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想去云南这趟线旅游,不知哪个旅游团好。谢谢各位了。
我在云南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于彩云之南同样充满着期待。去云南玩6月份开始,云南就是雨季,云南的雨季多数时间下在下午。一般是上午晴空万里,下午十分一定会来场阵雨的。不过,阵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对于出游的影响不是很大。在云南境内,铁路交通不是特别发达,主要依靠汽车。但是汽车车费相对比火车而言,价格要高出许多。另一方面,云南处于高原,山高并且公路上的车流量很大,所以,如果第一次来云南旅游,建议;走昆明——大理——丽江一线。一方面这里集中了云南主要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另外的一方面,就是昆明通往大理的铁路已经通车了,大大改善了交通往来。并且舒适、安全和便捷。
补充:就购物而言,你尽可以在云南或者在昆明选购当地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物件,我在云南购买了一款手包,花费6元。是经过砍价的。并且质量不错,颜色也很艳丽,具有鲜明的云南气息。很不错的。另外,您选择跟团旅游,就一定要在导游的安排下去购物。就我本人而言,我不喜欢这种带有强迫购物的购物方式。我觉得,出去游玩,重要的是换种心情,我不喜欢被导游领着出了这家商店,就进那家商店。友情提示:购物能够在市区的超市购买,就不要在景区购买。我05年去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景区游玩的时候,同样的“君山银针”茶叶,在景区内的价格比在超市的价格要高出了许多。
D1行程:昆明市区 花费:昆明世博园门票100元
在昆明市区,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昆明世博园依旧是外地来昆明后的首选旅游之地。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这里四季长春,昆明被称作“春城”。一年四季,这里的绿色植物开花不断,各种花卉应接不暇。
D2行程:昆明——大理 夜宿火车硬卧费用90元
具体铁路列车时刻表:
1、N982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2:36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6:10
2、N986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1:30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5:30
3、N992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3:17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7:30
4、N996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09:02 终到大理时间:当日15:40
大理下关古城是原大理国都。主要景点:苍山洱海(门票:30元) 蝴蝶泉(5元) 大理古城 崇圣寺三塔(30元)。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洱海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苍山,又名点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
苍山景色向来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点苍山顶显得晶莹娴静,不愧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
点苍山的云变幻多姿,时而淡如青烟,时而浓似泼墨。在夏秋之交,不时出现玉带似的白云横束在苍翠的山腰,长亘百里,竟日不消,妩媚动人。
在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18条溪水,泻于19峰之间,滋润着山麓坝子里的土地,也点缀了苍山的风光。苍山还是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不仅有几十种杜鹃,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绣球似的马缨花等。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南北长40公里,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
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
蝴蝶泉
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还有一处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蝴蝶泉。
蝴蝶泉的出名与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的描述有关。他写道:“泉上大树,当4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确也有这样的时候,来此聚会的彩蝶多得难以数计,色泽绚丽,如霞如锦。
前些年,蝴蝶数目减少,据有关方面考察,主要原因一是当地气候转向干燥,导致蝴蝶迁徙,二是农村大量使用杀虫药物,误伤不少蝴蝶幼虫。不过,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生态平衡的逐渐恢复,加之人们有意识地对蝴蝶采取保护措施,每年聚会的蝴蝶已与日俱增。
D3行程:大理——丽江 丽江古城门票:120元。住宿可以选择住在四方街上,费用可以80元标准间。同时,在傍晚十分去大研纳西古乐会听神秘的东巴古乐。费用50元。
丽江古城四方街及丽江木府是丽江著名的旅游景点。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丽江古城”是全世界第一个以“常民生活空间”成为世界遗产的。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千米,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城现有居民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千米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纳西话称大研古城为“英古都”,意思是江湾之地。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的金沙江畔,古城东南是数十里良田阔野。形状如同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取名大研镇(注:砚与研同音)。
丽江古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因为古代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筑城墙,就犹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不吉利。古城融合了纳西、白、藏、汉各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目前,城内保存着大片明清时的民宅,均是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为三坊一照壁。居民建筑布局灵活,注重装饰,精雕细刻,庭院种植花木,摆设盆景。城内水渠密布,跨水临渠的建筑十分普遍。(见附图)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见附图)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四方街为古城中心,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开头而建。这里是历代集市中心,每日万头躜动,热闹非常。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直通东南西北四郊,又从主街岔出从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往来畅便。街道全用五彩石铺砌,平坦洁净,晴不扬尘,雨不积水。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泉水来自玉河,河至镇产双石桥,分东、西、中三股流入古城,随街绕巷,穿墙过屋。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扬”的独特风貌。来到这里,倏然感受到“东方威尼斯”的韵味。城内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马龙潭和多处井泉至今尚存,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保持街市清洁。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厢房与壁围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间两层,朝南的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一般由下辈住用。房屋多在两面山墙伸出的檐下,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以祈“吉庆有余”。许多庭院门楼雕饰精巧,院内以卵石、瓦片、花砖铺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门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鸟兽。堂前廊檐大多比较宽,是一处温馨惬意的活动空间。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纳西人家,那小桥流水、花香影映的怡静的院落里,据说一百个人里出就出了十四个大学生,可见重教尚文之结果——这是一方集智慧精灵于此的水土。
