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的品质特点是什么?它荣获过哪些荣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信阳毛尖的品质特点是什么?它荣获过哪些荣誉?,第1张

信阳毛尖品质特点有:嫩芽从颜色来看鲜嫩润美,烘干后有着高雅清新的淡淡香气。泡水后的味道有独特的鲜爽口感、回味醇香略带甜味。信阳毛尖荣获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荣膺金奖,“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称号,全国名茶的称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质量银质奖,中国质量奖金质奖,世界奖的中国区绿茶金奖等。信阳毛尖可以说是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知名度和高品质的评价。

信阳毛尖历史悠久

信阳毛尖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在唐朝时就是贡品了。在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李肇《国史补》,以及宋朝时期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也都有记载其名茶的称号。可以说信阳毛尖的历史相当悠久了,而到了清朝中后期,河南地界的茶叶文化发展又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而信阳毛尖作为古代名茶又因为在河南简称豫的产地,又被称为豫毛峰,在绿茶茶叶类享有盛名。

信阳毛尖品质特点

信阳毛尖顾名思义就是采摘茶树的嫩芽芽尖做成的茶叶,阳毛尖的产地比较广阔从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的北坡,东到固始县的泉河流域,西到大别山和桐柏山的连接处有着大约128个可以产茶的乡镇。而比较有名的产地则是俗称五云两潭一寨的云雾山、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连云山、天云山、白龙潭、黑龙潭和何家寨这些地方,都是在信阳市的区域,也就有了信阳毛尖的名称。信阳毛尖有着独特的品质特点,在外形上看嫩芽均匀整装,形状具有细圆直光的特点。冲泡后茶水明亮清澈,看上去嫩芽在水中犹如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香味高雅持久,口感醇厚优美,回味甘甜令人口中生津。现代研究表明信阳毛尖具有消食去油腻,清心明目提神醒脑的功效,可以说是特别有辨识度和养生保健的名茶。

荣誉颇多

目前为止信阳毛尖已经连续十年获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称号。作为古代名茶在唐代时期就是朝廷御用贡品,再到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茶类项目的金奖,再到1958年的“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获评,再到1986年的全国名茶称号。并且多次获得中国质量的金质奖、银质奖,以及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的金奖,乃至世界绿茶大会的中国区绿茶金奖等。可以说信阳毛尖久负盛名,享誉国内外。

信阳毛尖炒制技艺已经荣列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进一步提高浉河区名优绿茶加工技能,提升名优茶产品档次,营造良好浓郁的信阳茶文化,推进浉河区茶叶产业更好、更快、健康地发展,从2009年开始就举办了首次信阳手工炒茶大赛,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2009年9月23日至24日,信阳毛尖首届手工炒茶大赛在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乡如期举行。第二届信阳毛尖手工炒茶大赛在浉河区浉河港镇举行。2011年信阳手工炒茶大赛第三届在谭家河举行。

信阳毛尖手工炒茶大赛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参赛选手自备炒茶把,自选烧火助手,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和炒锅位置,炒制好的参评茶叶实行无记名编号封存,由评委会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因子进行评分。 纯芽:100%单芽。次芽:纯芽中混有小一芽一叶,茶青不经过筛分制作的茶一般都是次芽。

包芽:多为一芽一叶,芽头饱满而叶细嫩,属于半长开的茶芽。

一芽一叶:芽比叶长,即一旗一枪。

大一芽一叶:叶比芽长,春茶头采后期才有这种茶。

头采:春茶第一遍茶。

二采:春茶第一遍茶采后留下的茎叶上发芽而生长的二道茶叶。

纯芽多带有兰花香、桂花香、回甘好

次芽多带有板栗香、清香、有回甘

包芽多带有茶清香,微苦

一芽一叶多清香,茶味重

嫩绿:浅绿嫩黄。

黄绿:以绿为主,绿中带黄。

细嫩:芽头多。叶子细小嫩软。

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清光绪未年(1903-1905),原是清政府住信阳缉私拿统领、旧茶业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地主彭清阁等于1903年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请陈玉轩、王选青等人在信阳骆驼店商议种茶,组织成立宏济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记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这就是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冲、小孙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发展均具有一定规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 2007年11月份,日本举办第二届世界绿茶大会,信阳毛尖茶在世界绿茶评比中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斯里兰卡、美国、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和客商200代表带来的数百个绿茶品种进行角逐,角逐大会设置的20个最高金奖。信阳毛尖共夺得6个最高金奖、10个金奖和5个银奖,获2007年“世界绿茶大会”中国区绿茶金奖。

  中国名茶有哪些

  1西湖龙井

  "茶中之美数龙井",龙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

  龙井,本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 、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虎跑水中有机的氮 化物含量较多,而可溶性矿物质较少,因而更利于龙井茶香气、滋味的发挥。

