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人间上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淮南子人间上文言文,第1张

1 《淮南子人间训》全文翻译

译文:

清静恬愉是人的本性;仪表规矩是处事的原则。知道人的本性,那么人自身的修养就不会悖谬;懂得处事的原则,那么人自身的行为就不会乱套。从一端出发,能散逸得无穷无尽,周游八极后又回归到它的中枢,这就叫“心”。看到事物的本原就能推知事物的未来,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预见事物的归宿,掌握要点能应对繁多,把握纲要能治理详繁,这种本领叫“术”。静居时知道在做什么、行动时知道该去哪里、办事时知道所依原则、举动时知道来历缘由,达到这种境界的叫“道”。“道”,置搁前头它不会低伏,放在后面它不会翘起,纳入窄处它不显壅塞,散布天下它不留空隙。所以使别人推崇赞誉自己,这是“心”的功力;使人家轻视诽谤自己,这是“心”的罪过。话是从你口中说出的,别人无法阻止你;行为发生在你身上,远处的人无法禁止你。事情难以成功却容易失败,名声难以树立却容易毁坏。千里长堤,因为蝼蚁的洞穴渗水而决溃,百丈高楼,因为烟囱的裂缝冒出烟火而焚毁。《尧戒》上说:“战战栗栗,一天比一天谨慎。人不会被大山绊倒,而往往被小土堆绊倒。”所以,人们都往往轻视小事忽略小害,以致酿成大祸后才为之后悔。灾祸降临后再犯愁,这就好比到了病危后才去求良医,这时即使有扁鹊、俞跗这样的名医也难以治好病人的病。灾祸的降临是自己招引的;幸福的到来是自己促成的。这祸福同出一门,利害相近为邻,不是圣明的人是难以区分这其中的奥妙的。大凡人们要做某件事,都要先用他的智慧思考揣度一番,然后才根据思考的结论定下计划谋略,实践下来的结果,有人得利有人受害,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差别所在。但是那些自以为明白存亡之关键、祸福之由来的聪明人,在办事处事中还是陷入危难境地,这样的事例还真的数不胜数。假若大家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主张正确,且行得通,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什么不通的道路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智虑思考是祸福的根由,行动举措是利害的关键。百事的变化、国家的治乱,都有待正确的思想和行动来完成。所以对此不可不审慎。

天下有三种危险:缺少德行而尊宠却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下而地位尊贵,这是第二种危险;没有大的功劳却有丰厚的俸禄,这是第三种危险。所以事物有时候是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有时候是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以前楚庄王在河雍之间的邲地战胜了晋国,凯旋归来后庄王要封赏孙叔敖,孙叔敖辞谢而不接受。后来当孙叔敖患痈疽快要死时,他对儿子说:“我如果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的,一定要推辞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沙石之地。在楚、荆之间有个叫寑丘的地方,那儿土地贫瘠,所以地名也难听。

2 《淮南子人间训》全文翻译

原文: 物类之相摩,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

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者,或不若然而然者。 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

何谓也?曰:虞氏,梁之大富人也。家充盈殷富,金钱无量,财货无赀。

升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游侠相随而行楼下,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

游侠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

如此不报,无以立务于天下。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

此所谓类之而非者也。 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白公胜将为乱。”

石乞曰:“不然。白公胜卑身下士,不敢骄贤。

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

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发喟然有凄怆之心。

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刑者遂袭恩者,恩者逃之于城下之庐。

追者至,踹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追者以为然而不索其内,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辞甚服,其离叛之心远矣。

然而甲卒三千人,以禽夫差于姑胥。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之所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

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禽也。

使狐瞋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

物类相似若然,而不可从外论者,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译文: 事物相互联系,相近而不同门类的现象,随处可见而难以识别。所以有的相似但实际不一样,有的不相似但实际是一样;有时候好像这样却又不是这样,有时候不像这样实际上却是这样。

