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鼻麝香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吹鼻麝香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吹鼻麝香散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吹鼻麝香散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吹鼻麝香散 1 拼音

chuī bí shè xiāng sǎn

2 吹鼻麝香散的别名

麝香散

3 处方

藜芦(和州老)1茎。

4 制法

上为散,入麝香麻子许,研匀。

5 功能主治

头痛不可忍。

6 吹鼻麝香散的用法用量

麝香散(《普济方》卷四十四)。

7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六

古籍中的吹鼻麝香散 《圣济总录》:[卷第一十六]风头痛

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治头痛不可忍。吹鼻麝香散方藜芦(和州者一茎)上一味。曝干。捣罗为散。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四杂治门]鬼魇

黄为末。细筛以管吹入鼻孔中。一方。加桂心末佳。麝香散(出十便良方)疗卒魇。用虎头为枕。一方枕麝香一

《疡医大全》:[卷十六龈齿部]牙齿门主方

)各研。另装瓶内,临时旋合,令患者含水一口,将药吹鼻孔内,吐水即愈。又方真轻粉杭粉(各一钱)研匀。用

《玉机微义》:[卷十七血证治法]止涩之剂

少研为末以少许吹入鼻中凡九窍出血皆可用御药院方麝香散治衄不止白矾(枯)龙骨(粘舌者各另研半两)麝香

《幼科释谜》:[卷五]诸病应用方

面相学之所以深受大家的推崇,是因为传统面相书籍非常规范,没有虚言。刘恒:而易经术数类,古籍有严谨之风,其宗旨在传承后世,但言词艰涩,古文深奥难懂,而现代著述周易类书籍,其目的在宣传,其功在名利,其人又不懂《易经》文化,恣意编造杜撰易学书籍,所以伪书遍地,误导后学,颠覆传统文化,其恶之深,令人所不齿。

1、腹垂知有福,额广有官运

腹垂,这里指上身长而下身相对较短,并不是腹部大下垂。 刘恒 :身长腿短,福禄不亏。头小腿长,一世飘蓬。额头面相学定义为“官禄宫”。刘恒:脑为髓之海,而肾主骨生髓,肾主志,所以额头为智慧之地,额头宽广者智慧高,额头窄小者多愚见与小聪明。智慧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万世之基,所以额高额宽者,多功成名就。

2、鼻尖身奔波,头小主飘蓬

鼻尖,这里是鼻梁短小,鼻头尖细,刘恒:鼻子为财帛宫。主管人的福禄,鼻子山根论禄地,鼻梁论福地,鼻翼论官,鼻头论财。鼻头尖细者,为人小气挑剔,其心胸无法承受大事,财禄不丰,六亲无靠,为生计而奔波;脑为智慧之海,头大多聪慧,头小多投机,头小无智一世飘蓬。

3、脚长身瘦长,辛苦道路中

脚长多忙,身瘦多劳。身瘦长需上身短下身长,这是行大于思的面相,做事不深思熟虑,多冲动义气用事,由于多做少成,频频奔波于生计之路,奔忙多贫。

4、鼻端人中正,有德人品正

鼻子又称鼻祖。 刘恒 :面相学以眼观心,以鼻观行,以颧观义,鼻形端正,不鹰钩,不偏斜,不尖小,这是行为端正,做人有正直,值得托付大事之人。 刘恒 :面大鼻小,忠诚度不够;鼻梁偏斜其心不正;鹰钩多谋。

5、鼻歪人中歪,必然有祸灾

以鼻观人品正邪,鼻形端正有形,挺拔有力,鼻翼饱满,鼻孔大而不外露,这是做人有志气,做事有原则,人品端正;如鼻子明显歪斜,人中亦偏斜,其心不正,行为不端之人,因其行径多恶,故必然有灾祸频至。

6、准头圆又亮,进财添人丁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鼻冲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鼻冲穴的定位 9 鼻冲穴的取法 10 鼻冲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鼻冲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鼻冲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鼻冲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鼻冲 1 拼音

bí chōng

2 英文参考

Qūchā BL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鼻冲为经穴别名[1]。出《针灸甲乙经》。即曲差[1]。