  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仔细观赏,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爱。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郊西湖乡龙井村一带。龙井,原名龙泓,传说三国时就已发现此泉;明代掘井抗旱时从井底挖出一龙形大石,于是更名为“龙井”。龙井产茶唐代就有记载,宋代已经闻名。苏东坡品茗诗中“白云山下雨旗新”形容的就是这种茶的形如彩旗的特点。清代,龙井茶尤为乾隆皇帝所赞誉。向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龙井茶因有狮峰、龙井、五云山和虎跑山4个不同产地而有“狮、龙、云、虎”的品种区别。其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龙井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这四个特点被称为“四绝”。其叶扁,形如雀舌,光滑、色翠、整齐。特别是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叶芽更为细嫩,冲泡以后,嫩匀成朵,叶似彩旗,芽形若枪,交相辉映,所以这种茶又叫“旗枪”。其汤色明亮,滋味甘美。鲜嫩的茶芽,在摄氏80度的温度下加工,要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使每片茶叶都能达到“直、平、扁、光”,堪称特种“工艺茶”。

  2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湖水相映、茶果间作的太湖洞庭山,兼有茶香果味之美。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国内著名的名茶,常被作为高级礼品。

  绿茶中的名品,产于太湖洞庭东山和西山。因其形状卷曲如螺,初采地在碧螺峰,采制时间又在春天而得名。相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品质特点是色泽碧绿,外形紧细、卷曲、白毫多;香气浓郁,滋味醇和;饮时爽口,饮后有回甜感觉。冲泡后,茶汤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不管用滚水或温水冲泡,皆能迅速沉底,即使杯中先冲了水后再放茶叶,茶叶也照样会全部下沉,展叶吐翠。炒制工艺要求高,需要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尤有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以及润喉、提神明目的功效。

  3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中国安徽秀丽的黄山之中,成茶外形细嫩扁曲,多毫有峰,色泽油润光滑;冲泡杯中雾气轻绕顶,滋味醇甜,鲜香持久。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 、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黄山名茶众多,除毛峰外,还有休宁的“屯绿”,太平的“猴魁”,歙县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脍灸人口。

  绿茶珍品,因地近黄山而得名。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毛峰在300年前就已著名。明代许次纾所著《茶疏》即将其与钱塘龙井相提并论。清光绪年间,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制少量黄山特级毛峰茶成功,更加蜚声全国。黄山毛峰茶外形美观,每片长约半寸,尖芽紧偎在嫩叶之中,状若雀舌。尖芽上布满着绒细的白毫,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出微黄。冲泡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茶汁清澈微黄,香气持久,犹若兰惠,醇厚爽口,回味甘甜。茶凉之后,香味犹存,故人称“幸有冷香”。一芽一叶的泡开以后,变成“一枪一旗”,光亮鲜活,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特级黄山毛峰一般都在清明至谷雨间采摘。

  4六安瓜片

  它产于安徽六安地区的齐云山等地,是一种外形似瓜子,色泽翠绿,香气清高,味鲜甘美的片形茶。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著名绿茶片茶品种。片茶即全由叶片制成,不带嫩芽和嫩茎的茶叶品种。因其形若瓜子,又主要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区的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其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早在唐代,六安瓜片就已闻名,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誉。明代以前已为贡茶。六安瓜片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甘,并且十分耐泡。六安瓜片中以齐云山蝙蝠洞所产品质最佳,是瓜片茶中的珍贵品种。

  5君山银针

  它产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中的青螺岛,色泽鲜绿,香气高爽,滋味醇甜,汤色橙黄,是中国黄茶珍品。

  绿茶精品。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故得其名。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它的特点是: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久置而其味不变。冲泡时可从明亮的杏**茶汤中看到根根银针直立向上,几番飞舞之后,团聚一起立于杯底。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6信阳毛尖

  它产于河南信阳镜内的大别山区。冲泡三四次尚有较浓的熟果香。

  名贵绿茶品种。主要产地在河南信阳县醅深山区的“四云”(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和“两潭”(黑龙潭、白龙潭)。其芽叶细嫩有峰梢,精制后紧细有尖,并有白毫,所以叫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据古籍记载,早在1500多年以前,信阳一带就已生产名茶。唐代时,信阳毛尖已成为当供奉朝廷的贡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8世纪全国有8大茶区,其中淮南茶区就包括皖北和豫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盛赞“淮南茶,信阳第一”。

  7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乌龙茶中的明珠。“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红袍”最为名贵。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武夷岩茶是我国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是著名的“侨销茶”

  8都匀细毛尖

  它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山区,明代已为"贡茶"。外形纤维披毛,如雪花;条索紧结,如银钩。冲泡时茶叶沉于杯底,绒毛浮游水中,清香持久,醇和回甜。

  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山区。因其形似鱼钩和雀舌,故又名“鱼钩茶”或“雀舌茶”。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它就已经是向朝廷供奉的“贡茶”了。18世纪末,开始出口外销,享誉中外。都匀细毛尖茶在我国名茶中独具一格,它外形纤细披毛,犹如雪花;条索紧卷,好似银钩。冲泡时,茶芽沉于杯底,白毫浮游水中,汤色嫩绿明亮,品清香馥郁,醇厚回甜。

  9铁观音

  它产于闽南安溪县内,成品茶外形头似蜻蜓,尾似蝌蚪。泡于杯中"绿叶红镶边",是乌龙茶之上品。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究。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乌龙茶中的珍贵品种。一年分四季采制,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的一半,品质最好。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铁观音的品饮,目前在福建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厦门、潮汕一带和台湾,仍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陶壶置茶,冲以沸水此时即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有朋自远方来,飨以功夫茶,确是一种表示敬重客人的生活艺术。

