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一些教人做人做事方面的书,可以帮我推荐一些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我想看一些教人做人做事方面的书,可以帮我推荐一些吗,,第1张

⒈《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张振学

要讲的是为人处事和做人,从书名都可看出。

自己认为读了:可以了解自己的身心,

也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处理事情那些,对人态度的不足!

⒉《冰鉴》曾国藩

里面全是曾一生用来识人相士的手段。

全文不多,有兴趣可以传给你看。

⒊《快乐的人生》《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卡纳基

《人性的弱点》是必看的,我超喜欢的,

这也是一本叫你如何为人处事,察言观色的书。

  国藩猎头为你回答:

  曾国藩是真心实意地喜爱人才,并认识到人才是事业成败决定的因素,他认为“要举天下才,成天下事”。他善于从地位卑下的人群中,或是这人还没有展露才华时识人,他识人有五个方面:

  第一、从德识上认人。曾国藩对德识的排列顺序是“德、识、学、才”。他认为:“德”为主“才”为辅,若二者不能兼顾,宁可取无才,而不能无德,尤其是处于重要地位的人。而关于“学”与“识”方面,他说办大事者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因此,管理者识人就特别要讲究道德、操守和见识。

  第二、从志趣上去识别人才。一个人的爱好、兴趣体现了他的价值观,是衡量一个人品位是否高尚的重要方面。曾国藩曾说过:选择将领最主要的不是看一个人打仗、行军的才干,而应该看他对待名利的态度。如果是选择行政人才,曾国藩认为是要看官气重不重。什么是官气呢?官气就是喜欢讲资格、排场,而且自己不愿意做实事,吃不了苦,不愿意到基层去。官气多一分,血性就少一分,这样的人不能用。对于文人,也就是“知识分子”,好说“大话”者不可重用,因为爱说大话的人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容易。

  第三、从修为上识人。一个人的品行是能够通过修炼来提高的。曾国藩从修为上识人的判别标准:一是“端庄厚重是贵相”;二是“谦卑含容是贵相”,就是谦虚且喜怒哀乐不表现在脸上;三是“心存济物是富相”,就是心里面不只是想到自己,更要去关心你之外的人;四是“事有归着是富相”,就是做事情有着落,如果做事情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这种人成不了大事。

  第四、从小事上认人。曾国藩很看中认真对待小事的人,他常常对别人说,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学问都蕴含在我们日常的家庭小事中。

  第五、从长相上识人。一是“邪正看鼻眼”,如果要知道这个人是正人君子还是小人,就从鼻子和眼睛来看。比如看眼珠的方位,在谈话时某人眼珠总是在上面,说明心地很狂傲;眼珠在下面的,则城府很深;眼珠总是左右移动,则心神不安宁。二是“真假看嘴唇”,就是这个人是真诚,还是虚伪要看嘴巴。三是“主意看脚跟”,脚跟厚实粗壮就是有主意和拿得定主意,反则就不好。四是“功名看气宇”。“气宇”不是说这个人长得很英俊、很漂亮,而是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心的修养结合起来,给人的总体的体现。五是“事业看精神”。那种病恹恹有气无力的人就是再有能力、再有品质,到具体的事他也会搞不定。我们任命总经理、任命总裁,应该要看他的精气神。六是看思维有无条理,就是说话。“敏于行而讷于言”,话说得太多不是好事,言多必失!曾国藩讲:话不在多,关键在六个字,一是“重事理”,一是“担斤两”。就是话要说到点子上、要有分量,套话、空话都不用讲。

  在用才方面,曾国藩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1、广收慎用,凡是有一技之长来投奔曾国藩的,他都会收下。但在使用上很慎重,曾国藩说:为了今后不轻易罢免一个人,我不轻信、不轻易疏远、也不轻易重用一个人。

  2、因量器使。曾国藩认为人才的价值就是使用得当,世界上不要怕没有人才,而要担忧怎样使用人才。

  3、爱惜异才。对于不可多得的异才,用人者要有特别的爱惜之心。

  4、笼络亲信。历代的官吏都会做这样的事,曾国藩也不例外。

  曾国藩认为“识人”外,还要培养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宏奖。大家觉得对下属严厉才能使他们成才,但曾国藩认为人才是靠表扬出来的。他曾经对部下一再讲过:要注意工作方法,就是对部下做得好的,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扬他;做得不好的,要单独叫到办公室去批评,即“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

  曾国藩读书之道

  曾国藩素有清朝“中兴重臣”之称,而他酷爱读书、善于读书亦是许多人无法企及。即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有诸多借鉴之处。