穴位 曲差 汉语拼音 Qucha 罗马拼音 Chucha 美国英译名 Crooked and Inferior 各

号 中国 BL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V4 富耶氏 德国 B4 英国 B4 美国 BI4

曲差为经穴名(Qūchā BL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鼻冲[3]。属足太阳膀胱经[3][2]。曲即曲折,差即不齐,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曲而向外,至此穴又曲而向后,表现参差不齐,故名曲差[2]。曲差穴主治头痛,头晕,目视不明,目痛,鼻塞,目眩,鼻衄,偏正头风,巅顶痛,鼽衄,噼,心中烦满,热病汗不出,喘息不利,头部疮疖,现代又多用曲差穴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息肉,眩晕,癫痫,鼻炎,鼻窦炎,眼睑痉挛,结膜炎等。

4 鼻冲穴的别名

曲差(《针灸甲乙经》)。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头痛身热,鼻窒,喘息不利,烦满汗不出,曲差主之。

6 穴名解

曲即曲折,差即不齐,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曲而向外,至此穴又曲而向后,表现参差不齐,故名曲差[2]。

曲,有屈曲不直之义;差,有不齐之义,或有邪义[4]。足太阳经自睛明直行向上,行至眉冲处即横行向外,曲而不齐也[4]。又以其横列不与发际诸穴相齐,故名之以“差”(差,音池,参差不齐也)[4]。

7 所属部位

头部[5]> 前头[6]

8 鼻冲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曲差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上[5]。

曲差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再旁开15寸处;或于神庭与头维两穴连线的内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

另说曲差穴在前发际上,距头正中线15寸(《针灸甲乙经》);或在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再旁开1寸处(《针灸集成》)[3]。

曲差穴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2]。

曲差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曲差穴在头部的位置

曲差穴的位置

曲差穴的位置(血管)

曲差穴的位置(肌肉)

9 鼻冲穴的取法

曲差穴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2]。

正坐或仰卧位,在神庭旁15寸,入发际05寸,当神庭与头维(胃经)连线的中1/3与内1/3的连接点取穴。

10 鼻冲穴穴位解剖

曲差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皮肤厚而致密,由额神经的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由脂肪和纤维束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及神经末梢。枕额肌的额腹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针经上述结构以后,水平向行刺于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2]。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眶上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支分布[7]。

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3]。

11 鼻冲穴的功效与作用

曲差穴有疏风明目通窍的作用[2]。

曲差穴有清热明目,安神利窍的功效。

曲差穴位居头部,故以治疗头、额部的局部病为主[8]。

曲差穴有清头散风之功[4]。

12 鼻冲穴主治病证

曲差穴主治头痛,头晕,目视不明,目痛,鼻塞,目眩,鼻衄,偏正头风,巅顶痛,鼽衄,噼,心中烦满,热病汗不出,喘息不利,头部疮疖,现代又多用曲差穴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息肉,眩晕,癫痫,鼻炎,鼻窦炎,眼睑痉挛,结膜炎等。

曲差穴主治头痛、头晕、目视不明、目痛、鼻塞[7]。

曲差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等[3]。

曲差穴主治头、目、鼻部等疾患:如偏正头风、巅顶痛、目眩、鼻塞、鼽衄、噼、心中烦满、热病汗不出、喘息不利、头部疮疖等[2]。

曲差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头痛,目视不明,鼻塞,鼻衄[8]。

现代又多用曲差穴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息肉等[2]。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癫痫,三叉神经痛;

2.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鼻窦炎,眼睑痉挛,结膜炎。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沿皮刺03~05寸[3][2]。

平刺05~08寸[7][9],局部有胀感[9]。

132 灸法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可灸[2][7]。

艾条温灸5~10分钟。

本穴禁用灸法[9]。

14 鼻冲穴的配伍

曲差配百会、太冲,有平肝熄风镇痛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曲差配四白、风池,治近视[9]。

曲差配百会、印堂、太阳、合谷,治头痛、头晕[9]。

曲差配迎香、风池、上星、合谷,治鼻塞[9]。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喘息不利,烦满,曲差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视不明。

《太平圣惠方》:主心中烦满,汗不出,头顶痛,身热,目视不明。

俗话说得好,相由心生。意思就是说,要想了解一个人的话,通过看他的面相便能知晓一二。如果是颇通此道的人,甚至声称还能通过给一个人看面相,来得知他此生的命势情况。正因为如此,很多来自农村且上了岁数的人,才会那么喜欢在遇事的时候去找人算卦。

而算卦者刚开始也都是通过观察找上门来的人的面相来为他们答疑解惑的。其实在农村,即便不专门去找人算卦,也能根据一些俗语来解读一个人的面相。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的经验之谈,就看你知道多少了!

