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武术喜爱者,请问有没有一些书是专门介绍各种武术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各位武术喜爱者,请问有没有一些书是专门介绍各种武术的???,第1张

其实真正的古传拳谱不多 很多都在文革时毁掉了

少林寺的都在1928年被大火给烧了 少林现在最有权威被大家广泛研究的古谱 我建议你看一下“少林拳经拳法备要” 这本书上可以看到古代拳术和现代的拳术区别是很大的

古代武术注重技击实战同时更注重养生 而现在的多是以动作开合比较大的竞技表演拳术 腾空动作、花动作多 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观赏性很强 虽说这种功夫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素质 但这种功夫体力透支严重 给身体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一般人练到三十岁左右时 身体素质就会很快下降 这种少林功夫 是近代多元素的产物 并不同于少林传统功夫

传统少林功夫是以养生、技击于一体的功夫 没有花架子 可以一直练到老 对人的身体心里都有相当的好处 由于讲究身体内在的修养 和注重内气的调理运行 一般少林传统功夫高手四十到五十岁可以达到功夫的巅峰 而后功夫会伴随终生

现在的武术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现在很多人以及武校包括文明世界的武术胜地少林寺,为了追求表演、美观,很多都把“武术”变成了“舞术”,失去了武术的本意,都变味儿了。而近些年的武术发展,真正的传统武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并没得到发展,都是倾向了武术表演,其动作表现为:架势拉的很开“大开大合”,“摆造型、亮架子多”而且都是死架子,更追求于竞技性、表演性。而现在的武校,也都要求学生学习国家规定的武术套路,而这些套路普遍没有多大的实用性,很多人把这种表演套路误认为是传统功夫,也自然就不认同传统功夫具备多大的实战性。

现以少林传统功夫和少林表演“舞术”为例,提一下自己的看法:

少林拳传统拳的架子都是活架子,少林拳传统拳要求“精、小、软、绵、巧”。

少林传统拳谱要求的“绵”有绵延不断之意,无定势、无始、无终之意。功夫到了一定境界也就无从套路可言,是有形向无形这一境界的转变,随机而动,随意而发。也就达到了出手无手的境界,拳谱云:“击敌无影滚身起,见形出身不为能;出手无手拳法连,见手之术不为高”

武术中刚不等于快,柔更不等于慢,他们不是一个概念。刚猛之术皆为下乘,外柔内刚,出手不见手,劲力顺达才是上乘。很多功夫,动作之间的过渡越慢越吃功夫,越容易懂劲,对养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骨突之术只会给人带来病痛,不利于人的健康,柔拳同样可以快练,也就能达到武术上乘,出手无手的境界。慢练练功,快了练轻灵,但不是僵力,更不是蛮力,亦非刚猛之术

其中的“小”指的就是少林的上乘功夫都是小架子,马步都是小马步,与肩同宽,弓步也是小弓步,要求大腿夹紧,提裆,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弓步的后腿并不是蹬得很直,始终都像弹簧一样,留有余地。丁步也是小丁步,前后两腿几乎是贴在一起,一前一后,一虚一实,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似刚非刚,似实而虚。

传统少林拳“滚出滚入”,出拳时先滚身再滚拳。拳谱云:“发劲滚出亦滚入,弹劲为辅沾身发”

“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少林拳谱云:“不曲不直吞吐合”要求拳发出去不可过直,两腿也是有一定的余力,不是死力,就像弹簧一样,过直则为死力,也就无从后力可言。少林拳谱云:“腿走鸡路头比猿,身若蛟龙意在天;闾尾中正神贯顶,虚实圆活上下连;藏定千斤有余力,借力还打瞬息间;”凡是一手出则另一手多护于胸部或肩侧,而不是像少林武僧表演团练的功夫那样放在腰侧,那样前胸则开,给人击打的范围也大,也失去了少林拳中“小”的意义,因为它不是表演的把戏,即便是放在腰附近也是放在腰前靠上,或是略低,但手要向上翘,成爪状,有向上滚穿之意或者说是手而不是拳 ,是空拳而非实拳,这样练出来才是真功夫,动作才能灵活自然,但也最难练。

拳谱云:“肌肉不松,出拳不冲”。拳握的过紧,肌肉则僵紧,气血则不易贯通,出拳也自然不会灵活。拳在没有打到目标之前是似握非握的

整个身体用力七分在腿,三分在拳;四分攻力,六分回力

少林拳出手若为拳,回手若钩爪,也说明少林传统拳是不尚花架的,但不是现在很多影视上展示的表演功夫。

传统武术中要求含胸拔背,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内气自然顺达下沉,下盘自然稳固

而现在很多武校都挺胸,双拳放在腰侧,好像挺有气势,却不知犯了武术中的大忌

少林传统功夫与少林武僧团的表演功夫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拳是完全从实战出发的,练的时候怎样实战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与套路是相同的。但表演拳不是,比如有些拳法就要求弓步两脚的前后宽度大于肩,左右宽度与肩宽,但这样就会不灵活

