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骨里五上仙各自的绝招和擅长什么?紫熏绝招是浮沉断,擅长制香,檀凡绝招是分身,擅长观微,其他三位
五上仙是《花千骨》中的五个仙人,分别是长留上仙、东华上仙、檀梵上仙、无垢上仙和紫薰上仙。
长留上仙的绝招是九天玄女,擅长飞升之道。
东华上仙的绝招是两仪剑法,擅长剑术。
檀梵上仙的绝招是三花聚顶,擅长内功。
无垢上仙的绝招是莲华寂灭,擅长佛门功法。
紫薰上仙的绝招是浮沉断,擅长制香。
以上是五上仙在《花千骨》中的绝招和擅长。
1、配料及配方
线香即无竹芯的香,俗称直条香、草香、线香。主要是木粉或碳粉、粘粉(榆树皮粉或玉米淀粉)、香精、色素(常用玫瑰精、大红、嫩黄、品绿、黄金粉等)及辅助等材料(提高质量或者降低成本,生产者添加的一些微量东西,如灵光粉、金片、碳酸钙、硝酸钾等组成。
2、筛粉
制香材料中的木粉、粘粉、炭粉有时会有小木片、碎石、铁渣等杂质。容易造成线香表面有杂质,影响外观,易断,甚至造成断火现象。在生产线香时容易将出料口堵塞、损坏模具或造成出料不均匀、变形、断料现象。对原材料进行过筛处理,筛除粉料中杂质,确保材料整洁。
3、搅拌
搅拌在整个制香过程中很关键,一定要先把材料搅拌均匀后加水。所占的时间较少,但决定香的品质,时间约为20-45分钟。将各种原料及水按比例放入搅拌机内,料内不能含有空气,空气在制香的挤压过程会使香断条。拌料在入料前需虑掉杂质,比例要适当,水分要适当,搅拌要均匀。
4、生产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制香机来完成的。把搅拌好的料放入入料口,开机前用一铁棍插入料缸排气,出料后关上空气开关。香料经液压装置受压后的料由模具孔挤出,即变成了所需的形状。孔是成排排列的,有一排,二排或多排孔。
5、晾晒和包装
线香框上的成型湿香,分组逐一罗列到一排,靠自然晾干。次流程由客户制作产品而定,可包装线香、盘香、竹签香、草香、龙盘香等由客户自主决定。
手工制香的注意事项:
1、将香泥放入针筒中,尽量塞满针筒,加强线香密度。
2、挤线香时,针筒离案板高10CM左右,不要太矮,否则易断随着线香挤出和手向上移动,线香就会平铺在案板上。
3、切线香时,可略微长于所需长度,方便整形。观察线香,找出有气泡的线香,就需重做,不然干后易断。
1、传统香的制作原料主要由香药、木粉、粘结料附加性材料等组成,
2、其中香药是最核心的材料,正是它赋予了香的香气、功效、品级、档次等,
3、香药主要是用一些天然香药、中药材等制作的,所以被称为香药。
4、当然不同的香,其材料也是有所不同的,像线香一般是用木粉、碳粉、粘粉、香精、色素和一些灵光粉、碳酸钙、金片、硝酸钾等辅助制作的。
5、而檀香是用檀香片用蜡茶浸泡用密酒慢火煮干炒制而成的。
100斤佛香的配方:竹蕊35斤、木粉34斤、粘粉35斤、硝酸钾2斤、色素和香料适量。
中国佛香包括楚布真香、地母真香、常吉真香,富含香气的树皮、树脂、木片、根、叶、花果等所制成的香料,有旃檀香、沉(水)香、丁子香、郁金香、龙脑香(以上称五香)、薰陆香、安息香等类。因为佛教尊重生命,保护生物,所以动物分泌形成的龙涎香、麝香等,一般不会使用。
烧香起源
在古老的祭祀中,香成为联系人与神的媒介,通过虔心焚香设拜,可以上达天听,下及幽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开启智慧人生的先导,让我们通过禅定的修习,渐入佛道,如暗夜中的明灯,济度无量众生之苦。
释迦牟尼佛是大孝之子,为了救度其母亲,曾上忉利三十三天说法度生。天上一日,地上数千年,众弟子担心佛陀远离地球上的生命,就焚旃檀沉香为信物,上达天庭,礼请佛陀回到人间。从此,佛教徒便开始了烧香拜佛的习俗。
《庶子生存指南》by满地梨花雪
文案:
一言蔽之:大宅门里庶子的苦逼生存奋斗史。
大宅门里的小庶子,无生母照拂,
被兄弟排挤,惹父亲嫌弃,苦逼生活如何逆转……
排行第十的盛烟立志成为最强制香师,
且看小小庶子,如何操控这个历史百年的制香世家。
谁又能成为他的命定之人,给他苦闷的生活带来一缕暖阳,一路陪伴,相携前行。
古代制香的人叫制香官和听香官。
香道的发源地毫无疑问是中国,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
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人们在进行重大的仪式之前都会焚香沐浴,寺院也会焚香祭祀,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
香料的选择
传统香不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对于香料的炮制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香的质量。香料的炮制与中药的炮制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差别。
同一种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炮制方法常常也不一样。从总体上说,炮制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杂质,便于使用,二是导顺治逆,理其药性。
恰当的炮制可以加强香材的药性,使其功效充分发挥出来,并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还可以根据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制方法使香材的药性发生改变。
本文2023-08-21 03:15: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