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详释167告子上10鱼我所欲也(西瓜视频同步文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孟子》详释167告子上10鱼我所欲也(西瓜视频同步文本)?,第1张

1110鱼我所欲也

1110[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⑦。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⑧!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⑨。”

1110[通释]

孟子说:“鱼是我想拥有的,熊掌也是我想拥有的,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放弃鱼而选择拥有熊掌;生存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生存真是我想拥有的,想拥有的有比生存更重要的,所以不做变节偷生的事;死真是我讨厌的,讨厌的有比死还难受的,所以灾难当头有不躲避的。假如人们想拥有的没有什么比活下来还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谋求生存的手段什么不能使用呢;假如人们讨厌的事没有什么比死亡还难受的,那么凡是能够避开灾难的手段什么不能使用呢!因此能够活命但有人不选择保命,因此能够避开灾难也有人不选择逃避。所以想拥有的有比活命还重要的,讨厌的有比死亡还难受的。不只是优秀的人有这样的心,人们都有这样的心,只是优秀的人能不让它失去罢了。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得到它就存活,得不到就死亡,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路人不接受;脚踢着给他,乞讨的人认为不值。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区别它是否符合礼法是否理所应当就接受它,从获得的好处看万钟对于我有什么增加呢:为了居住的宫室华美、为了妻妾奉养的充裕、为了认识的贫困者感激我吗!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居处宫室的华美接受了它;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妻妾奉养的充裕就接受了它;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认识的贫困者感激我就接受了它,这不太应该罢手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当初的心。”

1110[注释]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是我想拥有的,熊掌也是我想拥有的,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放弃鱼而选择拥有熊掌;生存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分别为判断句。所欲,想得到的,想拥有的。亦,副词,也,真,太。二者,这两样东西。不可得,不能够。兼,作动词,兼有,同时拥有。取,选择。生,生存,活命,活下来,保命。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生真是我想拥有的,想拥有的有比活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变节偷生的事;死真是我讨厌的,讨厌的有比死还难受的,所以灾难当头有不躲避的。苟得,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这里指改变节操偷生。患,灾难当头。辟,同“避”。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如人们想拥有的没有什么比活下来还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谋求生存的手段什么不能使用呢;假如人们讨厌的事没有什么比死亡还难受的,那么凡是能够避开灾难的手段什么不能使用呢。如使,假如,假使。后面的“使”用法亦如是。之,分别放在“人”与“所欲”及“人”与“所恶”这两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各自短语的独立性。莫,没有什么。得生者,谋求生存的手段。用,使用,选择使用。为,去做,使用,选择去做,选择使用。

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因此能够活命但有人不选择保命,因此能够避开灾难也有人不选择逃避。由是,因此。

⑤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想拥有的有比活命还重要的,讨厌的有比死亡还难受的。有,表存现。

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只是优秀的人有这样的心,人们都有这样的心,只是优秀的人能不让它失去罢了。非独,不单单。丧,使……失去。

⑦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得到它就存活,得不到就死亡,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路人不接受;脚踢着给他,乞讨的人认为不值。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篮。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尔,吆喝着。蹴尔,脚踢着。尔,助词,这里相当于“着”。不屑,认为不值,认为下贱。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区别它是否符合礼法是否理所应当就接受它,从获得的好处看万钟对于我有什么增加呢:为了居住的宫室华美、为了妻妾的奉养充裕、为了认识的贫困者感激我吗。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量器名。则……而……,如果……就……。辩,同“辨”。于,对于。焉,兼词,于是,即“从获得的好处看”。奉,养。得,通“德”,作动词,感德,感激。

⑨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居处宫室的华美接受了它;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妻妾奉养的充裕就接受了它;以往为了道义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可现在为了认识的贫困者感激我就接受了它,这不太应该罢手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当初的心。乡为,先前为了……,“为”后省略了“正义”“道义”之类词语。乡,同“向”,以往,先前。今,可现在。已,止,罢手。最后一个“之”,放在“此”与“谓失其本心”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此,复指“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本,原本的,当初的。