  曾国藩爱书之甚,乃至不惜负债贷款也要购得,他认为“买书不可不多”。清道光十六年,他从京师(今北京)“贷百金,南归过金陵(今南京),尽以购书”。古往今来,爱读者不计其数,可舍得贷款负债购书者又有几人

  这些书买回家后,他爱不释手,如饥似渴,恨不得全部读完。于是,“侵晨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庭户者几一年”,简直到了“世间百事,唯有读书”之地步。可他却以此为乐,认为“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

  他从小就养成诵读习惯,一则可在抑扬顿挫声中享受其乐,品味其意;二则能增强记忆,出口成章,以至于一些名篇名句终老不忘。据史载,曾国藩五岁即“受学于庭,诵读颖悟”,十五岁能成篇背诵《周礼.仪礼》、《史记》、《昭明文选》等名著篇章。即使到了花甲之年,仍能成篇背诵《离骚》,且能在行军途中背诵《上林赋》等名篇。

  如何读书、读好书,曾国藩有着独到见解。他觉得,“看书不可不知所择”,首先要有重点,懂得选择,尤其要选那些经典名著,质量才有保证。他平生最爱读的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司马迁的《史记》,道家名著《庄子》,司马光的《汉书》,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翰愈之文章等。

  他读书从不走马观花,严谨深入,锲而不舍,直到读懂方休。比如“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一书不看完,断不看他书”,并且精读细品,“先认其貌,后观其神”。这位戎马一生的儒将重臣尽管军务政事缠身,但每个时期都必制订不同读书课程,其中尤重历史,“每日读史十页”,终其一生。

  他涉猎广泛,孜孜以求,永无止境,曾说“余平生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矣。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认识,一耻也……”百密一疏,本无可厚非,但他深以为憾。这种可贵的精神连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很佩服:“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读书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言传身教,谆谆教导子孙后代。他留下的一千余封家书多数有教子读书内容。其中,有指导性要求:“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也有研读篇目:如《尚书》、《史记》、《汉书》、《昭明文选》等名著;更有教导读书重要意义:“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读书,已不仅仅是曾国藩个人爱好,更是他治家传世重要法宝。

  深圳国藩猎头

鬼谷子识人术八句口诀

第一、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要仔细观察他平时的行为,看他在善恶之间是如何做取舍的,从而了解他的真实性格。如果他是一个心怀正义的人,那么他面对丑恶的事情,他会表现出讨厌的情绪,或者面对可怜的人,他会情不自禁流露出怜悯的表情。但如果他要是没有任何情绪的话,那就证明他是一个特别冷漠的人,这样的人你在相处的过程当中就不适合谈心。

第二、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观察他平时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这是最能看出一个人处理事情的能力,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判断一般都是他最真实的反应。如果他并不能很好的处理,特别慌乱的话,就证明他抗压能力不行,不能将重大事情拜托于他。

第三、观其志质,以晓其名

根据他的志向,看他是不是一个人努力向远大大志向靠近的人。如果他只是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不努力拼搏完全没有认真做事的样子,这样的人终究也做不成什么大事,只是想想罢了。诸葛亮就曾经说过:“志当存高远。”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不断的奋发图强,这样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第四、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观察他平时做事情的目的,从而分辨他真实的本性。一个人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会从自己的本性出发进行判断,如果他经常斤斤计较,唯利是图,那么就证明他是一个崇尚利益的人。跟你这样的人合作,迟早会因为其他的利益遭到背叛,也是最有可能坑害你的人。

第五、观其爱敬,以晓通塞

观察他的榜样和学习对象,从而也可以了解到他的人际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他的身边全是贤良之人,那么他的道德品行也一定不会差,要不贤良之人也不会和他真心相处。

第六、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观察这个人平时的面部表情,也可以判断这个人的品性。一个思想和行为成熟的人,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的,不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把所有的情绪都写在脸上。而反之,往往不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性情都比较暴躁容易被人利用。

第七、观其所短,以晓所长

任何人做事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所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能只看他的一面。只有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将这个人看得更全面。就像有的人做事比较果断,但是他并不能将事情考虑得非常周到。而有的人做事非常谨慎,但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胆小缺乏魄力。所以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了他全面的性格,在相处过程当中才能“对症下药”。

第八、观其聪明,以晓所达

这一条是最重要的一条,就像人们常说选择“潜力股”一样,你要通过这个人的能力、智慧等各种原因来判断他未来的发展。就像在职场当中很多领导在提拔人员的时候,考核的就是这个人的眼界见识智慧等因素,这样的人也是特别值得相交的,因为他会带着你也越来越优秀。

圣人孔子曾经感叹说:“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难。大自然还有春秋冬夏和早晚,可人心莫测,有些人表面看上去好像很老实,但内心世界却包得严严实实,深藏不露,谁又真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呢?

