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廷的等级表
后宫等级表
最高等:皇后 限一名
二等:贵妃 限二名
三等:偏妃 限四名
四等:侍嫔 限八名
五等:宜侍 限十六名
六等:女姬 限三十二名
七等:伴姬 限六十四名
八等:姬人 无限
九等:粉黛 无限
皇后为后宫之主,可以随意吩咐和鞭打妃嫔,全凭喜怒而定。
贵妃出身高贵,受宠,有子,次于皇后,但无权利抚育自己的子女,要听凭皇后的吩咐
偏妃出身京官家,很受宠爱,无子但有女,或有子,次于皇后,可育儿女,听凭皇后吩咐
侍嫔出身地方官家,不很受宠,可以抚养儿女,但讨皇上厌或犯了宫规可以充为宫女
宜侍到伴姬出身小吏家的子女或与朝廷无瓜葛的大户人家,可以抚育儿女
姬人是从豪门显贵和朝廷大员或皇室宗亲(公主所生的子女)选出来的女孩子
粉黛是从地方官员中的女儿,当然,也可以是农民和商人的女儿,但要同过大选,落选者降格为婢,也可以是官员送给皇上的女孩儿,没有固定的地位,只有上升到伴姬后才为固定
夏、商官吏等级,史阙无载。西周之制,据《周礼》等文献资料,官自一命至九命,命数多者为高,如天子之三公八命,下士一命。是否确切如此,有待地下发现证实。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官僚制度的发展,“秩”始与官吏等级相连。当时“秩”或指官吏的禄,如《荀子·彊国》:“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注:“皆谓廪食也。”或指职,如《左传》文公六年:“委之常秩。”后专指官吏等级,以计俸禄。如官僚制度相对完备的秦,官吏的秩就有中二千石、比二千石、四百石、二百石等。“石”,是谷物的计量单位。秩二千石,并非食禄二千石,而是借用“石”字来标明等级。
汉制,仍以“石”之数目多少确定官吏等级。汉官吏秩等为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百石之下,再加县斗食佐史之秩,共十八等。官吏的“秩”,既决定禄之多少,也标明等级身分的尊卑。官秩有别,则所佩印绶及礼遇迥异。但官秩高低却不完全表示政治权力的大小。以刺史为例,官秩仅六百石,较郡守(二千石)、县令(高则千石)为低,却“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权力极大。又如尚书令,秩千石,在东汉出纳王命,操持朝权,权力较形同虚设的三公(秩万石)为大。
曹魏设官品九品之制,一品为高,九品为低。“品”与“秩”并行,官吏皆品、秩兼备。西晋至南朝,沿用此制。如晋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光禄大夫,品第三,秩中二千石。又如梁武帝定官品,“于品下注一品秩为万石,第二第三为中二千石,第四第五为二千石”。但品似比秩更为重要,西晋占田、荫客、荫亲属等经济权益,皆以品之高低为准。
北魏官无秩,仅有品。孝文帝改制,九品中每品分上、中、下,共九品二十七级。太和二十三年(499),始将九品中每品分为正从,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凡十八级;自正四品以下,每一级中又分上、下两阶,共计九品三十级。史称“前世职次皆无从品,魏氏始置之,亦一代之别制也”。天监七年(508),南朝梁武帝亦创十八班之制,以班多者为贵,均士流居官;十八班之外有流外七班,为寒微士人居官;又有三品蕴位、三品勋位,以安排冗散之人。隋唐以后,九品分为正从,不入九品者为流外之官成为定制,历代因循,至清亡而废止。
九品之制制定以后,在九品中逐渐出现划分等级尊卑的界限。而晋命五品以上官的子弟入国子学(见国子监),五品以下子弟只能入太学,以别贵贱。北魏定族姓,最低的官品界限是第五。北齐礼仪之制,三、五、九品礼数有所不同。隋唐职官三品以上为贵,五品以上为“通贵”,故有“九品以上官卑”、“五品以上官贵”之别。唐高宗撰姓氏录,规定官品第五以上者得为士族。就文献和考古资料看,唐代三、五、九品官在服饰、乘舆、丧葬、授田、减罪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异。这几个等级界限在宋以后仍然存在,但仅限于礼遇方面的区别。
九品之制,包括职事官、散官、勋级和封爵。除职事官外,其他三者均不具备行政职能和权力。散官(分文散与武散),又称阶官或散阶,“凡九品以上职事,皆带散位;谓之本品。职事则随才录用,或从闲入剧,去高就卑,迁徙出入,参差不定。散位则一切以门荫结品,然后劳考晋叙”。这一原则,萌芽于魏晋南北朝,确定于隋唐,为后代所沿用。本品与职事官品,不必相符。本品高的固然可以下行低级职务,本品低而任高职者也往往有之。如宋有官、职分离的差遣制度(见官、职、差遣);明代有以本官翰林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清亦有差使、实职、官阶之别,官品仅具有决定服色、俸禄数额的作用。
1、贵妃
贵妃,皇帝妃嫔封号之一。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于孝建三年始设,地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其中唐玄宗初年曾停置,旋恢复。渤海称王之妻为贵妃,则相当于中原各朝皇后。明成化年间,明宪宗在其上另设皇贵妃,位降一等。清代沿用。
2、太监
太监原指宦官中的高级官员,现指古代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3、侍卫
