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这6个穴位可治病(详细图解),非常实用,记得收藏+分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老中医:这6个穴位可治病(详细图解),非常实用,记得收藏+分享,第1张

穴位按摩是用渗透的指力治疗疾病的方式,穴位按摩好处在于既可以用从来诊断疾病同时也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中医上来说,穴位按摩主要就是针、灸、推拿等。

用恰当的按摩手法能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而按摩的关键就在于掌握不同穴位的位置以及作用,今天就为大家分享6个比较重要的穴位,建议收藏起来,或许哪天就能用到。

老中医:这6个穴位可治病(详细图解),非常实用,记得收藏+分享

穴位一:合谷穴

合谷穴在右手拇指内侧,对应左手的虎口,拇指向下按压时,拇指指关节处就是合谷穴。

经常按压合谷穴,可以消除疲劳,去除黑眼圈,同时对失眠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穴位二:太冲穴

太冲穴是位于人们的足背部位,靠近第一根和第二根脚趾骨之间的位置。

平时适当按摩太冲穴,能起到降压和缓解情绪急躁的作用,对于一些肝脏郁结导致心情比较暴躁的人们也有很好的缓解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感冒初期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适当按摩太冲穴来帮助缓解感冒的症状。

穴位三:角孙穴

角孙穴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便是角孙穴的所在。

具有疏风活络,清热消肿,散风止痛,吸湿降浊,清利头目的功效,对痴心肿痛,耳肿痛,目赤肿痛,目翳,耳肿痛,面颊肿痛,以及现代医学的腮腺炎,视神经炎,偏头痛,牙龈炎,视网膜出血等头面五官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穴位四:太渊穴

太渊穴的准确位置在腕前区,并处于舟状骨与桡骨茎突之间,在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具有理血通脉的功效,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常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血瘀等状况,也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对咳嗽、气喘等状况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还具有清泄胃热的功效,有益于身体 健康 ,人体在按摩太渊穴的时候要控制好力度,防止用力过大使局部肌肉发生损伤。

穴位五:太阳穴

太阳穴是经外奇穴、临床常用穴,位于外眼角与眉稍连线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

在太阳穴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疲劳,同时也具有镇定安神的作用,太阳穴属于眼部保健操较好的穴位,具有改善眼睛视力、改善眼部疲劳的作用。

穴位六:风池穴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在头部非常重要的腧穴,这个穴位于后颈部,如果是男士,当他低头的时候因为后面的头发比较短,就能看到后颈部在颅骨的下方有一个凹陷。

这个凹陷是胸锁乳突肌,就是前方的肌肉跟后边的大脖筋,也就是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这个穴入后发际上一寸的位置,这就是风池穴。

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祛风止痛、祛风通络、对于风寒感冒有着治疗作用,对于面瘫和中风的患者有着功效,对耳鸣、耳聋有着缓解作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适度揉,只要有酸胀感就行,每次按摩35分钟。

按一个穴位就能解决的事情

按一个穴位就能解决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穴位按摩吧,中医中通过按穴位来治病。若有什么病症不想看西医,不如试试穴位按摩。下面是我收集的有关按一个穴位就能解决的事情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按一个穴位就能解决的事情1

大陵穴:口臭的特效穴

大陵穴,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口臭的特效穴,根据古籍《胜玉歌》中说,“心热口臭大陵驱”。中医认为,口臭源于心脾之火太过,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由脾虚湿浊上泛,薰蒸于口舌咽喉所致,按一按手腕的大陵穴,最能泻火去湿。

大陵穴为心包经的腧穴,由于心包属火,大陵属土,在五行中“土为水之子”。根据中医“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因此大陵穴能清泻心火和脾胃之热,治疗心脾之火上攻所致的口臭。

取穴方法

大陵穴位于手腕的腕掌横纹中点处,当弯曲手腕时,在腕部会出现横纹,第2条完整横纹的中点,两肌腱之间便是此穴。

按摩方法

首先,用右手拇指尖端按压左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活动左手腕关节,可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时间3~5分钟。先左后右,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日1~2次。按摩大陵穴还可缓解足跟痛。

虽然心脾火旺引起的口臭除按摩大陵穴可改善外,生活中也要注意少吃大蒜、洋葱、烟酒等容易产生口味的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和粗纤维类食品以防止便秘,都是可以改善口臭的方法。

除此之外,口臭有时也可能是一些疾病所引起,如散发出来的口臭味道是烂苹果或蒜臭味,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臊臭味的,可能是肾功能问题;肝病患者的口臭一般呈腐臭味。因此,出现异常口臭,最好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

