贼连找洞口都成了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明孝陵宝顶上方,封土堆下面并不是直接用土或者巨石掩埋,而是采用了数额巨大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就是古人所传的“流沙防盗”。

盗墓贼只要是打盗洞,其中的鹅卵石就会倾泻到洞内,将盗洞堵住,人没有进去还好,人进去之后,一旦发生坍塌,基本生存无望。

当然,这仅仅是进入墓室前的几个小措施,这还不算墓穴内的机关与暗道。

机缘巧合让明孝陵躲过无数次浩劫

单纯凭借明孝陵的坚固以及超高的防盗系统,并不足以支撑其600年不被损坏。最起码在大明存在的这276多年,明孝陵是有孝陵卫来保护的。

孝陵卫以保护明孝陵而存在,人数足足有5600多人。在这么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的保护下,一般的盗墓贼根本就不敢来明孝陵撒野。

等到明朝统治结束后,满清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由于满清统治的特殊性,明孝陵又被满清政府重点保护起来。

满清原本是东北女真部落,李自成在推翻明朝后,让满清捡了个漏。但是他们自己也明白,满清人数远远少于中原百姓,他们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就是如何统治数量庞大的百姓们。

而且满清统治前期,反清复明呼声很高,各地民间组织此起彼伏。为了拉拢人心,康熙皇帝就曾经在明孝陵前“三叩九拜”还曾提笔写下“治隆唐宋”的牌匾。

乾隆也曾有样学样,跑来南京祭奠明太祖的陵墓,为的也是拉拢民心而已。虽说如此,也是这些原因,让明孝陵在清朝统治的这200多年受到了保护。

到了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明孝陵便再次被着重保护了起来。几大因素也就使得明孝陵在600多年间一直没有被盗。

后记

明孝陵自从洪武14年修建到永乐三年竣工,修建了近30年,不管是墓穴的规模和造价,都堪称明朝皇陵之最。

当然,明孝陵能够历时600余年不被盗,一方面和墓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墓穴本身的设计以及防盗系统有关。

还有一点,那就是明孝陵和历史的机缘有关。最幸运的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拉拢民心,强行保护了明孝陵近300年,让明孝陵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如今,明孝陵会一直保护下去,未来我们的后代也会通过明孝陵来了解更多关于“布衣天子”朱元璋的传奇一生,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