侍卫是一个古代官名,最早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清制中,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为侍卫,分三等,又在其中特简若干为御前侍卫及乾清门侍卫,为最高级。
4、宫女
宫女,也称宫人,狭义上指君主及其家庭的女仆或女奴,广义上指君主后宫包括妃嫔的所有女性。较为高级的宫女则称为女官。
5、公主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
起源,《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从超品:太妃(前朝娘娘)(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小主)(不限)
庶超品:太嫔(前朝小主)(无册封升降妃嫔权利)(不限)
正超品: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后以外的妃嫔)
从超品:侧皇后/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统领东六宫或西六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皇妃和侧皇妃的妃嫔)
正一品:皇妃(1)(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四品以下妃嫔)
从一品:侧皇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四品以下妃嫔)
庶一品:夫人(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四品以下妃嫔)
正二品:贵妃(2)(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六品以下妃嫔)
从二品:妃(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六品以下妃嫔)
庶二品:侧妃(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六品以下妃嫔)
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昭仪为首)(昭仪1名,其余各2名)(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八品以下妃嫔)
从三品:贵嫔(4)(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八品以下妃嫔)
庶三品:贵姬(8)(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庶八品以下妃嫔)
正四品:婕妤(2)
从四品:容华(4)
庶四品:嫔(8)
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充仪,充媛,充容(婉仪为首)(婉仪1名,其余各2名)
从五品:顺仪,德仪,佩仪,芬仪,芳仪(顺仪为首)(顺仪1名,其余各2名)
庶五品:小仪,小媛,良娣,良媛(小仪为首)(小仪1名,其余各4名)
正六品:姬(8)
从六品:贵人(16)
庶六品:才人,美人,淑人(等大)(32)
正七品:良人,丽人,佳人(等大)(32)
从七品:常在(64)
庶七品:宝林(64)
正八品:选侍(不限)
从八品:舞涓(不限)
庶八品:答应(不限)
正九品:御女,采女(等大)(不限)
从九品:更衣,充衣,华衣(等大)(不限)
庶九品:娘子(不限)
宫女等级:
从五品以上可以称姑姑
正三品:掌事嬷嬷(管理所有宫里大事,负责分发俸禄,分配宫女等)(1)
从三品:御前尚义(皇帝贴身宫女)(2)
正四品:礼教司仪(教导正七品以下小主和宫女)(2)
从四品:风仪女官(太后,太妃,皇后或侧皇后贴身宫女)(每个主子1名)
正五品:各宫主管(每个宫里的主管宫女,可监督其他宫女)(每个宫1名)
从五品:御花园,佛堂等其他宫殿里的主管宫女(每殿1名)
正六品: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错的宫女)(4)
从六品:冷宫主管(分配冷宫里的食物,衣裳)(2)
正七品:一等宫女(端茶倒水等轻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从七品:二等宫女(做饭煎药等不轻不重的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正八品:三等宫女(烧煤守夜等重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从八品:打扫道路和每晚巡视的宫女(8)
正九品:冷宫宫女(1位妃嫔1名) 从九品:浣衣局里的宫女(不限)
太医/医女/医生等级:
正三品:太医院院长(1)
从三品:太医院副院长(2)
正四品:各部部长(6)
从四品:各部副部长(6)
正五品:御医(8)
从五品:太医(16)
正六品:太后,皇后,侧皇后贴身医女(每位妃子各1名)
从六品:娘娘/太妃/太嫔贴身医女(每位妃子各1名)
正七品:医师(2)
从七品:医员(4)
正八品:实习医女/医生(8)
从八品:学习医女/医生(8)
正九品:药剂医女(16)
从九品:使唤医女(不限)
侍卫等级:
正三品:侍卫统领(1)
正四品:护卫使统领(1)
正五品:御前带刀侍卫(1)
正六品:护卫使(16)
正七品:皇后/侧皇后/太后贴身侍卫(每位妃子各1名)
正八品:各宫小主/娘娘/太妃/太嫔贴身侍卫(每位妃子各1名)
正九品:侍卫(不限)
