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简介及详细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仁简介及详细资料,第1张

字源演变

仁,会意字。从古文字材料看,"仁"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中。过去曾一度认为甲骨文已有"仁"字,后经学者考辨,是误识。在春秋战国文字中,"仁"字的形体,一种从尸从二,是《说文》古文"图6"的形体来源;另一种从心千声,是《说文》古文"图7"的形体来源。此外还有从身声、人声者。秦简从人,为《说文》正篆所本,隶、楷承之。

《说文》:"仁,亲也。从人,从二。"本义是对人友善、相亲。《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后来发展为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如儒家提倡"仁爱""仁政"等。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rén 名词 仁爱;相亲。仁是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benevolence

《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人。"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

《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曹础基注:"作者所说的爱人利物与儒家所说的仁者爱人,墨家所说的兼爱等不同,他认为任随人与物本性的自然就是爱人利物了,而绝非要对人对物表示亲爱。"

仁人;仁术;仁宇;仁瑞 泛指仁德。

《孟子·梁惠王下》:"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

汉扬雄《长杨赋》:"仁沾而恩洽。"

唐张说《祭和静县主文》:"钦闻积善,智洽仁昭。"

仁者;仁里;仁士 有德者之称。指仁人。

《论语·学仁》:"泛爱众,而亲仁。"邢昺疏:"有仁德者则亲而友之。"

《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唐韩愈《酬裴功曹》诗:"我来亦已幸,事贤友其仁。"

有德者之称。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长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亦称之为"仁"。

《礼记·乡饮酒义》:"养之,长之,假之,仁也"孔颖达疏:"五行,春为仁,夏为礼,今春为圣、夏为仁者,春夏皆生养万物,俱有仁恩之义,故此夏亦仁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唐徐彦疏:"夫万物始生于震,震,东方之卦也,阳气施生,爱利之道,故东方为仁矣。"

果核或果壳最里头的部分,大都质软可食。

《太平御览》卷九六五引《刘根别传》:"可服枣核中仁二十七枚。"

宋杨伯岩《臆乘》:"俗称果核中子曰仁……是盖仁者生意之所寓,谓百果得此为发生之基。"

明方以智《东西均·译诸名》:"仁,人心也,犹核中之仁,中央谓之心,未发之大荄也。全树汁其全仁,'仁'为生意……凡核之仁必有二坼,故初发者二芽。"

瓜子仁 指其他有甲壳物体中可吃的部分。 虾仁 今动物细胞核内之小体亦称仁,一名核点。亦称其它物体的中心部分。 魏巍《山雨》:"他生著一双大眼,那滴溜溜眼仁一转,就来了主意。" 通"人"。 《孟子·尽心下》:"仁者,人也。" 姓。 古县名。 《史记·春申君列传》:"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 水名。 Ren River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湘、洪、仁三江合。" 形容词 仁慈;厚道。

《论语·泰伯》:"君子笃于亲, 兴于仁;故旧不遗, 不偷。"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也。"

用以比喻有滋养。 《淮南子·地形训》:"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 谓痛痒相知,感觉灵敏。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彼此痛痒不相省,斯谓之不仁;反是,斯谓仁。是故仁、不仁之概念,可得而言也,曰不仁者,同类意识麻木而已矣;仁者,同类意识觉醒而已矣……不仁之极,则感觉麻木,而四肢痛痒互不相知;仁之极,则感觉锐敏,而全人类情义利患之于我躬,若电之相震也。" 佛教徒对佛、罗汉的尊称。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夫沙门者,慈悲为情,愍伤物类,仁今所笑,愿闻其说。"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盲龙﹞谓菩萨曰:'仁今不久当成正觉。'"

温润。 《淮南子》:"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动词 行惠施利,以恩德济助。

《尹文子·大道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

《韩非子·诡使》:"少欲宽惠行德谓之仁。"

汉贾谊《新书·道德说》:"安利物者,仁行也。仁行出于德,故曰:'仁者,德之出也。'"

思念;致思慕之心。 miss

《礼记·效特牲》:"蜡之祭也……仁之至,义之尽也。"

《礼记·仲尼燕居》:"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郑玄注:"仁,犹存也。"

保;养。

《国语·周语中》:"仁,所以保民也。"韦昭注:"保,养也。"

《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王弼注:"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相通,相贯。

明王廷相《慎言·作圣篇》:"仁者,与物贯通而无间者也。"

清方以智《东西均·译诸名》:"'仁'为生意,故有相通、相贯、相爱之义焉。"

同情;怜悯。 sympathize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亲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古文仁或从尸。如邻切

