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曾出现过哪些状元,他们当中最有名的是哪几个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我国古代曾出现过哪些状元,他们当中最有名的是哪几个人?,第1张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10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11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12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13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4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15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浚(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6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7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等人一并处死。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4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25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26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王敬铭(康熙52年状元)、秦大成(乾隆28年状元)、徐郙(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吴信中(嘉庆13年状元)、黄思永(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宁、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的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27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28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29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31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33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34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35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36、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7、历代状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陈文龙(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庙神。

38、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9、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莆田人黄公度(1109-1156)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元);陈俊卿(1113-1186)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龚茂良(1121-1178)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称为“魁亚占双标”。

中国历代状元榜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 孙伏伽 侯君素 杨 纂 房玄龄 温彦博 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 陈伯玉 杜 绾 李 琚 羊袭吉 常 衮 李 博 杨 凝 张正甫 陈 讽 班 肃 李顾行 韦 谌 裴 俅 李 余 李从实 狄慎思 莫宣卿 刘 蒙 赵 峻 许佑孙 归 黯 羊绍素 崔 詹 崔 液 宋守节 姚仲豫 严 迪 贾 至 杨 护 卢 庚 王 溆 王 储 牛锡庶 李 程 徐 晦 李固言 卢 储 李 合 陈 宽 崔 岘 顾 标 于 镶 裴延鲁 归仁绍 郑合敬 陆 扆 崔 胶 卢文焕 李 超 弓嗣初 常无名 李 嶷 崔 曙 杨 誉 洪 源 张 式 魏弘简 卢 顼 郑巨源 武翊黄 尹 极 白敏中 韦 筹 郑 确 郑 颢 卢 深 颜 标 薛 迈 李 筠 孔 缄 郑贻矩 苏 检 裴 格 赵 蒙 郑 益 李 昂 虞 咸 王 阅 李巨卿 杨栖梧 杨 凭 崔元翰 尹 枢 李 随 王源中 张又新 郑 冠 宋 刓 李 肱 卢 肇 于 珪 崔 铏 孙龙光 郑昌图 孙 偓 李 瀚 赵观文 归 佾 杨仲昌 许 且 范崇凯 王正卿 刘 单 杨 儇 萧 遘 丁 泽 薛 展 贾 棱 封孟绅 柳公权 郑 澥 李 群 杜 陟 裴思谦 郑 言 张温琪 李 亿 韩 衮 孔 纁 郑 蔼 杨赞禹 崔 谔 归 系 吴师道 王 维 徐 征 赵 岳 杨 纮 齐 映 黎 逢 郑全济 苑 论 陈 权 韦 瓘 独孤樟 柳 璟 李 珪 崔 囗 易 重 李 郜 孔 纬 郑洪业 归仁泽 崔昭纬 崔昭矩 杨赞图 裴 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 邈 陈 逖 崔光表 王 彻 王归璞 黄仁颖 徐寅 郭 晙 王 朴 扈 载 简文会 梁 嵩 王克贞 伍 乔 卢 华 寇 湘 王 溥 乐 史 邱 旭 张 确 费黄裳 王崇古 卢 郢 杨 遂 邓 及

宋代状元榜

杨 砺 张去华 马 适 苏德祥 李景阳 刘 察 李 肃 刘蒙叟 柴成务 安德裕 张 拱 刘 寅 安守亮 宋 准 王嗣宗 吕蒙正 胡 旦 苏易简 王世则 梁 颢 程 宿 陈尧叟 孙 何 孙 仅 孙 暨 陈尧咨 王 曾 李 迪 姚 晔 梁 固 张师德 徐 奭 张 观 蔡 齐 王 整 宋 庠 徐铎 王尧臣 王拱辰 张唐卿 吕 溱 杨 寊 贾 黯 冯 京 郑 獬 章 衡 刘 辉 王俊民 许 将 彭汝砺 许安世 叶祖洽 佘 中 徐 铎 时 彦 黄 裳 焦 蹈 李常宁 马 涓 毕 渐 何昌言 李 釜 霍端友 蔡 薿 贾安宅 莫 俦 王 昂 何 焕 沈 晦 李 易 张九成 汪应辰 黄公度 陈诚之 刘 章 王 佐 赵 逵 张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问 萧国梁 郑 侨 黄 定 詹 骙 姚 颖 黄 由 卫 泾 王 容 余 复 陈 亮 邹从龙 曾从龙 傅行简 毛自知 郑性之 赵建夫 袁 甫 吴 潜 刘 渭 蒋重珍 王会龙 黄 朴 徐元杰 吴叔告 周 坦 徐俨夫 留梦炎 张渊微 方逢辰 姚 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陈文龙 张镇孙 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 举 高 正 郑云从 石用中 王熙载 吕德懋 王用极 张 俭 陈 鼎 杨又玄 初 锡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杨 佶 史克忠 刘二宜 高承颜 史 简 鲜于茂昭 张用行 孙 杰 张克恭 张仲举 张 渐 李 炯 张 昱 张 宥 张仁纪 刘 贞 刘师贞 冯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张孝杰 梁 援 王 鼎 张 臻 赵廷睦 刘 霄 刘 瓘 李君裕 张 毂 文 充 冠尊文 陈衡甫 康秉俭 马恭回 李 石 刘 祯 韩 昉 王 翚 李宝信 李 球 边贯道

