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惊艳的地名
中国人都有寻根观念。一个地方的地名和当地文化、家族传统相连。
曾有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台湾老兵让孩子回来寻根,孩子归来,却难以找到,原来这个地名早已消失。经过民政部门翻阅档案,才找到原来地名。这位老先生写信来感谢民政部门的同志,并说: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请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标。
的确,地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就是一条回家的路。无论走多远,一听到故乡的名字,心头总会泛起一阵暖意。
古代地名君莫改,寻根问祖好识途。月是故乡明,越是故乡名。
我们在阅读古诗文时,也常常见到一些地名,颇有似曾相识之感。事实上,随着时代的更迭,中国许多城市都历经多次易名。诗文典籍中那些美丽的地名,不仅传承着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我们心中,是我们的怀古之情,对中国河山的想象。
1、徽州(古)——黄山(今)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
如此有情怀的汤显祖,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梦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可见,徽州的美让人难以想象…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
纵然你没去过徽州,脑海中也会浮现它的样子:白墙黑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处处流水到人家……
这里孕育出独特的徽州文化:徽派建筑,徽商,徽菜,徽剧徽州这个名字,早已深深与这方水土融合。
记得胡适先生晚年在回忆录中,开篇就写到“我是安徽徽州人…”可想而知,自己的故乡是这般山水氤氲的人间仙境,那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也不难看到胡适先生的思乡之情溢满字里行间。
1987年,徽州更名为黄山。黄山也很好,奇松怪石云海,但终不及“徽州”二字优雅有底蕴。更名后,我们的徽州记忆、徽州情结将从何处寻?
2、长安(古)——西安(今)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忍寒。
朔风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杨巨源 《送太和公主和番诗》
梦里长安,若为女子,定是容色倾城,恰似牡丹,娇媚又华贵,让人迷恋不已:若为男儿,定是温文如玉,犹如翠竹,风流倜傥,倾倒美人无数。
那个在长安街头喝酒的李白,酒到兴处,锦绣诗句从口中娓娓而出,醉了,蒙头就睡,天子召见也不去,醉醺醺的说:“臣是酒中仙!”余光中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梦里长安,有着月色未央,跌宕风流。千年前,那个梳着云鬓玉簪的美人,用轻纱的长袖,朦胧了古城月夜下的长信宫灯,醉了大唐几代人的笔墨。而今,怕是早已不复昔年风韵,那楼台烟雨,如今也只剩下重建后的“汉唐风光”,那股子气息,到底是找不到了。
“长安”这个名字,永远存在于中国人心头,化作一场关于盛唐的遥远的梦。
3、武陵(古)——常德(今)
事外痴顽老,人中剩长身。
开颜时赖酒,闭口不言贫。
淡话常终夕,闲游动历旬。
渔翁偶相遇,疑是武陵人。
——陆游《寓叹》
说起武陵,可能有些人还不甚熟悉。但若说起桃花源,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一片乐土。
自古以来,先人们就留下了无数个脍炙人口的诗句,将武陵与桃花紧紧地连在一起。
王昌龄在《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中的“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裴迪在《送崔九》中的“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晨”,李白在《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中的“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陆游在《小艇》中的“清晓长歌何处去,武陵溪上看桃花”等诗句,都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但最有名的,还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位武陵的渔夫行船到桃花深处,突然发现一个洞。出洞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从今以后,武陵桃花源便成为人们心中一缕明亮的光,人生纵有诸多不顺,那片纯净的桃花源永远是精神逃遁的乐土。只要桃花源在,不再惧怕黑暗。
可是如今,武陵之名不复存在,那片传说中的桃花源所在之地,改作“常德”。
4、浔阳(古)——九江(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因其“南开六道,途道五岭,北守长江,运行岷汉,来商纳贾”,曾以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而著称于世。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历史重镇,浔阳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风雨雨中,曾几度兴衰,几度浮沉。
万里长江门前过,千顷鄱湖屋边绕,奇秀匡庐似脊梁,甘棠南门是明眸。烟水浔城,湖光山色,落影缤纷,这是千古浔阳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
当时仕途不顺的白居易,被琵琶艺女曲折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如今,白居易和琵琶女相遇的浔阳,已经改名为“九江”。
九江,虽有“江到浔阳九派分”江水滔滔的壮阔,却终不及浔阳给我的“陌生人相遇,惺惺相惜”的感动。浔阳城在九江市民心中,依旧拥有着极其强烈的历史文化归属感。
5、姑苏(古)——苏州(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苏州有一个典雅的古称“姑苏”。姑苏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历代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姑苏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一个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姑苏城外的枫桥下。落第的他心情沮丧,月落乌啼山,更添凄凉;满天清霜,又增寒意。对着江边隐约的枫树,江中闪烁的渔火,难以入眠。
千年的吴江水流淌,数不清多少荡气回肠,多少诗情画意,又有多少碎碎的纠葛、笑语与辛酸。
