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一共打过越南几次?还有分别是因为什么原因出兵越南?有何历史背景?请军事大侠予以详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历史上中国一共打过越南几次?还有分别是因为什么原因出兵越南?有何历史背景?请军事大侠予以详解!,第1张

单纯的越南这个国家,那就只有对越自卫反击战了。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百越地区的话,那包含就广了。广西这些地方古代也属于百越。应该自古到今都在打。

无语ing。

解放后攻击越南,除了越南对我边境骚扰,主要是遏制他的扩张势头,具体点就是逼迫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这个目标未能实现(不愧是中国好学生)。

越南历史上曾被中国统治过四次,以下引自维基:

第一次:前111年,西汉攻灭南越国后,设南越旧地为交州,并置九个郡县:南海郡、合浦郡、苍梧郡、郁林郡、珠崖郡、儋耳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公元40年(东汉建武十六年),交州爆发了由征氏姐妹领导的越南人大起义,第一次北属时期结束。

第二次:43年,汉伏波将军马援领兵平叛,杀死二征。交州重归汉朝管辖,第二北属时期开始。

541年,交州爆发了李贲起义。544年,李贲称帝,建立万春国政权,标志着第二北属时期的结束。

第三次:602年,隋文帝派遣大将刘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的势力,将今越南北部直接置于隋朝的统治之下。621年,唐朝取代隋朝并继续统治安南,并设置都护府(曾称作交州总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护府、镇南都护府等)及节度使等军政官署,管辖当地。

到唐末五代时期,曲承裕成为静海节度使,其后,越南人士逐渐取得自主权力,标志着第三次北属时期结束。

第四次:是越南(安南)被中国明朝永乐、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统治的历史时期。在此一期间,明朝消灭越南胡朝,改称越南为“交址”(又作“交阯”及“交趾”,当时国境相当于现今的中部及北部),扫平意图恢复陈朝统治的后陈朝势力,建立起府、州、县的中央直辖方式,采取移风易俗及推行儒学教化的政策。但明朝的统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变,尤以蓝山豪族黎利最具影响力,并于抗明十年战争(1418年─1427年)后结束属明时期。

这是归属统治权的战争,其余小的战斗基本都可以归结到这四次战争里。

明朝对交址人口,采取与中国相同的黄册制度来办理。官府把交址人丁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记载到簿册,并按这些资料,制成证件,由人丁持有,以备官府查核。若发现某人的证件与簿册所载不符,便须抓去当兵。

明人官府的薄册,会登记交址境内每一里(在乡村,则设立里甲制,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里有里长,甲有甲首)、一坊(城市)及一厢(城郊)的所有丁数及田数。孤寡残疾者则另用称为“畸零”的簿册来登记。这些簿册又会在卷首绘画地图。簿册编制完毕后,即抄成一式四份,一份**封面的交到中央户部,其余三份封面为青色,交给交址承宣布政使司及各府、县保存。每十年更新田丁的数目。 明朝对交趾采行多项税务及赋役制度。负责征收的官员,在府州县有税课司、河泊所副使等,另外有本场局使副等名目。1414年,明廷规定交址每亩田征粟五升,植桑沙每亩征丝一两,每一斤丝征绢一匹。明政府又设盐税,交趾人民每月煮盐若干,送交提举司收藏,待承宣布政使司检验后,才可发卖。若私煮或私卖,则会被判罪。

明朝又加紧开取交趾资源,运回中国。凡是金银矿产,都设官督民开采。在山林地区,令人民寻找象牙、犀角。在海滨地区,令人民到下海采集珍珠。另外,土产如胡椒、香料,以及珍禽异兽如鹿、象、龟、雀、猿、蛇等,都大肆搜刮,以带回中国,以致民不聊生。 明朝政府在交趾开设学校,访求有在儒学、医术、僧道方面有才能的,都委以官职,并使之教授有关才艺。而在交趾人的学习课程方面,明廷把中国儒家典籍中的《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等书颁发给各州县做读本,并派僧道传布佛教、道教。