歌姬等级:
正六品:天籁[1]
从六品:绕梁[2]
正七品:飞泉[4]
从七品:鸣玉[8]
正八品:珠圆[16]
从八品:玉润 [32]
正九品:娓娓[不限]
舞姬等级:
正六品:惊鸿[1]
从六品:游龙[2]
正七品:流风[4]
从七品:回雪[8]
正八品:婀娜[16]
从八品:飞扬[32]
正九品:翩翩[不限]
乐师等级:
正六品:清音[1]
从六品:幽韵[2]
正七品:行云[4]
从七品:流水[8]
正八品:断风[16]
从八品:悠扬[32]
正九品:铮铮[不限]
御厨等级:
正五品:御膳房房长[1]
从五品:副房长[1]
正六品:各部部长[6]
从六品:副部长[6]
正七品:太后,皇后,娘娘专用御厨 [每个妃子1个]
从七品:御厨[8]
正八品:实习厨工[16]
从八品:学习厨工[16]]
正九品:一等厨工(绰菜,切菜)[8]
从九品:二等厨工(洗菜,烧火)[8]
清朝没有明确规定宫女的等级,但是根据她们所服伺主子的等级的高低,宫女的实际地位有微妙的不同,譬如说,皇太后身边的宫女肯定比答应、常在身边的宫女更有权势。要说等级的话,被称作“姑姑”的,都是资格比较老的宫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新来的和负责杂役的宫女。
嫔妃
中国古代帝王侍妾的统称。嫔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于后的妾。据记载,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 ,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统一天下,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内廷,品级爵位分列8等。汉武帝将妃嫔的等级分为14级,如昭仪、婕妤、�娥等。汉唐的内廷,后妃之下设有宫官女职,常有数百人之多,以供随侍。明代确立六宫定制并严格出入制度,但是后宫妃嫔仍然为数不少。宫人的名号有宫人、选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内廷宫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嫔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品级。宫女分秀女、官女子两等 。嫔妃一旦失宠就要被打入冷宫。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还要嫔妃、宫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职名称:大长公主、长公主、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从一品官职名称:郡主
2、正二品官职名称: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
3、正三品官职名称: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名称: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职名称: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名称:宝林、司记
7、正七品官职名称: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名称:采女
9、正九品官职名称:奉仪
另外不列品级:宫女、民女
女子入宫的途径通常是这样的:礼聘、采选和进献。
先说礼聘,一般礼聘的女子入宫是最有希望成为皇后的。
唐代豪门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家美名远播的女子朝廷按例要进行挑选,然后礼聘入宫。这些礼聘入宫的女子大多出身高贵,气质风雅。她们有的来自皇亲国戚,有的来自权门贵族,其他以德、才、美色闻名而礼聘入宫的则是士宦人家的女子。
这些礼聘入宫的女子,受到皇帝的特别优待,往往一入深宫就予以册封,成为有名位、身份的妃嫔和女官。
其次是采选,从唐代开始,宫廷定期向民间采选良家女入宫。
从此以后,各代皇帝都选良家女充实后宫和太子东宫以及诸王王府,再从入选的良家女中选取更好的册为嫔妃、太子妃、王妃。
从唐代皇帝的敕令上看,选采良家女似乎是为了太子和诸王选妃,以保持皇家良好的血统,而事实上,只要美色、才艺超众,不论出身是贵是贱的女子都有可能脱颖而出,登上后妃宝座。
再就是进献,这样的女子通常是被当作礼物送进宫中的。
一些醉心于仕途的官吏往往将色、艺俱佳的女儿和治下才、色双绝的女子进献给皇上,送入后宫。
唐代著名诗人和大臣崔氵是出于个人前程的考虑,甘心将美艳的妻子、女儿献给太子,送入太子东宫,从而获得高官。
清代的宫女是服侍皇帝,皇后,嫔妃,公主,阿哥的,不同等级的人宫女的数量也不同,皇太后有12名宫女,答应只有一名宫女。宫女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内务府包衣(满清贵族的家奴,没有人身自由)所生的女子,另一个来源是上三旗下,比较低等人家的女子,以上这些女孩都要在十三岁时进宫被挑选一次。被选中的宫女一般要到25岁才能出宫,而且出宫的宫女不许在进宫,也不传播宫中的事情。另外,有的宫女未满期限,因为笨拙或是有病,也能被赶出宫。
本文2023-08-21 11:41: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