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的修复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古籍修复的修复历史,第1张

第二种:在宋代出现,这是因为之前书籍和古画修复不分家,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古籍修复也蓬勃发展,逐渐独自发展。成为单独的技艺。第三种: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考古发掘发现有很多绢帛上有修改、挖补的痕迹。部分学者认为此时为古籍修复的萌芽。第四种:认为夏商周时期,这个是因为考古发掘,有很多龟甲兽骨上有1、2、3等刻画符号。在册页研究的学术界,龟甲上的刻画符号在当时应该是用绳子、皮革串连在一起,作为页数标注所以刻画。串联便形成早起册页。册页出现之时,就是古籍修复成立之时。

古籍修复流派

古籍修复流派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到民国时期还存在的有如下几派。沪派、苏派、扬派、京派、蜀派、徽派、岭南派、鲁派、津派。所存在的派别和书画装裱的派别大体一致。解放后随着古籍修复艺人的岁数逐渐增长,后续无人或者技艺人相继另寻它路。沪派、蜀派、徽派、岭南、鲁派、津派,大部分在1970年左右消失,津派是消失最晚的,津派古籍修复的老艺人陆玉枢所传最后一名弟子与2004年左右停止修复,为津派最后一个名古籍修复艺人现为竹影法师。

古籍修复过程

古籍修复因为时代和流派不同修复过程也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收到修复的书籍:这个过程是修复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这个环节修复师傅要检查送来的古书的破损程度、珍惜程度。和书籍的持有者商讨价格、修复要求、修复时间。因为修复古籍需要把珍藏的书相当长时间放在修复师傅手里,所以一般修复师傅只为熟人或者熟人介绍的朋友修复。从古至今修复师傅和古书持有者之间主要是口头约定为准,无凭证票据的存在,所以收到古书和客户商议领悟客户修复的要求、心情、心境、品味等成为最重要的环节。

2:对书籍资料记录:1970年之前的修复都是把每页文字都要抄录下来以便修复时方便检查和配页。津派在2000年时把照相技术引入修复,将古籍做影像资料储存。比过去更加科学,但是因为涉及古籍版权问题,自竹影法师停止修复后,影像资料的储存在修复中被取消。只有博物馆工作的部分修复师傅继续沿用古籍修复中的,影像保存环节。

3:拟定修复方法:古书的各种破损、污渍等被修复艺人叫做书病。古书艺人视书为孩子,所以修复如看病。古书修复也有望闻问切。望:指的是检查破损、污渍、纸张、绢帛等材质的的现有情况。闻:指的是通过气味判定,纸张的矾化程度、有无霉烂。问:指的是要询问书籍来历,如果书籍现在的持有者是长期居住南方则选用白芨作为浆糊,如果长期居住北方则选用面糊作为浆糊。客户不同的居住地域也决定了修复方法和修复材料。而且要向书籍的持有者询问书籍的年代、版本、曾经印刷地域,这点很重要,因为修复师傅对于古籍断代能力不高,所以询问下书籍持有者详细内容很必要。对于修复甚至是决定成败的。切:指的是修复师傅抚摸和检查书籍材质的保存状况。纸张的薄厚、是不是曾经有修复。

4:因为册页形制不同从第四部开始不一样。线装册页的第四步是拆线

5:拆纸钉

6:拆包角

7:清洗书页,师傅们根据各自流派配置专门的洗书水。

8:处理虫眼或者根据书病的情况托表或者点镶。

9:装订

10:制作书函

11:送交藏书者完成修复任务

白血病(leukemia)是指发生于造血器官,以血液和骨髓中的白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发育异常的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

其特征为一种或几种血细胞成分的自发性、进行性异常增殖,具有质和量改变的异常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国外自1845年起开始认识本病,至今虽已有一个半世纪,但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及某些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苯、氯霉素、某些农药中毒)等有关。国内外尚无特异的药物能彻底治愈。西医采用联合化疗方法诱导缓解,但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有资料表明,我国白血病死亡率3~4/10万,预后较差。

中医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类似症候在历代的一些医书中有所记载。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描述的“五劳虚极羸瘦”,《圣济总录虚劳门》之“急劳”等。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形成“症瘕”。因而,白血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虚劳”、“急劳”、“症瘕”、“积聚”、“痰核”等范畴中。