对交趾知识分子,明廷在占领之初便致力招揽。如在1407年农历六月癸卯,明成祖向交址总兵官张辅等下令,将该地“怀才抱德、山林隐逸、明经能文、博学有才、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聪明正直、廉能干济、练达吏事、精通书算、明习兵法、武艺智谋、容貌魁伟、语言便利、膂力勇敢、阴阳术数、医药方脉之人,悉心访求,以礼送赴京擢用。” 后来更制定了岁贡生进入国子监的措施:起初规定府学每年两名入选,州学每两年三名入选,县学每年一名入选。后来改为:府学每年一名入选,州学每三年两名入选,县学每两年一名入选。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府州县地方官员负责,安排生员在入选后第二年的农历正月一日进京朝觐。至于入选为岁贡生进入国子监的条件,则是“不拘入学年月浅深,择有学行者”。 明朝统治交趾期间,曾实行与越人习尚及生活有关的措施。按越南史家陈仲金的说法,明廷是企图“使安南人同化于中国人”。 不过,其若干措施,亦如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所说,是“稳定社会秩序”具体情况是:

祭祀:1414年农历九月,下令设立文庙、风云、山川等神坛壝,依时进行拜祭。

衣冠服饰:1414年农历九月,男女不许剪发,妇女必须穿短衣长裙,与中国衣冠制度相同。

民众待遇:在战事中死亡的将士民众,均予以妥善安葬;年迈有声威者,给以礼遇;鳏寡孤独无依者,设养济院收容。又对被胡朝迫害惨死的陈朝贵族,给以追赠谥号及修理坟墓。 中国明朝侵占越南不久,越人便奋起抵抗,虽然多次遭明军平定,但起兵潮流仍此起彼落,持续了二十年,最后更成功驱逐明人。越人之所以要发动抗明,越南近代史家陈仲金简单归纳为两点:“陈朝宗室还有人企图恢复旧业,况且我国尚有许多人不愿做中国的奴隶”。 详细而言,则有如下因素:

明朝官府的压迫:明廷在越南实行的统治措施当中,无可避免地扰乱了越人的生活,加上派往越南的官员,往往以高压控制,使当地人大感困苦,《明史》记载“交人(越南人)苦中国约束,又数为吏卒侵扰,往往起附贼,乍服乍叛。” 较显著的例子是侵渔当地百姓的中官马骐,连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也无法禁制,“马骐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 “中官马骐以采办至,大索境内珍宝,人情骚动,桀黠者鼓煽之,大军甫还,即并起为乱”,但是明政府仍不恤当地民情,刑罚严酷,使起事者有增无已。 抗明势力之一的清化蓝山豪族黎利,曾忆述他的起兵,本是不得已地被明人迫出来的:“及其(明朝)贼虐愈甚,民命弗堪,凡有智识者,皆被其害。朕虽罄家所有以奉事之,冀其免祸,而彼害朕之心曾不少恕,义兵之举,朕实出于不得已焉耳。”

陈朝支持者的企图恢复旧业:1407年十月,明朝灭胡朝后不久,便有简定帝陈頠的起兵,务求“兴复陈室”,历史上称为后陈朝。 到重光帝陈季扩领导时,更是“豪杰从风响应”,声势浩大。

民族因素:越共学术机关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提出,越人起义抗明与民族气节有关,“我国(越南)人民仍然保持了象征著民族的崛起和自豪的英雄气概。从明军侵占我领土、践踏民族独立的时候起,我国人民就在全国各地拿起武器跟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到后来黎利得胜后发布的《平吴大诰》,便提出中越本为两个不同的国家:“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此种概念,成为越人起兵抗明的动力之一。 1407年,明军占据交趾后,访求陈氏子孙,但近代越南学者陈仲金却认为这只是故意欺骗,以便杀害,因此无人敢出。到该年的农历十月初二,陈頠(旧号简定,据越南史载是陈艺宗的次子)在谟渡(在今越南宁平省安谟县安谟村)与陈肇基起兵,自称“简定帝”,建元兴庆,是为后陈朝,在乂安、化州一带活动,曾降明军的邓悉改投陈頠,于是军势逐渐强大,更于1408年农历六月的日丽海口之战击败明军,窃据了乂安以南的国土,这令交趾的明人官署感到难以收拾,向明廷上奏“逆贼简定、邓悉等聚众,请益兵剿之。” 到农历十二月中,陈頠会合顺化、乂安、清化等地军队,准备进攻东都。明廷派大将沐晟与都指挥使司吕毅所率领的四万云南兵讨伐,并在逋姑杆(在今越南南定省)与陈军爆发激战,结果明军大败,吕毅战死,沐晟退至古弄城(在今越南南定省懿安县平格村)。陈頠正想乘胜追击时,被邓悉劝阻,于是后陈朝发生内讧,邓悉被诛,邓悉之子邓容到清化,并找到陈艺宗之孙陈季扩,于支罗县(在今越南河静省)尊立为帝,年号重光。其后,陈季扩乘着陈頠忙于跟明军作战之机,俘虏陈頠,尊为太上皇,以图一同抗明。