《山经》包括五部分,分别是“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其中包含大家熟悉的信息最多的是“西山经”、“北山经”和“中山经”。
“西山经”中提到了华山、阴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多次出现渭河,黄河也谈到了几次,另外还涉及了泾水(渭河的重要支流,“泾渭分明”一词即与之有关)和汉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山经”写的是晋陕之间的黄河以西、秦岭以北的山脉。“西山经”中讲到了一座大时山,说此山山南有涔水,注入汉水,山北有清水,流入渭河。很明显,大时山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水岭的一部分,是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的一段。
在“北山经”出现的名山有北岳(恒)山、太行山、王屋山、燕山,为人熟知的河流则有黄河、汾河、滹沱河、清漳水、浊漳水,另外,其中谈到的河流几乎都是最后汇入渤海,显而易见,“北山经”和山西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说,这部分描写的是晋陕之间的黄河以东、太行山燕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山脉。
“东山经”中出现的山为人熟知的很少很少,但其中有鼎鼎大名的泰山,而且其中提到在无皋山上往东可远眺扶桑(古代中国以东的岛国,一般认为是指日本),所以,笔者推断“东山经”写的是黄河下游以东,长江以北的山脉。
“南山经”中出现了太湖。“南山经”和“东山经”一样包含着很多大家都不熟悉的信息,其中的山几乎没有一座是人们所熟知的,但这一部分提到的河流大都注入南海,而且有一条南山经”主要写的是长江以南的山脉,但属于华中地区的湖南应该除外。“中山经”中的山脉分布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一线以及四川重庆的江北地区,比如河北东部的首阳山(就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活活饿死的地方),河南的少室山(嵩山的一部分)、泰室山(即太室山,嵩山的一部分)、青要山、熊耳山,湖北的荆山,湖南的洞庭山、衡山,川北的岷山等等。
“中山经”明确提到中岳(嵩山)在中部第六列山系。可以作为证据的还有这一部分的一些河流,如黄河、长江(古人认为岷江为长江之源)、洛河和伊水(洛河的支流)。
扩展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参考资料:
1、东胜神洲:
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瞻部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
2、南赡部洲:
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阎浮是树。提是洲名。因树立称。故名阎浮提。在须弥山南。其土南狭北广。形如车厢。从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多长三肘半。于中有长四肘者。人寿百岁。中夭者多。
3、西牛贺洲:
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为彼多牛。以牛为货。故名牛货。佛言其多牛、多马、多珠玉。在须弥山西。其土形如满月。纵广八千由旬。人面亦如满月。人身长十六肘。人寿五百岁。
4、北俱芦洲:
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以其土胜三洲故也。在须弥山北。其土正方。犹如池沼。纵广一万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长三十二肘。人寿一千岁。命无中夭。
5、蓬莱
蓬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名。常泛指仙境。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
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蓬莱”者,“蓬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的。
6、昆仑山
昆仑山,原名昆仑丘,又名昆仑虚,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为万山之祖,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
古代典籍中的昆仑山又号昆仑丘,因山体呈碗状又称宛丘;因傲立于群山,像一个柱子通向天空又称天柱;因对应北斗星,又称璇玑玉衡;因传为天帝下都,并盛产玉石又称玉京山。
-四大部洲
-蓬莱山
-昆仑山
1“秦晋之好”:“秦”是陕西省的简称,“晋”是山西省的简称。春秋时秦、晋是两个诸候国,他们世为婚姻。后称两姓联婚为“秦晋之好”。
2“得陇望蜀”:“陇”是甘肃省的简称, “蜀”是四川省的简称。甘肃省面积比四川小,比喻得寸近尺、贪得无厌。
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是山东省简称。庆父是春秋时鲁庄公的弟弟,为了篡权,先后两次杀死继嗣国君。所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恶首不除,祸乱不止
4“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黔”是贵州省简称。“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5“泾渭分明”和“泾渭不分”:古人认为渭水清,泾水浊,泾水流入渭水时,清浊不混。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径渭不分”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6“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眼不识泰山”;“安如泰山”;“重如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全国闻名。其中南天门、玉皇顶、日观峰等名胜古迹,都是极佳的旅游点。
7“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是我国旅游胜地,在江西省。庐山多巉岩峭壁、清泉、飞瀑之胜。由于江湖水汽郁结,云海弥漫,往往遮住了庐山的景致。宋朝大诗人苏轼有咏庐山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合浦珠还”:合浦县,原属广东,现属广西,因为是沿海县,水产发达,特别是产珍珠著名,现用“合浦珠还”比喻失物复得或人去复还。
9“福如东海”:东海是我国四大边缘海之一,仅次于南海,面积比黄海大一倍,又大又深。现用“福如东海”比喻幸福无法形容,是极佳的祝贺用词。
10“寿比南山”: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有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是西安旅游胜地之—。