但是孔子在《论语》中,他老人家还是留下了3句非常经典的识人术口诀,可以帮我们看人八九不离十。这三句经典的观人术口诀,是从三个方面来看人,帮我们看人一看一个准。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

01、看价值观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意思就是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其实,这段话就是告诉人们,要了解一个人,先要看他的价值观,再判断能否交往。你看他凭什么东西在做事,这就叫“视其所以”;你看他是为了说明东西在做事,这就叫“观其所由”;你看他做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就叫“察其所安”。

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三个角度跟一个人聊天,了解他的做人做事的方式,以及出发点,和理想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可以大概掌握对方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长时间生活和经历所沉淀下来的,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稳定性。

我们把对方价值观看清楚了,对方也就无处躲藏了,因此孔子感慨“焉廋哉?人焉廋哉?”,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02、听言语

孔子有句话叫“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人与人之间交往,主要就是靠言语来沟通,所以能够读懂他人言语背后隐藏的意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孔子《论语·学而》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说是:总是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这句话是孔子结合多年人生经验,读懂人性后,得出来的一句经典识人口诀。

在孔子看来,真是靠谱的人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为什么孔子这么看重人要少说话呢?

因为《易经》中说得很清楚:“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真正的吉人往往话很少,而且朴实;但是浮躁虚伪的人,往往话很多,夸夸其谈。

老子《道德经》最后一章甚至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即:真实可信的话,往往不漂亮;漂亮话,往往不可信;良善的人不狡辩,狡辩的人不善良。

综上所述,听言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对方的思维和条理,看清对方价值观,还可以看清楚对方是否作风浮夸,是否虚情假意,是否巧言令色等等。孔子这句识人口诀“巧言令色,鲜矣仁”,更是告诉大家一件事:人前很会做人的,背后总有算计。

03、看担当

《论语》里“君子”共出现108次,“小人”共出现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时出现。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识人的大原则是先判断对方是君子还是小人,先看大方向,再来看细节。

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孔子最经典的识人术口诀出自于《论语·卫灵公篇》的中一句话——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是: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也可以引申为:君子遇到问题,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而小人遇到问题,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不愿意从自身找原因。这也体现了君子和小人在面对问题时的担当不同,人品也截然不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解:  老话说,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译: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遇到问题,君子从自己找原因,小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悟:《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附:李雪健有句格言:

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

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人不助我,是我无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问题挂在背后,把别人的问题挂在胸前。

看到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己缺点。

对于这样的人,只需不听,不辩,不交,不扰,随他去便好,切勿纠缠。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  君子心胸广阔,为人宽容,处事泰然;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局促不安。

译:  君子容人纳物,做事坦荡,不迷恋荣辱得失,所以不忧不惑,不惧不扰。小人役于物,为名利欲望牵行,患得患失,所以才会戚戚不安。

悟: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一个人只要自己坦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便可以处事泰然。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自己心里有鬼,看别人自然也是有鬼。  事事以恶意揣测别人,多半自己就是恶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解:译:  君子往往对事物有各自见解,观点不同但彼此尊重,小人表面上附和,却是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和。

  司马迁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个人是不是真心,值不值得深交,只要看生死之际,贫富之间的境遇,便一目了然。

悟:时间识人,落难知心。

平日里称兄道弟,事事附和的人,未必是你最值得信赖的人。

这样的人容易表明面一套背后一刀,我们无法处处提防小人暗算,却可以提早察觉敬而远之。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孔子说,君子容易相处共事,但是难讨之欢喜,小人容易讨其欢喜,但是难与之共事。

君子结交见人之善,小人相处见人之恶。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勾结,小人为私欲相互勾结而不团结。

古语有云,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君子为人,以德艺为先,以大是大非为己任,不偏袒,不徇私。

小人处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党同伐异,图谋私利。

傅嘏(209年——255年),字兰石,又一字昭先,北地泥阳(今甘肃省安阳市宁县)人,是西汉义阳侯傅介子的后代。他的伯父傅巽,黄初中期任侍中、尚书。傅嘏年少时就很出名,司空陈郡征辟他出任掾属。

这时的散骑常侍刘劭根据朝廷诏令,负责制定考课办法,傅嘏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把古代的典章制度照搬到现在,实际上很难行得通。建立官位,调整职务,管治百姓,清理财物,这是立本;考察官员,纠改旧规章,这是治末。我们的治国方略还没有建立起来,现在实行考课不合时宜。”

