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和黄芪是一类药材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黄芩和黄芪是一类药材吗,第1张

不是,详细请参考百度词条:

黄芩

拼音huáng qín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或深**,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临床应用

1 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英文名 RADIX SCUTELLARIAE

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制法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晒)。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照上述[鉴别](1)、(2)项下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0%。

酒黄芩:取黄芩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黄棕色,呈放射状纹理,略带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或深**,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 250μ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木栓细胞棕**,多角形。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 。木纤维多碎断,直径约12μm ,有稀疏斜纹孔。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 2~3 分粒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预平衡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的暗绿色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磷酸(47:53:0。2)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 。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60℃减压干燥4 小时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60μg 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0。3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一法)〕,精密称定,加70%乙醇40ml,加热回流3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 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 不得少于9。0% 。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3~9g 。

用药忌宜:”②《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药物配伍:《药对》:“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配柴胡,通调表里,和解少阳;配白术,清热安胎;配半夏,苦降辛开;配黄连,清热燥湿;配枳实、厚朴,消食和胃。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备注

(1)无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摘录《中国药典》

黄 芪

[中文别名] 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等

[英文常用] Astragalus,Huang-qi, Milk-Vetch Root,Huang Chi's

性味与归经 甘,温。

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与用量 9~30g 。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黄芪简介

黄芪(耆)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中文名黄芪huang qi含义为"**的头"("yellow leader") ,意指其药材根的黄颜色和至要的补药。《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黄芪的功效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药用历史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 ,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西方的传统药剂师最近开始关注并研究用黄芪减弱化学疗法的副作用。

植物形态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黄芪特征

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10~50cm ,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的皮部及纤维;皮孔横长,色浅,**或暗**,略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2~1/3,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征可概括为: 红芪单根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质硬而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气微味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

黄芩的这些特性你知道吗?它野生分布在阳光充足、干燥的地方,如山地、山坡、森林边缘和贝拉达公路。黄芩酷热,耐严寒,成年植株出现后,主茎逐渐生长,叶片数量逐渐增加,然后形成分枝、芽、花和果实。茎和叶从5月到6月长时间生长。黄芩a-no的主茎可生长约30对黄芩,地下没有第一对黄芩,但最好选择土层深、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砂土。

过磷酸钙作为基肥,然后深阿拉德和菲诺耙。在-35-35 00451;的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35株黄芩植株高30-60厘米,根茎丰满,厚达2英寸,截面呈**。茎基部匍匐,稍木质。相反,叶片交替,近无柄,叶片披针形或条纹披针形。奔跑者惊慌地聚集在底部和顶部,但生长发育的功能特点:黄芩生长缓慢,根呈三角形和圆柱形。

春季播种,第一年6月开花,7月果实逐渐成熟,开花持续至10月,第二年春天,黄芩呈唇形,对土壤无严格要求。它可以种植在普通土壤上。在阳光充足、土层肥沃且无路面的沙质面包上生长良好。不宜种植在粘性大、排水性差、盐碱含量低的壤土中。必须浇水,避免连续收获。多年生科植物种子的生产:月桂9312;种子收获。选择生长旺盛的植物进行收获。

黄芩开花期长,种子成熟度不一致,易脱落。因此,它成熟后经口收集,在阳光下晒干,种植种子并去除杂质备用;种子点缀,播种前种子使用40~,适应性强。不良、根腐严重、死亡。不应种植排水不良的土壤。贷款土壤适合在排水不良或多雨的贫瘠地区种植,生长不良易导致根腐,Josu65288;1) 美国黄芩种植方法主要有种种子的质量要求是籽粒完整、大小均匀、色泽鲜艳、原品种性状优良、无病虫害。

河北是野生黄芩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和坝上。尤其是承德市燕山山地丘陵生产的黄芩,以质量优良而闻名于世,被世人称做“热河黄芩”。

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等几个最具规模的主产区,是中国北方野生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黄连黄芩汤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黄芩汤 1 拼音

huáng lián huáng qín tāng

2 处方

黄连6克 黄芩6克 郁金45克 香豆豉6克

3 功能主治

清热化浊。治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

4 黄连黄芩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5 备注

温热,燥病也;其呕,由于邪热挟秽,扰乱中宫而然,故以黄连、黄芩彻其热,以郁金、香豆豉宣化其秽。

6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古籍中的黄连黄芩汤 《西塘感症》:感症变病

五苓散。经以喘而汗出脉促者。(邪气内攻)葛根黄连黄芩汤利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外邪壅盛)麻黄杏仁