11“逐鹿中原”: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泛指整个中国。“逐鹿中原”比喻在整个中国,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12“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为我国第二大河,源出自青海省境内,流入渤海,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进了大量泥沙,故有“跳进黄河洗不清”之说,又因为黄河自古是天险,难以横渡,又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说法。
13“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国的骄傲。全长6700多公里,号称万里长城。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基本上步行到长城实在难能可贵,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言壮语。
14“洛阳纸贵”: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晋朝左思写成闻名天下的《三都赋》“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后人常用“洛阳纸贵”称誉别人的著作流传之广。
15“邯郸学步”:邯郸是战国、秦、汉时黄河北岸最大的商业中心。现在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重镇。 “邯郸学步”比喻不适当地学习他人经验,结果适得其反。
东岳泰山,五岳之首,传为盘古头颅所化东岳大帝的道场
昆仑,龙脉啊,蓬莱,三仙岛之一,归墟 大海的尽头众水汇聚之所,现实中不存在,有人说怀疑是大西洲,不周山,天柱,一说是昆仑山自己查吧,三仙岛另外两个,方丈,瀛洲,现实中不存在不考虑,首阳山,它的铜比较出名,轩辕剑就传说是首阳山铜做的,黄帝还用之铸了一口鼎,也有说九鼎的,还有山海经,新华书店就有卖,网上也有电子版地名很多仔细看一下还会发现有国外的地方呢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曾有一个“米诺斯王宫”。相传,它是戴达鲁斯神为米诺斯王所建。宫殿结构复杂,千门百室,由于廊道迂回曲折,人入其中往往迷途不得出。米诺斯王宫又称“南海迷宫”。但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南海迷宫”究竟在什么地方?人们都知道,古籍中对地理方位的描写往往不准确,也不能和现代的地名简单地对号入座。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考古学家伊文思把目光逐渐移到希腊南端的克里特岛上。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部,是地中海交通的要冲。它东西长约260 千米,南北间最宽处约有55 千米,最窄处也有12 千米。岛屿总面积为8252 平方千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于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它邻近埃及和西亚这些古代早期文明的发源地。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极有可能使克里特岛成为希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
米诺斯王宫之谜
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国位于希腊的克里特岛。它是爱琴海中的最大岛屿。伊文思正是选择了这里开展工作。经过长期的准备、选点和初探之后,他们在一个叫做克诺索斯的山冈真的挖出了一个占地2 万平方米的巨大宫殿遗址。宫殿分为东、西两宫,西宫是两层的小楼,东宫则是四层楼,加起来可能有上千个房间,和传说里一样都是由迂回曲折的廊道和阶梯相连接,结构之复杂令人叫绝。
王宫墙壁上的壁画保持着艳丽的色彩,其中的一个房间里还藏着国王的印章以及无数的黄金和宝石。
宫殿的北边是一个露天广场, 南边则是一系列狭长的仓库, 仓库里也盛满了粮食、酒以及战车和兵器。
他们还发现了几万张刻着文字的泥板, 记录着米诺斯人的文明程度。
米诺斯文化消失之谜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米诺斯王宫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产物, 为何它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克里特文化属于爱琴海文化,这里的居民早在公元前3000 年就已经懂得使用青铜器,而米诺斯的文化正是从那时候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500 年。就在该文化的中期,岛上建立了国家,修建了王宫。在公元前1700 年左右,当地曾遭受一次大地震,岛上建筑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但重建后的王宫比之以前的显得更加雄伟壮丽。被伊文思挖掘出来的这座庞大宫殿正是地震后的修复之作。只是人们感到奇怪, 早期克里特人能将自己受损的宫殿修复, 但到了晚期, 大约公元前1500 年的时候, 他们却弃自己的宫殿于不顾,撒手而去。米诺斯文化也从此戛然而止。后来从这里出土的泥板文字证明, 接着统治这里的已经换成了迈锡尼人。但是迈锡尼人又为何不去享用这座宫殿呢?
在古代的诗词中,经常会提到很多的地名,有的是与现在不一样的称谓,那么,你觉得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最多的地名是哪里?
有的人认为是南京,这个是六朝古都的地方,虽然是时间很短,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关于南京,诗词歌赋的数量是近百首,也是非常多的,当然,在明清时期,这个地方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了,所以,描写的数量就多了很多。
有的人认为是洛阳。毕竟,这个地方是古都,洛阳不仅仅有“九朝古都”之称,为帝王之州,还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所以,赞扬洛阳的诗词还真的不少,从司马相如的《两都赋》到唐·张籍《秋思》,关于洛阳的诗词多达几百首,可见洛阳的描述还是非常多,当然,宋代以后,关于洛阳的描述就少了很多,因为不再是政治经济中心了,到了明清时期虽然也有,但是寥寥无几。
还有人认为是西安。也就是古代的长安,这是刘邦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这个地方当然是龙兴之地,作为都城也是理所当然,无论是汉代还是唐代。关于长安的诗词高达千首,这个数字是不是可以认为是冠军呢?我觉得是的。毕竟,这个时候的长安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们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看来我们古代的文人也是愿意到政治中心那里玩耍的,可能那里的娱乐场所比较多?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文人到这些地方来呢?
本文2023-08-21 03:08: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