纳西族许多人,尤其是纳西男子,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著名。(见附图)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
据史料记载,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是在明初至溥历时期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汉族画家,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
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的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
白沙壁画以其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白沙地处丽江城北约16公里,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镇,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为纳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
明朝时期,丽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显其富有,他大建宫室,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群。现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和大定阁等庙宇均为该时期所建。其中所藏的明代壁画,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宝积宫现存壁画558幅,是丽江壁画收藏最多的地方。大宝积宫和琉璃殿所保存的壁画尤为精华,这两个宫殿于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融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以及东巴教等多种宗教于一身。是独特的艺术珍品。在艺术风格上,反映出汉、藏、纳西等民族传统绘画技法与风格的互相融汇。壁画内容上则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明显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经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描绘,这些画都明显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见附图)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0000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其中称作《磋模》的东巴舞谱,包括数十种古乐舞的舞蹈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对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见附图)
附录一: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转载于“丽江纳西网”)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A.平面布局与建筑特色: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 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四坊房屋组成的封闭式四合宅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或漏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丽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们的变异、演化、发展和组合。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有悬山和在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整个构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联结节点部位,根据受力的情况,分别使用“两磴榫”、“大头榫”、“平插榫”,井设暗梢等柔性节点,以利于抗震。下重(士垃)上轻(木板)的护墙体坚固实用。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其重点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门楼的形式有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及木构架式三种,砖拱式门楼多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搂式样。木过梁平拱式门楼则是以木过梁承托、外包簿砖的三滴水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檐下用多层花板、花罩装饰。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内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装饰。房屋的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乌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对梁枋、往头、栏杆、柱础、勒脚、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装饰。如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俗称“狮子头”,往础亦雕成圆鼓形、瓶形等。
C.民居庭院设计: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古朴,布局严谨。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构成。
附录二: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历至此,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之古称。由此可见,早在明代,这里就是丽江的重要集镇了。
束河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被称为清泉之乡。束河民居建筑群的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束河街头有一潭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潭周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远近汩汩有声。村庄中心有长33米、宽27米的小小四方街,与古城四方街一样可以引水冲洗。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也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束河曾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编等手工业闻名于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束河就开设了由政府公助的义学馆和三所私塾,近、现代又创办了小学、中学,使束河成为著名的人才之乡。过去束河村从事皮革业的有300多户,日产皮鞋500双,各种皮货远销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有的商人甚至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国。故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在宁蒗中甸、德钦,至今还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1942年,束河皮匠村与国际组织合作,通过贷款、集股合资开办过“皮革合作社”。
如今,倘佯于龙泉之畔,漫步于束河古街,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作为大研古城周边民居建筑的束河民居,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吸引着各种肤色的众多游客。
附录三:关于“丽江世界遗产公园”建设项目的信息
据丽江电视台2003年11月28日报道,建设中的“丽江世界遗产公园”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正进入倒计时阶段。