  10祁门红茶

  它产于安徽祁门县的山区,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著名红茶精品。主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及附近地区,简称“祁红”。祁门茶叶,唐代就已出名。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清代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绿”之称。光绪元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创设茶庄,祁门遂改制红茶,并成为后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祁门茶区的江西“浮梁工夫红茶”是“祁红”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

  雀舌的品质特点:外形微扁挺秀,形似雀舌,色泽翠绿,银毫披露,香气高长馥郁,滋味醇爽甘甜,汤色绿亮,叶底嫩绿成朵,内含有效成分丰富。据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茶叶含氨基酸3.43%、茶多酚24.73%、水浸出物44.2%、咖啡碱4.07%。

  宁强雀舌”茶产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陕西省宁强县汉江源 水流域,位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是我国北缘菜区。产地山清水秀, 雨沛雾多,湿润温和,茶树生长于山涧沟壑之旁、溪流泉水之间,环境未受工业化污染,是生产有机茶的最佳生态区域,现已成为陕西首家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条研究与发展中心有机茶认证。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优异的茶叶品质,使宁强雀舌成为我国北方茶的典型代表。

  该茶于1997年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质量鉴定。产品面市以来,深受广大消消费者的喜爱,成为馈赠品饮之珍品,主销汉中、关中、广元、陇南等地,远销上海、北京,出口日本。“宁强雀舌”199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荣获“后稷”金像奖,同年被选为国家特需用茶。1997年参加’97中国(北京)国际茶技术和茶文化交流会暨’97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荣获银奖。同年又获陕西省首届名优茶奖。在2002年第十四届西交会上荣获金奖。

  该茶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不采紫叶、病虫叶、展开叶、对夹叶,不带鳞片、鱼叶、茶蒂、茶果、老叶及其他夹杂物。制作分杀青、理条做形、烘培、摇剔四道工序完成。

  1.杀青:每锅投叶量300g,锅温150℃一180℃,炒茶手法采用抓、捂、带、抖,抖、闷结合,炒茶动作由快到慢,要求捞得尽,抖得开,翻得匀。炒至叶色转暗,叶质变软,清香显露时为适度,及时出锅摊凉。

  2.整条做形:锅温60℃--80℃,杀青叶锅后采用轻压拖带,随即轻抖的手法理条做形,反复进行,直至茶条达到挺直、微扁,有刺手感时出锅摊凉。

  3.烘培:用炭火供培,温度60℃、茶叶薄摊于烘笆上,每隔3分钟左右翻一次,翻烘时手势动作须轻匀,烘20分钟左右下烘摊凉,然后再复烘,至足干下烘。

  4.拣剔:手工拣去黄片、茶果及杂物,筛去碎末,最后包装贮存 待售。

  中国名茶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华民族是发现、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悠久的产茶历史,辽阔的茶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精湛的采制技术,形成了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中国名茶。中国所以能形成四千余年的茶文化历史,是因为茶具有自然的、诱人的、独特的色香味形和茶对人体特有的功效。

  中国茶始于神农,兴于唐宋。据研究,在商朝周武王联合部落尊长伐纣,尊长就曾进贡茶叶。西晋(公元265-316年)已有贡茶的记载,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也记有贡茶。到了唐朝,开始有名茶的记载。各朝代有关名茶的著作如下:

  (一)唐朝(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李肇著《唐国史补》、陆羽著《茶经》(公元775-780年)以及诗人李白、卢仝、白居易、杜牧等的诗歌中,均有名茶记载。

  (二)宋朝(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床史·食货志》、欧阳修著《归田录》、叶梦得著《辟暑录语》、宋徽宗著《大观茶记》、蔡襄著《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唐庚《斗茶记》、熊藩《宣和北苑贡茶录》、赵汝砺《北苑别录》,均有名茶记载。

  (三)元朝(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马临《文献通考》对名茶和茶的产地作了记载。西湖龙井始于元代,虞集的《游龙井》诗中有记载。

  (四)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277年。有关茶叶的专著很多,达五、六十种,记载的名茶也多。其中以顾元庆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著的《茶谱》和屠隆于万历十六年(公元1590年)撰的《茶笺》,以及许次纾于万历二十五年撰写的《茶疏》这三部书中记载较多。

  (五)清朝(公元1644-1911年):共268元。有《广群芳谱茶谱》、陆廷灿所撰《续茶经》,彭昌运的君山茶诗。

  据查证,清朝以后,传统名茶没有间断,一直延续到现在。其中有绿茶类: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老竹大方、恩施玉露、长溪珍眉等;黄茶类:君山银针;黑茶类: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湖南天尖;白茶类:白毫银针、白牡丹;青茶类: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凤凰水仙;红茶类:祁门红茶。

  茶叶随着时代的兴衰而时兴时败,特别是战争年代,民不聊生,茶园荒芫,名茶得不到发展,反而有的停产失传。新中国成立后,百业俱兴,特别是近年来,传统的历史名茶得以恢复,新创制的名茶如雨后春笋,这些品质优异、风味独特的名茶,不断满足了消费者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名茶加工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中国十大名茶

