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中的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方言中的文言文,第1张

1 文言文翻译:《方言》(十)翻译

一、《方言》十:媱、愓,游啊。

江沅之间对游戏做媱,有人对他愓,有人对他嬉戏。二、《方言》十:曾、计量,为什么呢。

湘潭的原型的南部边境对为什么曾经,有人对他非议,如果中国说什么做的。三、《方言》十:中央灭亡、嚜吚、姡,游戏的。

江浙之间或所谓的无赖,有人对他恾。所有小孩多诈而游戏称为中央灭亡,有人对他嚜吚,有人对他姡。

姡,娗啊,有人说他狡猾。都通用语。

四、《方言》十:崽的,儿子啊。湘沅的机会,凡是说的是你是对的崽,如果东齐说你了。

五、《方言》十:誺,不知道的。沅澧之间相互问而不知道,回答说誺;使用而不肯,答键。

麫,不知道的。六、《方言》十:缺口,火了,楚转对了,就像齐说?火了。

七、《方言》十:嘳、没有写,可怜的。沅澧的原共言相怜哀说的嘳,有人说他没有写,江边说的思考。

很高兴有都见面得灭亡的意思。九嶷山湘潭之间对的人啊。

八、《方言》十:婩、锅、鲜,好啊。南楚的对外沟通用语。

九、《方言》十:锤、钟謰謱,拿了。东齐周晋的鄙说锤子钟。

锤钟也通用语。南楚说謰謱,有人对他支注入,有人对他詀謕,转对了。

孥,扬州会稽的话了。有人对他惹,有人对他滥用。

十、《方言》十:亄、锹,贪婪的人。在你的长江和湘水郊凡是贪而不使用对的亄,有人说的锹,有人对他锻炼。

锻炼,遗憾的。十一、《方言》十:遥、幽深,邪恶的。

九嶷山荆郊外的鄙视对*说远远,沅湘之间叫做窕。十二、《方言》十:潜水、涵,沉啊。

楚郢城以南说涵,有人说秘密。暗中又游了》。

、《方言》十:援、安,安静的。江湘九嶷山的郊外对的援。

十四、《方言》十:拌,放弃了。楚共指挥废物对的盘子,有人对他敲。

淮汝之间所谓的舚。十五、《方言》十:静,上诉的。

楚国以南称为静。十六、《方言》十:游戏、泄露,歇了。

楚说的游戏泄露。突然,休息了,楚扬对他泄露。

十七、《方言》十:攓,可取的。楚说的攓。

十八、《方言》十:昲、晒,干物质的。扬楚国通用语。

十九、《方言》十:酒店,突然的。江浙之间所有士兵见面说的酒店见面,有人说突。

二十、《方言》十:冚冚、屑屑,不安的。江沅之间所谓的冚冚,秦国和晋国对的屑屑,有人说的塞塞,有人对他撤销省,不安的话了。

二十一、《方言》十:王锷沐浴、宽伀,惊慌失措的。江浙之间一般窘迫突然害怕突然对他王锷洗头,有人说的宽伀。

二十二、《方言》十:蠢,列举了。楚说他蠢。

二十三、《方言》十:羞愧,很珻啊。楚国郢都江浙之间说的羞愧,有人对他期满咨询。

二十四、《方言》十:土堆、封,场的。楚郢城以南的小土堆土壤对蚂蚁。

小土堆,中齐语的。二十五、《方言》十:轷,过了。

南楚以南共相不是讨论人对他轷,有人对他尽。栏杆,又聪明的。

二十六、《方言》十:线,哥哥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边境线对的,桂林的中指的考。