谚语说:“老鹰(嘴里)掉下腐烂的老鼠,而虞家因此灭亡。”这话怎么讲呢?说(的是这么一回事):虞氏,梁地的大富人家。

家里富足殷实,金钱(多得)无法计算,财货(多得)无法计量。修建高楼,面临大道,安排乐舞摆设酒席。

游侠结伴而行经过楼下,飞鹰叼着的死老鼠掉下来恰好击中游侠。游侠对同伴说:“虞家富贵享乐日久了,而常常有看不起别人的意思。

我们不敢冒犯,可(他们今天)竟然用死老鼠来侮辱我们。像这样而不报仇,我们就无法成事于天下。

让我和你们协力同心,率领全体部下,一定因此消灭虞家。” 这就是看上去相似但实际上不一样。

什么是看似不一样实际却是一样?屈建告诉石乞说:“白公胜将要作乱。”石乞说:“不会这样。

白公胜屈身下士,不敢在贤士面前骄慢。用大斗斛卖出,用小秤买入。

怎么你反而用不适宜的言论非议他?”屈建说:“这正是他要谋反的迹象。”过了三年,白公胜果然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椒、司马子期。

这就是看似不像实际上却是这样。 什么是好像这样却又不是这样?子发担任上蔡县令,有人犯了罪应当惩罚。

案子审定,在令尹面前执行,子发感叹地露出凄怆的神情。犯人受刑后忘不了子发(怜悯他)的恩情。

这以后,子发被威王问罪而出逃,那位受刑者就掩护恩人,让恩人躲进城墙下的一间屋子。追的人来了,(受刑者)跺着脚发怒,说:“子发亲自审理判决我的罪又让我受了刑,即使我得到他的肉吃了,难道知足吗?(意思是难解我心头之恨)”追捕者信以为真就不搜查屋内,果真使子发活了下来。

这就是好像这样却又不是这样的情况。 什么叫不是这样却像这样呢?以前越王勾践对吴王夫差卑躬屈膝、低三下四,请求亲身做(吴王的)臣子,妻子做(吴王的)小妾;(向吴王)进献四季的祭祀用品,又进献春秋两季的贡赋;将国家交(给吴王),让全国百姓(为吴王)效劳;(平时)退居山野作为掩饰,打起仗来则充当先锋。

礼节极其谦恭,言辞极其驯服,根本看不出他的反叛之心。然而(最后还是率领)三千士兵,在姑苏山上擒获了夫差。

以上四种情况,不可以不审察。 事物之所以难以认识(清楚),是因为它们隐藏了头绪藏匿了踪迹,(人们)假公济私,借正行邪,还以美好的假象迷惑人心。

假若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表象,像符节一样吻合,那么天下就没有亡国破家(的悲剧)了。那狐狸捕捉野鸡,必定先俯首帖耳,来等待野鸡的到来。

野鸡见(狐狸这样)就相信了它,所以狐狸得以捕捉(野鸡)。假使狐狸瞪眼直视,现出必杀野鸡的架势,野鸡也知道惊怕而远走高飞,来避开狐狸之怒了。

那人类虚伪互相欺骗,不止是像禽兽有诡计(那样简单)。(这就提醒我们,)事物看似这样,但不可从表面上来判断,(这种情况)众多而难以识别。

因此不能不(谨慎地)审察(一切)。

3 《淮南子 人间训》部分翻译~

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晋阳城,导致城中的军民爬上树来避水,悬挂着锅来烧饭。

这时赵襄子找张孟谈商量:“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官兵们也缺医少药,你看如何是好?”张孟谈说:“国家面临危亡而不能保全它,那真的是算白养了我们这批谋士了。现在让我偷偷试着涉水出城,去会会魏、韩二家君王,是否有可能搞个协议共同对付智伯。”

于是张孟谈暗中出城会见魏、韩两君王,劝说道:“人们常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胁迫你们两家来攻伐我们赵家,眼看赵家保不住。

可是按智伯的个性,赵家一灭亡,他就非得挨个地来收拾你们两家。所以现在假若我们不共同想法对付智伯的话,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家头上了。”

韩、魏两家君王说:“智伯这个人,暴戾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马上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是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再说,处境一样、情况相同、利益一致的人应该互相成全、生死与共。

