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演进?有何优缺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演进?有何优缺点,第1张

  演进形式以及优缺点:

  卷轴装

  在纸张发明之前,书用简帛制成。竹简缀连在一起,成为一卷。称为简策装。

  纸张发明后,仍然延续了简帛的风格。最早出现的装帧形式是“卷轴装”。这种装帧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现在的书法和绘画有时候也使用这种装帧方法。卷轴装的内容含量小,所以不见于后来的一般书籍,而它装帧精美,更多用于内容少又追求精致的书法、绘画、抄经,等等。

  至今,书籍的章节单位“卷”仍受装帧卷轴装影响。

  经折装

  对于僧侣来讲,正襟危坐念经时翻阅卷轴很困难,于是,流行的卷轴装改革,首先从佛教经卷上发生了。唐朝开始,逐渐繁盛。大家看《西游记》中唐僧的通关文牒,就是经折装装帧。

  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佛教典籍仍然是经折装形制。也许佛教典籍赋予经折装庄重的内涵,大臣给皇帝奏书也采用经折装,故称奏折。

  梵夹装

  梵夹装最早是将经书写在贝多罗叶上,然后码好,用两块木板夹住,中间穿孔订成。也有像卷轴装那样连续的页面,比卷轴装携带方便。这是一种从古印度传来的一种对佛教经典的装帧形式,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典籍中也有用贝叶写经的。

  后来经过唐代的改造,将贝叶改换为仿贝叶纸张,形成纸书梵夹装。再到后来,梵夹装有了进一步变化。国家图书馆藏有五代时期用回鹘文字书写的梵夹装《玄奘传》,没有穿绳的圆孔,但两端各画有一个红圈,这显然是钻孔的位置,钻孔成了一种象征意义。

  后来的蒙文大藏经以及清宫所藏泥金书写的佛经,都是长条仿贝叶纸片,上下装有厚重木夹,都决无钻孔,采用黄绫绕捆。成了变了态的梵夹装。

  旋风装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发展时期,诗人写诗需要经常参看韵书。传统流行装帧形式——卷轴装书籍,由于其特性只能单面书写,不能方便查阅韵部。于是一种卷轴外表,以粗长厚纸做底,书叶片片粘裱于底纸右端,如龙鳞般排列,这种装帧形式叫“旋风装”。这样的装帧保留了卷轴装的外壳,又解决了翻检不方便的矛盾。

  写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故宫藏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是现存中国古代书籍旋风装的唯一例证,弥足珍贵。

  蝴蝶装

  五代时期,政府开始允许并主持雕版印《九经》。至于宋,雕版印书事业空前发展。卷轴装帧的书可以不分段落的连写下去,雕版印书就不行了。这就需要将一书刊刻成若干版,一版一版印刷,印出来的是以版为单位的书叶。于是就有了蝴蝶装这种装帧形式的诞生。 古代的印刷技术不像现在那么发达可以双面印刷,而是采取单面的印刷。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都需要做一个书版,将每张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为中缝线,以印字的一面为准,上下两个半版面字对字地折齐。集数页为一叠,折边居右戳齐为书脊,再在书脊处用浆糊彼此粘连。这样的形式很像现代的平装书,打开时版心像蝴蝶展翅。

  蝴蝶装书籍一版一页,版心集于书脊,即使磨损也伤不到文字,同时也没有穿线针眼和纸捻订孔,散了重装也不至于损坏,这些优点使它在宋元两代流传了将近400年。 包背装 蝴蝶装优点很多,但书页粘连两个文字区域的版面,容易造成两个半页文字彼此吸连。包背装从蝴蝶装发展,跟蝴蝶装不同,包背装的书口向外,书本的装订用浆糊黏贴,书背连在一起,跟现在的书一样。

  线装

  想到古籍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这个。线装由包背装发展而来,不同于包背装,线装是用线装订的,而且把包背改为露背。

  线装书的折法跟包背装一样,但跟蝴蝶装、包背装的不同就是,它的装订不用浆糊,而是用线。将书页码齐之后,再加上封面和封底(两页,而包背装和蝴蝶装是一页)在边上订四个孔,然后用线穿起来。古籍的装帧形式大抵就是这样。正是因为有这些古籍,才成就我们中华民族不断代的文化传承。