二十七、《方言》十:隐蔽、极,吃了。楚语的。

有人对他轧,有人对他珻。二十八、《方言》十:譞、矲,短的。

江浙的机会对他譞。所有植物的生长而不长大也被称为紫,又是属于。

桂林的中对短矲。矲,通用语。

东阳之间说的虽然。二十九、《方言》十:钳韩、憋,讨厌的。

南楚凡人残骂说的制约,又称为韩国。30、《方言》十:傻,愚蠢的。

扬越的郊外人们互相侮辱认为不知道对他眲。眲,人们不相信的。

有人对他砍。三十一、《方言》十:惃、颗粒状、顿怜悯,耠啊。

楚扬说他惃,有人对他颗。江浙之间称为顿怜悯,有人说的氐人一样。

南楚喝毒药愤懑的氐人又要说,也叫顿怜悯,就像中齐说睡眠眩晕的。忧愁愤恨糊涂,毒而不发,所谓的氐人一样。

三十二、《方言》十:高兴、舒,苏的。楚国通用语。

三十三、《方言》十:睡眠娗、脉蝎、赐施、茭白媞、譠欺诈、飓驰骋,都欺骗的话了。楚国郢都以南东扬的郊通用语。

三十四、《方言》十:骏、遌、颜,额头啊。湘江之间所谓的骏马,中国的对遌,东查对的额头,你颍淮、泗之间所谓的颜。

三十五、《方言》十:下巴、脸颊,颌啊。南楚说的下巴。

秦国和晋国对的颌。下巴,他通用语。

三十六、《方言》十:纷纷愉快,高兴了。湘潭之间说纷纭愉快,有人说鲨鱼日。

三十七、《方言》十:朱鲔,有的人呢。沅澧之间所有语言或这样的鳍这样说。

三十八、《方言》十:愮、治疗,研究了。江湘郊会对医治的说愮。

愮又担心的。有人说治疗。

三十九、《方言》十:花卉、王莽,草啊。东越扬州之间说花卉,南楚说王莽。

四十、《方言》十:悈、鳃、乾、都、老人、革,老了。都是南楚江湘之间代用语。

四十一、《方言》十:垳、抌,推广了。南楚共相推搏说垳,有人说鲑。

沅水涌鸿幽的话,有人说挡。四十二、《方言》十:吃阎,怂鸽子,鼓励的。

南楚凡自己不想高兴,而旁边的人说的,不想生气,而旁边的人发怒的,对的食物间,有人对他怂涌。四十三、《方言》十:诚恳、点,这样的。

南楚凡说这样的人说诚恳,有人说点。四十四、《方言》十:烟囱、末、纪,传统的。

南楚都说一些。有人说端,有人说纪,有人说细节,都是楚转对了。

四十五、《方言》十:斋、丛林、闚、噜、占卜、等,看了。共。

2 方言和文言文有区别吗

有区别。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3 文言文大全

《韩非子》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ī)乎?”

4 搜索古文

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意思: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

5 古代人说话说的是文言文吗

古人和我们说话完全不一样,古人要是复活我们肯定听不懂他们说什么,现在的南方方言更接近古代口语,保留了一小部分古音方法,所以南方方言很难听懂,比如吴语、粤语。当然古代也有方言之分的。

古代也有官话,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的一种共通语,是做官的人便于行政交流必须学习的语言,所以叫官话,一般百姓如果活动范围广也要使用官话,便于交流。当然官话我们也听不懂。

具体到书面语,你所说的文言文是古代统一的书面语,是古代读书人统一使用的书面文字,你说的史官有可能是说民间很多人不会读书写字,有文化的人根据他们口语的意思记录下来。提醒一下,古代史官写史不是民间采集,只是从古籍中选材料,你说的从事民间语言采集的人可能是诗官,就是统治者派往民间收集民间诗歌的官员,《诗经》就是靠这些诗官做成的,他们写下的基本还是民间的本色语言,但不排除做了文学加工的可能。