请二君王仔细考虑吧!”于是韩、魏二君王与张孟谈谋划商定举事日期,并约定其他事项。张孟谈随即潜回城里向赵襄子回报。

到了约定的日期,趁着黑暗,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兵,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一片慌乱,连忙堵水。这时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智伯也被杀死,又将智伯的封地一分为三,从此晋国也就分为韩、魏、赵三国。

等到胜利凯旋归来,赵襄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之所以能保住,全仗张孟谈的功劳。

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很少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

即使战胜敌人,挽救国家,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4 高分求 译文

原文:

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 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 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扌卷扌卷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 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 亻次非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田 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 家畜也。老疲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 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疲武闻之,知所以归心矣。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 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 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 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 螂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 荫曷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不辜,援龙渊 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 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

译文:

得“道”的人是外形变化而内心不变的。变化外形是为了适应世俗,内心不变是为了保全自身。所以一个人如果内心有固定操守,外表又能屈能伸、能盈能缩、能卷能舒,与物推移周旋,那么干什么都不会陷入困境。世人之所以推崇圣人,是因为圣人能像龙那样变幻无穷。反过来看,有些人只勉力于细微末节,死守于一种行为,虽然已经因此碰得头破血流,被证明行不通,但还是不知道改弦易辙。这些人就只盯着眼前的一些小的好处,而对大道是一窍不通。

赵宣孟在桑树的树荫下救下了一个饥饿万分的人,天下人就此知道他的仁慈;楚佽非江中遇难,以剑保持自己的操守,天下人就此称赞他的勇敢。因此,看人的一个细小的表现行为就可以断定他为人的大概。田子方在路上遇到一匹老马,由此产生感触,便问赶马人说:“这是谁家的马?”赶马人说:“这原是公家王室的牲口,因为老病不中用了,便被牵出来卖了。”听了此话后,田子方感慨地说:“这马壮年的时候,人们拼命地使用它的力气,老了病了就抛弃了它。仁慈的人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于是便用一束帛赎回这匹老马。魏国的老弱武士听说此事后,由此产生联想,从此也就从内心拥戴了田子方。齐庄王外出打猎,路上有一只小虫,伸出前肢要挡齐庄王的车轮滚动,齐庄王见了后问赶车人:“这是什么虫呀?”赶车人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螳螂。这种昆虫只知前进不知退却,从不计量自己的力量,且轻视对方敌手。”庄公听了后说:“如果它是人的话,肯定是一位天下勇士。”说完便让车子绕道避开了螳螂。齐国的勇士听说此事后,由此联系自身,都感到应归附齐庄公。田子方怜惜一匹老马使得魏国人都拥戴他,齐庄公避开一螳螂使勇士们都归附他。商汤叫人网开三面,祈祝猎物“无入吾网”,使天下四十个诸侯来朝拜他;周文王礼葬死者的骨骸而使九夷归服了他;周武王将一位中暑者安置在树荫之下,左手拥抱着他,右手用扇给他扇凉,使天下人都归顺了他。越王勾践偶然一次错判了案子,冤枉了无辜,就拿出宝剑刺割自己的大腿,血流满地,以示自责,听到这些消息,战士们在战斗中不惜生命拼死作战。所以说圣人从小处入手做事,就能产生大的影响;谨慎处理身边小事,就能感化安抚远方的人们。

5 《淮南子·人间训》翻译从“昔者”

从前,宋国有一个乐于为善的人,他家三代都不懈地做善事。家里的黑牛无故生出了白牛犊,于是他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的预兆,应该祭祀鬼神。”

过了一年,那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瞎了。黑牛又生了白牛犊。那父亲就叫他儿子再去请教孔子。他儿子说:“前次听从了先生的话,(你)却失明了,现在还要去问他,为什么?”父亲答道:“圣人的预测,先违背后契合(事实)。这件事的结果还不清楚,姑且试着前往,再去问一问他。”他儿子(只好)又去问孔子。孔子回答:“这是吉祥的预兆,还应该去祭祀鬼神。”儿子回家把孔子的话传达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说:“照先生所说的去做。”