1110[解读与点评]

为什么舍鱼而取熊掌呢?因为熊掌更稀有更有价值,价值观使然。为什么选择义而舍生呢?因为义是原则追求,是事物的合宜之理,人生观使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选择是一种思想境界,彰显了儒者舍生取义的“大丈夫”气概。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贤者”,是优秀之人,他与众人的区别是“勿丧”,即不忘本来之心,即不忘初心。然而现实世界中本来是“贤者”的执政者往往“失其本心”,“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所以孟子谆谆告诫,在理想信念原则追求上“勿丧”,勿“失其本心”。应该说《孟子》的这个思想意义深远。

值得一提的是,齐宣王以十万钟的俸禄聘孟子为亚卿,却没有给孟子行使推行其政治主张的权力,孟子毅然辞去了俸禄返回了老家。这个境界从本章表达出来。

“乡为身死而不受”中“乡为”后省略了内容。“乡为身死而不受”就是先前为了某种“主义”,为了某种追求,或说为了道义不接受的东西。

为古籍加标点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对每一个字的“详训诂”,还涉及逻辑思考,涉及文言句法思考。下面对本章全章进行复句分析,并对个别单句作句子成分析,来告诉读者凭什么这样句读。

本章共有九个复句,与注释保持一致。为了清晰解说先给这九个复句标上序号。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个多重复句,以分号为界为第一重,并列关系。其实这里并列的两个部分还使用了一个特殊的修辞方法,那就是“平喻”。分号前是喻体,分号后是本体。就像“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一样,“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下面进一步具体分析。第一重并列关系;第二重两个,分别为转折关系;第三重有四个,分别为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请注意,“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是列出的选项,是为选择取舍提出选项,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亦然。

鱼我所欲也,│||(并列)熊掌亦我所欲也,||(转折)二者不可得兼,│||(因果)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生亦我所欲也,│||(并列)义亦我所欲也,||(转折)二者不可得兼,│||(因果)舍生而取义者也

下面分析“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个复句。这也是一个三重复句。第一重以分号为界,为并到关系;第二重有两个,分别为因果关系;第三重有两个,分别为转折关系。

②生亦我所欲,│||(转折)所欲有甚于生者,||(因果)故不为苟得也;│(并列)死亦我所恶,│||(转折)所恶有甚于死者,||(因果)故患有所不辟也

下面分析“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个复句。这是一个两重复句。第一重并列关系;第二重有两个,分别是假设关系。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设)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并列)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假设)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④是并到关系的复句。

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并列)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⑤也是并到关系的复句。

⑤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并列)所恶有甚于死者

“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是两重复句。第一重转折关系,第二重是递进关系,是“不但……而且……”的关系。

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递进)人皆有之,│(转折)贤者能勿丧耳

“⑦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个复句是三重复句。第一重是转折关系;第二重是并列关系;第三重有两个,分别为假设关系。

⑦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转折)呼尔而与之,│||(假设)行道之人弗受;||(并刘)蹴尔而与之,│||(假设)乞人不屑也。

请注意,“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个单句,“一箪食一豆羹”是并列短语作主语,“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并列短语作谓语。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两重复句。第一重为解说关系,第二重为假设关系。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假设)万钟于我何加焉:│(解说)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⑨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个倒因果关系复句。

⑨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因果:先果后因)此之谓失其本心。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为什么是个单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这个复句短语与代词“是”构成复指短语,共同作主语,“亦不可以已”为谓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本章有成语“舍生取义”“箪食豆羹”。

(可惜,一些符号在这里不能显示)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古”是相对于“今”而来的,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 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

(1)知识信息; (2)著作方式;

(3)文字;

(4)物质载体;

(5)文字制作技术;