一、“男看鼻子”。

很多古籍中都有这样的相面俗语,说给男人看面相的时候,要重点去观察一下他鼻子的情况。如果鼻子长得非常好的话,那这个人的样貌不但非常帅气,而且命势情况也会非常好。那么,男人长什么样的鼻子才算得上是“好鼻子”呢?一般来讲,公认的说法是要符合高大挺拔这一特点才行。《须眉篇》中写道: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口阔而方禄千种,齿多而圆不家食。

也就是说,男人只有长着一个高大挺拔的鼻子,才算得上是拥有一副好面相。毕竟拥有这样的鼻子的男人,面部状态会较为立体一些。这样容易给人一种阳刚和坚毅的好印象,自然也就算得上是拥有比较上乘的面相了。

既然了解了男子较为上乘的面相特点,那肯定也会有人想了解一下男子较为下乘的面相特点。其实在古人看来,若男人的鼻子出现两种情况的话,那他们的面相就应该算得上是下乘了:一种情况是长了个又小又尖的鹰钩鼻,另一种情况则是长了个又软又塌的大鼻子。

之所以说长着又小又尖的鹰钩鼻的男人的面相不好,是因为古代人普遍认同“鼻如鹰嘴,啄人心髓”的说法。也就是说,他们觉得一个人若是长了这样一个鼻子的话,那在性格方面就会变得跟老鹰一样阴险狡诈。而他们的性格越是符合这一情况,日子反倒会过得越不好。

至于说长了个又软又塌的大鼻子也属于下乘面相,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鼻子明显破坏了男人面部的整体美感。没有美感了,那拥有这样一个鼻子的男人给人的印象自然就会变得比较不好。加之,拥有高大挺拔的鼻子才算得上是上乘面相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自然在看到不符合这一要求的鼻子的时候,人们就会将原因归结为长有这样一个鼻子的人的命势不好了。这样一来,以后大家再看到长有这样的鼻子的男人的时候,自然就会认定其不具备好的面相了。

二、“女看嘴”。

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男女之间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别的。这样一来,即便是在看面相的时候,也得注意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才行。倘若给男人看面相的时候要重点看他们鼻子的情况,那在给女人看面相的时候,明显就不能看鼻子了,得重点看她们嘴巴的具体情况才行。

古人认为,长有樱桃小口的女人不仅整体容貌更为好一些,而且还特别旺夫。因为长有这样嘴巴的女人看上去更符合众人的审美标准,而且吃得也少,自然就不容易变成夫家的累赘。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葱白滴鼻液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葱白滴鼻液 1 拼音

cōng bái dī bí yè

2 处方

葱白。

3 功能主治

辛散风邪通窍。主外邪而致的鼻内肌膜红肿,鼻塞流涕。

4 葱白滴鼻液的用法用量

葱白取汁过滤,用生理盐水配成40%溶液。滴鼻。

5 摘录

《中医耳鼻喉科学》

古籍中的葱白滴鼻液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七伤寒门]伤寒杂治(附论)

。半表半里。和解多用凉膈益元散。伤暑亦根据仲景用白虎汤。多是桂苓甘露饮。益元散。备见直指方。子和法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六伤寒门]伤寒头痛(附论)

神丹在手。其能救乎。诸头疼无热。如圣饼。用生姜葱白煎汤下。头疼脉数。发热恶寒。而身不痛。左手脉平和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四伤寒药方]诸方目

赤芍药(各三钱)干葛(钱半)豉(半合)上水二盏、葱白一茎,煎八分,温服取汗。第三、麻黄升麻汤大下后脉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九产后诸疾门]产后蓐劳