  茶的品种分红茶、绿茶、清茶、黄茶、白茶、黑茶六类。

  中国十大名茶是:

  一、西湖龙井茶。

  “茶中之美数龙井”。因它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村而得名。

  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品饮龙井茶,宜用玻璃杯冲泡,3克茶叶加200毫升80℃左右的热水,冲泡3—5分钟后,就可闻香、观色、品味了。

  西湖龙井茶,过去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

  二、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它产于江苏太湖之滨的洞庭山上。

  “碧螺春”产于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洞庭山。唐代陆羽《茶经》中有关茶产地中提到“苏州长洲县生洞庭山”。洞庭山所产的茶叶,因香气高而持久,俗称“吓煞人香”,后来清代康熙皇帝品尝此茶后,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产,改定名为“碧螺春”。清乾隆年间王应奎《柳南续笔》中记有此事:“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呼吓煞人香。吓煞人者,吴中方言也,遂以名是茶云。自是以后,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长幼,务必沐浴更衣,尽室而往,贮不用筐,悉置怀间,而土人朱元正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已卯岁(1699年),车驾幸太湖,宋公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大吏,岁必采办”。

  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和西山,是风景旅游胜地,西山岛相传是吴王夫差和西施避暑胜地。山上的林屋洞又是道教修行的洞天福地,还有海登法师练功处石公山等十大景点。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果木茶树间作成园,生长茂盛。

  碧螺春采制工艺精细,采摘1芽1叶的初展芽叶为原料,采回后经拣剔去杂,再经杀青、揉捻、搓团、炒干而制成,炒制要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

  品尝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叶,先用少许热水浸润茶叶,待芽叶稍展开后,续加热水冲泡2—3分钟,即可闻香、观色、品评。碧绿纤细的芽叶沉浮于杯中,香气扑鼻而来,品饮过后,鲜爽怡人。

  三、武夷岩茶。“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它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与铁观音茶同被视为乌龙茶中的名贵珍品。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四、铁观音。产于闽南的安溪县。

  铁观音(又名红心铁观音红样铁观音)

  原产于安溪县西坪尧阳。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是“魏说”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乡松岩村)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昏必在观音佛前敬献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翌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细加观察,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异于他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经数年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佳宾临门,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便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崖石中发现,崖石威武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摇头道:“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二是“王说”。相传,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乡南岩村)仕人王士让,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贡,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与诸友经常会文于南轩,每于夕阳西坠,徘徊于南轩之旁。一日,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于他种,遂移植南轩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士让询问尧阳茶史,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

  铁观音植株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树姿开张,枝条斜生,稀疏不齐;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叶厚质脆,叶缘波状,略向后翻,锯齿疏钝,嫩芽紫红。开花多,结实率高。萌芽期在春分前后,停止生长期在霜降前后,一年生长期7个月。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有“好喝不好栽”之说。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滋味醇厚甘鲜,香气清芳高雅,水色清澈金黄,叶底肥厚软亮,常以天然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而区别于其它乌龙茶。制红绿茶则品质中等。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安溪福美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

  五、屯溪绿茶。

  简称“屯绿”,是安徽屯溪一带所产炒青绿茶的总称。

  屯绿

  “屯绿”是安徽屯溪绿茶的简称。多有茶人将其视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主要产地有安徽的休宁、歙县、施德、绩溪、宁国等地。因历史上在屯溪加工输出,故名“屯绿”。该茶条索紧密,匀正壮实,色泽绿润,冲泡后汤色绿明,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醇和,是我国绿茶中的名品。“屯绿”属炒青类,屯绿毛茶又称“长炒青”。其做法起源于松罗匹茶的制法,品种有珍眉、贡熙、特针、雨茶、秀眉、绿片等6个花色18个不同级别,此外还可窖制茉莉、珠兰、玉兰、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屯绿”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即在国际市场上首露头角,1913年已远销欧美各国。曾被誉为“首屈一指的好茶”、“绿色金子”。1920年屯溪有100多家茶商经营绿茶,有“屯溪船上客,前渡去装茶”之说。屯绿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畅销5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六、祁门红茶。

  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祁门县的山区。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

  祁门一带历史上很早就盛产绿茶,从事茶业者人数众多,唐咸通三年(862年),司马途《祁门县新修阊江溪记》称: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祁门在清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据传,光绪元年(1875年),有个黟县人叫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因羡福建红茶(闽红)畅销利厚,想就地试产红茶,于是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获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门县的历口、闪里设立分茶庄,始制祁红成功。与此同时,当时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改红”,设立“日顺茶厂”试生产红茶也获成功。从此“祁红”不断扩大生产,形成了我国的重要红茶产区。

  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多,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于工夫红茶的制造。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

  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芳”。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最”。

  七、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境内的大别山区,又称“豫毛峰”。

  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信阳地区优越的气候与土地壤条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风味无与伦比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