按一个穴位就能解决的事情2

1、按摩淋巴:

弯曲手肘抬起右手,然后用左手按在右手手臂的肌肉上,一边呼气一边按在图中所示的5个点上,持续30秒即可,然后再换边重复动作,要注意不要过于用力。

2、按摩腋下:

弯曲手肘抬起左手,然后用右手的指腹轻轻地揉捏腋下以及周围的手臂内侧,动作持续20秒,然后换边重复动作。

3、按摩手臂关节:

弯曲手肘抬起左手放在头后面,然后右手按在左手的肘关节上,手掌稍微用力顺着手肘处往下按摩至腋下位置,动作持续20秒,然后换边重复动作。

4、按摩小拇指根部:

均匀吸气,然后伸直右手手臂抬起至偏左边位置,再弯曲左手手肘抬起左手,左手五指并拢张开,左手手掌放在右手手掌掌心上,按摩小拇指根部15秒,再换边重复动作。

5、按摩三里穴:

双手握拳,弯曲手肘抬起左手手臂至胸前位置,上手臂与下手臂呈90度,然后抬起右手放在左手的肘关节上,按压住手肘内侧的三里穴,动作持续15秒,然后换边重复动作。

6、手臂外侧按摩:

弯曲手肘抬起左手手臂至胸前位置,上手臂与下手臂呈90度,左手手掌自然张开,然后抬起右手按在左手的手臂上,再以指腹轻捏手臂外侧肌肉,动作持续20秒,然后换边重复动作。

7、按摩手臂外侧关节:

右手手肘弯曲,手掌按在左边的腹部位置,然后抬起抬起左手手臂至胸部以上位置,上手臂与下手臂呈90度,左手按在右手手臂的外侧肘关节处,然后手掌顺势向上按摩,动作持续20秒,然后换边重复动作。

8、按摩后肩:

抬起左手手臂往前水平方向伸出,然后右手放在左边肩部以下的背上,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指腹稍作用力按摩后肩,动作持续15秒,然后换边重复动作。

9、摇臂散步:

散步时双臂随着步伐节奏而用力向前后摆动,也可以大幅度地举上放下,这样对塑造完美的手臂线条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这个动作还能提升上肢肩部以及胸腔活动功能,有助防治肩周炎和胸闷等疾病哦!

“上医治未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高明的医生,往往在一个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把它给治好了,这是中医的最高境界。怎么样去“治未病”呢?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 养生 。中医的精华,是求医不如求己,而求己,就是学会使用人体自有的大药,激发人体的自愈潜能。

经络可以说是人体的支撑,经络一旦不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我们平时生活中要注重经络的 养生 ,对于经络有很多穴位去调理。

例如遇上头疼脑热等 健康 小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家会选择吃药,或者硬抗。但在中医的眼中,用好人体自带的“解药”穴位,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合谷穴:止痛

合谷,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合谷总治头、面各症。用之得法,针到病除。齿、眼、喉咙(咽喉)等症之特效穴。是治疗热病发热及头面五官各种疾患之要穴,《 四总穴歌 》中将这一功效主治特点归纳为“面口合谷收”。

按摩手法: 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以旋转揉压方式至酸胀30次,早中晚各30次,多按效果更佳。

二、内关穴:护心

内关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它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 任脉 ,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打嗝 是因为气逆造成膈肌痉挛引发的。打嗝算不上病,但是嗝起来还是挺难受。想必大家都受过打嗝之苦。这就关系到内关穴的另外一个妙用了,我们知道内关穴有益气安神、治疗心脏病的功效,却往往忽略了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这也是内关穴治打嗝灵验的奥秘所在。

穴位位置: 横纹往上3指,两根筋的中点处就是内关穴。

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压,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或症状有所缓解。

三、三阴交穴:养颜

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 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又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穴位位置: 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按摩手法: 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10秒后再揉。或顺时针按揉此穴也可。(注意:孕妇要避免按揉三阴交)

四、涌泉穴:安神

涌泉穴位于脚心,是肾经的源头,而肾是人的先天之本,摩擦涌泉就是激活生命的活水源头,也是 养生 的必用之穴。压脐和摩擦涌泉穴,能保护人的先天之本,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先天之本决定了一个人35岁之前的 健康 状况,如果说,年轻人也要 养生 的话,重点就要放在开发先天之本上。年轻人如果养成每天压脐、擦涌泉的习惯,就能永葆青春,到老都不会有什么病痛。