(一双去脂膜破羊亦可用)香豉(一方无此味有知母)葱白粳米当归芍药(各二有人参。任意饮。屡用效。虽至十

《本草简要方》:[卷之四菜部]葱葱白葱花葱茎葱子葱汁

捏鼻梁是不能够让鼻子变挺拔的,这个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而且也不适用于宝宝。如果捏宝宝的鼻子很有可能会把宝宝的鼻子给捏伤,因为宝宝本身就处于一个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是比较敏感比较脆弱的,稍微不慎很有可能会把鼻子给捏伤,这样会给宝宝带来一定的伤害,所以有的家长建议不要自作聪明,不要为了传统的这个审美去做出一些对宝宝有害的事情。

再了解一下宝宝的一个发育情况,正面骨骼是在一岁以后才进行发育的,毕竟一岁以后前卤门才进行闭合,这个时候鼻梁才开始逐渐的发育,到了七八岁以后,这个鼻子才会不断的向4周扩大,然后鼻梁才会逐渐的长高,这个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宝宝的一个相貌和鼻梁的高低形状不是由我们做一些行为能够决定的,而是跟遗传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要以为通过外力或者刺激能够有效的改变孩子的鼻子挺拔的问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捏鼻梁也不能够让宝宝的鼻子变挺。正如一个人经常锻炼身体经常进行跳跃,也不能够刺激孩子,让孩子长高是一个道理。

捏鼻子很有可能会导致这个宝宝的鼻腔受到伤害,毕竟宝宝的鼻腔本身就很软,里面的软骨容易造成损伤和充血,一旦导致呼吸道感染,那么还真的是让人感到头大。再者捏鼻子也有可能会导致中耳炎,不要小瞧这个问题,因为捏住宝宝的鼻子很有可能导致宝宝鼻腔内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到耳朵去,一旦进入到耳朵里面去,很有可能就会诱发中耳炎,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科属 5 鼻干燥的病因病机 51 肺脏亏虚,鼻失滋养 52 脾气虚弱、湿蕴生热 53 肾阴亏虚 6 鼻干燥的症状 7 鼻干燥的诊断 8 鼻干燥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燥邪犯肺 8111 症状 8112 证候分析 8113 治法 8114 方药 8115 中成药 812 肺肾阴虚 8121 症状 8122 治法 8123 方药 8124 中成药 813 脾气虚 8131 症状 8132 证候分析 8133 治法 8134 方药 8135 中成药 82 外治法 821 滴鼻 822 洗鼻 823 吹鼻 83 针灸疗法 831 针刺 832 艾灸 833 迎香穴埋线 84 饮食疗法 85 医案 9 鼻干燥患者日常保健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鼻干燥的穴位 2 治疗鼻干燥的方剂 3 治疗鼻干燥的中成药 4 鼻干燥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鼻干燥 1 拼音

bí gàn zào

2 英文参考

withered no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trophic rhin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鼻干燥为病证名。又称鼻槁[1]。

鼻槁(withered nose atrophic rhinitis[2])为病证名[3]。又称鼻干燥[1]。若鼻气恶臭者,又称臭鼻证[1]。槁,枯槁也(《说文》)[3]。鼻槁是指以鼻内干燥、鼻塞、鼻痂多、鼻气腥臭,鼻黏膜萎缩,鼻腔宽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可见于热性病[3]。发生缓慢,病程较长,是常见的慢性鼻病[1]。以女性为多,且在妇女月经期或怀孕期症状更为明显。本病多发生于干寒地区、干燥的工作环境,症状在秋冬节季比春夏季节为重。

鼻槁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论》;“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难经》、《金匮要略方论》及后世医著亦有“鼻槁”、“鼻燥”等记载,但多系指病变中的症状而言。