  八、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全由肥嫩芽头制成。

  君山银针--身居白银盘

  君山银针,产于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个秀丽的小岛—君山上。它的采茶季节性强,采摘十分细致。早在清代,君山茶就有〔尖茶〕和〔兜茶〕之分。采回的芽叶,要经过拣尖,把芽头和幼叶分开。芽头如箭,白毛茸然,称为尖茶。此种焙制成的茶,作为贡品,则谓之贡尖。拣尖后(即将茶芽拣出),剩下的幼嫩叶片,叫做兜茶,制成干茶,称这贡兜,色黑毛少,不作贡品。它也由芽头制成。外形紧实挺直,金毫密被,色泽金黄光亮,香气高而清纯,汤色橙潢黄明亮,滋味爽甜纯厚。

  九、普洱茶。

  因产地是云南普洱而得名。

  普洱茶--独具风格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是云南省思茅地区的一个县名,原不出产茶叶,但为云南南部的重要贸易集镇和茶叶市场。

  普洱茶的原料,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尤以西双版纳一带最多。古时所谓的〔六大茶山〕,都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现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大类。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采摘时期不同,分为春尖茶,二水茶和谷花茶。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又分细黑茶,二介茶和粗茶,为压制紧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白毫特多,亦很细嫩,为制饼茶的原料。普洱散茶,以比较细嫩的滇青做主要拼配原料,经过普洱茶特有的后熟作用而成。普洱紧压茶,以细嫩的滇青为主要配料,还要选用不同等级的粗茶,作为裹茶或称包心茶。目前普洱紧压茶的花色有沱茶,饼茶,方茶,紧茶,圆茶等。

  十、滇红茶。

  云南盛产红茶,并多优品,人称“滇红茶”。

  滇红

  ★ 滇红茶以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

  滇红工夫茶产于云南,以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而称著于世。

  云南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但云南红茶生产仅有50年的历史。1938年底才开始在顺宁〈今凤庆〉和佛海〈今勤海〉两地试制红茶,由于其品质特佳,首批茶叶通过香港转销伦敦即深受客户欢迎,以每磅800便士的最高价格售出而一举成名。据说英国女王将其置于玻璃器皿之中,作为观赏之物。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地理位置在北回归线附近不超过3°的纬度范围内,被科学家称为“生物优生地带”。全省重点产茶县的海拔高度均在1000~2000米之间,有雨热同季和干凉同季的气候特点,全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18℃之间,昼夜温差平均超过10·C以上。从3月初到11月底,一年可采9个月的茶叶。云南六山五水构成山岭纵横,河谷渊深,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茶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溪涧穿织,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多红黄壤土,腐殖质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

  滇红茶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在国内独具一格,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滇红以滇西茶区的云县、凤庆、昌宁为好,尤其是云县部分地区所产的滇红茶,香气高长,且带有花香,滋味醇厚,剌激性稍弱,但回味鲜爽。

既然来到河南,自然不能不聊一下这里的名茶:

其一:信阳毛尖。我们也特地到了信阳,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这款名茶的信息,分享给茶友……

信阳毛尖是在清代末年的时侯上市的,属于绿茶,其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关于乌牛早—乌牛早茶永嘉乌牛早茶是近年的新创名茶,因主产于永嘉乌牛镇而得名。是我国茶类中特早发芽的品种,3月上旬即可采制。乌牛早于2012年引进信阳成为现今信阳本地茶树品种第四大类,分别是信阳旱茶、福鼎大白茶、乌牛早、深山野茶,以上四种中占有量最大属福鼎大白茶,其次是信阳旱茶,而后的这些极为少见。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全国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以光州(今潢川县)上,义阳郡(今信阳市)、舒州次……”。北宋时苏东坡称,“淮南茶信阳第一。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信阳地域固始县出土文物的千年古墓中挖掘有茶叶,资格证书至今已有2300很多年。民国,茶叶生产制造继清代以后,又获得大力推广,茗茶生产工艺日趋健全。信阳茶区又依次创立了五大茶社,再加清代的三大茶社通称为“八大茶社”。

在民俗和历史资料上几个有关信阳毛尖的传说故事,在其中的一个是这样子的。好久好久之前,信阳市这个地方并没人栽种茶树,山顶都没有茶树,本地的人衣食住行的十分的贫困,腐败分子和大地主相勾结,持续的对贫困老百姓开展榨取,促使她们的生活是始料不及。之后,本地广为流传了一种绝症,大家没法将其治疗,逐渐的绝症持续散播起来,死的人非常非常的多,有的在一个村子都找不着好多个还能活的出来的人。

在一个生病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女孩姓名叫农家女,她见到这类状况心急火燎,她很想协助病大家却又束手无策。只有四处寻找医治之策。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老人,哪个老人告知她要是跋山涉水踏入几十天的路,在一处山顶生长发育的一种能够 医治这类病的树。春姑依照老人得话寻找在离开了九十多天的路后精疲力竭倒在了溪水,它是一片叶子随流水流来到她身旁,她乏力的提到叶子放进嘴中,觉得好啦起来,再次找寻找到茶树。

这时候看树的仙人告知她取下的种子,十天内务必种到土里,随后才可以长出,但是回来十天毫无疑问不好,因此担忧起来,仙人知道就将其变成了啄木鸟,那样春姑赶快飞回来,耗尽满身气力赶回去,将种子放进土壤中,春姑因心力憔悴变成了石块守卫的茶树,之后茶树长出了,从林中飞出很多的小啄木鸟将茶叶一片片放进患者嘴中,大家的病就都好啦。从今以后信阳市的大家开始了茶树的栽种。