《伤寒心法要诀》:[卷三]汇方

白头翁汤,即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也。葛根黄连黄芩汤干姜黄连黄芩汤黄连汤黄连阿胶汤葛根连芩汤甘草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汇方

白头翁汤,即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也葛根黄连黄芩汤 干姜黄连黄芩汤 黄连汤 黄连阿胶汤29葛

《医宗己任编》:[卷七西塘感症(中)]感症变病

五苓散。经以喘而汗出脉促者。(邪气内攻)葛根黄连黄芩汤利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外邪壅盛)麻黄杏仁

《伤寒附翼》:[卷上]太阳方总论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刺黄芩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性味 8 功能主治 9 刺黄芩的用法用量 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刺黄芩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刺黄芩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刺黄芩 1 拼音

cì huáng qín

2 拼音名

Cì Huánɡ Qín

3 刺黄芩的别名

十大功劳、老鼠刺、刺黄连。

4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刺黄柏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5 原形态

大叶刺黄柏 常绿灌木,高152m。茎直立,粗壮。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915,或更多;小叶片革质,卵形或长圆形,长约7cm,宽约45cm,先端渐尖,边缘反卷,有27个大刺状锯齿,无小叶柄。总状花序丛生于茎顶,近于直立;花**,微下垂;花梗细短。浆果卵圆形,先端柱头宿存,熟时暗蓝色,外有白粉。

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或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

7 性味

苦;寒

8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主肺痨咳嗽咯血;黄疸;湿热腹泻;痢疾;目赤肿痛;湿疹

9 刺黄芩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10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刺黄芩的方剂 黄芩清肺饮

qínqīngfèiyǐn《美容护肤中医八法》:黄芩清肺饮:处方: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

黄芩汤

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渐生障翳,遮满相牵。用法用量:泻心汤(《秘传眼

黄芩散

黄芩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刺蓟1两,蒲黄半两。主治:热病,鼻衄不止。用法用量

加减大青龙汤

钱,煅石膏4钱,淡豆豉4钱,葛根6钱,皂刺3钱,黄芩4钱,木通3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外感寒邪,或

流气饮

防风(去苗)、山栀(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甘草(炙)、玄参(去芦)、蔓荆子(去白

更多用到中药刺黄芩的方剂

用到中药刺黄芩的中成药 三九胃泰胶囊

aonang处方: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地黄、白芍制法:以上八味,加水煎煮二次,

蒲地蓝消炎片

ian标准编号:WS3B064991处方:黄芩450g蒲公英1200g苦地丁300g板蓝根45

复方珍珠暗疮片

angPian处方:山银花28g、蒲公英28g、黄芩106g、黄柏28g、猪胆粉065g、地黄84

清肺化痰丸

维(甘草)。花粉粒球形,直径约至32μm,外壁有刺,较尖(款冬花)。(2)取本品水蜜丸10g,研细

三九胃泰颗粒

itaiKeli处方: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地黄、白芍制法:以上八味,加水煎煮二次,煎

更多用到中药刺黄芩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刺黄芩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外障

苗)防风(去苗)山栀子(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蔓荆子荆芥(去梗)木贼(去根节)甘草(炙

《一得集》:[卷下医案]孙太太香港脚入腹治验

洗。次晚果不厥而热痛仍然。乃用槟榔、蚕沙、海桐皮、木瓜、片子姜黄、黄芩、滑石、薏仁等而愈。《一得集》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肺风粉刺酒鼻第八十一

粉刺、鼻,初起红色,久则肉匏发肿者。枇杷叶(去毛刺,八两)黄芩(酒炒,四两)甘草(一两)天花粉(四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疳疮门]杨梅疮煎方(七剂除根)

防风皂角刺天冬黄芩栝蒌金银花当归熟地木瓜木通米仁紫花地丁水三碗。煎二碗。作二次服。四剂后去木瓜木通藓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重舌第一百十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