传统少林拳中弓步要求,前后脚距离是两脚半,如果前后画一条直线,前脚跟压主线左侧,右脚尖压在线的右侧。如左弓步,应是两脚尖向右前方,基本平行。并要五趾抓地,提挡收腹,脚底生根,头正身直。以腰腹发力为主。一点不夸张的说,我曾经见过少林高手练习弓步前行时,由于脚上和腿上的功力很大能够把地面抓出吱吱的响声来,我也曾照着他的方法练习了很久,功夫虽有长进,但始终也不如意,和真正的高手比差的太远

比如弓步推掌,在少林拳里并不是正直的向前推掌,因为这样脚下的根基就不是很牢,容易被对方所制。少林传统拳要求向斜上方发力,用丹田向前顶,即使对方的力量比我大,正确的发力也可以把对方打倒

少林拳在练功时胯是合的,不是开的。练弓步时后腿要向内略扣,以左弓步为例,右脚尖应内扣向右斜前方,这样就能起到合胯护裆的效果,太开了就没有这个意义了。

而现在少林寺武僧表演团为了追求美观,练的多为直胳膊直腿的那种,根本不符合少林古朴的要求,很多人也把这当成了真正的少林功夫

少林表演拳内在的力量体现很少。太多的动作过于机械话,捉猛之力太多,不够灵活,没有以身法去贯穿,百节不相随,忽略了腰力在武术中的重要性

古传少林拳有的动作 看着好像很柔,但即便是柔也是柔里有刚,是身体的整力,不只是四肢那点力量。

很多表演功夫过多的追求竞技性、表演性,体力透支严重,缺乏内在的修炼,也自然会给身体带来病痛。极限运动对身体并不好,也不是古人对养生的要求,就其防身来说,也并非很适用。按少林医学来讲气血是双行的,二者不可分,气跟不上血,就会产生气滞,人就要得病,最初表现会产生关节不利。血为气之盾,当我们运动的强度过于透支时,很容易产生气滞,可以表现为剧烈运动的地方发麻,甚至轻微的颤抖,由内到外,当年陈式太极拳名家“~~”大师在一次澳大利亚表演,一个振臂动作,使得气滞肩关节,造成关节不灵便、僵硬,回国后专程到少林寺下院三皇寨找到“释德建”禅师才把病医好。所以一些竞技运动很多对我们的健康并不完全有利。真正的传统少林功夫轻技击重养生、武身善念,讲求实用,不追求花架子,与竞技武术有很大的区别,身体强度是逐步的加上去的,更注重内在的修养,少林禅学、禅武、禅医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是历代高僧所追求的无上法门。但竞技武术出成绩快,同时也给身体带来了隐患......

由于现在武术形式,和一些人的误区,现今真正掌握少林传统功夫精髓的人也是屈指可数,传统少林功夫也正在面临失传的危险.....

少林妙兴大师云:

硬功法较软功为多,完全用阳刚之劲,练习之法,亦较软功为简单,且不必皆有成法 ,成功易而收效速,故习者独众。然习硬功易伤身,不利气血运行,老易伤残。故习硬功者,须知内功调息之法、气血运行之理、阴阳变换之术,内外合一,方能技有大成,化解劳疾之患。

软功、内功乃禅门之上乘,是禅非拳矣,远非硬功、外功可比也。其力粘滚浑厚,外柔内刚;身形飘忽似杨柳翻摆,周身相随;上下起落如海中波浪,身形在于一缩一伸、一收一放;其手如流星一划及过,亦似风、似云变幻莫测;步法似醉汉捉摸不定,无形无式如奔流不息之泉水;禅门之功在其心,行于性。初未若软功之罕见于世也。

此拳诀 是本人根据一些古拳谱 自己创编的 希望大家给予指点

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

腿走鸡路头比猿,身若蛟龙意在天;

闾尾中正神贯顶,虚实圆活上下连;

藏定千斤有余力,借力还打瞬息间;

巧破重拳力在后,刚柔相继劲回环;

拳术皆以身法先,运功之中腰贯穿;

动作紧凑无脱节,百节相随身连贯;

刚在彼前柔在后,撂挤撩挎封崩缠;

以闪为进巧避化, 克敌制胜俄顷间;

发劲滚出亦滚入,弹劲为辅沾身发;

击敌无影滚身起,见形出身不为能;

出手无手拳法连,见手之术不为高;