穴位位置: 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弯曲脚趾时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 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擦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20分钟。

五、关元穴:补肾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穴位位置: 肚脐下方约四指的距离(3寸)。

按摩手法: 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用手掌以关元穴为中心摩擦小腹,做100-200次,直至擦热为止。

注:(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内容由我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我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本平台旨在传播 养生 知识。

如何养后天?脾胃为后天之本,足三里是胃经上的要穴,直接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按摩足三里,胃就能得到充分的调养,不管吃什么都能充分消化,人体就不存在缺乏营养的问题;反之,如果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吃再多的补药、补充再多的营养成分也是白搭。很多病都源于脾胃虚弱,按摩足三里巩固了人的后天之本,所以古人认为它能治百病。我们用它来 养生 ,真的是一劳永逸的事。

人到了35岁之后,后天之本开始主导 健康 ,而坚持按摩足三里,就能胃口大好、精神特棒, 健康 快乐地尽享天年。

如何通气血呢? 还是老办法:捏脊。捏脊是一个老少皆宜的 养生 之法,由于捏脊不能自己操作,得别人帮着操作,因此,捏脊还是一个感情交流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给他捏脊,把慈爱化作了孩子的 健康 ;父母老了,儿女给他们捏脊,儿女的孝顺化作了老人的欣慰;小夫妻之间互相捏脊,其乐融融;老两口之间互相捏脊,一生相濡以沫的深情更是溢于言表!总而言之,坚持捏脊的人生就是 健康 快乐的人生!

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注重 养生 , 养生 大部分人信赖中医 养生 ,中医 养生 里面很重要的还是穴位 养生 方法,那么对于穴位按摩 养生 应该怎么样做呢,到底人体内按摩哪些部位的穴位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 养生 保健呢,其实穴位按摩 养生 保健作用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对于很多 养生 的人群来说,大家需要了解一下穴位的知识。

平时常见的 养生 穴位包括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古人按摩时便常有用到。腹部有关元和气海穴,足三里是脾胃经,每天早上顺时针、逆时针分别揉按12次这三个穴位,可强健胃功能。按三阴交可补肝、肾、脾,还可协调阴阳平衡。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养生 的穴位,有详细的位置和方法,大家有时间可以试一下。

结语: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试试, 养生 的起效很慢,大家需要长期坚持哦。

中医认为,衰老的发生与劳役过度、房事不节、饮食所伤、七情太过等因素有关。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谷杂粮,所以很难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与五脏六腑有关,关系最直接的脏腑是肾、脾、胃、肝、肺、心。

中医经络养生之百会穴

百会穴在头部,前正中发际直上5寸,两耳尖中点连线上。称“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是百脉交会穴。

按摩百会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钟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经常按揉可以健脑益智、抗老防衰,从而达到减缓衰老的作用。

中医经络养生之神阙穴

神阙穴在腹部,脐中央。多篇中医古籍都称其为“乃生命之根蒂”。

神阙穴可按揉、可艾灸以达到养生减缓衰老的作用。

中医经络养生之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部,肚脐下3寸,人体正中线上。是元阴、元阳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补元气、温肾助阳,从而减缓衰老。

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但是不能用力过猛,有酸胀感即可。

中医经络养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离腿前胫骨约一横指距离。

足三里是强壮穴,自古以来都是养生的必备穴位之一。经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养胃,调补气血,促进气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会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医经络养生之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经络的交汇之处,用途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还有安神的作用。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中医经络养生的穴位可以减缓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是心血来潮短期的按揉穴位并没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缓衰老还需要长期的坚持。

针灸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我国从40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大约从4万年前进入氏族公社制度时期,一直延续到距今4千年前。在这个时代,先民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所以考古学上称为石器时代。从远古到1万年前为旧石器时代,1万年前到7~8千年前为中石器时代,7~8千年前到4千年前为新石器时代。针灸疗法大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古书里保存着一些关于针灸起源的传说资料,都指这个时代。如皇甫谧《帝王世纪》里记载:太嗥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罗泌《路史》则说太嗥伏羲氏“尝草治砭,以制民疾”。又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说:“黄帝咨访歧伯、伯高,少俞之徒……而针道生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则说:“黄帝受命,创制九针”。

