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休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蚤休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青囊全集》卷下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蚤休散的用法用量 3 《药奁启秘》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蚤休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蚤休散 1 拼音

zǎo xiū sǎn

2 《青囊全集》卷下 21 方名

蚤休散

22 组成

蚤休(即血山7兜)、飞天蜈蚣(草名红马鞭草,覆地形似蜈蚣者)、鲜水晶花苗、并(木兜)(均收存阴干听用)。

23 功效

取汗解表。

24 主治

一切恶疔。

25 蚤休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 《药奁启秘》 31 方名

蚤休散

32 组成

蚤休不拘多少(晒干,研末)。

33 主治

疔疮肿疼。

34 蚤休散的用法用量

上药用菊花露同蜜调敷。

古籍中的蚤休散 《证类本草》:[卷第十一]蚤(音早)休

足,能吐泻,瘰。根如尺二蜈蚣,又如肥紫菖蒲,又名蚤休、螫休也。图经曰∶蚤休,即紫河车也,俗呼重楼金线

《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蚤休

物,市售品种混乱。北方多以拳参充代,万不可混用。蚤休,中病即止,不宜多服。《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

《本草从新》:[卷四草部]蚤休

毒、甚有效、时珍曰∶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螫休诸名。)兼疗惊痫。苦寒之品。中病即止。不宜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九草部下]蚤休

味苦寒,入肝经。蚤休,一名金钱重楼,一名紫河车草。其根似肥姜,治惊痫,摇头弄舌,湿热发肿作疮,下三虫

《本草蒙筌》:[卷之三草部下]蚤休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赤茯苓(去黑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人参、半夏(汤洗7遍,去滑)、枇杷叶(炙,去毛)、旋覆花等分。主治痰饮呕逆,头目不利。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姜7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方名前胡饮别名前胡汤组成前胡(去芦头)半两,生姜(切,焙)半两,羚羊角(镑)半两,半夏(汤洗7遍)半两,大黄(锉,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主治脚气攻心,腹胀满,呕吐不下食。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朴消1钱匕,搅匀,空腹温服。制备方法上细锉,如麻豆大。附注前胡汤(原书卷八十三)。《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柴胡(去苗)1两,桔梗(炒)1两,生干地黄(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旋覆花1两,甘草(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2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半夏(汤洗7遍,焙)1两半,白术1两半。主治暴急成劳,痰盛喘嗽。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入生姜7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烟出7遍)半两。主治妊娠恶阻,食即吐逆,头痛颠倒,寒热。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1分(切),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1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名前胡饮组成前胡(去芦头)1两,桔梗(炒,锉)1两,旋覆花(炒)1两,玄参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生干地黄(焙)1两,甘草(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半夏(汤洗去滑,焙)2两。主治肺脏

详见百科词条:前胡饮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51:24 共105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医学入门》卷七:大阿魏丸处方南星半夏山楂神曲麦芽黄连各30克连翘阿魏瓜蒌仁贝母各15克风化消石堿萝卜子胡黄连各75克制法上药为末,姜汁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积聚。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开水送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七《博济》卷二:大阿魏丸别名十味理中丸、正气丸处方阿魏1两半(以醋化,入白面3两匙,同和为饼子,炙令黄),石菖蒲1两半(并以泔浸1宿,炒),厚朴3分(去粗皮,以生姜汁涂炙),硫黄1两半(别研如粉),槟榔1两,白术1两(炒),诃子1两(炮,去核),桃仁3分(麸炒,去皮尖,研细),青木香1两,干姜半两(生),附子1两半(炮),当归3分。功能主治大壮元气,进食驻颜。主男子、女人一切冷气,霍乱吐泻,元气将脱,四肢厥冷,本脏气上攻筑,心疼闷绝,不知人事;及治伤冷、伤寒,或气虚夹阴气伤寒。一切冷气,攻刺疼痛,心腹胀满。用法用量十味理中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七)、正气丸(《普济方》卷一八四)。摘录《博济》卷二《万氏家抄方》卷二方名大阿魏丸组成山楂肉2两,南星(姜制)1两,枳壳(炒)1两,半夏(姜制)1两,麦芽(炒)5钱,神曲(炒)1两,黄连(姜制)2两,连翘1两,贝母1两,瓜蒌仁1两,石堿1两,风化消1两,当归1两,茯苓1两,陈皮2两,萝卜子5钱,香附(炒)2两,葛花1两,阿魏5钱(酒调化)。主治酒积食积,一切痞积、痰痞症瘕。用法用量每服90丸,半饥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药除阿魏外,余为末,再入阿魏、姜汁、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鸡峰》卷十三方名大阿魏丸组成阿魏1两半(以醋化,入白面3匙,同和为饼子,炒令黄),硫黄1两半,青木香1两,附子1两半(浸1宿,炒),石菖蒲1两半(泔浸,炒),槟榔1两,白术4两,干姜半两,肉豆蔻半两,青皮半两,白豆蔻半两。功效固真气。主治男子、女人一切冷气,霍乱吐泻,元气将脱,四肢厥冷,本脏气上攻筑,心闷绝不知人事;及治伤冷、伤寒、气虚挟