信阳毛尖的驰名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座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

这次就是有机会,我俩实地到了信阳毛尖的原产地瞧一瞧,看看产出这样的好茶的地方是多么的钟灵毓秀山青水净了。

其二:[嵩山石花茶]

嵩山麦饭石是一种天然中药石,开发利用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气味甘温无毒,可治疗一切痈疽等杂病。嵩山石花茶就是选用嵩山麦饭石为原料、并配以野菊花、野薄荷、山竹叶、土枸杞等十余种天然植物和矿物,依照佛、儒、道家传统饮茶配方,用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明目、生津润喉、利尿解酒、降脂降压、清除燥热等功效。其茶味口感清爽,回味醇香。

该品经现代技术分析检验,含多种挥发油、多糖苷、氨基酸、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不含咖啡因,适宜男女老幼四季饮用。冲泡时杯中呈现鲜花状,集观赏、饮茶、保健于一体,是当今生活中的理想饮品和馈赠佳品。

其三:[嵩山佛茶]

嵩山佛茶是大法王寺的特产,是寺内方丈释延佛大师根据名贵中草药的药理功能,研制出对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保健饮品。佛茶主要成份:有大法王寺院内一千九百多年历史的古老银杏树的银杏叶,有主产于嵩山的金钗、首乌、灵芝、玉竹、绞胶蓝、黄芪、鬼针草及青藏高原珍贵的冬虫夏草等十几味名贵中草药配合上等茶叶,精心加工配制而成。对人体有活血化瘀、补气补血、防癌抗癌、清热排毒、调解阴阳、降低血脂、安神醒脑、生津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独特功能。嵩山佛茶是现代人们生活中最理想的保健饮品,也是馈赠亲友最佳的健康礼品。值得一提的是:嵩山佛茶经众僧“佛事加持”。

一、黄山毛峰:

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您献茶有功,升您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二、都匀毛尖:

细细毛尖挂金钩. 都匀毛尖传九洲, 世人只知毛尖好, 毛尖虽好茶农愁。 这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首民谣,它道出了都匀毛尖茶形如金钩,清香淡雅.被人称赞,同时也透露了从前茶农内心的忧愁。都匀毛尖茶,原产地在都匀市与贵定县交界的。云雾山上。后来人工栽培于都匀市郊蟒山下的茶农寨一带.每年“清明’’前三五日采摘第一批为上品。此茶叶尖誊曲,白毫显露,色泽鲜绿。汤清味醇。据说还有醒脑、润肺、治痢等功能。《都匀府志》记载:明初为上贡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解放后又远销日本、新加坡、港、澳等地:都匀毛尖茶誉满全球,名不虚传。关于她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很古的时候,都匀蛮王有九个儿子和九十个姑娘,蛮王老了,突然得了伤寒,病倒在床,他对儿女们说:“谁能找到药治好我的病,谁就管天下。”九个儿子找来九样药, 都匀毛尖

都没治好。九十九个姑娘去找来的全是一样药——茶叶,却医好了病。蛮王问:“从何处找来是谁给的”姑娘们异口同声回答:“从云雾山上采来,是绿仙雀给的。”,蛮王连服三次,眼明神爽,高兴地说:“真比仙丹灵验!现在我让位给你们了,但我有个希望,你们再去找点茶种来栽, 今后谁生病,都能治好,岂不更好’’。姑娘们第二天去到云雾山,不见绿仙雀了,也不知道茶叶怎么栽种。她们在一株高大的茶树王树下求拜三天三夜,感动了天神,于是天神派一只绿仙雀和一群百鸟从云中飞来,不停地叫:“毛尖…茶,毛尖…茶。’’姑娘们说明来意,绿仙雀立马(方言,立刻的意思)变成一位美貌而聪明的茶姐一边采茶一边说:“姊妹们.要找茶种好办,但首先要做三条:一是要有一双剪刀似的手,平时可以采药,坏人来偷茶时,就夹断他的爪爪(方言,手的意思);二是要能变成我这样的尖尖嘴,去捕捉茶林中的害虫;三是要能用它医治人间疾苦.让百姓健康长寿。”姑娘们说:“保证做到这三条.请茶姐多多指点。”茶姐拉着这群姑娘的手.叽叽咕咕.指指划划,面授密决,姑娘们一阵欢笑.高兴得边唱边跳《仙女采茶舞》。

