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那边匈奴人多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吕梁那边匈奴人多吗,第1张

吕梁那边匈奴人不多。山西吕梁是汉民族的主要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汾阳、孝义、交口、石楼、柳林、中阳县城。吕梁市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区域,全市共有32个少数民族成份,包括蒙古族、彝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土家族、壮族、布依族、藏族、侗族、佤族、羌族、土族、塔吉克族、瑶族、白族、哈尼族、畲族、锡伯族、拉祜族、达斡尔族、独龙族、基诺族、傣族、傈僳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普米族和未识别民族,共201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百分之0058。分布在除石楼县外的12个县市区,主要集中在孝义市、汾阳市、柳林县、文水县、交城县。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21931人。

经费由三方共同承担。在2021年的时候,吕梁山革命博物馆与吕梁市政府,和离石区政府一起承办了一个纪念展览,经费由三方共同出。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虎山路山西吕梁山,2016年成立的非国有博物馆。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 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西隔 黄河同陕西 榆林相望,东北与省会 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 晋中、 临汾接壤。全市基本属于 温带 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市境总面积21140平方千米,下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 离石区。

吕梁是 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 红军东征主战场、 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一部《 吕梁英雄传》,是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 吕梁是发展新区,于2003年 撤地设市,是山西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下辖的 孝义市和 柳林县是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 排头兵。

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 春秋时代,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 中阳邑及 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 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 中阳、 兹氏(即前瓜衍,今 汾阳、 孝义一带)、 大陵(即前“平陵”,今 文水)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 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 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大陵、平陶(今文水平陶村)、兹氏为太原郡辖县; 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为 平阳郡辖县。王莽代汉后,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

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离石、蔺、皋狼、临水、中阳、平周为西河郡辖县;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蒲子县属 河东郡。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同年,临水县并入离石。中平年间美稷县“南徙于兹氏县界,寻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8年)“南匈奴内附”, 左部居于兹氏,中部居于大陵。

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设置 西河郡,治 兹氏县,辖离石、中阳等县;大陵、平陶二县仍属太原郡,蒲子县仍为平阳郡辖县。

西晋,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属县未变,仅兹氏县改隰城(西河国附郭县,今汾阳)。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混乱。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设吐京镇,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吐京镇下设岭东、岭西二县, 平陶县讳拓拔焘改平遥县,后移出区境,大陵县改受阳。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复置西河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废蒲子县,设 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

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县属西河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受阳县仍属太原郡,离石境域仍设离石镇。

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 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称,治所仍设隰城,西河郡隶属之。离石镇改怀政郡,辖县有昌化、良泉等县,蔚汾县属神武郡,受阳县属太原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后因裁郡改属怀政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 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 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

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 西河郡、 太原郡、 楼烦郡、龙泉郡。离石、修化(窟胡县改)、太和(乌突县改)、平夷、定胡(治所在今柳林 孟门)、宁乡等县属离石郡,西河郡辖县有隰城、永安二县,受阳县仍属太原郡,岚城县属楼烦郡,石楼县属龙泉郡。

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 汾州、 隰州、 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西河(隰城县改)、孝义(永安县改)二县属汾州,离石、平夷、定胡(治所在今柳林孟门)、临泉、方山属石州,宜芳、合河二县属岚州;石楼、温泉二县属隰州,交城(新析置)、文水二县属并州(太原府)。

五代时期,吕梁境域内所属未变。

宋代,吕梁分属于 石州、汾州、岚州、隰州、 晋宁军、 太原府。离石、平夷、方山为石州辖县。西河、孝义为汾州辖县;宜芳、合河为岚州辖县;石楼、温泉为隰州辖县;定胡(治所在今柳林 孟门)、临泉为晋宁军辖县;交城、文水二县为太原府辖县。

金代,仅因晋宁军被撤销,辖县改属石州,其它州县的隶属未变。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石楼为晋宁路辖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隆庆三年后,石州改)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 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年)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年),增设方山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 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 汾阳专区,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专区辖县有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

1951年3月27日汾阳专区撤销, 交城、 文水、 汾阳、 孝义等县划归 榆次专区, 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 石楼县划归晋南专区。

1952年7月1日,兴县专区撤销, 兴县、 岚县划归 雁北专区; 临县、 方山、 离石、 中阳划归榆次专区。

吕梁1954年7月1日,离石、方山二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县并入 汾阳县,中阳县与离山县合并为 离石县,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岚县分别划入静乐和兴县,石楼县并入吕梁县。1959年9月19日除孝义县以外其它各县恢复建置,1961年5月恢复孝义县建置。

1971年5月,吕梁地区组建,同时恢复 方山县,新增设 娄烦、 交口二县;1972年4月, 娄烦县划归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设 柳林县。1992年孝义 撤县设市,1996年离石、汾阳撤县设市。 [1]

2003年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吕梁 撤地设市,同时下辖的离石由县级市改为市辖区,下辖的孝义、汾阳两个县级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吕梁市代管。

吕梁特产有柳林红枣、汾阳酿酒高粱、冀村长山药。

冀村长山药,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汾阳市冀村镇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土层深厚、土松地肥、土壤为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沙壤土地,适宜种植山药。

冀村长山药条块顺直,块茎肉质肥厚,直径5厘米左右,圆柱形,表皮光洁色淡,有紫红斑,根毛细而稀少,皮薄、薯肉色泽洁白,肉质细腻无纤维,易熟,熟后性绵,质地绵而不柴,香气浓郁。掰开后有白色黏液,黏度高、粉性足、色白、肉身如玉,啖食无渣。

产地环境

冀村镇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中,水源充足具有优越独特的生长环境。该地地处黄土高原地带,土层深厚、土松地肥、土壤为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沙壤土地。

全境地势平坦,海拔739米左右。年平均气温97℃,无霜期178天,年平均降水4672毫米,境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日照比较充足,光照条件较好,太阳年辐射量为1324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年日照平均时数在2607-2974小时之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