明廷调兵遣将,务求镇压交趾的动乱。1409年农历二月,派张辅为总兵,王友为辅,率军进入交趾救援。张辅先追击陈頠,于美良县将之擒获,俘送金陵。陈季扩则逃回乂安。张辅军所到之处又多行杀戮,甚至积尸为山、抽肠系树、煎肉取膏、炮烙为戏等等,尚生存的则被掠为奴婢而转卖。

1410年以后,陈季扩军与明军周旋后,始终无力抵御,向明廷求封请和又不被接纳。1413年农历四月,张辅军攻打乂安,陈季扩军缺乏粮食,残存者仅十分之三四。最终,张辅攻破化州,陈季扩潜逃不遂就擒,被押解燕京途中投海自尽。后陈朝告终。

云南现在是中国一个普通的省份,但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云南是有着相对独立的次生文明的(即南诏——大理政权),一直到公元1254年,蒙古才攻灭大理国;到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政府设云南行中书省,云南正式归属中华版图。

但是这种控制并不严密,大理段氏的残余势力依旧存在,云南本地的汉文化也并不繁盛,当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云南本土还存在着两大残余势力,一是以故元梁王为首的蒙元残余势力;另一个则是以大理段氏为首的地头蛇势力,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朱元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领三十万大明南征云南,次年闰二月彻底平定云南全境,实现大明王朝的基本统一。

之后,云南一直牢牢控制在中央王朝的手里,成为中华国土的一部分。彻底控制了云南,这是明朝对中国疆域最大的贡献之一。

然而,明朝对西南的开拓并不止在云贵一处,公元1406年,安南(越南北部)国内政局混乱,永乐大帝朱棣南征安南并将其彻底征服,之后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正式将其吞并,使得明朝疆域扩张到了印支半岛。

然而,这次却并不成功,安南国内反叛不断,明朝疲于奔命,最后安南国内豪族黎利起兵反明,屡次击败明军,大明王朝无奈只得放弃安南,统治安南二十年后,1428年,明宣宗正式废除交趾布政使司,越南再度独立。

为什么明朝能打下云南,却无法守住安南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 大义名分不同

其实就地缘关系来说,云南与中原的联系还没有越南北部(红河平原)紧密,所以古代云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大部分情况下中原王朝对此的兴趣也不大,除非有特殊情景(汉武帝开拓西南,诸葛亮南征等);而越南北部从秦汉开始则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接领土。

只不过由于安南太远,同化不易,鞭长莫及,所以一直就是叛乱不断,在五代十国乱世的时候,安南击败南汉军队实现了独立,到明朝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五百年了!安南人民早已习惯独立成一国,明朝再度吞并安南,自然会受到抵制。

而云南不同,虽然云南在历史上很长时间是独立的,但毕竟元朝统治了这个地方,按照中原王朝的规矩,后继王朝是应当继承前朝全部领土的,明朝攻打云南天经地义,收云南为版图也是名正言顺。

二, 前朝的努力

明朝控制云南相对阻力较小,不得不说元朝也是做出了贡献的,1274年,元朝命一代贤臣赛典赤·赡思丁(色目人)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行省最高行政长官),他上任后立刻开始着手于对云南的经营建设。

他在云南仿效内地,大力推行郡县制,使得云南的行政体系和内地趋同;此外又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加强云南的经济实力;同时大力加强云南的交通系统建立,极力加大云南与内地的联系,并且兴儒办学,对蛮族加以教化,这些工作使得云南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同化。

