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的成书年代大概在什么时候?有考证吗?
可以根据字体分析,那个时候时代不同字体会有不同,春秋战国字没一统,有也只是参考。秦焚书坑儒,不过有备份被项羽一把火烧了,汉有皇家库藏石渠阁被王莽一把火烧了。马王堆书只是地方大官收藏品或抄录品、翻录品,不过能陪葬和郑重保存的一定是精品,因为汉讲究富葬,是盗墓者中意的朝代墓葬,一般被发现盗墓都要抢救性挖掘。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依《汉书·艺文志》分类 ,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后附佚书4种)、《九主图》、《皇帝书》和《老子》乙本(前附佚书4种);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 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彗星图》、《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 (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其中 《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另外,还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3幅地图。
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如《老子》甲乙写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今本次序相反,其中的佚文是研究儒家学说和汉初思想的宝贵资料;另一部类似《战国策》的帛书,约六成不见于《战国策》,现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为研究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的重要史料。马王堆帛书是汉代简帛文献最具重要意义的发现。
分类: 人文学科
解析:
马王堆汉墓 :位于东郊东屯渡,离市中心约四公里。 此墓为西汉初长沙国相轪侯利苍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初,先后对其中三冢开掘,编为一、二、三号。一号墓是轪侯利苍其妻墓,二号墓是轪侯利苍墓,三号墓是轪侯利苍其子墓,其中一号、三号墓保存完好。墓葬结构十分严谨,规模宏伟。三座墓葬共出土珍贵文物三千多件,其中最轰动中外的是一号墓中出土的西汉女尸,历时二千一百多年,外形完整,全身润泽,毛发尚存,指趾纹清晰,软组织尚有弹性,手足关节还可以活动,是世界防腐学上的奇迹。一号目棺椁由70块杉木板组成,重约1500千克,结构坚固,平正方直。棺中置四层套棺,四边塞满了随葬品。其中一件素沙禅衣,轻若烟雾,薄儒蝉翼,衣长128米,袖长19米,重量仅49克。二号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是现存最早的按比例的大地图。三号墓出土帛书28种,12万多字。这些帛书具有极高的古籍研究价值。还有一幅覆盖内棺的彩绘帛画,是古代帛画的空前杰作。 现在,一、二号墓已封闭,三号墓坑仍保持原貌,建顶棚,供人参观。马王堆全部出土文物,陈列在湖南省博物馆。
一九七二年,马王堆考古发现震惊世界,专家发掘西汉辛追遗尸时,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仍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活动,骨质比现在六十岁的正常人还好。这马王堆女尸为什么能两千年不腐?在马王堆女尸出土的时候,棺材里注满了一种红色的棺液。科学家们相信,这种液体是使辛追2000多年来不腐的“神液”。
中南大学马王堆汉墓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罗学港教说,经过化验可以证实,红色棺液成分复杂,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掺加了朱砂,朱砂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是有害的,其中含有砷和汞,棺液中还检测出了许多中药的成分,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就成了深红色。可以肯定,这种红色液体具有杀菌作用,可以保证尸体不腐。
红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汞,也就是水银。专家推测,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药的习惯。在古代中国,炼丹术是人们追求长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炼出的丹药,本身都含有汞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当时人们意识不到,但是汞对于细菌却有杀灭作用。所以,虽然辛追生前滥服丹药没能长寿,身后却阴差阳错,丹药的毒性却使得她的尸骨长久保存下来。
罗学港介绍,在红色棺液中还发现了一些中药的成分。据介绍,在陪葬品里,人们发现了大量的中草药,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能够配制防腐药水的观点。“这些化学物质的结合,是古尸保存的基本原因。”罗学港说。