详见百科词条:大阿魏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33:40 共83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人物简介

蔺道人(约790~850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医僧。一作蔺道者。原名佚。道者出家云游,于会昌间(841—846年)曾结庵于宜春修道,因尝治愈一彭翁子坠地折颈伤肱,其医术遂广为人知,求医者甚众。道者厌其烦,以其秘方授予彭翁,其术遂行于世。此方为后人刊刻,书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中医现存最早之骨伤科专书,现有多种刊本行世。

主要经历

蔺道人是一位很有学识的僧人,精于骨伤理论和医疗技术。他一面修道,一面为贫病者、伤折患者诊病治伤。公元9世纪中,唐室日趋衰竭,统治者试图解决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决心改变“不务农桑,空谈彼岸”和“僧徒日广,佛寺日众”的状况。于845年下令佛道僧尼26万余人还俗从事农桑生产,收回寺院上田数千万顷,还田于民,寺庙道观4600余所,另作他用。蔺道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怀着悲观厌世的思想,离开长安,到了江西宜春县钟村,隐名埋术,过着隐居的生活。一次。经常帮助他耕耘的彭老头的儿子因上山砍柴折伤颈椎、肱骨,医生多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蔺道人才重抄旧业,用自己高明的整骨技术,为其治愈了伤痛。避免了残废。从此,蔺氏的整骨特长名闻遐迩,求者日众。蔺氏即将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整骨书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彭老头,自己则另寻能够静处的环境安度晚年去了。正因为如此,人们将蔺道人的传书《理伤续断方》,改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著作

《理伤续断方》,后改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学术内容

蔺氏的学术思想源于《内经》和《难经》,以气血学说为立论依据,继承了葛洪、《干金要方》和《外台秘要》等骨科方面的学术成就而有所创新。他第一次倡导和规定了骨折脱臼等损伤的治疗常规:即清洁伤口、检查诊断、牵引整复、复位敷药、夹板固定,复查换药、服药、再洗等。介绍了正骨手法的14个步骤、方法和方药,并论述了处理损伤、关节脱臼以及伤科常用的止血、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等具体操作技术。如对一般骨折主张用杉木皮衬垫夹敷固定的方法,指出“凡夹缚(即固定)用杉木皮数片,周回紧夹缚,留开皆一缝,加缚必三度,缚必要紧。”对复杂骨折。除上述要求外,更强调“夏三两日,冬五三日解开”换药,“夹缚处用热药水泡洗”以促进伤口愈合。“洗时切不可惊动损处”。对骨关节的固定。要注意“时时运动,盖屈则伸,……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重视关节的活动及功能锻炼。这是伤科外固定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实为后世小夹板固定的渊源。

