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谁写的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扩展资料: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两千余年的《诗经》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
1、关于《诗经》的性质、时代、编订、体制、传授流派和研究流派的研究;
2、对于各篇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研究;
3、对于其中史料的研究;
4、文字、音韵、训诂、名物的考证研究以及校勘、辑侠等研究资料的研究。
——诗经
历史文化书籍浩如烟海,大体可分为文史哲三类,但民国前可没这么分,从“真实可信”的需要来看,侧重历史类书籍是不会错的。
历史演进本身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能传承到今天的古籍,其价值、真实可信度都已得到了无数次考验。既然是推荐,那么我就着重谈四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真实可信”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事实上对任何书籍来说,“真实可信”也都只是相对的
大家耳熟能详的,“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是“前四史”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以年为纲,整理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史料,一个资深班子耗时十余年,是很“真实可信”的。但正如这部书的名字,它是有取舍、有价值取向的,我个人认为在史料的深度、广度上是不及“前四史”的。
而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史记》《汉书》评价最高。相较于《汉书》,《史记》首创纪传体;而且司马迁太史令之家,既有条件掌握国家府藏文档,又以著史洗刷个人耻辱且不图稿费,自然是首选。即使有讹误,只因史料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但《史记》的精华在汉史和传记上。至于五帝与夏商周,经历秦火文献匮乏,不可尽信,必参《世本》、古本《竹书纪年》、《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乃至出土甲骨、金文甚至汉简牍。个人体会,在三代上,司马迁多从今文尚书,有所缺失;在春秋记事上,不如《左传》准确;在战国取材上偏重《战国策》,如长沙马土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就颠覆了《史记》最为精彩的《苏秦传》《张仪传》。《睡虎地秦墓竹简》证实《史记•六国年表》有很多错误。湖北草场湖竹简文字考古成果公布后,又会有颠覆性的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史记》只是研究先秦史的纲要。
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无限接近历史真实,这不是几本书能搞定的,探索只会永远持续下去,直到人类终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人建议打牢经学基础,这样利刀剖竹,所有古籍真实可信与否,都可结合考古资料作出自行判断
这是说《十三经注疏》和清人注疏了。中国历史文化自六艺始,孔子编订的诗书礼易春秋,可谓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基。汉郑玄、何休、赵歧,晋杜预、范宁、郭璞,魏何晏、唐玄宗等作注,唐孔颖达等作疏。
《尔雅》要辅以《说文解字》《方言》《释名》《经典释义》《玉篇》《广雅》《广韵》《集韵》等,此为训沽学,实则阅读一切古籍的基础。《诗经》《尚书》《论语》《孟子》《春秋三传》《三礼》《周易》《孝经》就不用说了,或本即史,或本典章职官制度,或名物礼仪,十三经不通,读古籍就是找罪受。
为什么要强调清人注疏呢?清代考据学兴起,尤其乾嘉学派,代表了中国古代经学的最高成就。以《史记》《汉书》为纲,《十三经注疏》、清人注疏为目,一切古籍就是轻车熟路了。
“真实可信”关键取决读者是否具有哲人思维,所以得精通诸子百家,并能熟炼运用西学哲学思维、历史事实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诸子百家可谓其精华,本身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哲学意义。处于中华复兴的伟大时代,以中国语言诠释世界历史和现实,是中国人文社科学者的历史使命。光有中国心远远不够,还得通晓世界话语,这就需要对西方代表性的哲学、历史流派作深入的比较研究。
《诗经》是国代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期间五百多年的一些诗歌一共是305篇,在先秦时期称为《诗》,在西汉的时候被称为儒家经典,叫做《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端,对我国后世文学诗歌都有重大的影响。
1,《诗经》中诗歌所体现的精神值得后世学习
《诗经》描述了很多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描述的都是当时现实的社会,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作者十分的关心劳动人民的命运和人民的艰苦生活,《七月》中,我们可以看到奴隶血淋淋的生活。而且诗歌很多内容都是有很强烈的政治意识,和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真的对后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的写实主义,还有很多人文章的写作都是从《诗经》中吸取了营养。
2,《诗经》中的风雅精神为后世所学习
《诗经》中很多诗歌都是以个人为主体进行的抒情发愤之作,屈原就是继承了这些特点,写出了《离骚》这种传世名作,而且风雅精神对汉乐府,建安诗人,都有很大的影响。白居易和新乐府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民疾苦的关心,的现实生活的描述,都是《诗经》中风雅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一直延续到现代。
3,《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这三点可以说是相当的重要,对后世诗歌创作还有文章写作都有重要影响,很多诗人,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都对这些手法有大量的运用。
《诗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的写实精神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让我们了解了先民的生活习俗,风俗习惯,对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是有重大作用的,而且它的内容,写作手法,都是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大学》的作者是春秋末期曾子
2、《中庸》的作者是春秋时期子思
3、《论语》的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4、《孟子》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5、《诗经》的作者是佚名,传为春秋时期尹吉甫采集、春秋末期孔子编订
6、《尚书》的作者是先秦诸子
7、《礼记》的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七十子后学
8、《周易》的作者是商末周初姬昌
9、《春秋》的作者是春秋末年左丘明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的影响: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乃是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
-大学(文献古籍曾子《大学》)
-中庸(汉语词语)
-论语(中国儒家经典)
-诗经(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尚书(中国古籍)
-礼记(儒家经典书籍)
-周易(易经)
-春秋(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春秋左氏传
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
《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
扩展资料: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根据部分诗篇考查,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本文2023-08-21 10:44: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