规划中位于雪山中路延伸线以北的“丽江世界遗产公园”,由丽江三朵园林旅游开发公司投资,由昆明华凯园林发展公司设计施工,占地面积500亩,是丽江市近期重大建设项目之一。
“丽江世界遗产公园”是为了配合丽江市旅游“二次创业”和三项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而规划建设的,公园内规划有泸沽湖、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老君山、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十多个三江并流主要景区景点的微缩景观和名人雕塑以及东巴记忆文籍展馆等主要设施。建设完工后,游客将可以在公园内直观地了解丽江市及三江并流区域的主要景区景点、民风民俗,起到宣传景区、引导游客的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该项目于2003年11月5日开工建设,计划于2004年4月30日竣工。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紧张的倒计时阶段。
附录四: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我在云南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于彩云之南同样充满着期待。在云南境内,铁路交通不是特别发达,主要依靠汽车。但是汽车车费相对比火车而言,价格要高出许多。另一方面,云南处于高原,山高并且公路上的车流量很大,所以,如果第一次来云南旅游,建议;走昆明——大理——丽江一线。一方面这里集中了云南主要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另外的一方面,就是昆明通往大理的铁路已经通车了,大大改善了交通往来。并且舒适、安全和便捷。
D1行程:昆明市区 花费:昆明世博园门票100元
在昆明市区,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昆明世博园依旧是外地来昆明后的首选旅游之地。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这里四季长春,昆明被称作“春城”。一年四季,这里的绿色植物开花不断,各种花卉应接不暇。
D2行程:昆明——大理 夜宿火车硬卧费用90元
具体铁路列车时刻表:
1、N982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2:36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6:10
2、N986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1:30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5:30
3、N992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3:17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7:30
4、N996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09:02 终到大理时间:当日15:40
大理下关古城是原大理国都。主要景点:苍山洱海(门票:30元) 蝴蝶泉(5元) 大理古城 崇圣寺三塔(30元)。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洱海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苍山,又名点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
苍山景色向来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点苍山顶显得晶莹娴静,不愧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
点苍山的云变幻多姿,时而淡如青烟,时而浓似泼墨。在夏秋之交,不时出现玉带似的白云横束在苍翠的山腰,长亘百里,竟日不消,妩媚动人。
在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18条溪水,泻于19峰之间,滋润着山麓坝子里的土地,也点缀了苍山的风光。苍山还是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不仅有几十种杜鹃,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绣球似的马缨花等。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南北长40公里,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
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
蝴蝶泉
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还有一处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蝴蝶泉。
蝴蝶泉的出名与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的描述有关。他写道:“泉上大树,当4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确也有这样的时候,来此聚会的彩蝶多得难以数计,色泽绚丽,如霞如锦。
前些年,蝴蝶数目减少,据有关方面考察,主要原因一是当地气候转向干燥,导致蝴蝶迁徙,二是农村大量使用杀虫药物,误伤不少蝴蝶幼虫。不过,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生态平衡的逐渐恢复,加之人们有意识地对蝴蝶采取保护措施,每年聚会的蝴蝶已与日俱增。
D3行程:大理——丽江 丽江古城门票:120元。住宿可以选择住在四方街上,费用可以80元标准间。同时,在傍晚十分去大研纳西古乐会听神秘的东巴古乐。费用50元。
丽江古城四方街及丽江木府是丽江著名的旅游景点。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丽江古城”是全世界第一个以“常民生活空间”成为世界遗产的。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千米,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城现有居民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千米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纳西话称大研古城为“英古都”,意思是江湾之地。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的金沙江畔,古城东南是数十里良田阔野。形状如同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取名大研镇(注:砚与研同音)。
丽江古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因为古代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筑城墙,就犹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不吉利。古城融合了纳西、白、藏、汉各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目前,城内保存着大片明清时的民宅,均是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为三坊一照壁。居民建筑布局灵活,注重装饰,精雕细刻,庭院种植花木,摆设盆景。城内水渠密布,跨水临渠的建筑十分普遍。(见附图)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见附图)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四方街为古城中心,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开头而建。这里是历代集市中心,每日万头躜动,热闹非常。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直通东南西北四郊,又从主街岔出从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往来畅便。街道全用五彩石铺砌,平坦洁净,晴不扬尘,雨不积水。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泉水来自玉河,河至镇产双石桥,分东、西、中三股流入古城,随街绕巷,穿墙过屋。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扬”的独特风貌。来到这里,倏然感受到“东方威尼斯”的韵味。城内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马龙潭和多处井泉至今尚存,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保持街市清洁。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厢房与壁围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间两层,朝南的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一般由下辈住用。房屋多在两面山墙伸出的檐下,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以祈“吉庆有余”。许多庭院门楼雕饰精巧,院内以卵石、瓦片、花砖铺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门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鸟兽。堂前廊檐大多比较宽,是一处温馨惬意的活动空间。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纳西人家,那小桥流水、花香影映的怡静的院落里,据说一百个人里出就出了十四个大学生,可见重教尚文之结果——这是一方集智慧精灵于此的水土。
