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的藏文作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关于爱国的藏文作文,第1张

听妈妈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很喜欢写写画画,尤其喜欢写字。那时候写的歪三扭四的,哪像字呀!但妈妈为了鼓励我,经常说我写的特别棒,所以我才有了今天的爱好—书法。自从上了学以后,我的藏文老师就成了我的书法启蒙老师,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字迹不仅整齐,而且字体特别漂亮,我很羡慕,也想象着有老师那样的字该多好呀!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写好字,正所谓“字如其人”。

这些对我影响很大。平时抄写笔记,写作业,我从来不马虎,常照着老师的字迹,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好每个字。后来,我的字也经常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去年我们学校开办了藏文书法兴趣班,老师在招学生入班,我第一个报了名。头一天进藏文兴趣班,我被那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华丽藏式装修深深吸引住了。墙上还贴了很多图文并茂的藏族民风、民俗,以及著名的藏族建筑的展板。还挂了很多藏族著名作家的唐卡。一张张整齐的藏式矮桌和垫子。

一下子调起了我写好藏文书法的兴致。讲课的是我的偶像—索朗旺姆老师。老师来了脸上充满了和蔼可亲的笑容,跟往常一样一点儿也不严肃,她首先讲藏文历史,说:“在松赞干布时期,西藏有文字,但没有统一的文字,没有办法发布政令,没有办法书写法律,也没有办法和周边邻近的国家进行书信联系。所以派吞米•桑布扎到印度学习。他经历千辛万苦来到印度,整整学习了3年,才创造了今天的藏文。”听到这些更加坚定了我学好藏文书法的信念。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识了竹笔饿写藏文字的木板,它有个有趣藏文名叫“江新”。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啊。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净啊,冰晶般闪耀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几年前,解放路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马路两旁瘦弱的小树苗遮挡不了炎炎烈日,人们连一处乘凉的地方都找不到,现在,解放路被工人叔叔们铺的平平展展,宽敞的柏油马路两旁,鲜花盛开,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无论你走到哪儿,树阴好像就会跟到哪儿,真是凉快极了。

以前,坐车去酒泉的公路两旁,放眼望去,满目都是荒漠原野,而今,人们在路边不仅栽种了很多的树木,而且还修建了独具乡村特色的农家风情园。酒航路边那美丽的清泽溪、水平如镜的金鼎湖、风景优美的鸳鸯池水库和新开发的金少湖更是引人注目,一路行来总有欣赏不完的美景。

以前,人们没有休闲娱乐的地方,自从航天广场修建起来后,清晨人们在那儿锻炼身体,茶余饭后人们都会聚集在广场上散步、运动,在那儿经常会有精彩的文艺节目演出,不但使我们这个小县城显得繁荣昌盛,更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藏文

编辑

藏文(བོད་ཡིག),指藏族使用的藏语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适用地区主要有:中国境内的藏族人,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境内的一部分人。藏文属于音位文字类的元音附标文字,[1] 关于藏文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是吐蕃时代公元7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派遣藏族语言学家吞弥·桑布扎到北印度学习梵文,回国后引用梵文字母创制的。雍仲本教则认为藏文是从象雄文演变而来。

据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吐弥桑布扎等16人赴天竺(印度)求学、拜师。返藏后,仿梵文“兰扎体”,结合藏文声韵,创制藏文正楷字体,又根据“乌尔都体”创制藏文草书。但这一传统观点已受到许多学者的怀疑。他们以为创造藏文的并不是被人们一再颂扬的吐弥桑布扎,而可能在吐蕃(松赞干布时代)之前就有古代文字,是用来记录原始宗教经典的。甚至有的学者倾向于认为“藏文是依据象雄文创制的[2] ”。

翻译如下:བོད་ཡིག་གི་རྩོམ་ཡིག་ཕ་ཡུལ་སྟོན་ཁ། ཤིང་ཧྥེང་ཧྲུའུ་ཨ་ཅེ་ལྡིང་བཞིན་འབབ་པ་བཞིན་ལོ་མ་དམར་པོ། འདྲ་བ་རྣམས་བསུ་ལོ་ལེགས་ཀྱི་ལོ་ཞིག་རེད། མེ་ཏོག་ཆུང་ཆུང་གྲ་སྒྲིག་དང་དེའི་གཅེན་པོ་གཅེན་མོ་རྣམས་ཞལ་གྱེས། ཞིང་པ་འི།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