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九子夺嫡时,有11位阿哥没有参与,雍正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康熙朝九子夺嫡时,有11位阿哥没有参与,雍正是怎么对待他们的?,第1张

康熙一共生有35个儿子,其中顺利长大成人的共有20个。康熙帝曾经两立两废“太子”二阿哥,一众皇子纷纷加入争储大战,那些没有参与夺嫡的其余11个儿子,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

温顺善良的皇五子胤祺

康熙曾评价胤祺“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可能正是他的这种佛系心态使然,胤祺是年纪最长、且从未染指储位之争的。不仅他自己对皇位无甚兴趣,胤祺也没有像他的亲弟弟九阿哥胤禟一般,成为炙手可热的“八爷党”中坚力量。

虽然是同母所生的亲兄弟,但胤祺是由皇祖母孝惠章皇后抚养长大,他们的性情和人生选择都不尽相同,这也直接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结局:胤祺于雍正十年(公元1723年)因病去世,亲弟弟胤禟却被雍正幽禁折磨而死。

身残志坚的皇七子胤祐

据史料记载,胤祐身体有轻微的残疾,但他仍能率领镶黄旗大营,随康熙帝远征葛尔丹,并且曾立下赫赫战功,是一位富有军事才能的皇子。

康熙五十七年,胤祐被任命为正蓝旗统领,管辖正蓝旗军务。或许是受身体残疾的拖累,再加上母妃成妃在后宫身份地位不高,胤祐从青年时期就不像其他皇兄弟一般野心勃勃,也不参与各路党争,直至雍正八年病逝,享年50岁。

一心向佛的皇十二子胤祹

在胤祹刚满两岁的时候,孝庄太后去世了,太后的陪嫁丫环、忠心耿耿的苏麻喇姑深受打击,终日郁郁寡欢。为了缓解苏麻的悲痛心情,聊慰太皇太后在天之灵,康熙特意将两岁的胤祹托付给苏麻喇姑抚养。

如康熙所料,苏麻视胤祹如若己出,从此尽心尽力抚育他长大成人。胤祹也在苏麻的影响下笃信佛教、一生虔诚,远离世俗的纷争与喧扰。

与前面两位皇兄相比,胤祹受封亲王最晚。要知道胤祺在康熙时就已经是恒亲王了,连身患残疾的胤祐,在雍正登基后也被“论功行赏”晋封为淳亲王。

可是胤祹因为将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写成了钱氏等诸多事端,直至雍正去世也还是郡王身份;不过,虔心佛法的胤祹并不以为意。还是在乾隆登基后,这位年纪最长的叔父终于晋封为履亲王。他是康熙20个儿子中最为健康长寿的一位,一共活了78岁。

履亲王胤祹去世时,已是乾隆二十八年了。

默默无闻的皇十五子胤禑

清朝祖例有云,嫔妃不能养育自己所生的皇子,待皇子满月后,就要送由他人抚育。康熙帝的第十五个儿子胤禑是密妃所生,但自幼交由雍正的生母德妃抚养。

胤禑11岁时,离开德妃,改为由自己的亲哥哥二阿哥胤礽扶养。胤禑与德妃亲生的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关系不算密切,因为二阿哥胤礽虽几经废立,可仍是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

胤禑不像十二皇兄那样健康长寿,他在39岁那年就去世了。在去世前一年,对他并无太多好感的雍正封他为愉郡王。

才高八斗的皇十六子胤禄

胤禄与胤禑同为密妃所生,他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子,通数学、精乐律。康熙末年,玄烨的堂兄庄亲王博果铎身患重疾,身边却无子嗣侍奉。于是康熙在探望堂兄时,特命皇十六子来府上照顾庄亲王。

博果铎去世后,胤禄承袭了庄亲王的爵位。关于“过继”胤禄的原因,也有博果铎亲侄子们(庄亲王亲弟惠郡王的儿子们)勾心斗角、谋袭亲王之位,触怒康熙这种说法。

既然事实上过继给了父皇的堂兄,胤禄同时也就丧失了争夺王位的一切资格,但正因为此,雍正也对他特别喜爱和重用。再加上胤禄才智过人、处事圆滑,深得庄亲王一家老小的信任和爱戴。雍正过世前,胤禄和十七弟胤礼一同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对他的倚重由此可见一斑。

乾隆三年,顾命大臣之一胤礼去世。乾隆担心胤禄权力失去制衡、难以控制,遂借胤禄与胤礽第二子弘皙往来诡秘之由,“停双俸,罢理藩院尚书任”(据《清史稿卷二百十九》)。

短短几个月后,又以“私抵宫物”之名免去胤禄五年的亲王俸禄。但乾隆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并没有罚满五年,两年后他恢复了胤禄的俸禄。恢复俸禄几个月之后,胤禄又倚仗自己突出的音乐才华管理起了乐部。乾隆三十二年,胤禄去世,享年73岁。