(6)装订形式。

以这六条标准来衡量诸多图书起源的几种说法:“陶器说”过分强调陶文的作用,但陶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河图洛书”只是出自荒古的神话传说,不足为凭;甲骨、青铜、石刻均不能称之为图书。

著名书史学家钱存训指出:书籍的起源,当追溯到竹简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殷商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这些教材叫做“经”,讲解经的记录编写后叫做“传”或“说”,经、传、说以外的记载叫做“记”。同时,战国各个学派即后人所谓先秦诸子也有不少论著,并出现了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专著。这些经、传、说、记和先秦诸子论著、科技专著才是中国最早的书,最早的古籍。《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最早的书也就是这一批古籍。以后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也被公认为古籍。 学术观点: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较清晰。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宋效先老师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而在李致忠老师的观点中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和词汇中,“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的含义。时代久远,传世孤罕的书籍,自然珍贵。甚至虽有明显的文字讹脱,反被视为珍贵版本,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实例可举。本来“珍”并不等于“善”,罕见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好,可是谁也不会把珍贵的东西视若粪土。这就在实际上把“珍”、“善”合流了。彭令先生认为,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古籍精品,都应视为珍本;珍本与善本的核心价值都是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为基础,文物价值主要是在确定古籍的真赝、年代、版本的基础上得出的,艺术价值对于古籍来说是形式。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都高的古籍,无疑是善本;有时候,对于某种价值特别突出的古籍,也应视为善本。 中国古籍传统的分类法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四部下再细分为四十四类:

经部,以儒家经典及其释作为主,例如《御笔诗经图》,也收录古乐、文字方面的书籍。

史部,主要收录各种体裁的史书,另纳入地理、政书及目录类图书。

子部的范围比较广,诸子百家、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军事、艺术、宗教、占卜、堪舆、命算、笔记、小说、类书等,皆入子部。 集部,则录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个人著作称“别集”,集体创作称“总集”(例如:《六家文选》)。 中国印刷术的演变:

雕版印刷发端于唐代,宋代以后成为传统中国图书制作生产重要方式。较早的雕版,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称为“单印”;若将规格完全一样的几块版面,分别在不同的部位着上不同的颜色,重复迭印,就可产生二色、三色、四色,甚至五色的效果,称为“套印”;以套印技巧印制的书,就称为“套印本”,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彩色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用铜铸或木造成一个个独立的字体,再拼成版面印刷(图4《御制数理精蕴》),乾隆皇帝将宫中以木活字印刷的书称为“聚珍版”。石板印刷是西洋技术,在清末传入中国,因有快速、价廉的优点,很快地通行起来。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修复技术规范228)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修复技术规范229)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修复技术规范29)

4.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修复技术规范218)

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衣。(修复技术规范219)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修复技术规范220)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修复技术规范224)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修复技术规范225)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9.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修复技术规范221)又称为书首。

10.书根:(修复技术规范222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11.书角:天头和地脚右端。(修复技术规范227)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蒙学经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小学诗》《鉴略妥注》 《了凡四训》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颜氏家训》《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等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概述来源1)

知乎网友的答案

古文理解水平停止在高考备战水平实则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古文阅读无障碍是看古书看出来的。

题主想看为人处世,陶冶情操的,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看一看《菜根谭》。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几十遍。

说实话,我颇为反感一些人总是说“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以我等屌丝之境界,居然总是要将真名士驳得体无完肤,古谓之蚍蜉,俗谓之中二。

这本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句子我在初读的时候觉得不可理喻,但若干年后,才晓得真他妈是至理。

光风霁月,草木枯荣,小家碧玉,大冶洪炉。

它让你知道: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于是我们才晓得,许多所谓的清高是假清高,也明白了,那些在没钱的状态下说我若为官必清官的人多半是假的。

它让你知道: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诚然如此!