总之,简单的说,官话写下来就是文言文。古代也有不用官话写的作品,比如《海上花列传》是用吴语写成。

古代的语音研究公元3世纪,中国就有了反切注音的办法,据传最早使用反切的是三国时孙炎,所著《尔雅音义》今已佚。反切的发明说明当时人已能够根据汉语语音特点把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到南北朝时,沈约等人又注意到“平、上、去、入”四声的分别,从此奠定了汉语音节分为声、韵、调3部分的基础,揭示出汉语语音的基本特性。以《切韵》为代表的韵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韵书根据声母、韵母和声调分析汉语语音,归纳出相当完整的语音系统,是汉语语音研究很重要的发展。中国历代都有韵书,虽然其中往往杂有古音和方音成分,但有不少韵书能够描写出当时语音系统的基本面貌,这在古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韵书编写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书人做诗押韵,到唐末宋初出现的三十六字母则完全是为了归纳当时的声母系统,已自觉地进入了语音研究的领域。宋元以后盛行韵图,韵图把韵书归纳出的韵母和三十六字母结合起来,根据发音特点各分为若干大类,整理成表格,便人查检,虽然所用名词术语纷繁芜杂,有的不易理解,但由于把语音系统简化成图表,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就表现得更加明显。

古代学者很早就发现了古今音的不同。公元 3世纪,汉末刘熙《释名》中就曾提到:“古者曰车,声如居……今曰车,声近舍。”但这种认识只限于个别的字音。对语音的历史发展有系统的认识开始于16世纪,明代陈第从历史观点出发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主张,是正确认识语音发展变化的理论先驱。顾炎武在陈第的影响下,对上古音做出开创性的研究,他把上古韵分为10部,为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础。清代考据学盛行,一些著名学者如戴震、段玉裁、王念孙、钱大昕等人都对上古音的研究作出很大贡献,研究越精,韵部就分得越细。清代学者很少研究上古音的声母,只有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主张,今天看起来仍是完全正确的。江有诰集各家之成,编成《音学十书》,把上古音分为21部,并列出谐声表,可以算是清代研究上古音的总结。20世纪初,章炳麟和黄侃又对江氏结论有所修正,清代研究上古音的方法和成就到此就告一段落。

清代学者研究语音是为考据学服务的,目的主要在于疏通先秦古籍,因此对上古音以后的语音发展不大重视,称《切韵》所代表的中古音为“今音”,很少有人专门研究。清末陈澧扭转这种偏向,所著《切韵考(内外篇)》用逐字系联的方法分析归纳《广韵》的反切上下字,考订中古音的声母和韵母。他所创的系联法虽有一些缺点,但方法比较严密,结论基本可信,至今为人所引用。

是的,河洛语是唐宋之前中国的通用语。

闽南话来自中原河洛地区,又称河洛语,堪称古代中国的普通话

闽南话就是泉、漳、厦、台等地闽南族群的母语,当然广义上潮汕话也应该被归到同一语系中。"离乡不离腔",谨守祖训,和先辈中原河洛人把中原语言带到闽地一样,闽南人移居到哪里就把闽南话带到哪里,漳泉两地的闽南人同样把闽南话带到了台湾。

宝岛台湾的闽南话的主流腔调就是漳州与泉州两地腔调大概按55%:45%比例融合的结果(这和相对后开发地区厦门岛的闽南话由泉州腔与漳州腔大致对半混合的结果非常非常地类似。

通晓三地口音的朋友们可以自行比对比对),同样地,闽南人也在向外移居的同时将闽南话带到了浙江温州、台州、海南和海外东南亚等地。

扩展资料:

河洛话历史:

闽南方言又叫闽南话,也有人称之为“河洛话”或“福佬话”。闽南方言是在福建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闽南方言的形成时间,至今学者们的看法仍不完全相同,但都认为至少在上古的末期南北朝已见端倪。

根据史书记载,北方的中原汉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因避战乱、平叛乱或逃灾荒等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的北方文化,同时也带来了中原汉语,为闽南方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不能排除当时闽地土著语言(古越语)对闽南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但是,不管是从当时汉人人数上的优势看,还是从闽南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所表现的特点看,可以说,在北方汉人带入的中原汉语跟本地土著语言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

中原汉语是占绝对优势的,虽然也吸收了土著语言的若干成分(从现有材料看,那是很少很少的),但最后形成的无疑是以中原汉语为主体的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一致性很高,虽然各地一致性的比例不完全一样。据初步统计,语音方面(声调只计调类,不计调值),至少有85%左右是相同的。