进低退高招术紧,变幻莫测敌难防;

收放进退和起落,一气合成拳中藏;

拳打一线路不偏,不曲不直吞吐合;

朴实无华重技击,立足实战拳精悍;

静如春水无波痕,动若翻江亦倒海;

饿虎扑食吞山河,落步如同生根须;

重如泰山轻如毛,守如处女犯若虎;

禅武合一为上乘, 内外相统形神备;

气运周身通百节,丹田而出达四梢;

手足弹处气先到,血为气盾威力雄;

内在精神气力功, 练就气固神内敛;

外看手眼身法步, 满身轻灵头顶悬;

硬功练得碎顽石, 柔术引挂固千钧;

轻身上腾攀崖走, 急跑如飞一阵风;

卧牛之地展身手,精敏朴实少林拳;

翁幼皆习拳不息,禅宗绝技万载传

武术从实战中走来原本都是很实用的武技,是融合健身、防身、适用于一体的,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元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政府对民间武术进行了严厉的控制以及文革的破除四旧,使得众多中国的优秀传统功夫失传或是传人很少,或是有传人,很多也是远不如前辈的水平,我国著名的武术家自然门传人万籁声老先生曾经说过“我与杜师(杜心五)的功夫相比,尚不如其九牛之一毛而,可见武术承替之难”,虽然此话有些夸张,但也在情理之中。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体育运动重新使武术有了活力,后来为了适应竞技比赛的需要而去掉了武术中真正实用的招数,而有了竞技武术。

竞技武术又分为“套路表演”和“擂台散打” 现在很多人把套路表演认为就是传统武术,其实这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无知。现在的武术竞技套路,不属于传统武术的范畴,如果形象一点不应该叫它“武术套路”应该叫“舞术套路”或叫“武术体操”表现为:动作大开大合,过于夸张,腾空动作多,消耗体力大,基本上没有实战的作用。而竞技武术散打是有规则限制、绝对不许击要害、化剑为犁的交手对抗的搏击体育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的打斗,更不属于传统武术的范畴。

传统武术多为击人要害,使人致伤、致残、取人性命,没有规则限制,是无数武术前辈在实战中总结的经验,是最切合街头实战的打法(当然,这只是传统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与人交手便要使其致伤、致残、致死,这是因情况而定的。当然练武术更重要的是修“德,对此就不阐述了)。

真正的传统武术是轻技击重养生、武身善念,讲究实用,反对花架子,不拘于形式的束缚,武术达到一定的境界,也就无套路可言,套路只是武术的一种锻炼手段。传统武术套路与竞技武术套路有很大的区别,身体强度是逐步的加上去的,更注重内在的修养。

许多人热衷于探讨泰拳与散打,或跆拳道与空手道哪个更厉害,是忘记在什么规则下交手的前提,我们可以把泰拳理解为规则限制更少的、适合职业运动员参加的搏击运动。

制定竞技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参赛运动员的安全、公平公正的、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员的技术、体现体育运动的特点。不同规则的武道类运动项目之间的交手,背离了体育竞赛的公平、公正、安全的起码准则。

我可以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事例,那还是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当时有个省里的散打冠军刚打完比赛,有很多记者在采访他,也有很多围观的人在旁边看。这时有个当地的痞子也过来与其交流,在这个散打冠军一点防范意识都没有的前提下,这个痞子突然向散打冠军脸上吐了口吐沫,紧接着就是一个撩阴脚而后撒腿便跑,转眼间这个痞子就消失在人群中不见了,而这个散打冠军却蹲在地上许久才站起来。在擂台上由于限制打法不可以打要害,所以运动员对要害部位的防守意识都很淡,所以擂台的打法和街头的实战还是差距很远的。

拿跆拳道来说,也是和武术一样,原本都是很适用的,被称为武道,后来为了擂台竞技的需要,去掉了本身一些真正适用狠毒的打法,而产生了大家所看到的竞技跆拳道,或称武道运动,跆拳道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武术,有说与中国的少林武术有关,也有说受日本空手道影响,据古籍中搜寻摘句,引经据典,从文物、古代壁画中,发现跆拳道起源于朝鲜的三国时代,甚至最早可追诉到原始社会的徒手搏斗。在朝鲜古典籍中没有跆拳道一词,各种徒手技击的名称是手搏、跆肩、角抵、唐手等,也说明跆拳道的产生、发展、演变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

防身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如公文包、手机砸对方头部,用钥匙夹在指缝中挥击,迅速解下腰带向其头颈猛抽等等,以增加杀伤力。拳击运动员打架没有必要带上拳套,跆拳道运动员防身也没有必要光着脚进攻,应抓住宝贵时机运用身体的各关节部位为武器,向其要害部位猛击,而这些是竞技武术所学不到的。