到明朝的时候,云南当地的汉人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和内地的联系也紧密了许多,这使得明朝统治云南有了支柱。

三, 明朝统治策略不同

明朝控制云南之后,实行的政策是非常成功了,明朝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情。

一是继续移民实边,明王朝建立云南布政使司后,开始对此地进行大规模移民,从湖广,江西等地移民数百万至云南,这些人的到来不仅仅是极大的促进了云南的开发,还使得云南当地的民族构成迅速发生变化,汉文明成为云南绝对的主体文化,而云南各少数民族也积极向汉文明靠拢(典型的便是纳西族的木氏土司),这使得明朝对云南的控制越南越牢固。

二是同化运动,明朝控制云南后,对原南诏——大理文明系统留下的痕迹进行了大规模破坏,同时大力推行中华文化,这使得云南本土文明几乎灭绝,云南彻底成为中华文明统治的地区。

三是派重臣镇守,明军撤退云南后,恐此地不稳,朱元璋派遣自己的义子沐英世代镇守云南,沐英在云南的战事和经营中威名赫赫,当地人莫敢不从。所以沐英镇守云南使得对云南的秩序安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沐英及其后代镇守云南后,对不服从明朝管理的周边蛮族势力展开了大规模清剿,最终使得云南秩序彻底安定。

久而久之,云南便牢牢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并且控制地越来越严密。

但在安南,明朝则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失当,首先便是吏治败坏,这使得安南当地民众对于明朝统治极为不满;其次也没有对安南施行移民实边的国策,这让明王朝对安南的统治始终缺乏根基;再然后则是频繁调离重臣,本来英国公张辅已经在安南做出一点成绩,但明廷由于北部蒙古威胁严重,加之朱棣本人害怕张辅拥兵自重,将其频繁调离,这种政策的摇摆使得安南始终无法得到平定。后世在评价这段历史时多认为当年应该效仿沐氏,让张辅世代镇守交趾,如此这般,交趾也不至于丢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失误,明朝虽然短暂统治了交趾,却始终没有彻底消化此地,成千古遗恨。

放弃越南,也就是当时的安南,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风俗习惯问题。朱棣收到安南国的国王陈氏父子的求救之后,果断出征安南。

经过两次出征,第二次在大将朱能的带领下,最终收复了安南。明朝收复安南后,变效仿明朝的机构,设立了六部,想要把安南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但是随着很多风俗习惯的不同,导致明朝的人很难在安南实行正常的统治。第二个原因就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明朝的实力也在慢慢的下降。

应该说成祖朱棣时期,代表了明朝的最高军事力量。当时的明军应该是战斗力最高的,因为经历的战争太多了,所以才会战无不胜。

但是后来明军的实力逐渐下降,而且很多地方也都爆发过战争。这就导致了明朝对安南的实际控制的松弛,而这种情况慢慢的就变成了现实,最终才会让安南独立,成为了明朝的一个藩国。

中国的地理位置不能用优越来形容,自古边境问题都是一个隐患。狼子野心的不少,真正打服的没几个,过段时间就上蹿下跳。所以对于如何处置相邻的政治集团,是一个学问。但是永乐皇帝眼里就不这么看了,继承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狠辣的他在面对外敌时是选择重拳出击。

这要从征讨越南说起。

一、频繁的挑衅让朱棣无法忍受

越南在明朝时还是叫“安南”。

安南国是越南的古称。安南一词,最初作为地区—政区名出现于中国载籍,是唐代初叶的事。本来的越南只包括现越南北部一带,不包括现越南南部-本来的占城国。

古代越南从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是中国领土。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越南叛乱,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北宋政府无力平叛,但越南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

明朝出立,对于邻国还算是优待。对于安南陈氏也算是不错。但是呢总有人想看看这个初立的帝国的能耐,就在作死的边缘反复横跳。毕竟明面上要保持态度,朱元璋也是不计较,只是派使者数落一番。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这不朱棣上台了,他不喜欢惯着下边的人这样胡作非为。再加上安南有人篡位,将手伸到了大明。不过呢,小把戏做得虽然好,但是狼子野心暴露无遗——护送陈氏的5000军士被消灭。 