西夏状元榜

李遵顼

金代状元榜

刘 伪 许 必 胡 砺 赵 洞 石 琚 吕忠翰 杨建中 王彦潜 常大荣 郑子聃 任忠杰 孟宗献 徒单镒 张行简 王 泽 孙用康 杨云翼 张 檝 纳兰胡鲁剌 李俊民 李 演 张 本 李献能 斡勒业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卢 亚 李 塘 赵承元 郑时昌 武明甫 赵安时 赵安荣 刘 海 李 安 张继祖 刘文龙 元 堪 刘仲渊

元代状元榜

护都答儿 忽都达儿 普颜不花 霍希贤 泰不华 林济孙 宋 本 捌 剌 张 益 阿察赤 李 黼 林亨 笃列图 王文烨 同 同 李 齐 拜 住 陈祖仁 张起岩 张士坚 阿鲁辉 帖木儿 王宗哲 朶烈图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继志 侻 征 王宗嗣 买 住 魏元礼 宝 宝 杨 輗 张 栋 赫德溥化

明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

吴伯宗 丁 显 任亨泰 黄 观 张 信 陈安阝 韩克忠 胡 广 曾 棨 林 环 萧时中

马 铎 陈 循 李 骐 曾鹤龄 邢 宽 马 愉 林 震 曹 鼐 周 旋 施 盘 刘 俨 商 辂 彭 时 柯 潜 孙 贤 黎 淳 王一夔 彭 教 罗 伦 张 升 吴 宽 谢 迁 曾 彦 王 华 李 旻 费 宏 钱 福 毛 澄 朱希周 伦文叙 康 海 顾鼎臣 吕 柟 杨 慎 唐 皋 舒 芬 杨维聪 姚 涞 龚用卿 罗洪先 林大钦 韩应龙 茅 瓒 沈 坤 秦鸣雷 李春芳 唐汝楫 陈 谨 诸大绶 丁士美 申时行 范应期 罗万化 张元忭 孙继皋 沈懋学 张懋修 朱国祚 唐文献 焦 竑 翁正春 朱之蕃 赵秉忠 张以诚 杨守勤 黄士俊 韩 敬 周延儒 钱士升 庄际昌 文震孟 余 煌 刘若宰 陈于泰 刘理顺 刘同升 魏藻德 杨廷鉴

大西政权状元榜

大西国,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灭,同年,张献忠于成都建立“大 西国”政权,年号大顺。大西国科举设文、武二科。仅存文状元龚济民、武状元张大受。其他情况不详。

清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括号中数字为及第公元年份)

傅以渐(1646) 吕 宫(1647) 刘子壮(1649) 邹忠倚(1652) 麻勒吉(1652) 史大成(1655)

图尔宸(1655) 孙承恩(1658) 徐元文(1659) 马世俊(1611) 严我斯(1664) 缪 彤(1667)

蔡启僔(1670) 韩 菼(1673) 彭定求(1676) 归允肃(1679) 蔡升元(1682) 陆肯堂(1685)

沈廷文(1688) 戴有祺(1691) 胡任舆(1694) 李 蟠(1697) 汪 绎(1700) 王式丹(1703)

王云锦(1706) 赵熊诏(1709) 王世琛(1712) 王敬铭(1713) 徐陶璋(1715) 汪应铨(1718)