临床应用

蔺氏对复杂骨折的外科手术、手法整复原则和治疗技术亦有创造性成就,他已明确提出处理复杂骨折的三个原则。即对于粉碎性骨折,只要体表没有穿破,或虽然穿破皮肉,但手法整复可以成功者,就应用手法复位,不用外科手术。第二个原则是粉碎性骨折,无论是否穿破皮肉,用手法不能整复者,或断端骨尖穿破皮肉,虽经复位但仍有一二分露于体表者,就必须采用外科手术以利刃切除骨尖,使两断端恢复解剖位置,他强调用快刀割,捺入骨,并指出“不可见风着水,恐成破伤风”。第三个原则是骨折严重,上述手法复位或切除骨尖均不能正确复位者,就应进行外科手术切开整复。这三个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在关节脱臼的整复方面,蔺氏也有许多出色的成就。如首创肩关节脱臼的诊断和复位技术,指出:凡肩胛骨脱臼,首先检查脱臼作出诊断,整复方法是令病人侧身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患侧上肢与腋肋部夹椅背,在椅背上垫以衣被,一人将患者扶住,两人将患侧上肢外展牵引,然后将外展的上肢向下垂,再曲肘关节至胸前,以绷带悬吊于颈部。这种复位方法和步骤,完全符合生理解剖学要求,临床应用千余年,虽有不断改进与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是现代临床的指导思想。其他如首次记述了髋关节脱位有前、后脱位的类型,对股骨脱臼、尺骨脱臼等。也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整复技术要求。蔺氏手法整复或手术整复,都强调了 的应用,也是很大的进步。

蔺氏对伤科疾患的处理既重于手法整复,又重视内服等方面的方药,书中载40余方,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奠定了骨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的基础。其内服方以大活血丸、小红丸、大红丸等活血祛瘀止痛之剂,常用药有草乌,乳香、没药、血竭等,这些方药一直广为临床习用。

人物评价

蔺道人是一位杰出的整骨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技术成就对后世骨科发展影响深远,可谓是我国骨伤科学较早的奠基人,在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后世影响

他第一次倡导和规定了骨折脱臼等损伤的治疗常规;并对复杂骨折的外科手术、手法整复原则和治疗技术亦有创造性成就,他已明确提出处理复杂骨折的原则;同时,他还非常重视方药在骨科的运用,书中载40余方,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奠定了骨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的基础。

银朱释名亦名猩红、紫粉霜。用石亭脂和水银同罐炼成。贴在罐口的是丹砂,贴在罐内的是银珠。气味辛、温、有毒。主治1、小儿内钓(惊风,多啼)。用银朱半钱,乳香、煨蒜各一钱,共研细,捏成丸子,如粟米大。半岁儿五丸,薄荷汤送下。2、痰气结胸。用银朱半两、明矾一两,同研细。置瓦盏中,下加微火熔化。刮取,搓成丸子,每服一钱,茶和姜汁送下。此方名“鹤顶丹”。3、水肿,但大便尚通畅。用银朱半两、煅硫磺四两,共研细,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三十丸。4、咽喉疼痛。用银朱、海螵蛸,等分为末,吹入喉中,涎流,痛止。5、火焰丹毒。用银朱调鸡蛋清涂搽。6、汤火伤。用银朱调菜油敷上。7、背疽。用银朱、白矾等分。煎汤温洗患处,再用桑柴火远远烘热。一天三次。8、鱼脐疔(按:疔初起,即呈长形,边缘带红色,中央带黑色。痛极者有救,不大痛者反而难救)。用水调银朱成丸,每服一丸,温酒送下。此方名“走马丹”。9、杨梅毒。用银朱、粉锡,等分为末。把纸卷成捻子,蘸油点燃,放在木桶中。令病人到桶边用鼻子吸取烧捻子放出的烟子。一天一次,七天可愈。又方:银朱二钱,孩儿茶一钱,龙桂香一钱,皂角子一钱,共研细,照上方作熏药用。又方:银朱、水银粉各一钱,黄蜡、菜油各一两,加热化开调药,摊在油纸上贴患处,疮痂自脱。10、筋骨疼痛。用银朱三钱、枯矾四钱,研细。裹入纸中做成三个捻子。每天早晨拿一个捻子蘸油熏肚脐,熏后蒙被而卧,汗出为好。11、顽疮久不收口。用银朱一钱、陈年石灰五分、松香五钱、香油一两,调匀,摊在纸上贴患处。12、血风臁疮。取黄蜡一两,熔化后,加银朱一两,搅匀,摊在纸上。先把臁疮刺孔,再把药纸贴牢。13、黄水湿疮。用银朱、盐梅,合捣敷上。14、癣疮。用银朱、牛骨髓、桐油,调搽。15、头上生虱。用银朱浸醋,每天梳头时带药入发。又一治法:纸包银朱,烧着,用碗盖住。烟结碗内成垢,以茶水洗下,倒入头发中,再把头发包起来。第二天,

详见百科词条:银朱 [ 最后修订于2009/1/12 18:50:09 共83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