推拿起源,可能萌于人类的自我防护本能。原始社会人类在繁重而艰苦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损伤和病痛,会不自觉地用手抚摸伤痛局部及其周围部位。当这种抚摸使疼痛减轻后,有思维的原始人就从体会中积累了经验,由自发的本能发展到自觉的医疗行为,再经过不断的总结、提高,就成为一门古代的推拿医术。现代有学者对此根据古代殷商地处中央,又对照《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导引按跷从中央来的说法,提出按摩之法是殷人发明的。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在生产劳动时或与野兽搏斗中,必定有一些外伤发生。出现疼痛,他们自然地用手去抚摸,按揉逐步收到效果;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损伤出血时,人们便本能地用手按压以止血;当损伤使局部部位隆起时,人们又本能地通过抚摩、揉动使隆起变小或消失,从而缓解了肿痛。另外人们发现,用石片等刮擦某些部位能缓解一些特定的病痛,人类本能地重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按揉手法,经过时间的延续,这些手法得到发展和积累。在长期的认识实践过程中,按摩逐渐从无意识的偶然动作演变成为人们自由运用的系统的治疗方法。约在几千年前,我国祖先就为按摩奠定了基础,并逐步形成我国的按摩学科。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由于现代人不良的生活方式,亚健康人士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养生,说起养生就离不开穴位,穴位养生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中医养生方式,由于其绿色安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

具体来说,穴位养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艾灸或者按摩穴位,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养生保健,也可以治疗疾病,在我们身体中,有很多穴位是有治疗疾病的作用的,而且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也是防未病的好办法。

穴位养生的终极目的无非是消除疾病和益寿延年。在我们么个人的身体穴位中,有一些穴位是一些特殊的点和区域,通过一定方法的刺激,可以起到舒筋通络和强身健体的作用。今天我们要说的八脉交会穴就是这样的穴位。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对于身体的健康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下面我们就跟着掌门师兄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十二正经和八脉?

八脉交会穴最早可以见到的典籍是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被窦汉卿收于《针经指南》一书中,因窦氏擅用此八穴而名声渐起,故后世又称此八穴为“窦氏八穴”。在介绍八脉交会穴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十二正经和八脉?说起十二正经,想必有过养生经历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他们分别是:

1、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2、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3、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4、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以上的这十二条经络被称为十二正经,无论是艾灸、刮痧、拔罐还是其他中医理疗方式,大概都离不开这十二正经,由此可见十二正经对于我们的健康意义特别大。同时呢,在我们身体中,除了这十二正经,还有“奇经八脉”,这个奇经八脉对于养生也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是通过十二正经把五脏六腑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是属于浅层的,而说起深层的,那就是奇经八脉了。奇经八脉最大的作用在于可以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当我们的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的时候,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而中医所谓的八脉实际上说的就是奇经八脉。为什么叫奇经八脉呢?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因此被称为"奇经八脉"。具体来说就是这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

什么是八脉交会穴 ?

八脉交会穴,又称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刚才介绍了十二正经和八脉的概念,这八脉交会穴就很好理解了。八脉交会穴就是这十二正经和八脉相教会的八个特定腧穴,这八个穴位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互交通、交会的穴位。

八脉交会穴有何作用?

八脉交会穴的治疗范围十分广泛,仅《针经指南》中记载就可以治疗200多种病症,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这主要是由八穴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八脉交会穴就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交汇的点,一旦你调整这八个穴位,就可以启动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这就好比江河一样,小溪流有水了,大河才会满,最后大海才有水。如果把十二正经比作是小溪的话,奇经八脉就是大海。

由此可见,这八脉交会穴有多重要了,经常艾灸八脉交会穴不仅能治疗本经的病症,还能治疗与之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来看看八脉交会穴到底是哪几个穴位吧!

八脉交会穴是哪8个穴位?

关于八脉交会穴,中医文化中就有一个关于他们的总歌诀,记住了这个歌诀,也就记住了这8个穴位了,这个歌诀就是: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带脉外眦颊,外关阳维耳后绕;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连耳肩;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

1、八脉交会穴之一:公孙穴

公孙穴属于十二正经的脾经,连通的奇经八脉是冲脉。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在脚拇指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最酸胀的地方就是公孙穴了。公孙穴,是搞定痛经和脾胃疾患的首选温阳大穴。因为它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2、八脉交会穴之二:内关穴

内关穴属于十二正经的心包经,连通的奇经八脉是阴维脉。阴维脉有“维系”全身阴脉的作用,主一身之里。

内关穴,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是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效。

3、八脉交会穴之三: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属于十二正经的胆经,连通的奇经八脉是带脉。带脉,诸经之约也。怎么理解呢?带脉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足临泣,又被称为人体自带的“小柴胡汤”,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外侧。为什么足临泣穴有类似于小柴胡汤功效呢?因为足临泣穴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郁结之气,经常艾灸可以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4、八脉交会穴之四:外关穴

中医所谓的“八脉交会穴”是什么?这8个穴位原来有如此妙用!