邓锺岳(1721) 于 振(1723) 陈德华(1724) 彭启丰(1727) 周 澍(1730) 陈 倓(1733)

金德瑛(1736) 于敏中(1737) 庄有恭(1739) 金 甡(1742) 钱维城(1745)梁国治(1748)

吴 鸿(1751)秦大士(1752)庄培因(1754)蔡以台(1757)毕 沅(1760)

王 杰(1761)秦大成(1763)张书勋(1766)陈初哲(1769)黄 轩(1771)

金 榜(1772)吴锡龄(1775)戴衢亨(1778)汪如洋(1780)钱 棨(1781)

茹 棻(1784)史致光(1787)胡长龄(1789)石韫玉(1790)潘世恩(1793)

王以衔(1795)赵文楷(1796)姚文田(1799)顾 皋(1801)吴廷琛(1802)

彭 浚(1805)吴信中(1808)洪 莹(1809)蒋立镛(1811)龙汝言(1814)

吴其浚(1817)陈 沆(1819)陈继昌(1820)戴兰芬(1822)林召棠(1823)

朱昌颐(1826)李振钧(1829)吴钟骏(1832)汪鸣相(1833)刘 绎(1835)

林鸿年(1836)钮福保(1838)李承霖(1840)龙启瑞(1841)孙毓溎(1844)

萧锦忠(1845)张之万(1847)陆增祥(1850)章 鋆(1852)孙如仅(1853)

翁同龢(1856)孙家鼐(1859)钟骏声(1860)徐 郙(1862)翁曾源(1863)

崇 绮(1865)洪 钧(1868)梁耀枢(1871)陆润庠(1874)曹鸿勋(1876)

王仁堪(1877)黄思永(1880)陈 冕(1883)赵以炯(1886)张建勋(1889)

吴 鲁(1890)刘福姚(1892)张 謇(1894)骆成骧(1895)夏同龢(1898)

王寿彭(1903)刘春霖(1904)

太平天国状元榜

武立勋 傅善祥 杨朝福 吴容宽 刘闼忠 朱世杰 乔彦才 叶春元 刘盛培 范朴园 沈抡元 吴镇坤 汪顺祥 陆培英 徐首长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呜金,骑马游街,可谓屙屎抽烟--前呼后涌,好不威风。旧时一幅对联生动地描绘了状元前后的境遇: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状元中更有甚者,被皇帝招为驸马,身价百倍,少不得光宗耀祖,享不尽荣华富贵。比现在的什么“款儿”、“腕儿”、“星儿”神气多了!

建朝代考状元多以“八股文”为主。据史籍记载: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考取状元503人;如加上辽、金两代、张献忠的大顺朝廷以及太平天国状元计48人,则中国历代共有状元551人(不包括武状元及女状元)。史料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为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最年轻的少年状元当数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皆不足十八岁;最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生考了几十次,直到七十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夙愿!

二、女状元

中国历史上曾出了女皇帝武则天,但女状元几乎没有。传说中女状元倒不少:清乾隆年间,女作家陈瑞生创作了一部长篇弹词《再生缘》,词中女主人公孟丽君女扮男装考中状元,后当上宰相,终与失散的未婚夫皇甫梦华相遇、完婚;明代《四声猿》杂剧中的《女状元》描写了一个叫黄春桃的姑娘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故事……当然,这些“花木兰”式的女状元都是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历史上第一位被人们称作“女状元 ”且流传甚广的则是古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人黄崇嘏。

据《玉溪编事》 、《十国春秋》载:五代十国王建父子称帝时期,蜀国临邛出了个女诗人叫黄崇嘏。她童年丧失父母,但天资聪颖,为了外出方便,自幼女扮男装,勤学苦读,琴棋诗画,无一不精。唐僖宗江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带兵攻下临邛,后去成都,留下幕客周痒守城。一次,黄崇嘏燃“井火”(即天然气)夜读,不慎失火毁屋,被打入县大牢。为求脱祸,她赋赞诗一首呈献周庠:“偶辞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

周庠见诗中“政清如水”的赞语大喜爱其才,怜其年轻,便把她释放留置府中,后调她至成都任幕中司户参军。府中上下均不知其为一弱女子。周庠后提出要招赘她为婿,黄崇嘏婉谢不允,乃赋《辞蜀相妻女》诗,后四句为:“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坚然白壁姿。幕府若容为坦腹,原天速变作男儿”。坦露真相后,辞职还乡隐居。时人敬慕她的才华,称之为“女状元”。明代徐渭的《女状元》一剧,都是根据黄崇嘏故事编写的。至今,邛崃市火井乡崇嘏山上仍保存着“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