词汇方面,有人选择了2500个常用词语做比较(不考虑语音形式,只从词源角度比较),至少90%是相同的。所以,泉、漳、厦三地的人们口语交际一般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河洛话

据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潮州方言在保留古汉语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语音。双唇音,是与方言为正确字音有很大关系,如“山”如不鼻化就变成“沙”,“圆”不鼻化就成“移”;“袜”不用双唇音就成“月”;“心”不用双唇音就成“身”……等等。

二是语汇。据考证,在现今潮州方言语汇中有不少是见之于秦汉或唐宋的古籍中,如“东司”、“翘楚”、“腰佝”、“书册”、“眠起”、“滂沛”、“起厝”……等等。

三是语法。在潮州方言的日常用语中不少语助词、形容词,在古籍中也是常见,如“绝”(好绝、雅绝)、“正欲”(正欲食、正欲去)、“抑”(潮音同亚,欲抑勿,是抑唔是)、“勿”(勿睬、勿去、勿管)……等等。

此外,在潮州方言中也与古汉语一样,有着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

正是因为潮语是古汉语,因此用潮语朗读唐诗、宋词,比汉语更有韵味,琅琅上口,平仄分明。反之以潮语朗诵现代诗文,则觉得不顺畅,节奏、强弱变化不大。

在汉字间化上由于读音不同,因此在方言中也出现笑话,如“食麦面”与“食面”,“无须”与“无须(胡须)”,“天后”与“天后”等。当然,作为全国统一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普通话要推广,但决不能因此而视方言为“土音”,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远非现代汉语可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语言文化的丰富以及其演变的历程。因此,潮方言也是潮州文化古老性的重要体现。

一、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发展概况

二、常州籍言文字学家

■常州籍语言学家大盘点

朗读者 最后编辑于 2018-08-01 12:00:00  1296  0  0

常州盛产语言学家,盘点一下果不其然。

清浅而古拙的江南话从古至今孕育出众多著名语言学家,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苏最早的语言学家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韦昭,常州语言之翘楚则勃发于清代,群星璀璨,成果卓然,从古代小学到现代语言学****中都有常州名家,着实令后人骄傲。

一代朴学宗师段玉裁为常州金坛人,其文字训诂学成就是继东汉许慎之后该领域出现的又一块里程碑,功勋卓著。他由经学以治小学,《说文解字注》——“段注”被同时代人奉为圭皋,“自许慎之后‘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为“说文四大家”之首。此书从研究到刊印不仅凝聚了段玉裁30余年的学术功力,也耗尽了段玉裁全部积蓄,倾囊而著,1815年5月刻成付印,9月段玉裁在贫病交加中离世,他对学生说“吾以春蚕一般,茧既成,惟待毙焉”,此铁骨节操后人唯有扼腕恸之难以望其项背。段玉裁外甥龚自珍发出“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感叹,此中定有对外公段玉裁的赞誉。龚自珍曾在外婆家生活过,许是受外公的影响,对语言亦极为敏感,并记下了外婆家的金坛话,名曰《金坛方言小记》:

人曰宁。人无老少男女皆殿以老。如此曰葛。如之何曰那宁处,亦曰那宁达。不曰弗。问词曰爹。问何所作曰作爹特。问何等物也曰爹东西。特者指事词,又已然之词。曾祖曰曾公。祖曰耶耶。祖母曰埋埋。父曰爹爹。母曰娘。兄曰大郎。弟曰弟子。城中二读如泥,其四鄙二读如市。上读如酿,去读如磕。游谓之弗相(长言之曰弗相相)。呼取物来日捉了来。立曰跨。挟一人与俱曰孪。揭壁上败楮曰亨。以火熟物曰笃。雄卵子曰子。豆腐之豆读如头,是以去为平也。凡杭州言阳平声十九为阴平声,如鱼龙猫是也。口吃者谓为之笃笃。自谓其曹曰我家,亦曰我龛。日曰聂。昼曰聂脚,夜日夜头。式活助词也。法犹否也。勖犹休也。能够者甚词,亦至于此极之词。凡一切鬼神皆曰菩萨。