朱棣这暴脾气一上来,不能忍啊。恰好撞到了刀子上。

二、杀鸡儆猴

都说大明初立,对于大明的武力,周遭的都不清楚。这不恰好有只“鸡”撞到了刀口上,所幸杀得漂漂亮亮的,不仅要吃鸡,还要给猴子们看。两个月的时间,安南全境,尽数平定。

对于永乐皇帝朱棣来说,征讨越南,无疑是将自己的拳头亮出来。找不找死,你自己先量量。

中国自古以来在亚洲都是一个强国,以前很多周边小国家都俯首称臣,成为我国的藩属国。特别是以前在东南亚地区,有着不少愿意追随中国共创美好未来的国家,然而凡事总有例外。

据说,有一个国家曾是东南亚最强的国家,后来因为惹怒了明朝,被朱元璋一声命令,就给取代了,最终这个地区变成了中国的一个省份,大家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吗?

该事件发生在明朝时期,当时在边远的东南亚地域崛起了一个强势小国家——安南(越南)。他们自以为已经发展的很强盛,于是开始窥视中原大地,总想着入侵抢夺占据领土,此野心其实安南人至古以来就拥有。

其实在五代十国时期,安南本属于我国领土,其名字还不叫安南叫交趾,由于当时的中原王朝已四分五裂,时局动乱,交趾就趁机脱离了中原朝廷的管辖,从而形成一个半独立国家。世事变迁,中原政权历经几度易主,最终由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独掌天下。

不久,安南首领就按耐不住暴露出他的扩张野心,因此经常出兵在大明边境进行挑衅行为。由于明朝刚建立不久,所以朱元璋并未有时间精力去收复安南,另外他可能认为安南距离南京路途遥远,且是一个不开化的贫窘小国,攻占了捞不到多少好处,还要耗费诸多粮草军饷,得不偿失,为此只采取了防御措施,还劝告后代子孙,不用去打安南这个亏本生意。

朱元璋的建议使得安南人以为明朝没能力对付自己,于是胆子就大了起来。后来到了朱棣执政时期,安南人变得越加猖獗,频繁的搞埋伏突击残杀大明士兵,甚至还把明朝将领聂聪给杀了。此事传回南京,忧心于各种国事的朱棣立马火冒三丈,直言:“小小安南,岂是要反了!”。因此朱棣就不顾老爹朱元璋临死的祖训,毅然兵戈安南。

其实在朱棣出兵之前,明朝早就谴责过安南小国,大概意思是安南如果再犯下侵扰大明的错误行为,明朝大军就会采用武力来捍卫国土的完整性。当时的安南略有所顾忌,很快就派来外交大臣谈判,认过错后决定把禄州等城池归还明朝,为此当年的明朝没空理他,收回领土后就选择了原谅对方。

不料,没过多久安南的老毛病又犯了,还埋伏刺杀了明朝大将,这等于是不给朱棣面子。明永乐4年七月初,朱棣亲自下发檄文,大举兴兵远征安南。但是考虑到从南京出兵太远,且消耗大,于是就决定从广西、云南两地抽调当地兵力进攻安南,最终讨南大军,兵分两路,由明朝将领张辅率领广西士兵,穆晟统领云南士兵,对安南发起了进攻。

然而明军所到之处无人能阻,安南兵皆被杀得节连败退,士气大跌,没过多久都城就轻易被明军攻陷了。战后,查出安南国相犯有不可避免的罪行,因此父子俩人被大明士兵处决,此时朱棣发现其实安南很多人使用的都是汉字、汉语,就连古籍文献采用的都是汉字编写,为此顾及到汉族血脉在此渊源甚深,就不想为难当地百姓,改而把他们收纳进来列入了明朝版图之中,从此安南这个小国就成为了明朝的一个行政省。

话虽如此,安南人始终还是不愿意归顺大明,成省不久,陆陆续续有地方势力出来起义,声称要光复旧朝。这些运动长久不散形成了漫长的越战,且多数是广西出兵平复,此战事直到熬死朱棣,明朝政权才同意安南恢复以前的宗藩关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