 绿茶啊!绿茶. 毛尖一绿茶。 生在云雾山. 种在布依家。 姑娘们终于得到了茶种,她们回到都匀后头一年种在蟒山顶,被冰雹打枯了;第二年种在蟒山半山腰,又被霜雪扎死了;第三年姑娘们种在蟒山脚下。由于前两次的失败,这次他们更加精心栽培,细心管理,茶苗长势越来越好,而变成一片茂盛的茶园,人们就叫这地方为茶农。为了不忘记绿仙雀的指点,后来这茶就取名叫“都匀毛尖茶”。都匀蛮王有了这茶园,国泰民康。但不知过了多少代,传说到了明洪武调北征南的时候,有一支官兵驻扎在都匀薛家堡。由于水土不服,很多士兵都病倒了,上吐下泻.喊爹叫娘。当地一位布依老人晓得这病情后.就主动带上一把盐、茶、米、豆,煮汤给官兵喝,一连三碗,终于把病治好了。后来,有一位将领打听主要是茶叶的妙用后,就在市场上悄悄买得一包都匀毛尖茶,带回京城禀功。皇帝品尝后,觉得很开胃,又是一付良药,连连点头说:“太好了,太好了!"此后每年派专人来都匀要上贡茶一都匀毛尖茶。有一年,京城一帮官兵来收贡茶,却一两也收不到。他们气急了,亲自跑到蟒山下的茶农一看,只见十来个采茶的姑娘马上变成一群绿仙雀,飞来啄这伙狗腿子的眼睛,官兵们在茶农无立脚之地。他们听说都匀牛场还有一片茶园,又赶忙跑到牛场来,但牛场的茶园又被几十头牛马拉屎拉尿淋茶树了。官兵们得不到贡茶,怕回到京城交不了差。正在为难时,都匀蛮王的一位长官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呀,这样吧,你们回京城后,就说都匀一带的毛尖茶,统统被有毒的绿尖嘴雀啄过,又淋上牛屎马尿.根本不能吃了.做药也不灵验了。”皇帝听了这番话后.信以为真.从此减免了贡茶。但好景不长,事隔两三年,京城又来了一伙官兵。他们来到都匀后,巧立名目.敲诈勒索,贡茶年年猛增,弄得茶农倾家荡产,茶园也变成一片荒丘。

三、极品绿茶“豫毛峰”——信阳毛尖。

一日,苏东坡登山观海,兴致盎然不禁脱口而出:“水到无边心作岸”。此语既出,忽旁边一人附和道:“山登绝顶人为峰”。东坡猛回头看见一位僧人,二人都心有所悟,这时,僧人掏出一包香烟递给了东坡,东坡一看,原来是铂金红塔山,高档烟儿啊!“山高人为峰”的电视广告画面在东坡脑海中浮现,二人彼此都点燃一根烟,吐出一串串烟圈……之后,二人来到山下的一家帝豪大酒店,叫了一瓶国酒茅台,举杯把盏,遂结为好友,此僧即佛印和尚。

又一春,佛印拜望东坡,东坡正在听筝品茗,东坡想出道题难为一下佛印,便问道:“大师可知老夫现在喝的是什么品牌的上好茶叶么?”佛印一想,这老头,茶泡在杯里,但见汤色嫩绿,闻之则有些许淡淡栗香。我虽不及品味,确也知道它是什么品牌的!于是对曰:“先生喝的是信阳毛尖。”“非也,非也”,东坡面露喜色。“那是什么?”佛印惊诧道。东坡淡然一笑:“豫毛峰!”也!原来,世人只知东坡有“淮南茶,信阳第一”之佳句,确不知哪个产区、哪个季节产的信阳毛尖才最是上乘。

一叶二叶三四叶,

五叶六叶七八叶。

九叶十叶十一叶,

叶叶纯正茶清香。

信阳毛尖,又叫“豫毛峰”,但不是所有信阳毛尖都叫豫毛峰!豫毛峰是精选“长于深山、采于春天”的信阳毛尖细嫩芽叶炒制而成,80000万枚信阳毛尖芽头方能成就500克精品。让你品位一种低调的奢华!

四、宋朝的一个皇帝游玩到伪山,尝伪山茶后倍觉香嫩清醇夕味道特好,便赐名为“伪山毛尖”,并定为贡茶。

据同治六年(1867年)《宁乡县志》记载:“伪山,六度庵、罗仙峰等处皆产茶,唯伪山茶称为上品”。

·信阳(毛尖茶、香稻丸、信阳板鸭、板栗、固始

·南阳(南阳玉、南阳烙花、玄妙观斋菜)

·三门峡(灵宝苹果、灵宝大枣、贵妃杏 、黑木耳

·濮阳(孔集卤鸡、小尖椒 、冬枣 、“双脊” 、

·鹤壁(缠丝鸭蛋、淇河鲫鱼 、县王桥豆腐、豆腐

·焦作(四大怀药、武陟油茶、海蟾宫松花蛋、延

·安阳(道口烧鸡、安阳烩菜、安阳血糕 、安阳三

·平顶山(宝丰酒、鲁山猴头、郏县饸饹面 、汝瓷

·济源(冬凌茶、土馍、胡辣汤、卷饼)

·商丘(民权红葡萄酒、虾子烧素、商丘水激馍)

·郑州(新郑红枣、新密金银花、荥阳柿子、中牟

·周口 (邓城猪蹄、逍遥胡辣汤、黄花菜、莲花味

·开封(花生糕、马豫兴桶子鸡 、小笼灌汤包 、

·驻马店(小磨香油、鸡汁豆腐干、五香大头菜、

·周口(逍遥胡辣汤 、孔集烧鸡、酱黄花菜 、王

·漯河

·许昌(腐竹、烟草、鄢陵花卉)

·洛阳(牡丹燕菜、洛阳水席)