“小记”记下了当时金坛话的吴语特色。

真正的大师一定是独树一帜,一定不是独木成林,他们治学之光照耀更多人。清代是常州文化鼎盛期,以段玉裁为代表的《说文》研究及其他相关语言学研究亦蔚然成风,名家辈出,硕果累累。

常州词派始祖张惠言及其子张成孙著有《说文谐声谱》;洪亮吉著有《汉魏音》,孙星衍著有《尚书今古文注疏》,与洪亮吉并称为“孙洪”。常州学派创始人庄存与之侄庄述祖为说文学家,专著多卷;庄述祖外甥常州学派另一重要奠基人刘逢禄撰有《诗声衍》,提出古韵二十六部之说,成为黄侃二十八部分法的直接来源。当文学家音韵学家们潜心研究音韵声律的时候,一部别开生面研究吴地词汇的书出现了,这就是胡文英的《吴下方言考》,它是我国一部较早的释义、考源的方言词典,引起后人广泛关注。据载1716年前就有一位名是奎字玉雯的武进人出过一本叫《太谷元音》的书,该书研究清代南音,把韵母系统分三大类,有字之音为四十八,其中舒声三十七韵入声十一韵,此人应是常州语言学研究先导者之一。

当历史翻过清廷迎来新文化曙光之际,常州语言学家们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武进雪雁人吴稚晖毕生致力于推行国语统一运动,他早年所创“豆芽字母”开创中国拼音之先河,1913年担任国语读音统一会会长,先后主持制定注意字母,编定《国音字典》,主持国语统一筹备会,修订标准音,编制教材,为民国时期推行“语同音”奠定基础。

青果巷是咱们常州的文化名巷,更是语言文化之名巷,因为现代中国从这里走出了三位令人炫目的语言学家:赵元任、瞿秋白和周有光。众所周知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是国际语言学界最具影响的中国学者,是中国语言学巨擘;瞿秋白在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同时关注中国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是我国拉丁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108岁的人瑞周有光则是“汉语拼音之父”,其实周老还是文字学家,著有《世界文字发展史》和《比较文字学初探》,都是着力于世界文字研究的宏著。

章黄学派传人徐复是当代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语言学家。徐复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传承,桃李满天下,在南京师范大学培养出一大批古籍整理研究人才,他在训诂学、校勘学、蒙藏语研究、词语研究、语源学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都有独特建树,在当代学术界与教育界具有极高威望,2006年徐复以96岁高龄辞世。

常州还有一位女性语言文字学研究专家,她就是袁晓园。出生于袁氏名门的袁晓园才学过人,一生充满传奇,她是我国第一位女税务官,第一位女外交官,更令人钦佩的是1985年84岁高龄的袁晓园竟放弃美国国籍回国定居,2002年还在深圳举办了“百岁爱国老人袁晓园书画展”。袁晓园致力于汉字改革几十年,研制成功一套“袁氏拼音方案”,改变汉字难认难写的弊端,此方案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和推崇,中美邦交正常后周总理还托人将“袁氏拼音方案”推荐在6所大学试行,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方案始终未能在全国推广,然而袁晓园提倡的“识繁写简”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可。

历史走进新世纪,在我们景仰前人功勋的同时不禁发问:这片盛产语言学家的土壤何时再发新芽出新枝?

三、常州方言概况

彝语北部方言,又称诺苏语、凉山彝语、四川彝语,是彝语最大的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北部,使用人数200万。操这种方言的人多自称“诺苏”(ꆈꌠ Nuosu /nɔ˧su˧/)。分布范围东至云南永善、巧家;南至云南禄劝、永仁、剑川;西至四川木里;北至四川汉源、泸定。凉山规范彝语,以北部次方言为基础方言,喜德县(李子乡)的语音为标准语音。凉山规范彝文是音节文字。北部方言区的彝族多数自称为“诺苏”,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其次分布在云南省。北部方言分两个次方言:北部次方言、南部次方言。其中北部次方言包括三个土语:圣乍土语、义诺土语、田坝土语,南部次方言包括两个土语:会理土语、布拖土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