比如在坚硬易滑狭窄的地面上搏斗,跆拳道的踢法下劈、腾空后旋踢、旋风腿、双飞踢、高横踢应避免使用,可能因为使用这类踢法而摔伤,反被对手所制。而且暴徒的身体姿势很少会以赛场中对手的姿势而出现,其动作毫无规律。

防身术的踢法高度一般不过心窝,进攻对手裆部、膝关节、胫骨、腹部、两肋这些部位。横踢这个技术对打开髋关节、速转支撑脚、身体平衡要求很高,但横踢除了进攻柔软的部位如软肋、腹部以外实际格斗中用处不大,因为容易踢中对方坚硬部位,反而是自己脚背骨骼受伤。因此世界所有格斗术的踢法一般为前踢、后踢、侧踹、正蹬这四种。

竞技武术容易普及,适合年轻人练,实用性强,可以很快出成绩,特别是在中华武术很快走向国际体坛的今天,竞技武术易于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正在探讨的武术技能实施段位制管理成为可能。但竞技武术文化积淀不足,缺少了武术内在的修习,正像其他很多项目一样,过渡的体力透支和伤痛易给身体带来隐患。

传统武术不仅仅是一个体育项目,更不是单纯的技击,它是一门大学问,它集传统文化思想于一身,集成百家之学术,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世界的文化遗产,应该呼吁人们对它的重视,去挖掘、整理、保护、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武术的真谛是什么。当然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更是相辅相成的。

这是我在06年看到一篇跆拳道的文章有感而写下了此文

参考资料:

http://kanbayoukucom/bar_bar/barid_D2NQOg5hVWMIOQ==_scid_2052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wangyong997

少林《拳经拳法备要》

 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道家功法的简介。

 道家功法

 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从中华道教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和《阴符经》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道家功法基本介绍

 道家功是道家学者和道教门徒所习练的功法。道家功以道教文献《道藏》中记载的功法为主体体系,在我国气功诸流派中,道家功最具民族特色,是我国气功的优秀代表和唯一可以和佛家功媲美的流派之一。

 道家功法详细介绍

 道家功祖述老庄,《道德经》说:“虚其心,实其腹”,“专气致柔,能归婴儿乎”。道教循之,创胎息法。唐代司马承帧又提倡“存想”,即存我之神,想我之身,达到入静之境,且用意念导气运行,这是后来“金液还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滥觞。

 道家功以长生为目的,主要有正一、全真两大派,两大派分若干宗派,两大派外也还有若干小派。各派在其功理、功法方面也各具特色。尽管如此,无论何宗何派其修持功夫都以炼养阴阳、性命双修为第一要义,都以返朴归真,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都以延年益寿和长生不老为最终目的。

 道家功的理论体系,没有佛家那样严谨,也不像佛家那样对气功名词、概念予以诠释。加之道家功理多用隐语,导致很多名词涵义、概念含混不清。晋代之后,许多道教学者在理论改革时吸收、借鉴了佛家功法理论,道家功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道家功非常注重个人的实践,数千年来,为了寻找行之有效的功法,许许多多的道士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据说五代道士吕洞宾为练开天目穴,进行了极其悲壮的实验,三千弟子死去八百。可以说,道家功法体系就是在不断吸取这些人的实践 经验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道家初期的功法比较简单,除老子倡导的守一法再就是庄子宣扬的心斋、坐忘、踵息、吹嘘呼吸和熊经鸟伸之类的仿生导引功。道教成立后,出于宗教目的吸收了许多古老的养生术和所谓“仙术”,并在 总结 古老气功的基础上创编了一些具有道教特色的功法后,道家功日益丰富多彩,成为气功史上的一条主流。

 

 道家功法基本功法

 道家

 早期修炼功法的内容,主要有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内丹等等,下面作以简明介绍:

 心斋

 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所以中华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中华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坐忘

 坐忘,即静坐忘身。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思是说:肢体废去不动,聪明免去不用,离开形体去掉思虑,心同于无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道家这时的坐法,不是后来佛教的盘腿打坐法,而是坐于杌上或席地而坐。

 缘督

 缘督,指遵循中道,或云运行督脉。见于《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说:遵循中道(或运行督脉)作为途径,就可以做到保养身体,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养亲人,可以做到尽享天年。后世修炼中的任督周天,即依此作为理论根据。

 导引

 导引,即导行肢体,以通经络。《庄子。刻意》云:“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说:象熊一样攀援树木而自悬,如鸟一样展翅而伸腿,这是为了长寿的需要,是导引锻炼、保养身体,象彭祖长寿的这一类人的 爱好 。在三国时华陀所传之五禽戏,即属中华道家之导引法。