注:臣铉等曰:仁者兼爱,故从二。

注:忈(rén),亲,仁爱。

说文解字注

仁,亲也。

见部曰。亲者、密至也。

从人二。

㑹意。中庸曰。仁者、人也。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大射仪。揖以耦。注。言以者、耦之事成于此意相人耦也。聘礼。每曲揖。注。以相人耦为敬也。公食大夫礼。宾入三揖。注。相人耦。诗匪风笺云。人偶能烹鱼者。人偶能辅周道治民者。正义曰。人偶者、谓以人意尊偶之也。论语注。人偶同位人偶之辞。礼注云。人偶相与为礼仪皆同也。按人耦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谓能行仁恩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谓仁乃是人之所以为心也。与中庸语意皆不同。如邻切。十二部。

忎,古文仁。从千心作。

从心。千声也。

ᰥ,古文仁。或从尸。

按古文夷亦如此。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仁·康熙笔画:4·部外笔画:2

古文:忎、ᰥ。

《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人。《释名》:忍也。《易·乾卦》: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礼·礼运》: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程颢曰:心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书》:手足痿䷒为不仁。后汉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请命超还汉土,上书云:兄年七十,两手不仁。

又果核中实有生气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欧阳修《送吴子京南归》诗: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颜回不贰过,后世称其仁。《六书正讹》:元,从二从人。仁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所以灵于万物者,仁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字形 韵书 摄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仁 广韵 臻 平声 真 日 开口呼 三 次浊 如邻切 ȵjen 集韵 臻 平声 真 日 开口呼 三 次浊 而邻切 nʑien 韵略 平声 真 而邻切 增韵 平声 真 而邻切 中原音韵 阳平 真文 日 次浊 ɽiən 中州音韵 平声 真文 如真切 洪武正韵 平声 真 日 日 次浊 而邻切 ȵiən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匡王村人,另一说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下引同),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在后几年里

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了。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

幽冥录,搜神记,文心雕龙,列女传,:《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庄子》、《颜氏家训》、《本草纲目》;有蕴藉者,《世说新语》、《吕氏春秋》、《五灯会元》;有朴素者,《东坡志林》、《史记》、《赖西堂集》;《闲情偶记》、《耐冷谈》、《人境庐诗》、《茹溪渔隐丛话》、《文心雕龙》,《影梅庵忆语》

没有再看看这些~~~

中国古书之最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韵书是《切韵》。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

  第一部字书是《字通》。

  第一部诗集是《诗经》。

  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

  弟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是《世说新语》。

  第一部论语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是《史记》。

  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是《汉书》。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是《史通》。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著是《天工开物》。

  第一部植物学辞典是《全芳备祖》。

  第一部药典书是《新修本草》。

  第一部药典书籍是《黄帝内经素问》。

  第一部地理书是《禹贡》。

  第一部茶叶制作书是《茶经》。

  第一部建筑学专著是《营造法式》。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是《盘珠算法》。

  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是《古画品录》。

  第一部系流的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寄》。

  第一部戏曲史是《宋元戏曲韵史》。

  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是《七略》。

1 上古祖先的足音——《尚书》

2 风雨沧桑春秋录——《左传》

3 阴阳二爻知天算命——《周易》

4 仁爱修身定乾坤——《论语》

5 人道和平科技先声——《墨子》

6 自然无为智慧高深——《老子》

7 浑沌齐物逍遥游——《庄子》

8 真经实论成就霸主业——《管子》

9 制胜之术智慧圣火——《孙子兵法》

10 人体宇宙生命揭秘——《黄帝内经》

11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

12 废戒规直心见性创禅宗——《坛经》

13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资治通鉴》

14 石破天惊道天机——《明夷待访录》

15 师夷长技制夷之道——《海国图志》

16 黑暗中的光辉梦幻——《大同书》

17 运筹帷幄安国兴邦——《建国方略》

18 亮煌煌开创新纪元——《新民主主义论》

19 酸甜苦辣自由放歌——《诗经》

20 九曲回肠泪洒丰碑——《楚辞》

21 千奇百怪神话渊薮——《山海经》

22 入木三分龙飞凤舞——《文心雕龙》

23 天地间纵横英雄气——《三国演义》

24 义旗奋英雄泪血染水泊——《水浒传》

25 极幻想之奇满人间之情——《西游记》

26 隐姓埋名写尽风情万种——《金瓶梅》

27 光怪陆离市井众生——“三言二拍”

28 花妖狐魅情系人世——《聊斋志异》

29 文人无行群丑毕现——《儒林外史》

30 辛酸泪荒唐言难解苦滋味——《红楼梦》

31 沉沉大地上的巨雷——《呐喊》

32 漫漫长夜里的火光——《女神》

33 人生旅途的启明星——《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