《难经·五十八难》:“毛发焦,鼻槁,不得汗。”槁,枯槁也(《说文》)[3]。

鼻槁相当于西医的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3][1]。

4 疾病科属

鼻科

5 鼻干燥的病因病机

鼻干燥多因外感热病或肺阴亏虚,致鼻失荣润引起[3]。

51 肺脏亏虚,鼻失滋养

肺为燥金之脏,若过食辛辣炙煿助阳生热之物,或吐利亡津,病后失养,致使气津亏损,无以上输,鼻失濡养,则肌膜枯槁而为病[1]。

或可因气候干燥,或屡为风热燥邪,熏蒸鼻窍,久则耗伤阴津,蚀及肌膜,以致鼻内干燥,肌膜焦萎[1]。

52 脾气虚弱、湿蕴生热

脾土为肺金之母,主运化水谷精微,若饮食失节,劳倦内伤,脾弱失运,气血精微生化不足,无以上输充肺而濡养鼻窍,肌肤失于濡养,兼以脾不化湿,蕴而生热,湿热熏灼,肌膜渐渐干萎[1]。

53 肾阴亏虚

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肾阴不足则肺津亦少,故肾阴亏虚亦可致鼻失滋养而发病[1]。

6 鼻干燥的症状

鼻干燥患者鼻中少涕,干燥枯槁[3]。可见于热性病[3]。

7 鼻干燥的诊断

鼻内干燥,甚则鼻咽干燥感,鼻塞,自觉鼻塞嗅觉失灵,鼻气腥臭,脓涕鼻痂多。

检查可见鼻内肌膜萎缩,鼻腔宽大,鼻道内有黄绿色脓稠鼻涕潴留或有黑褐色鼻痂。

自幼发病者,可影响鼻部发育而呈鞍鼻,以致鼻梁宽而平。

8 鼻干燥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鼻槁的病因,内因多以肺、脾、肾虚损为主,外因多为受燥热邪毒侵袭,以致伤津耗液,鼻失滋养,加之邪灼肌膜,发生脉络瘀阻,肌膜干枯萎缩而为病。燥热之邪侵袭,多先伤肺,燥气伤肺,津液受灼,则枯涸不能上承,致使鼻窍肌膜干萎。邪热伤络,败津伤肌,则鼻涕污秽,痂皮多,时有血丝涕;若肺肾阴虚,虚火循经上炎,津液被耗,可致粘膜干燥,涕痂积留,咽干灼热微痛;若肺脾气虚,肺不能输布津液,脾不能生化气血,使鼻失濡养,清窍干燥,故肌膜枯萎,痂皮受湿热薰蒸,化腐生脓则鼻涕如浆如酪,鼻气腥臭难闻。治疗上,肺经燥热,宜清肺润燥;若肺肾阴虚,则宜滋阴润肺;肺脾气虚,则宜补益肺脾,行气逐邪。

宜润肺生津,用清燥救肺汤加减[3]。

811 燥邪犯肺

鼻槁·燥邪犯肺证(withered nose with pattern of dryness assailing lung)是指燥邪犯肺,以鼻内干燥,灼热疼痛,涕痂带血,鼻黏膜充血干燥,或有痂块,伴咽痒干咳,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鼻槁证候[4]。

8111 症状

鼻内干燥较甚,灼热疼痛,鼻内肌膜萎缩,涕液秽浊,带黄绿色,或少许血丝,鼻黏膜充血干燥,或有痂块,伴咽痒干咳,讲话乏力,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4][1]。

8112 证候分析

肺虚气津不足,鼻窍肌膜失于滋养,故肌膜干燥而色淡红[1]。

邪毒蚀及肌膜,灼于阴津,故肌膜萎缩而痂皮多;伤及脉络则有少许血丝[1]。

咽痒时嗽、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肺燥之证[1]。

8113 治法

养阴润燥,宜肺散邪[1]。

8114 方药

可选用清燥救肺汤[备注]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冬桑叶、石膏、麻仁、麦冬、阿胶、党参、甘草、杏仁、枇杷叶加减治疗:方中以阿胶、麻仁、麦冬润燥而滋阴液,党参、甘草益气生津,以桑叶、杏仁、枇杷叶宣肺散邪,助以石膏清肺热生津。若鼻燥,肌膜萎缩甚者,加沙参、天冬、首乌、当归以滋阴润燥养血生肌[1]。