又过了一年,那做儿子的眼睛也无故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围了他们所在的城。在这个时候,(城内的人断了粮食)只好相互交换子女杀食以果腹,劈开尸骨作柴烧。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战死了,连老年人、病人、小孩子都上了城墙,坚守着城池而使(楚军)不能攻下。楚王大怒。城被攻破后,所有守城的人都被屠杀了。只有这家父子因为眼瞎的缘故,没有上城墙。战争结束围困解除后,这对父子就都复明了

6 《淮南子·人间训》翻译从“昔者”

从前,宋国有一个乐于为善的人,他家三代都不懈地做善事。

家里的黑牛无故生出了白牛犊,于是他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的预兆,应该祭祀鬼神。”

过了一年,那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瞎了。黑牛又生了白牛犊。

那父亲就叫他儿子再去请教孔子。他儿子说:“前次听从了先生的话,(你)却失明了,现在还要去问他,为什么?”父亲答道:“圣人的预测,先违背后契合(事实)。

这件事的结果还不清楚,姑且试着前往,再去问一问他。”他儿子(只好)又去问孔子。

孔子回答:“这是吉祥的预兆,还应该去祭祀鬼神。”儿子回家把孔子的话传达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说:“照先生所说的去做。”

又过了一年,那做儿子的眼睛也无故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围了他们所在的城。

在这个时候,(城内的人断了粮食)只好相互交换子女杀食以果腹,劈开尸骨作柴烧。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战死了,连老年人、病人、小孩子都上了城墙,坚守着城池而使(楚军)不能攻下。

楚王大怒。城被攻破后,所有守城的人都被屠杀了。

只有这家父子因为眼瞎的缘故,没有上城墙。战争结束围困解除后,这对父子就都复明了。

7 淮南子人间训翻译从“昔者,宋人好善者”开始

从前,宋国有一个乐于为善的人,他家三代都不懈地做善事。

家里的黑牛无故生出了白牛犊,于是他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是吉祥的预兆,应该祭祀鬼神。”

过了一年,那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瞎了。黑牛又生了白牛犊。

那父亲就叫他儿子再去请教孔子。他儿子说:“前次听从了先生的话,,你却失明了,现在还要去问他,为什么?”父亲答道:“圣人的预测,先违背后契合事实。

这件事的结果还不清楚,姑且试着前往,再去问一问他。”他儿子只好又去问孔子。

孔子回答:“这是吉祥的预兆,还应该去祭祀鬼神。”儿子回家把孔子的话传达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说:“照先生所说的去做。”

又过了一年,那做儿子的眼睛也无故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围了他们所在的城。

在这个时候,(城内的人断了粮食)只好相互交换子女杀食以果腹,劈开尸骨作柴烧。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战死了,连老年人、病人、小孩子都上了城墙,坚守着城池而使(楚军)不能攻下。

楚王大怒。城被攻破后,所有守城的人都被屠杀了。

只有这家父子因为眼瞎的缘故,没有上城墙。战争结束围困解除后,这对父子就都复明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淮南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淮南丸 1 拼音

huái nán wán

2 处方

车前子、车下李根皮、石长生、徐长卿各等分。

3 制法

上为粗末,作方囊贮半合。

4 功能主治

女子、小儿诸般疰证,心闷乱,头痛呕吐。

5 淮南丸的用法用量

系衣带及头,若疰一家,以合此共带之;又临入疰舍,取此药自烧作屑,以水服之。

6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三七

古籍中的淮南丸 《肘后备急方》:[卷一]治尸注鬼注方第七

龙牙散、羊脂丸诸大药等,并在大方中,及成帝所受淮南丸,并疗疰易灭门,女子小儿多注车、注船、心闷乱、

《普济方》:[卷二百三十七尸疰门]尸疰(附论)

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无桂心。只三味。淮南丸疗疰易灭门。女子小儿多疰。诸般疰证。心闷乱。头