正始初年,傅嘏除尚书郎,迁任黄门侍郎。这时曹爽执掌朝政,何晏任吏部尚书。傅嘏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何宴外表平静而内心取巧,贪图利益,心术不正。我担心他会迷惑你们兄弟,那样仁人智士就会远离,朝政也会被荒废。”何晏等人于是开始忌恨傅嘏,因为小事把嘏傅免官。后被傅嘏被拜为荥阳太守,但他拒绝到任。太傅司马懿请他出山任从事中郎,他从此成为司马氏集团中的骨干。

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傅嘏出任位置最重的河南尹一职,又转任尚书。在当初,何晏、邓飏和夏侯玄都希望和结交傅嘏,可傅嘏始终不答应,他们便委托荀粲去说合。傅嘏对荀粲说:“夏侯玄志向很大却贪图虚名,是那种专门耍嘴皮子导致亡国的人。何晏和邓飏,有些作为却性格急躁,知识广博却不得要领,他们都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约束。依我看来,这三位终将祸败,我只想躲得他们远远的,怎么能去交往他们而惹火烧身啊!”当时的李丰和傅嘏都是同州的名人,傅嘏多次预言李丰必定败亡。李丰出任中书令后,和夏侯玄一起遭祸。

傅嘏经常谈论才能和性格之间的关系,钟会细心收集起来并加以评论。齐王嘉平末年,傅嘏被赐予关内侯。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后,他又被晋封为武乡亭侯。255年,毌丘俭、文钦叛乱,有人建议司马师不宜亲征,派太尉前去就行,只有傅嘏和王肃竭力劝说。司马师亲自率兵平叛,命令傅嘏担任尚书仆射,负责守护京城。

毌丘俭、文钦之乱被平定后司马师去世,傅嘏和司马昭由许昌返回洛阳,司马昭让傅嘏辅佐朝政。钟会因为平叛有功而洋洋得意,傅嘏好言相劝钟会要低调行事。傅嘏因功晋封为阳乡侯,增加食邑六百户,加上先前的一共有一千二百户。傅嘏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常,谥号元侯,他的儿子傅祗承袭了他的爵位。

陈寿评曰:从前曹丕、曹植两人贵为公子,全都博好文采。一时间天下同声相应,才士齐出,其中以王粲等“建安七子”最为突出。身为常伯之官的王粲,兴一代之制,但在恬淡守实、矢志不屈等方面,比不上徐干。卫觊多识典故,积极为君主建立规章制度。刘劭对古籍十分精通,刘廙以清鉴知名,傅嘏则因识人才能突出留芳后世。

黄其军

      作于2019年4月11日(古历三月初七)

开品鉴人物之先的刘邵故事

“扬汤止沸”的刘廙故事

曹魏的关中攻策制定者卫凯故事

曹丕诸子故事

曹操诸子故事(三)

在秦代古籍《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种“六验读心识人法”,这“六验”指的是:

   

    喜之以验其守。让他欢喜,验其节制能力,看他是否不变操守,不得意忘形。

   

    乐之以验其僻。让他高兴,验其癖性爱好,看他是否有不良癖好,是否会玩物丧志。

   

    怒之以验其节。引他发怒,验其控制能力,看他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失去理智。

   

    惧之以验其持。在恐惧的情况下考验他是否能够坚持到底,验其能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哀之以验其人。悲哀之时,看他是否节哀自制,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苦之以验其志。处于艰苦环境,看他是否胸怀大志,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否吃苦耐劳。

   

    《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六验读心识人法”,实际上是通过看人在不同的情绪中的行为表现,来达到识人的目的。可以称之为“情绪读心识人法”。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也许我们和一个人相处的时候,一开始不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的接触,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了。

通过一个人的字,就能够看到一个人有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具有什么样的品性。有些人写的字比较潦草,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做事比较马虎,有的人写的字比较规整,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个人做事比较规矩。

从一个人写字比较轻,可以看出这个人做事没有耐心,从一个人写字比较重,可以看出一个人,做事比较雷厉风行。

在球场上也能够看清楚,一个人喝酒最能够交心,有些人喝酒的时候不实在,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菜过三旬,酒过五味,这个时候就能看出一个人如何喝酒也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如何。

要想看一个人的性格,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动,通过观察他平常的做事风格就能够知道,有的人做事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人就属于那种不可交的人,有的人只要是有能力去完成就一定能够完成,就算不能够完成,也要创造一切可能性去完成。

生活中我们或许有很多的朋友,有的朋友能够称兄道弟,但是有的朋友只能称之为酒肉朋友。

通过一个人的言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如何说,如何回答,都能够判断一个人是否愿意去做,将来是否有一番作为,如果说一个人说话轻飘回答没有原则,那么这个人很可能缺乏主见,甚至是目光短浅,这样的人绝对是不能够唯一重用的。

正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朋友也不能随随便便去交,一定要交到适合自己的朋友,高山流水知音难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