 吐纳

 吐纳,指吸进清炁,而呼出浊气。《庄子。刻意》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意思是说:用呼吸之法,吐出浊气,而吸人清炁。这就是中华道家修炼的调息之法。后文筑基炼炁之吐纳法,即渊源于此。

 听息

 听息,又称“听炁”。指静中用炁听呼吸,以凝神合道。见《庄子·人间世》:“无 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意思是说,不要用耳朵去听呼吸,要用心去听呼吸;又不要用心去听呼吸,要用炁去听呼吸。因为这时心与炁 打成一片,心已在炁中了,所以不用心听而用炁听。这种 方法 ,也是中华道家调息入静的一种。听息法的目的,最后是要达到无心而听炁;世俗流传的数息法,最后 还是有心在数息。比较而言,用“听息法”比用“数息法”,更为容易入静,而且入静的层次更深。

 踵息

 指内呼吸功深,而达于踵。据《庄子·大宗师》:“古 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说:古代修道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 东西不求厚滋味,他们的呼吸很深很深。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内直接到达脚后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够由外到达于咽喉。这是修道人所用的内呼吸,与平常 人所用的肺呼吸,决不相同。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却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可见古代修炼的真人,已经具备很深的修炼功 夫。

 守静

 守静,即收心求静以守之。源出《道德经》:“归根日静,静日复命。”意思是说:归到生命的根本,就是人静,入静之后,生命可以得到回复。成为后世中华道家修炼学的重要义理。《太平经》云:“求道之法静为根。”

 存想

 存想,又称存思、存神。即内聚精神,不使外游。《天隐子》日:“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存想的意思,原来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灵。因为道家认为人身各处,都有神灵统领,存想这些神灵,就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从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长生久视。中华道家最早的主要修炼经典《黄庭经》,其中所述即为存神法。

 守一

 守一,即守心一处,或守一于道。《庄子·在宥》云:“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我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炁的和谐之中。守心一处,或可大之而守于道,或可小之而守于窍。后世道家修炼之中的守规中法、守丹田法、守祖窍法、守会阴法等等,即来自于此。

 辟谷

 辟谷,又称断谷、绝谷、断食、辟粮、绝粒、休粮、断粮等。辟谷约可分为五种类型:1不食五谷杂粮,即米面之类。2不食人间烟火,即不吃熟食。3不食油盐,中华道家又称为“上清斋”。4禁绝一切食物,专门服炁。5服用药物,代替食物。辟谷的目的,一是为了清洁内脏,从而达到净化内炁的效果。一是为了休息肠胃,从而达到治愈身体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为了解决住山修炼之时,避免断粮之后造成困境。

 服食

 服食,又称为“服饵”,指服食药物或外丹。《服炁精义论》日:“诸药以代于谷,使炁味兼致脏腑而全也。”服食有时是为了服用药物,以达到帮助修炼的某些效用;有时是为了代替饮食,以解决因为吃饭带来的负担;有时是为了服用外丹,以坚固自己的形体。但是服用外丹,必须有充足的内修作为根基,才能降伏其性,不为所制。

 房中

 房中,古代又称房内、房中术、御女术、黄赤之道、闺闱之道等。其术源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禁忌和却病延年之卫生术。中华 道家不讲禁欲,而讲寡欲。《汉书·艺文志》日:“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抱朴子》日:“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道谚日:“若要不老,还精补 脑。”后世因为此术易遭毁谤,道教遂而不传。但是许多古代道家关于房内的书籍,今日还有保留。值得一提的是,中华道家人元丹法,绝非等同于房中术,有人大 肆宣扬房中为人元修炼,是属伪道。

 行炁

 行炁,亦称引炁、运炁、通炁、逼炁、闭炁等。指调动体内真炁,以通经脉。《抱朴子内篇》说:“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 入之声,常令人多出少。”意思是说,开始学习行炁的方法,从鼻孔引炁闭住,然后引入身体内部,但是都不要让耳朵听到呼吸出入的声音,经常要做到进炁多而出 少。这里也是闭炁的一种方法。

 胎息

 胎息,即如胎儿般以肚脐呼吸,直至用毛孔呼吸。高层次丹道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云芨七签》日:“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思是说:人能按照婴儿在母亲腹中时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内炁,攥拳握固(如婴儿一般以余四指攥住大拇指,叫做握固),守心一处,这种方法名为胎息。胎息是道家内呼吸的重要目标,最后精炁神归于丹田一处,即可结丹。