武陟油茶 开封花生糕 信阳毛尖 新郑好想你枣片

汴京烤鸭、道口烧鸡等,汝阳杜康酒,民权葡萄酒

宋河粮液,禹州钧瓷、汝州汝瓷、开封汴绣、洛阳宫灯、唐三彩 开封朱仙镇年画 南阳玉雕

河南省的物产非常丰富, 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手工业品以禹州钧瓷、南阳玉雕、洛阳仿唐马(唐三彩)、滑县点锡壶、济源盘砚(古称天坛砚)等为著名传统产品。其他特产有河南卢氏、栾川木耳,信阳毛尖茶,灵宝大枣,封丘石榴,杜康酒,淮阳金针菜,黄河鲤鱼,以及豫北四大怀药(生地、牛漆、山药、菊花)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育了赋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产。地方特产也就是地方的招牌,是推销自己的一张与众不同的名片。适值改革开放,经济潮涌,各地的地方特产成了拉动地方经济的主打力量,"因地制宜",才能有所突破,才能真正地走上经济腾飞之路。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勤劳的人们正开启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属于他们的地方名牌,一步一步的铺就他们的富裕之路。

汴梁西瓜

汴梁西瓜是开封的传统特产,驰名古今,畅销中外。其特点是:皮薄汁多,瓢沙脆甜,清利可口。民间素有"肖县石榴砀山梨,汴梁西瓜红到皮"之谚语。因开封古称"汴梁",万事故开封一带生产的西瓜都叫"汴梁西瓜"。

西瓜原产于非洲热代沙漠地区,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历史。约于公元十世纪(五代十国时期)由西域移植我国,先在回鹘(现新疆境风)栽培,后传入内地,因瓜种来自我国西部,故名西瓜。据胡峤《陷北记》记载,"峤于回纥得瓜种,以牛粪种之,结实大如斗,味甘,名曰西瓜。"

西瓜双名寒瓜,为葫芦科一年后草本植物。西瓜不仅盛夏消暑解渴之上乘佳品,更兼有多种用途。瓜瓢中含有大量的糖份,一般含糖都在102%,最高达318%。含丰富的维生素丙和钙、铁、磷等矿物质。其瓢、皮、籽均可入药,有消烦止渴,解暑热,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清肺润肠,补中宜人之医疗功用。西瓜皮还能做菜。

汴梁西瓜在北宋时种植已很普遍。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园》上,就绘有在汴水岸边的几张桌子上,摆着切开的西瓜的画面。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在他的《西瓜园》诗中云:"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文信国在他的《西瓜呤》中也写道:"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开封一带气候温和,夏季雨水均匀,沙壤土质较多,适宜西瓜的增长。加之开封人民长期以来积累丰富的种植西瓜的经验,把西瓜作为乡土珍品精心种植,不断改进,使开封西瓜逐渐成为中州著名的特产。

洛阳樱桃

樱桃,又名珠桃、含桃,具有早熟、高产、优质、色艳等特点。它先百果而熟,立夏前后即可成熟上市;产量高,树龄长,成树每株产400公斤以上;果味酸甜可口,既能生食,又可酿造,营养丰富,且有调中、益脾等医疗保健功能;果形珠圆红艳,有“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烧人”的美誉。洛阳盆地四周,沟壑纵横,清溪环绕,向阳背风处最宜樱桃生长。洛阳樱桃产量丰富,味道极佳。古人曾赞曰:“雨飞新绿嫩,风动野花香,赤玉妆盈村,红珠摘满筐”。每年公历四月份,是洛阳樱桃的上市季节。

灵宝苹果

苹果在我国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别名有:奈、林檎、里檎、来檎、频婆果等。晋代,洛阳已有苹果种植,但那时的品种不佳。十九世纪欧洲优良品种传入我国,果实大、味佳、耐贮藏,迅速得到了推广。现在,苹果成为我国大宗水果品种之一。

灵宝是我省最大的苹果基地,产量已达一亿数千万斤。灵宝苹果的栽培历史,清代县志有记载。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阌乡县志》载:"苹果,有亦不多"。1923年,灵宝实业家李工生从烟台、青岛等地购回西洋新品种苹果树苗,倾其家产,惨淡经宫营,几经周折,终获成功。三十年代,全县苹果园近3000亩,年产20余万斤。品种有倭巾、不国光、伏花皮等。

民权葡萄

葡萄原产于西域,汉张骞通西域时,始传入我国内地。而后,在短短的三百年中,葡萄的栽植遍及河南。如《魏都赋》中有:"篁筱怀风,蒲陶结阴。"说明当时魏都邺(今安阳)葡萄种植很广。《魏本》记载:"魏文帝诏示群臣曰:中国珍果甚多,葡萄当末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徐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脆而不酸,味厚汁多,除烦解倦,酿以为酒,甘于曲 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况亲食之也,南方有橘心酸,裂人牙,宁有匹比者"。这说明,葡萄在当时不仅作为珍果美食,而且已酿酒。

葡萄属葡萄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目前葡萄已发展到三四百个品种。其中河南的葡萄品种分生食、酿酒、制果汁和作罐头等几类品种。生食品种的主要特征是:果粒大,外形美观,味甜而浓香,皮薄,种子少,适于运输或贮藏。如牛奶、玫瑰香等。葡萄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仅味甜多汁,而且营养丰富。除食用外,还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葡萄主治筋骨湿痹,益气,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