清燥救肺汤(喻嘉言《医门法律》)加减处方:桑叶10克,批把叶12克,杏仁12克,麦冬15克,火麻仁15克,石膏15克。水煎服。若鼻干灼热疼痛较甚,加黄芩12克、菊花12克。鼻腔粘膜萎缩甚者,加沙参15克、首乌15克、当归10克。鼻衄者,加白茅根15克、旱莲草15克。

8115 中成药

(1)二冬膏,口服,每次9~15克,每日2次。

(2)补肺汤、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3)扶正养阴丸,大蜜丸每次l丸,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次。

812 肺肾阴虚

鼻槁·肺肾阴虚证(withered nose with lung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肾阴虚,以鼻干较甚,鼻衄,嗅觉减退,鼻黏膜色红干燥,鼻甲萎缩,或有脓涕痂皮积留,鼻气恶臭,伴咽干燥、干咳少痰、或痰带血丝、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鼻槁证候[4]。

8121 症状

鼻干较甚,鼻衄,嗅觉减退,鼻黏膜色红干燥,鼻甲萎缩,或有脓涕痂皮积留,鼻气恶臭,伴咽干燥痛、干咳少痰、或痰带血丝、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4][1]。

遇冷则头痛、头昏加重,咽干不适,咽时微痛。头晕耳鸣,腰酸无力,溲黄而少。

8122 治法

滋养肺肾,生津润燥。

8123 方药

可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1]:方中以百合、二地滋养肺肾为主药,麦冬助百合以润肺生津,玄参助二地以滋肾清热,为辅佐药;当归、芍药养血和阴、贝母、桔梗清肺利咽喉,为使药;合而用之,使阴液充足,肺肾得养,则虚火自降,诸症自愈[1]。

百合固金汤(汪昂《医方集解》)加减处方:太子参15克,生地黄15克,麦冬15克,百合15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桔梗12克,白芷10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鼻涕腥秽,鼻气秽臭者,可选加桑白皮12克、黄芩12克、冬瓜仁15克。妇女月经期症状加重者,加泽兰12克、川草10克、五灵脂10克。

8124 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

813 脾气虚

鼻槁·脾气虚证(withered nose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气虚弱,以鼻内干燥,鼻涕黄绿腥臭,头痛头昏,嗅觉减退,鼻黏膜色淡,干萎较甚,鼻腔宽大,涕痂积留,伴纳差腹胀、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脉缓弱等为常见症的鼻槁证候[4]。

8131 症状

鼻内干燥,鼻涕如浆如酪,其色微黄浅绿,头痛头昏,嗅觉减退,鼻黏膜色淡,干萎较甚,鼻腔宽大,鼻气腥臭,涕痂积留,痂皮淡薄,患者食少腹胀、倦怠乏力少气、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白,苔白,脉缓弱[4][1]。

8132 证候分析

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则鼻失濡养;肌膜干燥而色淡,脾虚湿停,郁而化热,湿热蒸灼,故鼻内肌膜萎缩、鼻痂黄绿色[1]。

食少腹胀,便溏而疲乏少气,唇舌淡白为脾虚之证[1]。

8133 治法

补中益气,养血润燥[1]。

补益肺脾,行气逐邪。

8134 方药

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合四物汤加减治疗:其中以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培土生金,以四物汤养血活血,润燥生肌,二方合用,有健脾胃而升清阳,生气血而润鼻燥之功[1]。

对于一些顽固病例,长期治疗不效者,根据“久病多瘀”及“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可适当运用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红花、丹参、赤芍、丹皮、水蛭、虻虫等配入使用[1]。

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加减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升麻15克。水煎服。若鼻粘膜溃烂,鼻气腥臭较甚者,加黄柏12克、苦参12克。嗅觉失灵者.加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白芍10克。鼻粘膜萎缩较甚者,加丹参15克、赤芍l5克、桃仁10克。

8135 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口服,每次6~10克,每日3次。

(2)参苓白术散(丸、胶囊),口服,散剂或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次.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