严格说,历史上真正参加科考而成为“女状元”的只有太平天国时期20岁女子傅善祥。《清稗类钞考试类》记载:科考中一道题目取自《论语》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傅善祥一反众议,“力辟‘难养’之说,引古来贤女内助之功”大举女性之作为,抨击了封建大男子主义及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观点。傅善祥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反对“男尊女卑”谬论,敢于批驳“千古圣人”孔子的的定论,其精神,其勇气,深受洪秀全赞赏,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与她戴上花冠,穿上礼服,在锣鼓喧天声中游街三天,出尽风头。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前进,科举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状元辈出的时代,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单说那相似于古时状元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来说,层出不穷,可能数也数不清啦!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一个镇

状元镇:辖 渔业大队、状元、龙腾、龙泽4个居委会;状元桥、横街、御史桥、山西、西台、石坦、甘岙、三郎桥、大岙溪、响动岩10个村委会。

参考资料:

百度词条 状元

如解决了您的问题,请采纳。

第一才子书是《三国演义》,为元代末年罗贯中所著。清初文人毛宗岗评点。

  第二才子书是《好逑传》,又名《侠义风尘传》和《侠义好逑传》,为清初明教中人(又名华阳散人)编次,游方外客批阅。

  第三才子书是《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为明末清初荑荻散人编次。

  第四才子书是《平山冷燕》,为清初佚名氏所著,经荻岸山人编次。

  第五才子书是《水浒》,为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经金圣叹评点批注。

  第六才子书是《西厢记》,为元代王实甫所著。

  第七才子书是《琵琶记》,为元人高明所著。

  第八才子书是《花笺记》,为明末清初佚名氏所著。

  第九才子书是《捉鬼传》,清初樵云山人编次。

  第十才子书是《驻春园》,清中叶吴航野客编次。

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对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的合称。

唐寅

唐寅

唐寅(1470—1523),祖籍晋昌,即建国后的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19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他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其间可能又娶一妻,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后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师从周臣,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祝枝山

(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他家学渊源,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特别,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

传世墨迹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亦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1] 

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潜心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书画的人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1] 

作画方面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其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文征明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其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书画为明代之冠。家藏书籍、书画极富,真赝纵横。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较多,宋刻本有《周易》、《资治通鉴》、《洪氏集验方》、《冲虚至德真经》、《杜工部草堂诗笺》、《白氏文集》等10数种,近千卷。其藏书楼名众多,今从其藏书印知道有“玉兰堂”、“辛夷馆”、“翠竹斋”、“梅花书屋”、“梅溪精舍”、“玉盘山房”、“烟条馆”、“悟言室”、“清白堂”、“归来堂”等。藏书印章还有“竺坞”、“悟言室”、“江左”、“停云”等。卒后,其子文彭、文嘉,皆能保藏其书籍和书画。并益加增购。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2] 

徐祯卿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 “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徐祯卿16岁著《新倩集》。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2]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2] (该书多诋毁明太祖的内容,实为诬告)、《异林》等。[