但如果理解无能,则会误解作者的本意。初次看罢,觉得做人要凭侠义,果然被坑。后来才知,所谓三分侠气,便有七分世俗。所谓一点素心,便不必为自己有些心计而懊恼。

才知古人诚不我欺。

它让你知道: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这意味着,狗屎的存在居然可以滋养我们,于俗世之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看完了《菜根谭》受益匪浅,于是便再翻《围炉夜话》,再看《小窗幽记》,再看《幽梦影》。

深刻的道理。

美腻的句子。

这种程度的古文,不建议你再看翻译。讲真,看过几个版本的翻译,有些完全是理解错误,有些真的是不入世也不出世。

再说入门级的,那便是《经世奇谋》,明代学者俞琳编著,你要看的话,一定要买绿皮的。

(有私信和留言问哪个绿皮的,我看了一下,是我记错了,应该是棕色的。)

绿色的是《菜根谭》:

《经世奇谋》主目录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如何优雅地工于心计?

如何识破自己有没有被人当枪使?

如何快速地领会领导意图?

如何通过细节察觉未来的困难?

如何反驳一个恶心到我的贱人?

油嘴滑舌是怎样一种体验?

总之,好看。

好看才是初读最大的兴趣,能让古文不太好的人看进去的阅读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古文的水准,其他都是扯淡。

于是你看完明朝的《经世奇谋》,就想着看其他版本的《经世奇谋》。于是你才晓得,《让子弹飞》里真假黄四郎的桥段,早就在《经世奇谋·伪擒李密》里头上演了。那时,王世充找了个长得很像李密的家伙,硬跟人说俺已经把李密抓住了,王世充军山呼万岁,李密军在李密的带领下溃不成军。

看,如果你想当个编剧,这是多好的梗。

如果你不当编剧,想当个高级黑,那就硬说本拉登还活着,他们只不过是杀了替身而已。

如果你不想当高级黑,想当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么,你去二龙山剿匪,便把二龙山认出你是条子的那个傻逼整死。你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是的,这就是杨子荣干掉栾平的奥义。

好了,进阶完《经世奇谋》,就该更上一层楼了,我猜你的最终目的,是想写出古文一样的语句,在勾搭妹子的路上无往不利。以及,在未来的人生中碰见任何事都可以胸有成竹。

太难。

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看看蒙学。

是的,古代幼儿必背。

不要小瞧蒙学,以鲁迅、胡适等新文化领导者的文字功力,也都在幼年时期学过这些东西。

当然,像《三字经》什么的,如果你不想再看,只是想迅速提高古文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我建议你看《声律启蒙》和《增广贤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浅显的精髓。

深刻的道理。

如果读起来不快乐,那就不要读。

如果读起来觉得很兴奋,那就继续读。

兴趣有了,古文水平水涨船高。于是你可以开始看《世说新语》《资治通鉴》《史记》甚至“二十四史”,古人笔记,散文,谏议。于是你会知道,现在发生的,就是过去发生的,将来发生的,现在在发生着。智者的预言是基于自己的学识,而庸人的言论也是基于自己的修养。但既然读过这些了,你也不会因那些恶俗的评语而感到愤怒,早在此之前,你就晓得了大自然容纳得了鲜花,自然也容纳得了粪土。如果你轻易就被人激怒,很容易就怀疑人生,周围总发生你理解不了的事情,只能说明你不够自然。

最终的最终。

你可以看《易经》。如果觉得没什么兴趣,建议你先看一下曾仕强易经的智慧全集 曾仕强视频全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万象,读懂了它,便读懂了宇宙。

读不懂是因为自己程度不够,运用起来不对,那是因为自己理解错误。

总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践行着书中早就写过的知识,只是,相对于没看过古籍的人,看过的人会少走许多弯路。能流传下来并在小范围内广受赞誉的古籍,几乎每一条都是前人智慧的精华。就好比“如何更加顺利地拼装这个玩具”的说明书,自己瞎鸡巴走那些弯路是没有必要的。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人生很短,别把精力浪费在走弯路上。

直接拿来用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