 外丹

 外丹,又称炼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地元丹法、地元神丹等。指用炉鼎等器具,烧炼金石草木,炼成神丹,以为修炼之用。《抱朴子内篇》云:“夫金丹之 药物,炼之愈久,变化愈妙。……服此二药,炼人身体。”外丹的方法,大约有两种:一是黄白术,又称点金术,是用矿物质炼成黄金白银,以充道财;一是地元外 丹,即神丹,即是为了服食之用,以求长生。

 内丹

 内丹,指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笔者认为,内丹的修炼方法应当早于外丹,试看《庄子》所载广成子教导轩辕黄帝的一席话,即属高层次的内丹法。但其名称,乃与内丹相对而言,在隋朝时罗浮炼士苏元朗昭示之,见《罗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推测内丹开始流传较为隐秘,由苏元朗著书始才显露于世。至唐末出现钟离权、吕洞宾所倡之“钟吕金丹道”,内丹学说遂逐渐形成完整系统,自后流传久远,成为中华道家修炼法之主流。

 中华道家修炼学,就是在以上众多修炼方术的基础之上,经过历代修炼家的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华民族 传统 文化 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既已光辉于远古,亦必照耀于未来!

 (注:“炁”,在道家修炼之中指先天之炁或体内阳炁,以区别于空气、呼吸之气或体内阴气。)

 道家功法代表性功法详解

 道家功有守一、吐纳、导引、行气、存神、坐忘、心斋、还精、辟谷、踵息、胎息、内丹、 太极拳 、八卦掌等,其中守一、导引、胎息、存神、内丹最有代表性。

 守一:

 所谓守一,即指意守一处,是一种通过反观内省达到调和形神的内修功夫。守一法始于先秦,〈〈道德经》中的“抱元守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庄子》的“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皆为道家守一法之滥觞。老子认为,守一可以有效地入静,入静又可以保养人体真气,使人长生久视,还能“体内达外”,获取道的真谛,故应“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教奉老庄为本教始祖,同时继承了道家守一法,《太平经》明确指出:“守一之法,为万神根本”。“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太平经》还指出守一之法百日为小静,二百日为中静,三百日为大静,大静成功后“此神可睹”。

 守一法虽然简单,却是道家意守功最基本的方法,后世一切以意守为主的功法,或多或少都包含“守一”的内容。

 胎息:

 道家功中有很多注意呼吸锻炼的动静相兼的功法,其中胎息法是道教徒们最喜欢习练的功法之一,从史料记载看,很多著名道士都练过此功。

 胎息即闭息。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后汉书。王真传》:“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贤注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属道家密宗,是种极缓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称潜呼吸。由于此功技术性很强,非有师父传授才能修炼。据说胎息功练成后“谓之大定”,可达到食气和辟谷的神奇境界。

 内丹:

 唐代以前,道教主要以外丹实现肉体的不死和飞升。唐代后,外丹衰落内丹兴起,炼气结丹成了道教徒主要修持功法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道教内丹功把炼气结丹分为四个修炼阶段:

 1筑基。即练好身体,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境界,为炼丹创造必要条件。

 2炼精化气。即将精与气合炼而成气,达到“三归二”。

 3炼气化神,即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达到“二归一”。

 4炼神还虚,即“练一还无”达到与道合真的最高境界。道教 传说 内丹术练到此境界,能在体内产生形状“大如鸡蛋”光辉灿烂的金丹。

 运功路线:由尾椎向上至百会,再由百会至丹田。

 呼吸法: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

 内丹功是道家功中最高级、最严谨的功法。

 道家功法修真入门

 道家功法,从北五祖、南五祖,至七真师祖,已有一套完整的性命双修功法,既是金液还丹,也是九转还丹法。其功理功法是以阴阳的造化,用清、浊、动、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原理,以顺逆颠倒之法。顺去生人,逆来生仙。生仙也有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九年调婴。丹经有云:“炼己无限,修仙有程。”炼己者即是从筑基到炼己,期限不定,而因人而异。修仙有程者,即是十二年,称为一纪飞升。修仙节次有九:一筑基,二得药,三结丹,四炼己,五还丹,六温养,七脱胎,八得玄珠,九赴瑶池。初三节炼精化气,可为人仙。中三节炼气化神,可为地仙。后三节炼神还虚,可为天仙。如筑基未能复成强健之体时,不能得药。不明三候,无结丹友,未以特定周天运数时,岂能结丹。炼己未熟,不能还丹。温养功行未满,不能脱胎,脱胎后须经七七四十九,三年乳哺,九年调婴。修丹每节功成,各有印证。结丹有成时:是人仙,是罗汉,金刚不坏体。无漏尽通,出现六候,毫光四射,外肾不举,阳关一闭生命长。还丹温养成圣胎时:已入大定,是地仙,是菩萨,具无四相,自行辟谷,胎息。手无六脉,发白重黑,齿落重生。脱胎得玄珠后:是天仙,身外有身,天人合一,具有六神全通的特异功能。有志斯道者,应明白这一修炼过程与效验,但也应具备有四大条件:法、财、侣、地,才能有力地完成此项金丹大道诸功果。