纳西族许多人,尤其是纳西男子,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著名。(见附图)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
据史料记载,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是在明初至溥历时期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汉族画家,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
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的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
白沙壁画以其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白沙地处丽江城北约16公里,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镇,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为纳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
明朝时期,丽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显其富有,他大建宫室,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群。现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和大定阁等庙宇均为该时期所建。其中所藏的明代壁画,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宝积宫现存壁画558幅,是丽江壁画收藏最多的地方。大宝积宫和琉璃殿所保存的壁画尤为精华,这两个宫殿于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融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以及东巴教等多种宗教于一身。是独特的艺术珍品。在艺术风格上,反映出汉、藏、纳西等民族传统绘画技法与风格的互相融汇。壁画内容上则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明显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经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描绘,这些画都明显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见附图)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0000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其中称作《磋模》的东巴舞谱,包括数十种古乐舞的舞蹈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对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见附图)
附录一: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转载于“丽江纳西网”)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A.平面布局与建筑特色: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 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四坊房屋组成的封闭式四合宅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或漏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丽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们的变异、演化、发展和组合。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有悬山和在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整个构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联结节点部位,根据受力的情况,分别使用“两磴榫”、“大头榫”、“平插榫”,井设暗梢等柔性节点,以利于抗震。下重(士垃)上轻(木板)的护墙体坚固实用。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其重点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门楼的形式有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及木构架式三种,砖拱式门楼多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搂式样。木过梁平拱式门楼则是以木过梁承托、外包簿砖的三滴水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檐下用多层花板、花罩装饰。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内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装饰。房屋的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乌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对梁枋、往头、栏杆、柱础、勒脚、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装饰。如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俗称“狮子头”,往础亦雕成圆鼓形、瓶形等。
C.民居庭院设计: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古朴,布局严谨。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构成。
附录二: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历至此,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之古称。由此可见,早在明代,这里就是丽江的重要集镇了。
束河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被称为清泉之乡。束河民居建筑群的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束河街头有一潭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潭周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远近汩汩有声。村庄中心有长33米、宽27米的小小四方街,与古城四方街一样可以引水冲洗。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也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束河曾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编等手工业闻名于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束河就开设了由政府公助的义学馆和三所私塾,近、现代又创办了小学、中学,使束河成为著名的人才之乡。过去束河村从事皮革业的有300多户,日产皮鞋500双,各种皮货远销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有的商人甚至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国。故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在宁蒗中甸、德钦,至今还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1942年,束河皮匠村与国际组织合作,通过贷款、集股合资开办过“皮革合作社”。
如今,倘佯于龙泉之畔,漫步于束河古街,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作为大研古城周边民居建筑的束河民居,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吸引着各种肤色的众多游客。
附录三:关于“丽江世界遗产公园”建设项目的信息
据丽江电视台2003年11月28日报道,建设中的“丽江世界遗产公园”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正进入倒计时阶段。