为什么当时比辛追地位高的人没有保留下尸骨,而辛追却可以?这起码说明这种防腐药水的配方是一个偶然因素形成的。罗学港认为,辛追2000年不腐“充满了偶然性”。除采取了得当的防腐措施之外,当时的环境一定非常干燥,有利于保存,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气隔绝避免了细菌对尸体的侵蚀,再者,马王堆墓一直没有被盗。地质条件加上人为因素,使得辛追的尸体奇迹般保存下来。
日前,在长沙马王堆“沉睡”近2200年的古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奇迹般地“复活”了。
湖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通过媒体得知,中国刑警学院法医系教授赵成文,成功地为朱元璋之孙——明靖王朱奠培第四夫人吴氏进行了相貌复原,立刻与赵教授取得联系,提出对2000多年前的西汉女尸进行相貌复原,赵成文欣然应允。后来赵成文专程飞抵长沙,两天内收集了复原所需的基础材料。于是湖南省博物馆正式书面委托赵教授对去世近2200多年的辛追进行相貌复原。
“秘密武器”帮了大忙
赵成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千年遗容进行复原,关键得益一个叫“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系统”的帮助。这个“秘密武器”,凝聚了赵成文教授大半辈子的心血。
赵成文是我国刑事相貌学的奠基人。他从1973年起开始从事痕迹学研究,可以迅速根据知情人的口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模拟画像。“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系统”实际上是赵教授实战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据悉,此系统通过对数万人照片进行技术处理,可以组合90亿乘以1亿个人像而不重复。
“研究表明,人的面相关键取决于颅骨的形状。也就是说,只要颅骨存在,即使被毁容,也能按照一定步骤对其原貌复原。”赵成文解释说。
赵成文此次为辛追分别绘制了18岁、30岁和50岁三个年龄段的面相,其中还为50岁的辛追绘制了侧面相。复原主要依据辛追颅骨的X光片、出土时拍摄的面部照片,以及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在我的眼里,只要颅骨保留完整2000多年前的女尸与日常破案中遇到的尸体基本上没有区别。”赵教授一脸平静地说。
30岁的辛追首先“复活”
30岁的辛追首先在赵成文的手中“复活”。“根据人类学知识,人在30岁时骨头基本成型,选择这个年龄首先进行复原,能够尽可能保证颅骨传递信息的有效性。”赵成文解释说。
赵成文在对辛追颅骨的X光片分析中发现,尸体腐烂导致辛追在去世后嘴部张开,舌头吐出,下额脱位,头部变形:“根据以往规律,这种变形将导致五官变短。比如长脸型就变成圆脸,国字脸变成田字脸。”赵成文举例说。此外,X光片的拍摄角度也并非垂直正位,形成了一仰角,这都为复原带来难度。
据此情况,赵成文首先将X光片扫描入电脑,然后根据解剖学的解剖结构理论,在电脑中对脱位的下额进行复位。随后,赵成文根据美术学中的“三庭五眼”理论,在辛追的颅骨上画出眼内侧线、眼外侧线、鼻翼线、鼻底线、发际线、眉功线、口裂线、下额线、中心线。
据介绍,“三庭”确定脸的长度,“五眼”确定宽度。发际线是人的额头到头发之间的一个标志,眉弓线确定眉毛的位置,鼻底线指鼻下段的位置、下额线表示头像的最底线的位置。“根据这九条线,基本可以确定五官的位置长度、宽度、大小。”赵成文解释说。
辛追的眼睛首先被确定为杏核眼。赵成文认为眼睛也是辛追复原相中误差最小的部位。他说:“根据辛追颅骨中眼孔的形状,可以推断她是杏核眼,再结合出土时拍摄照片和当年的解剖依据,可以肯定辛追生前的眼睫毛很长。”与眼睛相比,辛追鼻子的形状确定相对容易。从出土的照片看,辛追的鼻子保存完好,可以直接判断是小尖鼻。
30岁的辛追为何是薄唇嘴、狐尾眉?赵成文解释说:“根据尸体的照片:发现辛追嘴唇较薄,根据口裂线则可以判断其形状为典型的薄唇嘴,狐尾眉的依据主要是X光上的眉弓形状,以及辛追遗体上的眉毛痕迹和已出现的眼睛形状。”辛追的耳朵最后被确认为肥垂耳。
误差在10%以内
“为2000多年前的古人画像,肯定有一定的误差,但根据统计资料,误差应当控制在10%以内。”赵成文说。
误差首先是因为X光片美中不足。赵成文在以往对无名尸体的复原过程中,使用的依据是颅骨,而此次只有颅骨的X光片,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遗憾。
赵成文在辛追30岁面相的基础上,制作50岁和18岁的面相时,主要依据统计学的推理,同时辅以一定程度的猜测。
据史料记载,辛追15岁结婚。因此,赵成文在其18岁时的面相上,有意识的根据30岁面相,将其眼睛画得更大,更水灵,更流畅,脸型稍微圆润,眉毛则由狐尾眉变成了柳叶眉,嘴小一点,耳基本上变化不大,还薄一点,而且脸颊透点粉红。头稍大一点。同时在胸窝留有一定的凹陷,使其看起来略显丰满。“由于没有辛追年轻时的照片,在具体的制作中只能从人类学知识进行推理。”赵成文说。
而在绘制辛追50岁面相时,则依照人类学规律,其眼角下落,额头出现皱纹,鼻子下塌,鼻翼宽,腮部加宽,脂肪增多,肌肉变得松弛。耳朵下垂,脖子加粗。由此推断,其30岁时的椭圆脸变成长方脸。
相关新闻链接
辛追还能再“活”500年
女尸的保护,一开始就由湖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技术支持。当初女尸出土时,就是这个教研室的曾嘉明和刘里侯一起,将福尔马林、酒精与甘油混和的固定剂,注射进尸体中,然后用福尔马林浸泡。后来在水晶棺中的浸液,是由曾嘉明副教授和全国几大医学专家联合调配的,称为“1号配方”。