 道家功法修真理论基础介绍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

 肉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唐末五代以来,以内丹说理解《参同契》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著名内丹学家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参同契》作为仙家修炼秘典的价值被社会所公认。当时内丹仙学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开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这些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王乔、赤松,依托老子。

 一派自称传自关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称文始派。另一派自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汉代人),故称少阳派。文始派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法本《老子》、《庄子》、《文始真经》,属最上一乘虚无大道,虚极静笃,大彻大悟,盗天地虚无之真机,顿超直入,齐是非,同人我,进入无天无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阳派主张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诸步骤,次第分明,门派繁衍甚广。

 自唐末五代以来,少阳派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火龙真人、刘操、张伯端等大开法门,历经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形成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门派。因而内丹仙学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的说法。另有元、明间张三丰真人,综合了文始派和少阳派之所长,创三丰派(又称隐仙派),既不执于有为,又不执于无为,于阴阳栽接中创一清净法门,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点。

 这些众多的门派,从功法上讲,略分三类,其一是阴阳双修的栽接法门,其二是清净孤修的静坐法门,其三是阴阳栽接派和清净孤修派的结合体。

 根据门派不同,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道家功法门派种类

 道家功法非常之多,我们概括归纳为若干门类。这些门类古已有名称的,昼沿用古称;古时未有名称或名称不确切者,由我们冠之以名称。由于尊重门派的规矩,对有些功法只介绍入手练法,而不披露后面的内容。

 道家功法包括道教未成立前,为道家所修炼之功法及道教成立之后寓于道教中的气功。道家气功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练养派,通过不同的练功方法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以达到长生久视,返璞归真;另一类是符派,用画符、掐诀、念咒等方法来达到治病健体的目的。符派本属正一派的一部分,我们把正一派中的修炼功法划归练养派中,将符的内容单独列为另一大类。

 道家功法练养派

 练养派可分为自然无为法门、周天法门、服气法门和导引法门四种门类。

 一、自然无为法门(又称清静法门)

 这一门派主张最根本的清静无为,属于老子所讲的 “ 常无欲以观其妙 ” 和庄子所讲的 “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 ” 。它不管形体,不管气,练就是把人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统一起来。其中又有不同层次的功法。

 (一)纯自然无为法。

 (二)清静观光法(又称观光法)。

 (三)性光法(又称清静性光法)。

 (四)玄关法(又称直入玄关法)。

 (五)心斋法(又叫听息法)。

 (六)自然周天法门。

 (七)守中法。

 二、周天搬运法门

 练气功的人把真气沿经络循行一周,称为周天。一般将真气沿任、督二脉循行称为小周天。小周天加上循行四肢为大周天。即气从丹田到会阴后,从一侧腿内侧下至涌泉,从脚趾经脚掌外侧上至尾闾,再从另一侧腿下,上来之后沿督脉上至大椎后,从一侧臂下,下来后再从另一侧臂下,回至大椎穴后继续沿督脉上头部,然后沿任脉下。周天搬运法的特点是用呼吸催动或用意念调动体内真气按周天路线运行,练气修脉,使内气充足,经脉通畅,精、气、神合一,最后达到高级境界。

 可分为卦爻周天、经脉周天和意念周天三大类型。一般而言,卦爻周天是从精入手,炼精化气;经脉周天是从气入手,使丹田真气入于经脉;意念周天从神入手,用意念搬运体内混元之气。三者都要以清静为前提。

 三、服气法门

 四、导引法门

 对于上述四大类练养法门,古人认为周天法门是道家正宗,清静法门是道家精华。但曲高和寡,练清静法门的人很少。服气法门和导引法门则被视为旁门。我们从人体生命科学来看,认为这些功法都是好的。至于道家正宗的周天功门派很多,有北派和南派两派。北派属清修,一个人自己修;南派主双修,讲阴阳和合。北派在中国内地占统治地位,南派为秘密传授,北派称南派为泥丹法,其实南派并非都是泥水丹法。

 符派

 符,是道教常行之法,符指画符, 指印木之图文,认为是通神之灵文,用以禳灾祛病与练功。道家有三山符 之称,上清 出于茅山,灵宝 出于阁皂山,正一 出于龙虎山。 符 派并非专技画符和掐诀、念咒。符 派中也有练练养法门的,依其功法分别归入周天法门和清静法门里。专技符咒者按其祖传功法,有特殊练气功的的内容,不像祝由科完全不练功。符 派练得最多的功法是凝神法、存神法和假想法(这些功法有些练养派也练)。