《续医说》:[卷四药戒]矾石有毒

肥类不可必推也昔见宋人记洪文安公亦信庸医误服矾石丸竟至 皆竭七窍流血而死淮南子之言亦有征矣《续医

《证类本草》:[卷第十]羊踯躅

。古大方多用踯躅。如胡洽治时行赤散,及治五嗽四满丸之类,及治风诸酒方皆杂用之。又治百病风湿等,鲁王

《集验方》:[卷第五]治虚劳里急骨热羸瘦诸不足方

《淮南子》是糅合道、儒、法及阴阳五行等思想的杂家著作。

现存的《淮南子》共二十卷,包括《原道训》、《淑真训》、《天文训》、《地形训》等。该书是汉代一次思想大一统的成果,为适应汉初一统的需要,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儒墨之长,名法之差。本书的主要思想取自道家,引用《老子》共十六条,其中提到“无为”,并进一步阐释,认为“无为”应当按照自然与社会发展之规律而行,从而为原有的道家思想充入新的现实内容与科学观念,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政治观念上,《淮南子》则吸收儒家的重民思想,认为百姓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安定取决于君民关系的和谐与否。换言之,百姓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只有这一基础稳定了,国家才能稳定。因此,他十分痛恨暴君的残酷统治,并在书中加以批判。《淮南子》博采众家之长,融合百家,形成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为汉初的一统提出一套治国的理论。另外,《淮南子》中也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神话,与《山海经》一样成为研究上古神话的必读书。而且《淮南子》中的神话较之《山海经》更详细、更完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淮南子》,又名“鸿烈”、“淮南鸿烈”,鸿,广大也,烈,光明也,意即包含了光明宏大之理,二十一卷,西汉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其主持下编著。成书年代大约在景、武之间。刘安,汉高祖刘邦少子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长死后,袭父爵为淮南王。此书为汉初黄老学派著作,《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载《淮南子》内21篇,外33篇,今只流传内21篇。全书博奥深宏,融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儒家思想于一体,但主要是发挥先秦道家思想,是汉代学者对汉以前古代文化一次最大规模的汇集与融合。《淮南子》之通篇主题为“道”,既讲自然之道,也讲治世之道,提出了“漠然无为而无不为”,“漠然无治而无不治”的政治理想。在最后一篇《要略》中,概括全书以阐明宗旨,“言道”与“言事”,即掌握自然界的规律与考究社会历史变化规律,此外,还综述了各家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具有很高的价值。

据史籍记载,王族刘安喜欢读书鼓琴,厌倦皇室盛行的歌舞游猎,又想积阴德,流芳百世,招致宾客,集体创作,采百家之长,故此内容庞杂,近乎一部“先汉学术史”。但是此书并非凭虚蹈空,而是处处紧密联系现实,并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文风新异瑰奇,繁富有序。如果你对医学、天文、地理乃至神话感兴趣,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发现弥足珍贵的资料。刘熙载说:“《淮南子》连类喻义,本诸《易》与《庄子》,而奇伟宏富,又能自用其才,虽使与先秦诸子同时,亦足成一家之作。”将其与先秦诸子比肩,赞誉颇高,当汉之际而又先秦之风,不可不一睹为快!

此为沈仲涛旧藏,以其钤有“研易楼”也。

清嘉庆九年(1804)宝庆经纶堂重刻本,十一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栏。

(注:黑口OR白口需看原书,看不出来。暂且写个白口。)

  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赵王不敢内宫,为筑外宫舍之。及贯高等谋反事觉,并逮治王,尽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日得幸上,有子”吏以闻,上方怒赵,未及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不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厉王母已生厉生,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其母真定。真定,厉王母家县也。

 十一年,淮南王布反,上自将击灭布,即立子长为淮南子。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然常心怨辟阳侯,不敢发。及孝文初即位,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猎,与上同辇,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金椎椎之,命从者刑之。驰诣阙下,肉袒而谢曰“臣母不当坐赵时事,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不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不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不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报母之仇,伏阙下请罪”文帝伤其志,为亲故不治,赦之。

 当是时,自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恣,不用汉法,出入警跸,称制,自作法令,数上书不逊顺。文帝重自切责之。时帝舅薄昭为将军,尊重,上令昭予厉王书谏数之,曰:

 窃闻大王刚直而勇,慈惠而厚,贞信多断,是天以圣人之资奉大王也甚盛,不可不察。今大王所行,不称天资。皇帝初即位,易侯邑在淮南者,大王不肯。皇帝卒易之,使大王得三县之实,甚厚。大王以未尝与皇帝相见,求入朝见,未毕昆弟之欢,而杀列侯以自为名。皇帝不使吏与其间,赦大王,甚厚。汉法,二千石缺,辄言汉补,大王逐汉所置,而请自置相、二千石。皇帝骫天下正法而许大王,甚厚。大王欲属国为布衣,守冢真定。皇帝不许,使大王毋失南面之尊,甚厚。大王宜日夜奉法度,修贡职,以称皇帝之厚德,今乃轻言恣行,以负谤於天下,甚非计也。

 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高皇帝之厚德也。高帝蒙霜露,沫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创痍,以为子孙成万世之业,艰难危苦甚矣,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养牺牲,丰洁粢盛,奉祭祀,以无忘先帝之功德,而欲属国为布衣,甚过。且夫贪让国土之名,轻废先帝之业,不可以言孝。父为之基,而不能守,不贤。不求守长陵,而求之真定,先母后父,不谊。数逆天子之令,不顺。言节行以高兄,无礼。幸臣有罪,大者立断,小者肉刑,不仁。贵布衣一剑之任,贱王侯之位,不知。不好学问大道,触情忘行,不祥。此八者,危亡之路也,而大王行之,弃南面之位,奋诸、贲之勇,常出入危亡之路,臣之所见,高皇帝之神必不庙食於大王之手,明白。

 昔者,周公诛管叔,放蔡叔,以安周。齐桓杀其弟,以反国。秦始皇杀两弟,迁其母,以安秦。顷王亡代,高帝夺之国,以便事。济北举兵,皇帝诛之,以安汉。故周、齐行之於古,秦、汉用之於今,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国便事,而欲以亲戚之意望於太上,不可得也。亡之诸侯,游宦事人,及舍匿者,论皆有法。其在王所,吏主者坐。今诸侯子为吏者,御史主。为军吏者,中尉主。客出入殿门者,卫尉大行主。诸从蛮夷来归谊及以亡名数自占者,内史县令主。相欲委下吏,无与其祸,不可得也。王若不改,汉系大王邸,论相以下,为之奈何。夫堕父大业,退为布衣所哀,幸臣皆伏法而诛,为天下笑,以羞先帝之德,甚为大王不取也。

 宜急改操易行,上书谢罪,曰“臣不幸早失先帝,少孤,吕氏之世,未尝忘死。陛下即位,臣怙恩德骄盈,行多不轨。追念罪过,恐惧,伏地待诛不敢起”皇帝闻之必喜。大王昆弟欢欣於上,群臣皆得延寿於上。上下得宜,海内常安。愿孰计而疾行之。行之有疑,祸如发矢,不可追已。

 王得书不说。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乃使使召淮南王。

 王至长安,丞相张苍,典客冯敬行御史大夫事,与宗正、廷尉杂奏“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为黄屋盖拟天子,擅为法令,不用法令。及所置吏,以其郎中春为丞相,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为居,为治家室,赐与财物、爵禄、田宅,爵或至关内侯,奉以二千石所当得。大夫但、士伍开章等七十人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欲以危宗庙社稷,谋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事觉,长安尉奇等往捕开章,长匿不予,与故中尉蕳忌谋,杀以闭口,为棺椁衣衾,葬之肥陵,谩吏曰不知安在。又阳聚土,树表其上曰开章死,葬此下。及长身自贼杀无罪者一人。令吏论杀无罪者六人。为亡命弃市诈捕命者以除罪。擅罪人,无告劾系治城旦以上十四人。赦免罪人死罪十八人,城旦春以下五十八人。赐人爵关内侯以下九十四人。前日长病,陛下心忧之,使使者赐枣脯,长不肯见拜使者。南海民处庐江界中者反,淮南吏卒击之。陛下遣使者赍帛五千匹,以赐吏卒劳苦者。长不欲受赐,谩曰无劳苦者。南海王织上书献璧帛皇帝,忌擅燔其书,不以闻。吏请召治忌,长不遣,谩曰忌病。长所犯不轨,当弃市,臣请论如法”。

《山海经·大荒西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868198htmlfr=qrl&cid=202&index=2&fr2=query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