马王堆女尸的保存,说明老祖宗深谙防腐之道,他们利用当时的条件,在棺内创造了一个密封的无氧、无菌的环境。除了用丝绸裹包尸身与棺内环境隔离等处理外,在棺外的六面,包围着5000多公斤的木炭,然后是白膏泥层,再加上厚厚的堆土。
从今天的保护来说,假如没有意外发生的话,只要能保证水晶棺内的环境不变,她同样可以不朽。保存200年是肯定没问题的,500年或者更久,都是可以期待的。
湖南省博物馆负责人称,这次建新馆,博物馆花200多万美金,特意从美国进口了最好的空调。
辛追是吃甜瓜吃死的
年近七旬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彭隆祥教授,是马王堆女尸解剖的主刀人。据他透露,1972年12月14日上午8时,在当时湖南省博物馆二楼靠东南的一个展厅(现在的历史馆)里,解剖开始。他从尸体的胸骨上缘入刀,沿中线直至下腹,感觉古尸比一般的新鲜尸体硬一些,胸腔打开后,器官都有完整的形状。
根据解剖和组织切片病理分析,彭教授当时就基本清楚了这位贵夫人的死因——人们吃饭后,一般4小时之内胃肠都会排空,而她的胃里,还残留着不少尚未消化的食物。病理分析表明,夫人生前患有冠心病、胆结石、肺结核等八九种疾病,还感染过血吸虫、蛲虫、鞭虫等。而且,她的胃内还残存有138粒半甜瓜籽。彭教授因此认为,她是在2000多年前的那个瓜熟了的夏天,吃了甜瓜后,由胆绞痛引起放射性冠状动脉痉挛,以至心率紊乱而猝然死亡。
辛追是施工时发现的
“北有兵马俑,南有马王堆”。马王堆,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山包,因史料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而得名,因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堆。经考证,马王墓其实是西汉时期车大侯家族墓地。
1972年,湖南省某军区医院在施工时,出现了严重塌方,并发现有白膏泥,一小洞中冒出呛人气体。当有人划火柴点烟时,小洞中发出爆响并伴有蓝色火苗。一位有经验的老军人推断此处肯定有“宝”。情况被迅速反映到有关部门。3天后,湖南省博物馆在上报国务院后,携专家进行了详细勘察,着手挖掘。
当墓被打开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2000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在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她的血管还能鼓起来。除眼球突出,舌头外吐等体表变形外,其他特征完全像刚死去的人。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此后发现的类似古尸均被考古界归为“马王堆尸型”。
这座古墓中国人差不多都知道,这就是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这片陵墓就是长沙国宰相利苍的家族墓。
利苍贵为长沙国宰相,可是在他的陵墓中,却没有出土很多有价值的文物,真正让马王堆闻名世界的就是利苍的妻子——辛追。因为辛追夫人出土的时候,竟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湿尸。
除了这具湿尸,考古专家们,还在这片古墓中,找到了画风飘逸的帛画,珍贵的漆器,酒具,祭祀器和珍贵的生活用具。甚至还发现了一件世界上最轻巧的素纱襌衣。
总之一句话,马王堆古墓中的文物,让一个文物专家甚至研究两辈子都研究不忘,西方的一些文物界的同行,竟称中国的马王堆为东方的“庞贝城”。
除了对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竹简感兴趣之外,对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确实不怎么感兴趣,原因简单不复杂:那些文物个顶个都是好东西,可是出土后,就要被放进博物馆,我等平民百姓想要去看,不要意思,您得买票。
可是这些记载着《周易》、《老子》、《导引图》和《养生方》等内容的竹简却不一样,因为那上面写着汉代人如何趋吉避凶,如何谈经论道,如何滋补养生等等方面的知识。
那些出土的金银珠玉的价值,体现在它们的文物价值之上,而竹简的价值,却体现在知识价值之上,汉代竹简上的古字,与现代人已经有了很大的距离,经过专家的成功解读后,随着一篇篇研究论文的公布,上面的文字信息,也就是代表知识的“干货”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胎产书》中,古人提出了孕妇安胎的“三段论”,第一个月要饮食精美,切莫吃辛辣腥臭之物;第二个月要安静少动;第三个月最关键:要见一些仪表端庄的君子或者大人物,切莫见那些奇形怪状的人,以免影响情绪,不利胎儿。
下面就到了本文的重点:出土竹简的《养生方》中有一养颜方:每天早晨,空腹服用鸡蛋酒,只要连服21天,便可使人精神振奋、容颜秀美、面露红光——这则秘方真的管用吗?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则养颜秘方中的两种材料:鸡蛋和酒。
鸡蛋:富含胆固醇。蛋白质含量为食物中的最高,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易被人体吸收,是非常适合人类的食物之一。鸡蛋富含的营养,还可以修复人体组织,并参与新陈代谢。(鸡蛋可以养颜,但单靠鸡蛋养颜,确实有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酒:白酒自古就有药物的作用(古代的酒都是低度酒)白酒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可以化瘀解湿,常喝白酒,不仅可以促健康、益催眠,而且人的气色也会很好,气色好,颜值就高!