一、许穆夫人:春秋时许国公主,相传《诗经》里的一首最早的爱国诗篇〈载弛〉就是出自其手。 二、卓文君:西汉著名才女,其浪漫事迹就不再一一赘述了。只提两点:擅琴,曾跟夫君司马相如合作过名曲〈凤求凰〉;能诗,相传中国最早的五言诗〈白头吟〉即出自其手。 三、刘细君:西汉乌孙公主,传世之作是那首起句不俗的〈悲愁诗〉“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四、班婕妤:西汉成帝妃,有著名的〈团扇诗〉传世。 五、班昭:家学渊源,名门闺秀。曾助其兄大史学家班固续完〈汉书〉。 六、蔡文姬: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其传奇经历不再赘述,代表其心灵呐喊的血泪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足以把她送上中国古代第一才女之位。 七、苏若兰:北朝著名才女,一首〈回文诗〉享誉古今。 八、谢道韫: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咏雪诗名扬千古。 九、鱼玄机:唐女道士,能诗,曾流传“一庭红叶地,不扫待何人?”一句,足令后世诗人叹为观止! 十、薛涛:唐乐籍诗人,曾与当时著名诗人元缜唱和,实力不俗。且拥有“薛涛笺”的专利权。作为优秀唐代才女代表。 十一、刘采春:唐才艺妓女,有诗歌流传。 十二、朱淑真:宋知名才女,诗词皆擅,有〈断肠集〉传世。 十三、李清照:著名女词人,有〈漱玉词〉一卷传世。此人名气太大,作为当今无数文学美眉的偶像级人物,入围三甲自不在话下。依个人意见,当据蔡琰之下为第二人也! 十四、柳如是: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艳之首,曾于当时两大著名诗人陈子龙、钱谦益切磋过武功,虎视群雌,不让须眉。 十五、叶小纨:出身明代著名才女世家,叶氏三姐妹之首。 十六、吴藻:清知名女词人,有〈香雪庐集〉一卷传世。 十七、顾太清:清代满族著名女词人,与同时代大才子龚自珍有交,有〈东海渔歌〉词集传世。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里把她与纳兰性得相提并论,推许“男成成容若,女中太清春”。 十八、贺双卿:清女词人,出身贫寒,好学不倦,有〈雪压轩词〉流传。 十九、吕碧城:近代著名女词人,由于政治因素长期埋没无闻。个人以为,其词学之成就可欺李、朱,不让顾、吴,理应在十大才女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十、沈祖芬:现代著名女词人,有当代李清照之誉。

十大文人,但是只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不是排名,因为文无第一。我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选择的:个人魅力,专业水平,影响力,历史意义等。

1 屈原,楚文化的奠基人,个人诗歌创作的第一人,代表作长篇抒情叙事诗《离骚》。屈原所处的时期大约是在战国中后期的楚怀王在位的时间。那个时候是中原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楚国一度被视为化外之邦。屈原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他在楚文化的基础上创立的骚赋体,以及一系列的辞赋组成了楚辞。从此,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南北诗词《诗经》与《楚辞》的交相辉映的格局。

2 司马迁,开创纪传体散文式的历史记叙方式,影响了后世的无数文人,是历史传说传奇故事的源泉。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来源。史记在故事性,学术性,文学性三个方面皆是登峰造极,堪为后世楷模。司马迁本人也是坚韧不屈的正能量的代言人。

3陶渊明,中国第一隐逸诗人,山水田园派的巅峰人物,是无数落魄学子的精神依托。其实,若在艺术成就上来讲,陶渊明可能比不上本榜单上的其他人,之所以排列在此,主要是因为他是汉代之后直到隋唐四百年间文脉集体低潮期的唯一高峰人物,因为有他,中华文脉不至于断层四百年。

4李白。绝代诗仙,剑术高手,唐朝第一才子,也是有史以来的中华第一才子,没有之一。其地位,其成就,其人格,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镌刻在心,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唐诗,就有李白。即便是杜甫,也让他三分。

5杜甫。一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家,用他那无与伦比而感人至深的笔法,描绘出了底层人民的辛酸疾苦,也包括他自己。其律诗无人能敌,即使是李白。绝顶的人物都是孤独的,幸好,李白有杜甫,杜甫也有李白。在他们认识之后,相携相游,谈诗论道,在山山水水中留下无数诗篇,两位最伟大的灵魂的碰撞时刻,也许是文学史上最美妙的相遇。

6欧阳修。他是一位承上启下者,集前人之大成,开宋代之先锋。他官居高位,诗词文俱佳,教学也优,尤其是带出了苏轼,苏辙,曾巩这样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的超卓人物。可以说,宋代文风之盛,欧阳修居首功。

7 苏轼。他是一位好朋友,好兄弟,好丈夫,好同事,好领导,好哥们,好情人,他又是一位绝顶词人,诗人,画家,医生,瑜伽高手,水利工程师,慈善家,美食家,哲学家,也许上天派他来,就是为了给其他人树立一个理想标杆,好为后世芸芸众生来拿他做榜样。他总是觉得人人都是好的,善的,对每个人都敞开心怀。即使是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害了他,他依然不记恨,转眼就忘了。他的一生可以说至真至善至美。历史学家都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羸弱的朝代,但是苏轼却使之变成了最有温度最有情怀的朝代。