现代约自1955年起就开始应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此后,直至60年代,是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研究白血病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临床资料及理论探讨文章不多,仅23篇,且多数属个案治疗经验。多数的临床经验总结主要是在70~80年代累起来的。70年代中,从中药中提取出的靛玉红、叁尖杉脂堿等,经临床验证,对白血病疗效良好,是我国发现的治白血病良药,提示开发应用中医药对玫克白血病具有广阔的前景。80年代报道病例数不断增多,至1990年为止,国内期刊共发表了有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研究的文章近200篇(包括5例以下的个案50多篇)。据粗略统计,报道的总病例数有3000例左有,使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如对白血病的病因调查研究和中医学探讨,从细胞动力学、免疫学指标、动物实验对照治疗和辨证分型与血象、骨髓及血、尿环核苷酸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探讨中医中药的治疗机理。还有人系统地研究了1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脉象变化特点,认为脉象的变化与疾病性质、感邪轻重和正气盛衰有一定的规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诊治白血病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临床应用来看,用中药治疗白血病有两方面的倾向:是根据已知中药对白血病具有明确的疗效,且本身毒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以中药为主进行治疗。二是利用中药具有调整机体偏胜、降低化疗药物毒性的作用,以中药为辅,配合西药进行治疗。据观察,中西药合用,疗效一般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故临床上常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为主。此外,也有一些用气功、针灸、中成药治疗本病的零星报道。

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虽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如何使治疗方案、疗效标准趋于统一、稳定,减少组方用药的随意性,提高中医药的疗效,除必要的文献研究总结外,还需要临床进一步作药物筛选,有效成分分析及剂型改革等等。

详见百科词条:白血病 [ 最后修订于2016/7/20 10:01:29 共103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急救绿豆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急救绿豆丸 1 拼音

jí jiù lǜ dòu wán

2 处方

绿豆250克 车前子 大麦冬 灯草 甘草各60克

3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朱砂15克为衣。

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生津利尿。治夏月中暑受热,霍乱吐泻,腹痛转筋,痢疾。

5 急救绿豆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克,温茶送下。

6 摘录

《痘疹会通》

古籍中的急救绿豆丸 《急救便方》:[救诸毒]杂瓜果毒

(桂心为末,饭丸绿豆大,用水吞下十数丸,即愈,加以麝香尤妙。)《急救便方》

《急救广生集》:[卷九·外治补遗]立回惊症丸

症或灯草汤,或金银花,或薄荷汤,磨化一丸,送下立效。须死可回生。《急救广生集》清程鹏程公元1805年

《急救广生集》:[卷九·外治补遗]牙痛方

(七粒开口)、蕲艾(一钱),上味用水一钟,煎数沸,频频漱口立止。《急救广生集》清程鹏程公元1805年

《急救便方》:[救诸毒]解百毒

利之亦可。又解毒丸∶用板蓝根四两,贯众(去毛,)青黛恍惚十五丸烂嚼,新水送下,两次即解。《急救便方》

《文堂集验方》:[卷一]风痫诸症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根小小的银针,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医药已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列入“非遗”名单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以让传承更长久,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申遗”成功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宣告成功不是最终目标。

“申遗成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表示,申遗成功是中医针灸更好发展的良好契机。

作为民族文化和创造力的代表形式之一,针灸被列入“非物质遗产”名录,将有助于这一“遗产”发挥媒体作用,与包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开展对话,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是促进针灸在世界健康发展、恢复针灸原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申遗”不等于“濒危”

说到“申遗”,人们往往会想到“濒危”。那么这是中医针灸申遗的原因吗?

吴刚说,中医针灸并没有濒危,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认可度。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被广泛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濒危且急需抢救的,即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一类是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项目,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属于其中。

针灸是中医最突出的部分,这一千年来积累和总结的传统技艺,至今仍难以被现代科技所取代。因此,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申报工作。

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结合。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黄龙祥说,针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独特医疗方法,已有2000-3000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经络、穴位、腧穴治未病的理论,产生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这些独特的传统医疗方法在中华民族的疾病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容忽视的是,针灸发展至今,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针灸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如电针、激光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药、穴位磁疗、穴位红外辐射等。这些治疗方法的结合,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但与此同时,与经络穴位相关的传统针灸技术和治疗方法却越来越少。另外,虽然针灸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普及,中医针灸的理论及其文化内涵被忽视和淡化了。黄龙祥对此表示非常痛心。

黄龙祥认为,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针灸,同时保留传统理论和技术,找到更好的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方式。

希望能惠及更多人。

“未来,我们将继续提高中医针灸的共享度,造福更多人。”王国强,直接

首先,有必要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通过考察传统针灸在当代中医针灸中的地位,可以确定其自身的价值,进而创造适合其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在充分尊重和维护传统传承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传承模式,进一步完善传承机制,建立传承人工作室。此外,要开展代表性传承人的口述记录和出版工作,整理出版针灸古籍,向公众普及针灸知识。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组织专家开展中医药针灸、中医药文化战略研究,大力发展中医药,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