好武通文的皇十七子胤礼

胤礼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也就是说,雍正帝即位时,胤礼还只有二十六岁。所以对胤礼和比他更为年幼的五个皇子来说,他们不参加储位之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储位之争的关键时期,他们都尚未成年或刚刚成年——换言之,他们既没有一众皇兄们对帝王宝座的觊觎之心,也不是“太子党”、“八王党”乃至“四爷党”的重点争取对象。

胤礼自幼文武双全,深得康熙喜爱,又拜大诗人沈德潜为师,在诗词、书法等领域都有颇深的造诣。从九岁时起,康熙帝就常常带他一起巡猎塞外。雍正即位后,精明强干的胤礼与胤禄一样深受重用,曾先后主政理蕃院、工部、户部,并于雍正元年、雍正六年先后被封为果郡王、果亲王。

和皇兄胤禄的命运相似,乾隆登基后,胤礼也曾因琐事被罚过俸禄,但总的来说,乾隆对这个叔父还是较为赏识的,登基不久就任命他来执掌刑部事务。乾隆三年胤礼去世,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其丧”,并特令加祭一次。

专职守陵的皇二十子胤祎

胤祎比胤礼还要小九岁,不过他们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从十一岁起,直到父王去世,胤祎每年都跟随康熙巡幸塞外,但雍正对胤祎可是无甚好感。雍正十二年,胤祎因为两次抗旨,推托染病不去祭拜皇陵,遭到“连降三级”的处罚,原本不高的贝勒爵位也没能保住。

《乾隆实录》卷一记载,雍正殡天后,乾隆不许胤祎、胤祁、胤禧、胤祜等“远派诸王”进入乾清宫拜祭,而只能在乾清宫“丹墀”行礼(他们只能止步于乾清宫门口的红色台阶处)。

胤祎在雍正一朝的冷遇一直沿袭到了乾隆时期,乾隆二年他被派去守护泰陵(即雍正陵寝)后,就一直担任泰陵守护长官一职,直至乾隆二十年间去世。

书画为伴的皇二十一子胤禧、“史焉不详”的皇二十二子胤祜、稳重不足的皇二十三子胤祁、秉心忠厚的皇二十四子胤秘

除了上面详细介绍的七位皇子之外,没有参与党争的康熙皇子还有因擅长赋诗作画与乾隆兴趣甚合的皇二十一子胤禧、历史资料记载甚少的皇二十二子胤祜、为人不够沉稳不受待见的皇二十三子胤祁(他也是上文提到被乾隆指定不得入殿行礼中的一个),以及年龄最小、性格宽厚、深得雍乾两朝关照的皇二十四子胤秘。

这四位皇子不仅年纪较幼,在历史上的记载也不如各位皇兄们一般浓墨重彩。

总的来说,没有参与夺储之争的十一位皇子,就算曾经被罚俸多年或是发配守陵,但至少因为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明哲保身”而得以善终。

而参与夺嫡的九王,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大阿哥终身囚禁、二阿哥(两废两立的“太子”)圈禁至死、八阿哥停爵停俸、九阿哥死于幽狱在这远离党争的十一位皇子中,擅长治国理政的,多被雍正乾隆予以重任,如胤禄、胤礼;醉心佛法文艺的,也能过上自己企盼的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如胤祹、胤禧。

不管怎样,他们都无需经历许多宗室子弟有过的牢狱之灾,而各自的爵位呢,至少在他们在世的一代,也能够平安地得以传袭。

87年是兔年。

1987年是兔年,1987年出生者乃是丁卯年出生,天干丁火,地支卯木,木火相生,为木火通明之意,炉中火命,越烧越旺,事业多富贵机遇,且多有异性相助。

1987年出生之人性格聪颖,心思细腻,温文尔雅,灵动,待人谦逊,宽厚仁慈,善交际,伶牙俐齿。属文质彬彬之辈。处事得体,喜好和平,学习能力不俗,知书达理,处事圆滑。乃神采骏逸,钟灵毓秀,天赋相伴之人。

庚午年的年份:2050年、2110年、2170年、2230年、2290年、2350年、2410年、2470年、2530年、2590年、2650年、2710年、2770年、2830年、2890年、2950年。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7年称“庚午年”,公元年份数除以60余10,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7,除以12的余数是7,自当年正月初一起至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庚午年”。

庚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7位。庚午年是中国农历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每隔六十年一轮回,称作一甲子。干支纪年属于一种循环纪年法;使用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成六十个干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来纪年。

中国农历干支纪年是干支历的纪年方法,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自古以来,干支历一直为官方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应用于天文、风水、命理、选择术和中医等学科上,并为历朝官方历书(即黄历)所记载。以清朝官修史书《清实录》为例,书中的干支纪年均以立春为分割点:如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十七册,乾隆实录之第九册,第573页,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见清代《红楼梦》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这里更是明确地指出干支历在纪年纪月时的转换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