8 关汉卿。元朝戏剧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文学的一段空白,而关汉卿是其中的巅峰人物。我对他了解不多,就不多做评论。但是其中国戏曲之王的称号,足以使他位列十大文人。

9 曹雪芹。由没落走出来的艺术家,享受了荣华富贵,也看尽了人间丑恶,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春秋大梦,梦醒时,都是空。红楼梦,说实话,我没看完,多次想看都是坚持到了第五回就看不下去了,所以对其本身无法评价。但是,从其影响力和地位,勿用我多说,绝对的顶尖。若是评选世界历史上的十大小说,肯定有红楼梦。

10鲁迅。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大时代中诞生的一代文学领袖。其实,若单纯论文学地位,应该是比不上上面八位的(陶渊明除外),不过那也是因为鲁迅后来着重于杂文的创作,而导致文学创作稍显薄弱。初中时,就看了鲁迅全集,除了看得懂《故事新编》以外,其他都是懵懵懂懂。且鲁迅的文章又是中学语文老师折磨我们的杀手锏。即便如此,也挡不住我喜爱鲁迅。因为,从他的杂文里,分明感受有一种力量,可以冲破一切,有一个形象,可以蔑视一切。即使鲜血淋漓,也要奋勇前行。

除了以上十位,其实还有一些人也具备十大的水平,比如庄子,其恣意汪洋的文风,几千年前到现在一直激荡在民族的血液里。比如,孟子,其雄辩之词,也是铿锵有力。比如,司马相如,韩柳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入选。忽然想到,若是选女文人的话,李清照一定是第一的。

      经典古书排行榜

      《春秋》《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史记》 《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论语》《三言两拍》《法华经》《易筋经》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

      荆川先生批点史记,绣像第六才子书,周易本义,昌黎先生集,第一才子三国志,第四才子平山冷燕,东医宝鉴,东垣十书,文中子中说,等等好多了 都是鄙人所见之非常好的古籍! 希望可以帮到您! 您要的岳氏族谱可以去孔夫子旧书网上找找看

古书籍大全

      一、 儒学类 《周易》(上古伏羲) 《论语》(春秋孔子) 《孟子》(战国孟轲) 《大学》(西汉戴圣) 《中庸》(西汉戴圣)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等

      中国文化根深叶茂,古典书籍种类繁多,列举最经典的几类如下: (1)经史子集类: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

      这个说不完吧介绍几个好的给你 《四书》《五经》 《诸子集成》 《诗经》 《左传》 《国语》 《晏子春秋》 《楚辞》 《春秋三传》 《吕氏春秋》 《官场现形记》 《二

中国最好的古书

      《春秋》《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史记》 《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论语》《三言两拍》《法华经》《易筋经》

      按古籍影响 周易、论语、诗经、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伤寒论、四库全书、六艺十三经、孙子兵法 以下是按古籍年代 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唐成都府BIAN家刻本《陀罗尼经咒》宋杭州猫儿桥刻本《文选五臣注》宋刻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集解索引正义》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元至正五年刻本《金史》元大德三年《稼轩长短句》按古籍类别: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总之门类繁多,不可细数

      中国古书:《三字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资治通鉴》、《道德经》、《奇门遁甲》、《孙子兵法》《易经》、《增广贤文》、《论语》、《史记》、《汉书

免费古籍网

      古诗文网/古诗词网/国家图书馆网站

      最大的散文网 wwwsbkk8古文学网 wwwguwenxue/圣言学堂 wwwfainfo/puton/indexasp诗词总汇 wwwsczh

      迅雷 土豆 百度 谷歌

中国最有名的风水书籍

      当属曲炜写的《风水宝鉴》,集古今风水绝学之大成之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作,其作者为了验证风水理论的实用性,考察近千个名人故居和祖坟,他写的东西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是风水著述中少有的经典之作!