 凝神法是把意念和目光放在体内的某一部分或体外的某一事物上。在体内的多为建里穴、鼻尖,更多的是外眼角;在体外的多为灯、球。看体外之物,要求瞪着眼睛不眨眼地看。开始练瞪眼看时,眼睛会有发痒、流泪等不舒服感,以后便会慢慢消失。练久了小如针尖大的东西可以视若很大,甚至一望无边;也可以什么东西都看不见。它的机理是:集中精神看久了,大脑皮层反就累了就不去反应,大脑也就入静了,体内气机便发生变化。

 存神法是把意念放在体内某一脏腑上,把它作为一个神存于体内。凝神法与存神法本是两个不同之功法,但常被混淆,将凝神法称为存神法。符 派也有练存神法的,但不如练凝神法的多。

 假想法是用意念假想某一事物,然后意守住它。假想之事物,有自己设想的,也有老师事先灌输的。

茅山派有很多个派系,道教来说茅山派其实是上清派。从宗教来说说法可以说茅山派其实是一个法教门派,并不属于道教,其最早称为峁山派。茅山术,有分上清茅山和南传茅山,上清茅山在抗日年间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损失惨重,传承丢失了不少,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大多数是南传茅山,其实和上清茅山没有半毛钱关系,

本文回答中的我上传了两册茅山法术书籍,此书中记载了很多茅山法术及符咒方面的内容,是你学习和了解茅山术的珍本古籍,在图中右下角上的字为 玄奇阁   中可找到其茅山术的PDF电子版的资料

南传茅山发源于江西,李老君的草法变形而来,慢慢和茆山,梅山法融合,在近代,在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刻意引导下,出现了什么茅山九龙法,茅山瑶池法等等,其实是属于法教了,在我们这里叫做坛法,只做驱邪这种法术,不做祈福超度求子文昌和合的法事,而且,这种南传茅山的法是有很大副作用,光是请阴师和扶乩就够一般人受的,运气身体都会有很大影响,而且下限低,关键是,他们的法,有一部分是害人的,正所谓害人终害己,利用法术做了不好的事情,一样会有报应,

茅山派的修行学茅山术有一个次第关系。小白开始——选择师父——师父考验——拜师入门——随师学习——练习攻法——验证功法,如此一直下去。从师父领进门开始传授基础修行方式,告知道教行为准则开始,就要像游戏打怪一样,最初的基本功(课诵经文,内炼方法,如何积功累德,五行八卦这些),慢慢修行,然后学习一些符箓,科仪法事,内炼攻法等等。没有师傅的传授与扶持,最简单的答案就是练不出任何东西。悲哀一点的就是容易疯掉或者给身体造成伤害,俗称走火入魔了。

既然相信茅山法术这些东西,那就一定相信鬼神,练习这些东西,甚至喊到某个神明的名字,神明就会有感应。那你乱练,没有师承,没有鬼这个或者这一派的道士同意你练,那巡天的神明,监察人间的神明就会记录下来,这个叫做盗师窃法,是重罪,牵连后代祖宗。消耗着后代和自己的福报。

道法的能量并非可以凭空在人的身上出现的。就好比地下水的资源丰富,但是你只拿一个水龙头放在地上,肯定不会接出水来。这时候需要一个引路人,在你和法术之间产生一种沟通,让法术来认可你,任由你来操作使用,才可以是千叫千应万叫万灵。        传承从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种仪式或方法的传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能量信息的运作,便是“灵”的传递与印证。

真正的气功功法是能够炼出“内气”并能发放“外气”的。自古到今,“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是因为修炼者未遇明师,未得正法或用心不精。“明白人”皆知:“万法归宗”。“宗”是什么呢?“宗”就是“精”“气”“神”“虚”“道”——

“精”:是普遍存在宇宙空间和人、事、物内部的一种微粒。

“气”:“精”聚集在人、事、物内部或外部就成了“内气”和“外气”。“内气”外放成为“外气”;“外气”内修成为“内气”。

“神”:一般分“识神”和“元神”,这是古人的叫法。现代人叫“意识”和“下意识”。“炼气化神”中的“神”就是指练功者比较深度入静时的那种“下意识”状态。“虚”:当练功者体内“气”满全身,体外也有较强“气场”时,自我感觉身体融化在“气场”中的那种状态。道”:这也是古人的叫法。“道”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宇宙统一场”。它包容了宇宙的一切。那么,该如何修炼呢?方法是:“性命双修”。修“性”是指修养品德;修“命”是指修炼“内气”和“外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