低度酒加鸡蛋空腹饮用,确实有美容的效果,这事已经被现代人的证明,但是缺点是时间却缓慢,效果不明显,为了加快美容养颜的作用,现代人是这样用酒泡蛋的。
1、将鸡蛋放入白酒,四五天后取出,然后将蛋白均匀地涂在脸上(鸡蛋中含有维生素E等有益成分,会对皮肤起到一个美容的作用)但酒泡过的鸡蛋,含有酒精的成分,有一些朋友的脸,会对酒精过敏。
2、用糯米酒冲蛋。将酒水煮沸,然后加入打碎的鸡蛋,搅成蛋花状,米酒有促进血液环、润肤等功效,再加上鸡蛋,不仅可以做到膳食互补,还有美容的功效。
有一个事儿提醒大家,一类美容的药膳,只适合某一类人服用,还没有一个药方,完全适合全天下的人,故此,大家在美容的时候,还需进行理性的选择!
对于书法,我们的大多数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一个是个人的原因,一个是由于历史的传承原因,但是无论怎样,这片领域,值得我们终身去学习。您所知道最开始的书法是什么时候呢?
远方诗书阁主人想必很多人都能想到是甲骨文,是的!甲骨文出现在在3100-3400年前。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对于甲骨文,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西汉的文字,大家又有多少了解呢?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距今1800年左右的西汉帛书,上边有的字体现了西汉时期的文字。那么西汉时期的文字是什么字体呢?
西汉时期,初期的时候,官方采用的是小篆,而另外有隶书出现并在民间流行,到了西汉后期的时候,隶书才被广泛运用,我们在湖南博物馆看到的西汉时期的帛书正是当时书写的隶书。
下边就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部分西汉帛书,请您欣赏:
感谢您在远方诗书阁欣赏国粹之书法艺术,远方诗书阁的创办初衷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国国粹艺术!
您的每一次爱心参与都是远方诗书阁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敬请您的关注、点赞、评论、收藏、分享。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远方诗书阁
人们开始理解宇宙的存在只是现代事物,而宇宙的开始宇宙与宇宙之间存在着宏观的了解,这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在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墓当中,除了保留着一些稀有的宝物,还隐藏着一些早已失传的古籍,在这些失传的古籍当中,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本古籍《五星占》,完全推翻了人们对古人的理解,甚至引起了天文界的轰动。
古代人甚至不了解地球的整体结构!然而,这本书的发现,让一些天文专家几乎不敢相信,当然,上面的大多数记录都是古代人的猜想,让专家震惊的原因只是因为这本书上面详细的记录着金星的会合周期,这本书上记录的周期几乎与现代 科技 测量出的周期几乎完全相同!,误差只有万分之几,这么高的精度,让一些专家都感到难以置信,如此缜密的行星运行记录,若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几乎不可能测量出来。
其中记载了金星的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天测量的只大了048日,比西方近代天文测量的提前了近两千年,直接改写了世界史。
想要精确的测量出一个天体精确的会合周期,首先必须对天体公转和自转进行精确的计算,加之高精度仪器计算才能够得出。
而古代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高 科技 ,却也能测量出精确的天体会后周期,这不得不让现代人佩服古代先人们的智慧。
本文2023-08-21 03:23: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