规划中位于雪山中路延伸线以北的“丽江世界遗产公园”,由丽江三朵园林旅游开发公司投资,由昆明华凯园林发展公司设计施工,占地面积500亩,是丽江市近期重大建设项目之一。
“丽江世界遗产公园”是为了配合丽江市旅游“二次创业”和三项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而规划建设的,公园内规划有泸沽湖、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老君山、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十多个三江并流主要景区景点的微缩景观和名人雕塑以及东巴记忆文籍展馆等主要设施。建设完工后,游客将可以在公园内直观地了解丽江市及三江并流区域的主要景区景点、民风民俗,起到宣传景区、引导游客的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该项目于2003年11月5日开工建设,计划于2004年4月30日竣工。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紧张的倒计时阶段。
附录四: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我在云南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于彩云之南同样充满着期待。去云南玩6月份开始,云南就是雨季,云南的雨季多数时间下在下午。一般是上午晴空万里,下午十分一定会来场阵雨的。不过,阵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对于出游的影响不是很大。在云南境内,铁路交通不是特别发达,主要依靠汽车。但是汽车车费相对比火车而言,价格要高出许多。另一方面,云南处于高原,山高并且公路上的车流量很大,所以,如果第一次来云南旅游,建议;走昆明——大理——丽江一线。一方面这里集中了云南主要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另外的一方面,就是昆明通往大理的铁路已经通车了,大大改善了交通往来。并且舒适、安全和便捷。
D1行程:昆明市区 花费:昆明世博园门票100元
在昆明市区,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昆明世博园依旧是外地来昆明后的首选旅游之地。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这里四季长春,昆明被称作“春城”。一年四季,这里的绿色植物开花不断,各种花卉应接不暇。
D2行程:昆明——大理 夜宿火车硬卧费用90元
具体铁路列车时刻表:
1、N982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2:36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6:10
2、N986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1:30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5:30
3、N992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3:17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7:30
4、N996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09:02 终到大理时间:当日15:40
大理下关古城是原大理国都。主要景点:苍山洱海(门票:30元) 蝴蝶泉(5元) 大理古城 崇圣寺三塔(30元)。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洱海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苍山,又名点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
苍山景色向来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点苍山顶显得晶莹娴静,不愧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
点苍山的云变幻多姿,时而淡如青烟,时而浓似泼墨。在夏秋之交,不时出现玉带似的白云横束在苍翠的山腰,长亘百里,竟日不消,妩媚动人。
在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18条溪水,泻于19峰之间,滋润着山麓坝子里的土地,也点缀了苍山的风光。苍山还是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不仅有几十种杜鹃,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绣球似的马缨花等。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南北长40公里,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
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
蝴蝶泉
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还有一处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蝴蝶泉。
蝴蝶泉的出名与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的描述有关。他写道:“泉上大树,当4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确也有这样的时候,来此聚会的彩蝶多得难以数计,色泽绚丽,如霞如锦。
前些年,蝴蝶数目减少,据有关方面考察,主要原因一是当地气候转向干燥,导致蝴蝶迁徙,二是农村大量使用杀虫药物,误伤不少蝴蝶幼虫。不过,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生态平衡的逐渐恢复,加之人们有意识地对蝴蝶采取保护措施,每年聚会的蝴蝶已与日俱增。
D3行程:大理——丽江 丽江古城门票:120元。住宿可以选择住在四方街上,费用可以80元标准间。同时,在傍晚十分去大研纳西古乐会听神秘的东巴古乐。费用50元。
丽江古城四方街及丽江木府是丽江著名的旅游景点。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丽江古城”是全世界第一个以“常民生活空间”成为世界遗产的。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千米,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城现有居民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千米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纳西话称大研古城为“英古都”,意思是江湾之地。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的金沙江畔,古城东南是数十里良田阔野。形状如同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取名大研镇(注:砚与研同音)。
丽江古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因为古代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筑城墙,就犹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不吉利。古城融合了纳西、白、藏、汉各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目前,城内保存着大片明清时的民宅,均是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为三坊一照壁。居民建筑布局灵活,注重装饰,精雕细刻,庭院种植花木,摆设盆景。城内水渠密布,跨水临渠的建筑十分普遍。(见附图)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见附图)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四方街为古城中心,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开头而建。这里是历代集市中心,每日万头躜动,热闹非常。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直通东南西北四郊,又从主街岔出从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往来畅便。街道全用五彩石铺砌,平坦洁净,晴不扬尘,雨不积水。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泉水来自玉河,河至镇产双石桥,分东、西、中三股流入古城,随街绕巷,穿墙过屋。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扬”的独特风貌。来到这里,倏然感受到“东方威尼斯”的韵味。城内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马龙潭和多处井泉至今尚存,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保持街市清洁。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厢房与壁围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间两层,朝南的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一般由下辈住用。房屋多在两面山墙伸出的檐下,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以祈“吉庆有余”。许多庭院门楼雕饰精巧,院内以卵石、瓦片、花砖铺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门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鸟兽。堂前廊檐大多比较宽,是一处温馨惬意的活动空间。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纳西人家,那小桥流水、花香影映的怡静的院落里,据说一百个人里出就出了十四个大学生,可见重教尚文之结果——这是一方集智慧精灵于此的水土。
