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一些古书,是清朝同治年间的道士经书,不知道现在价值多少,有没有收藏价值,希望懂行的老师给我看看
首先,书籍从文物的角度看应鉴定是否为善本。所谓善本就是精校精注本,同时也是古本和孤本。从这个角度看,你的道经是通行印刷的,应该是经过校注的版本,但是否为名家校注则不得而知,估计不是。至于说光绪年间的铅印本子要卖到200万纯属无稽之谈。如果说这些书要有价值那就是自己收藏保存,算是对祖宗的一种尊重吧。真正值钱的古籍是宋元旧椠,要么至少是汲古阁的抄本和影宋本。就算拜经堂、嘉业堂的印书也不值多少钱了。更何况这种普通的印本呢。
道教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但战国时代的道家还不是道教。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
汉魏两晋是道教的起源时期。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天师道)。
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据信传自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编著的《包元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到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
同是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三国时期割据政权阆中侯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自汉晋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汉钟离、吕洞宾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道教在唐宋时盛兴。
张道陵,道教正宗天师道祖师,道教的创始人,被尊为第一代天师。
道教人物
伏羲 女娲 黄帝 老子 庄子 列子 关尹子 茅盈 河上公 严君平 黄石公 张良 张道陵 魏伯阳 于吉 左慈 诸葛亮 葛玄 许逊 葛洪 寇谦之 陆修静 陶弘景 孙思邈 成玄英 王玄览 司马承祯 吴筠 杜光庭 钟离权 吕洞宾 刘海蟾 彭晓 陈抟 张伯端 石泰 薛道光 白玉蟾 刘永年 翁葆光 彭耜 王重阳 马钰 邱处机 刘处玄 王处一 郝大通 孙不二 曹文逸 李道纯 张君房 王志谨 张三丰 孙玄清 陆西星 袁可立 王常月 黄守中 刘一明 傅金铨 柳华阳 李涵虚 黄元吉 汪东亭 刘名瑞 燕玄乙 陈撄宁 吕洞宾 曹国舅 钟离权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韩湘子 铁拐李 谭处端
完全可以抄佛经,真正的宗教是没有界限的。抄佛经没有什么规定,你随意,但尽量避免污秽之处,抄写前净手。写错字只要不是故意的没事的。佛陀不是小心眼的。另外最关键的该知道的,抄佛经不能得大道,不能开悟获大解脱,不能成道。找大开悟的明师修习大解脱成道法门才是最彻底圆满的。
不存在相互抄袭。中国道教的经典都产生于春秋时间。彼时释迦摩尼还未降生在印度成佛,而佛教传入中国则是东汉左右的时间。因为,老子出生早于释迦摩尼佛,故此佛教在传入中国时,遭到本土道教文化的打压,有道教信徒根据老子西出函谷关后不知所踪,编纂出了“老子化胡”的故事。认为说是老子出函谷关后到了印度去传教或者说点化了释迦摩尼佛。但实际上这是没有的事。
之所以你觉得两教有相互抄袭的情况,那是因为两教在道理上本就有相通的地方。我一直觉得老子的境界相当于佛教中所说的“辟支佛”,虽然辟支佛还尚未到达佛的境界但已然是相当高的啦。
再者,你所言不错。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和中国本土的道家甚至儒家思想互相融合,形成了本土化的佛教。而既然说是融合,道家也从佛教中有所采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种难舍难分的感觉,几种思想共同建立起了中国的文化。
事实上佛教有这么一种思想,但凡导人向善、给予人精神指引的宗教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是方法和境界高下上有所区别,实在是无谓去因为宗教不同引起纷争。
比如说上面那位说自己是基督徒的,如果他是新教徒。那么其实以我看来,基督在新约里所宣扬的忍辱、慈悲、宽容等等思想都非常符合佛教中菩萨道修行的精神呢!
手抄的经书可以供起来,摆放位置注意干净,不要把杂物,书籍,压上面,也可以读诵翻阅,念经拿自己抄的也很好。送去需要的寺庙,现在有一些寺庙专门回收手抄的经书。如果是比较完整的经书,可以送给结缘的师兄道友。
经文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经书介绍:
初指诸家典籍,汉代以下,主要指儒家典籍。儒家经书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主体,历代渐有增添。广义之经书包括一切经传及其注、疏、笺证、义理研究之著作。除儒家外,道教、佛教亦把自己的典籍称为“经”,如道教之《太平经》、佛教之《大藏经》。
清代学者段玉裁、刘恭冕主张凡中国重要学术文献尽入经部,增《说文》、《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以及《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吕氏春秋》、《荀子》、《管子》、《贾子》等与《十三经》合称二十四经。
以上内容参考—经书
本文2023-08-21 08:59: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