      杨救贫的书本本都是经典,非经典中的经经典~ 他是风水地理堪舆的祖师,一代宗师~ 杨救贫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并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你看懂看透这些书就可以让现代的易学大师叫你师父了~

      这些书籍都是简体中文文字版本的,可以访问原文下载 网页链接 本书将晦涩难懂的风水理论运用于现代生活中,侧重于追求家居生活的健康和品位,更科学、更专业地传

所谓“风流才子”,一般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相貌英俊,堪称美男子,能吸引异性,如西晋潘安;第二,《才子佳人》中有优秀的赞美女性的艳情诗,如汉代的司马相如、宋代的柳永、周邦彦等。3正史或野史的官员包含许多浪漫的事情,如文徵明和唐伯虎在明朝和纪晓岚在清朝。如果以这三项来衡量,我暗自以为中国古代第一个“风流才子”是战国末期的楚人宋玉!关于宋玉的生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死后,楚有宋玉、荆轲,都是有名的傅。但是,所有先人屈原冷静的说辞,从来不敢说出来。”笔记非常简短。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赤神《楚辞章句》说,“宋,楚之仁也,故翼城有宋玉寇,始有屈原。他本来是被流放的,向楚友求援。”由此大致可以知道,宋玉是今湖北钟祥、翼城人,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著名诗人。在很多古代文学作品中,人们常常把一个男人的美描述为“美如宋玉,美如潘安”。宋玉应该是堪比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的帅哥。没有详细描述宋玉到底有多美,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襄阳耆旧传》欣赏到宋玉的美。据《登徒子好色赋》年记载,楚博士的徒弟侍奉楚王,短宋玉曰:“玉美,多言,好色。希望国王不要出入后宫。”这个登徒子对楚王说,宋玉是个“美体”美男,而且是个甜言蜜语的女人,不要让宋玉接触你后宫的妃子。楚王把徒弟说的话告诉宋玉,宋玉反驳说:“天下美人是楚,楚中美人是我的故乡,故乡第一美人是我邻家的女儿。”一分对这位美女来说太长,一分对她来说又太短。粉太白,朱太红。眉如鸟羽,肤如雪,腰细如束,牙如壳,嫣然一笑,足以迷倒羊城和蔡霞的男人。这样一个绝代佳人在墙上盯着我看了三年,我不动心!相反,登徒子是个好色之徒。他老婆长得丑,头发乱蓬蓬的,耳朵畸形,嘴唇上翘,牙齿不齐,走路一瘸一拐的,驼背,长疥疮。徒弟和她接连生了五个孩子。请裁决,宋玉和登徒子,谁更厉害?宋玉以其过人的口才骗过了楚王,认定这个登徒子是个好色之徒。宋可谓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是古代文坛上的大师级人物。他的代表作《登徒子好色赋》在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九辩》相提并论,屈宋堪称楚辞的双子星。我们常说的“下人”、“春雪”、“高低”,都出自宋玉。宋玉在《离骚》说:“在仲英唱歌的客人,从《对楚王问》,《下里》开始,有千千万万属于国家的人,是和谐的他们是《巴人》,《阳春》,只有几十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是和谐的。”这就是“夏日巴人”等三个成语的由来。宋玉是历史上第一个写悲秋的人,也是第一个写女性经典“艳情”诗的人。《白雪》年的“巫山神女”,“其像无与伦比,其美无穷”,使春秋时期的茅琨和石两位美人黯然失色。宋玉极力描写“女神”的一切细节、体态、表情,把“女神”视为大自然生成的最美的存在。其实宋玉作品中的“女神”不过是他本人所推崇的世间形形色色的美女的典型“神化”罢了。有人认为“女神”的原型是宋玉曾经爱过的楚宫中一位艳丽端庄的美女。如果真是这样,登徒子的小举报也不是空穴来风。另一位方指出,这位“女神”实际上是楚国皇宫里的一位舞蹈演员或歌妓,所以宋玉应该是最早描写歌妓的古代诗人,从中可以看出她对这位“女神”的缠绵情愫。

宋玉之前的作品《神女赋》,讲的是宋玉给楚王讲故事。楚王一听就乐了,就是要宋玉“给他赋”。然而从0755到79000,却成了楚王的一个梦。楚王给宋玉讲了一个梦,让宋玉讲完后再给他一首《赋》。其实这可能就是“王”和“于”的混淆。真正梦到“女神”的应该是宋玉。这个“女神”的现实模型,可能只是他日日夜夜梦寐以求的“梦中情人”!宋玉的《高唐赋》对后世影响深远。司马相如的《神女赋》,曹植的《神女赋》等优美诗篇,明显是在模仿《美人赋》。宋玉的《高唐女神》作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积淀下来。无论是《洛神赋》年,还是《神女赋》年,每当文人要表现女性的性爱美时,总会有意无意地追溯到这个古代第一个“风流才子”塑造的女神原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