纳西族许多人,尤其是纳西男子,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著名。(见附图)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
据史料记载,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是在明初至溥历时期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汉族画家,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
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的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
白沙壁画以其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白沙地处丽江城北约16公里,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镇,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为纳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
明朝时期,丽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显其富有,他大建宫室,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群。现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和大定阁等庙宇均为该时期所建。其中所藏的明代壁画,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宝积宫现存壁画558幅,是丽江壁画收藏最多的地方。大宝积宫和琉璃殿所保存的壁画尤为精华,这两个宫殿于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融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以及东巴教等多种宗教于一身。是独特的艺术珍品。在艺术风格上,反映出汉、藏、纳西等民族传统绘画技法与风格的互相融汇。壁画内容上则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明显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经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描绘,这些画都明显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见附图)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0000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其中称作《磋模》的东巴舞谱,包括数十种古乐舞的舞蹈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对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见附图)
附录一: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转载于“丽江纳西网”)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A.平面布局与建筑特色: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 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四坊房屋组成的封闭式四合宅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或漏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丽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们的变异、演化、发展和组合。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有悬山和在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整个构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联结节点部位,根据受力的情况,分别使用“两磴榫”、“大头榫”、“平插榫”,井设暗梢等柔性节点,以利于抗震。下重(士垃)上轻(木板)的护墙体坚固实用。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其重点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门楼的形式有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及木构架式三种,砖拱式门楼多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搂式样。木过梁平拱式门楼则是以木过梁承托、外包簿砖的三滴水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檐下用多层花板、花罩装饰。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内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装饰。房屋的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乌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对梁枋、往头、栏杆、柱础、勒脚、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装饰。如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俗称“狮子头”,往础亦雕成圆鼓形、瓶形等。
C.民居庭院设计: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古朴,布局严谨。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构成。
附录二: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历至此,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之古称。由此可见,早在明代,这里就是丽江的重要集镇了。
束河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被称为清泉之乡。束河民居建筑群的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束河街头有一潭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潭周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远近汩汩有声。村庄中心有长33米、宽27米的小小四方街,与古城四方街一样可以引水冲洗。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也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束河曾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编等手工业闻名于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束河就开设了由政府公助的义学馆和三所私塾,近、现代又创办了小学、中学,使束河成为著名的人才之乡。过去束河村从事皮革业的有300多户,日产皮鞋500双,各种皮货远销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有的商人甚至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国。故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在宁蒗中甸、德钦,至今还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1942年,束河皮匠村与国际组织合作,通过贷款、集股合资开办过
本文2023-08-21 07:23: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