80克至120克之间。

根据百度爱采购相关资料显示:用于线装古书封面的牛皮纸克重通常在80克至120克之间,能够满足线装古书封面的需求,同时又不会过于厚重,影响书籍的便携性和阅读体验。

牛皮纸具有较好的防潮性能,能够防止书籍受潮、霉变和损坏,能够保护书籍的内页和封面,防止书籍受到外界的污染和损坏,使书籍更加耐用和美观。

古籍收藏界有句行话说:木刻优于石印、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文字、全套优于残本。

所以真正值得收藏的、有实在价值的古书,对版本(初刻还是翻刻)、风格(是那种方式刻印的)、品相(保存得如何)都有很高的要求。

根据你说的,是民国初年的版本。如果该书为初刻,不是重印,价值很大的。你可在该书的版权页看看是否为第一次印刷,如果是初刻而不是写的第几次印刷,首先在版本上占优势。

再一个看看该书保存是否完整,若有残破、缺页、纸张老化、霉变严重这些现象,对古书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你的这套书若确实为全套、不缺页、未残破或不是极为严重、并且为初印本,那么该书的价值会很高的。另外若该书存世量不多、少见,版本不是伪造,那么该书有会上一个档次。

根据你说的内容为陶瓷鉴定类的书籍,这在目前还是少见的,但书籍不是完整的一套,或者残破严重,那么该书价值也会有很大影响。

根据你的文字描述,你现在应该会有明白。若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通过Q(1364812012),这样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判断。另外我平时较忙,若遇到不在线可以留言到邮箱。祝你好运!

线装出现的并不是很早,用所谓的“胶”(按照粘贴药剂理解吧)其实更早一点,当然不是现代那种 。现代的胶和过于酸化的纸张,导致现代书籍的寿命和古籍寿命完全没法比。在线装出现以前,用到粘贴剂的大概有这么几种:卷轴装:3-10世纪的主要装帧形式。基于纸本说,纸本从现存的藏经看,有的是将印好行格的纸一张张接起来,就是粘;旋风装:按照黄永年先生《版本学》里的理解,和经折装非常接近的样子。经折装:把连接成长条的经卷按一定宽度折叠起来,又称梵册。粘接需要用浆糊;粘叶装:佛典的一种装帧形式,将书叶对折,书根涂上浆糊,一叠一叠粘起来;蝴蝶装:和现在的线装反着折,书脑处需要粘贴;包背装:折叠方法和线装一样了,书脑处或订纸捻,再把书衣裹在外面,是要粘的。总体来说,传统古籍用的胶都是便于清除的,换言之,都是可以拆开重装的。蝴蝶装时代的书,到了线装时代就多被修缮重装,这也是蝴蝶原装保存极少的原因。相关可参考杜伟生老师的《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因为书籍装帧用的胶水(即化学合成类胶)是现代才出现的。线装是明朝中叶出现于明朝中叶,其实更早时候的包背装、蝴蝶装、册页装(旋风装经折装都算是它的过度)才是主流。之所以你看到的都是线状,除了更易保存之外,跟明清时期书籍印刷数量大幅增长也有关。

有的,任何书籍都有被盗版的可能,只要这个书籍存在这经济价值,那么就很容易的出现一些盗版,毕竟盗版的制作成本低,很多经销商拿不到正版授权,或者正版的利润没有盗版的高,就容易铤而走险,选择去销售盗版的。

线装书目前市面上还是比较少见的,大部分还是装订版的居多,一般只有一些古籍书会有线装版的,因为这个是历史保留的原因,有些历史文物景点的旅游店就很容易出现这种书籍,我记得15年在北京逛故宫的时候,里面有个店就有这种书籍销售,主要介绍故宫历史,而通常而言线装书,比较不利于保存的,很容易散落,没有装订版的那么牢固,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作者比较习惯这种风格,特意印刷这种线装书。

不过随着现在电子书的出现和发展,很多的人都不太会去买纸质的书籍了,基本都会购买一些电子书来看了,除非是一些比较权威的、或者没有电子版的就容易回去购买纸质版的,不然一般就很少,而且现在的人们都比较习惯快餐文化,很少人愿意拿着厚的纸质书籍去啃了。所以也容易导致对书里的内容记得不深,很容易忘记,从书中吸取的营养不多。

而且我个人看书还是挺推崇纸质书的,认为看纸质书才有味道,而且纸质书是比较容易让你沉醉其中的,也容易进入到作者构造的那个精神世界里去,整个人也容易比较快的安静下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