外关穴属于十二正经的三焦经之络穴,,连通的奇经八脉是阳维脉。阳维脉有“维系”人身阳经的功能。阳维脉联络各阳经,与阴维脉共同起溢蓄气血的作用。

“阳维为病苦寒热”。少阳经枢机不利,会出现时冷时热的症状。凡是热病导致的头痛、耳鸣、目赤肿痛,或两侧胸腹部疼痛、口苦咽干、牙痛、感冒头痛等都可以取外关进行治疗。同时外关穴也是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5、八脉交会穴之五:后溪穴

中医所谓的“八脉交会穴”是什么?这8个穴位原来有如此妙用!

后溪穴属于十二正经的小肠经,,连通的奇经八脉是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又称阳脉之海。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有过穴位养生经验的朋友一定知道,后溪穴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对于调养颈椎病、慢性腰痛、背痛甚至是机体阳气不足、督脉不通时效果是很显著的。

6、八脉交会穴之六:申脉穴

中医所谓的“八脉交会穴”是什么?这8个穴位原来有如此妙用!

申脉穴属于十二正经的膀胱经,,连通的奇经八脉是阳跷脉。阴阳跷脉主我们眼睛的开合,与睡眠相关。

申脉穴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申脉穴,是最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因为申脉穴通阳跷,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

7、八脉交会穴之七:列缺穴

中医所谓的“八脉交会穴”是什么?这8个穴位原来有如此妙用!

列缺穴属于十二正经的肺经,连通的奇经八脉是任脉。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经,有被称为:"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跟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列缺穴在腕横纹上15寸处,《四总穴歌》中说“头项寻列缺”,也就是说,列缺的主要作用是治疗头颈部疾病的,列缺穴”是调节脖子以上疾病的总穴,作用非常大,可以说是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8、八脉交会穴之七:照海穴

照海穴属于十二正经的肾经,,连通的奇经八脉是阴跷脉。阴跷脉可以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阴跷脉主阴气,司下肢运动。

照海穴,是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该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肿痛,配肾腧、关元、三阴交,还可以主治月经不调。另外,经常艾灸照海穴,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颧髎穴:向上按,止眼跳

颧髎穴也叫“兑骨穴”、“兑端穴”。“颧”的含义是颧骨,说明这个穴位在颧骨上,“髎”的含义是孔隙。

我们之前接触过孔隙,都是分布在地部,颧髎穴也是如此,由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此穴位受冷,降到地部,由孔隙渗透,流向小肠经体内经脉。至于其他的别名也有相似的含义,“兑骨”的含义是说,这个穴位的气血都是天部的云气转为的凉湿液体。

“兑端”的含义是指这个穴位的气血转为凉性,而且位于小肠经的最高点。

这个穴位的名字出自《针灸甲乙经》。中医古籍《千金方》中将这个穴位命名为“权髎”,又称“兑骨”。

国人在世间生存了这么久,说出了很多传世的俗话。

有句俗话说:“左眼跳福,右眼跳祸”,又有句俗话说:“右眼跳财,左眼跳灾”,预示着什么是弄不清楚了,不过眼睛总是莫名地跳动,的确会影响到人的心神。

这个时候,你可以 按压颧髎穴,眼皮很快会停止跳动 ,让你可以更加专心地工作、学习。

还有一种讨厌的情况就是在受到风寒侵袭之后,会引起 颜面神经麻痹、痉挛、疼痛和三叉神经疼痛,自己疼痛难忍也就算了,很多时候还影响到面部表情 ,影响美观的同时还会造成种种的误会,这时,也可以利用颧髎穴,对所患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

按压这个穴位,可以有效地缓解 上颌牙痛的症状 。

颧髎穴位于面部,颧骨最高点下缘凹处,与鼻翼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坚持长时间地按压这个穴位,对于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面部痉挛引起的歪斜有着很好的调理作用。

会用针刺的方法来治疗各种眼部疾病;

在中医美容中针灸颧髎穴也是经常被用到的。

在按摩这个穴位的同时、配合按摩地仓穴、颊车穴,可以治疗口鼻歪斜。

配合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牙齿疼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