82 外治法 821 滴鼻

宜用滋养润燥药物,可选用苁蓉滴鼻液[备注]苁蓉滴鼻液(经验方):肉苁蓉、羊藿叶、当归、桂枝、黄芪各300 g,煎水两次,浓缩成浸膏,加石蜡油500 ml,混合。、蜂蜜、芝麻油加冰片少许滴鼻,每日2~3次[1]。

822 洗鼻

可用石蜡油、复方薄荷油或清鱼肝油滴鼻,也可用蜜糖、将暖生理盐水或暖开水盛于碗盆内,嘱病人低头由鼻将芝麻油加冰片少许滴鼻。水吸入,经口吐出,反复多次,可洗净鼻内痂皮及脓涕。每天洗 1~2次,洗涤后再滴药液,效果更佳。

823 吹鼻

鱼脑石散[备注]鱼脑石散(经验方):鱼脑石粉9g、冰片09g、辛夷花6g、细辛3g,共为细末。吹鼻,每日2~3次[1]。

83 针灸疗法 831 针刺

取穴:取迎香、禾髎、素髎、足三里、肺俞、脾俞等穴[1]。

刺灸法:每次2~3穴,中弱 ,留针10~15 min,每日一次[1]。

832 艾灸

取穴:百会、足三里、迎香、肺俞等穴[1]。

刺灸法:悬灸至局部发热,出现红晕为止,每日或隔日一次[1]。

833 迎香穴埋线

鼻部周围按一般外科原则消毒,铺小孔巾,在迎香穴位外局部注射1%普鲁卡因,每侧1~2 ml,用带有肠线的三角缝合针穿过穴位内,剪去露出皮肤外面的线头。如有出血,可稍压迫止血,不必包扎。如有线头露出,容易引起感染,或使整条肠线脱落。[1]

84 饮食疗法

(1)黑芝麻适量拌糖,每天食适量。

(2)天冬、麦冬各10克,泡水代茶饮服。

(3)南杏桑白煲猪肺:南杏15~20克,桑白皮15克,猪肺约250克,煲汤饮用。

85 医案

《续名医类案》卷十七:王执中母氏久病鼻干,有冷气,问诸医者,医者亦不晓,但云疾病去自愈。既而去亦不愈也。后因灸绝骨而渐愈。执中也常患此,偶绝骨微疼而著艾,鼻干亦失去,初不知是灸绝骨之力,后阕《备急千金要方》有此症,始知鼻干之去,因灸绝骨也。

《试用大蒜治疗萎缩性鼻毙的初步报告》:康××,男性,25岁,1955年7月20日入院。主诉:头痛、鼻塞、嗅觉消失,已有3年余,于1952年4月即有**水样鼻涕,以后渐成脓性并有臭味,1年后鼻内干燥,有时鼻出血,并有多量黄绿色痂皮。头痛以前额部夜间为重。嗅觉初期减退,以后消失。曾用过组织疗法,并内服核黄素,除自觉鼻腔通气较好外,无其他效果。检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局部情况有轻度鞍鼻,鼻粘膜呈暗灰色,中下鼻甲略有萎缩,前庭及鼻腔内有大块黄绿色痴皮附着,后鼻腔显著增大,可直视鼻咽部,中隔无显著病变。治疗经过;于7月25日开始大蒜制剂治疗,每日2次,大蒜油纱条填入鼻腔(将大蒜捣成糊状,压取其汁用消毒纱布过滤,与生理盐水配制成40%溶液,或与甘油配成50%溶撒),每次3~5 h,3日后,头疼减轻,鼻痂软化,易擤出,五日后嗅觉增强,可闻到苹果味,鼻出血停止。他觉检查:粘膜潮红,湿润、无鼻痴。两下鼻甲略现增大,通气良好,嗅觉近乎正常。住院18天出院。(摘自《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57年第2号)

9 鼻干燥患者日常保健

(1)保持鼻窍清洁湿润,清除鼻内积涕或痂皮,禁用血管收缩剂滴鼻[1]。

(2)防治全身慢性疾患,加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动物肝脏、豆类等食物,少食辛辣炙煿燥热食物[1]。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急慢性鼻部疾病[1]。

(4)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粉尘吸入,室内常洒水,保持空气湿润,在干燥或粉尘环境中工作,要戴口罩等[1]。

10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