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中四弟子各有怎样的志向
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到大国威胁并经常遭到侵略、灾荒的有一千辆战车的中等诸侯国,经过三年时间,可以使百姓勇于作战并懂得道理。
曾皙的志向是:在暮春时节,穿上夹衣,与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去春游,在沂水中洗洗澡,到舞雩台土迎风乘凉,兴尽时唱着歌回来。
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经过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那些制度和礼仪之类的事,等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去完成。
公西华的志向是: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在诸侯祭祀和会盟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
曾晳,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 ;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 ;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即文中的“赤”。
人物性格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在《论语》八则中,子路、颜渊和孔子的性格特点如下:
1 子路的性格特点包括:
直率:他通常直言不讳,甚至有些粗野。
豪爽:他具有开阔的胸怀和直率的性格,不拘小节。
真诚:他对孔子充满敬慕,对儒家礼教持有坚定的信念。
重情义:他愿意与朋友分享自己的财产,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也不会抱怨。
2 颜渊的性格特点包括:
谦虚忠厚:他总是保持谦虚的态度,对自己的优点和贡献从不夸大。
认真思考:他喜欢思考问题,对事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善于自省:他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
无私奉献:他愿意为他人和公共利益付出努力,而不求回报。
3 孔子的性格特点包括:
仁义: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重视仁义道德,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
有智慧:他具有深厚的智慧,能够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传授给学生许多有价值的知识。
善于教育:他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谦虚:他在面对学生时,总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并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总之,子路、颜渊和孔子在《论语》八则中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理解他们的机会。
原文: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译文: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扩展资料:
一、子路性格
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二、出处简介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昺《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子路
原文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1),好勇力,志伉直(2),冠雄鸡(3),佩豭豚(4),陵暴孔子(5)。孔子设礼稍诱子路(6),子路后儒服委质(7),因门人请为弟子(8)。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9),劳之(10)。”请益(11)。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12)?”孔子曰:“义之为上(13)。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14),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15),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16)。”“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7)。”“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18),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19)。” 季康子问(20):“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21)。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22)。”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23);宽以正,可以比众(24);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25),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26)。”子路曰:“食其者不避其难(27)。”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28),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29),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30)。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31)。”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32)。 注释(1)鄙:粗朴。(2)伉直:刚强直爽。(3)冠:戴……帽子。(4)豭(jiā,加)豚:猪。豭,公猪。豚,小猪。指以豭豚皮装饰的剑。(5)陵暴:欺凌,施暴。(6)稍:慢慢地,渐渐地。(7)委质:学生初次拜见教师,致送礼物。委,交付,托付。质,通“贽”,礼物。(8)因:经由,通过。(9)先之:凡是要百姓做的,做在百姓前面,也就是给百姓带个头。(10)劳之:使百姓勤劳地工作。(11)益:进一步,增加。按这段话见于《论语·子路》。(12)尚:崇尚。按子路此问见于《论语·阳货》。(13)上:通“尚”。(14)未之能行:即未能行之。按这行文字见于《论语·公冶长》。(15)片言:原告或被告一面之辞,古人也称之为“单辞”。折狱:决断诉讼案件。折,断,决断。按处理诉讼案件,原告、被告的话都要听一听,才能做出判决。而子路只根据一方面的言辞就能判决案件,是因为他为人诚实正直,无论原告还是被告,都能如实反映情况、交待问题,不肯欺骗他。按此话见于《论语·颜渊》。(16)材:通“哉”。按,这两句话也见于《论语·公冶长》。(17)不得其死:不得以寿终,即得不到好死。按此话见于《论语·先进》。(18)衣:穿。缊袍:用旧絮乱绵絮的袍子。缊,旧絮乱绵。按此话见于《论语·子罕》。(19)这二句的意思是比喻子路学习虽有成就,但还需要更进一步。堂,正厅。室,内室。先升堂而后才能入室。按此话见于《论语·先进》。(20)《论语》是孟武伯问而非季康子。已见前注。(21)荷:扛,提。蓧:古代竹制除草农具。丈人:古时对老年人尊称。按此行提到的这三个人,《论语·微子》曾及之,《史记》卷四十八《孔子世家》亦及之,可参见。(22)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守之臣。按这段话见于《论语·先进》。原文作“季子然问”,且兼及仲由、冉求二人。他们是季氏的家臣,可是对季氏的许多僭越行为及其他孔子认为不合礼义的言行,都不加以劝止,所以孔子说了种语带双敲的话,既批评了他的学生,也流露了对季氏的不满。《先进》篇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氏》篇载,季氏将伐颛臾,他们跑到老师那里通风报信,孔子严厉地批评了他们:“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有还狡辩说:“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很气愤地指责他们说:“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又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如果联系原文“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句的上文“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那么,这种批评和不满的意味就更清楚了。(23)执:控制,驾驭。(24)比:使亲近。(25)得过:得罪。其事详见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26)空:白白地。(27)食:吃。食:粮食、食物。(28)造:往,到……去。(29)燔:焚烧。(30)缨:系在颔下的冠带。以情事参见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左传·哀公十五年》。系年当以《左传》为是。(31)“恶言”句:因为子路勇猛,就没有人敢对孔子出恶言了。(32)子贡为鲁使齐,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系于鲁哀公十五年。译文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生性质朴,喜好勇猛武力,心地刚强直率,头带雄鸡样式的帽子,身佩叫做豭豚的长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子路后来改穿儒服,送上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的门人请求做弟子。子路询问为政。孔子说:“先给百姓作出样子,并慰劳关心百姓。”子路要求多说几句。孔子说:“永远不要懈怠。” 子路问道:“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说:“义是至高无上的。君子爱好勇武而没有义理,就会作乱造反;小人爱好勇武而没有义理,就会偷盗抢劫。” 子路听到一件事,还没能去做,就唯恐又听到别的事。孔子说:“根据片言只语就可以判决诉讼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喜好勇武超过了我,但没地方取得制造渡海木筏的材料。”“像仲由这样,将会不得好死。”“穿着用乱麻作絮的旧袍同穿着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以为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吗,已到了登堂的地步,但还没达入室的境界。” 季康子问道:“仲由称得上仁吗?”孔子说:“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管理赋税,但不知道他的仁德。” 子路喜好跟随孔子出游,途中遇到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子路担任季氏的家宰,季孙询问孔子道:“子路可以说是辅佐大臣吗?”孔子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罢了。” 子路出任蒲邑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有许多壮汉勇士,而且难于治理。但我告诉你几句话:谦恭敬谨,可以驾驭勇士;宽厚中正,可以安抚民众;恭敬中正而清静,就可以回报君上了。” 当初,卫灵公有宠爱的姬妾叫做南子。卫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了南子,因为惧怕诛杀而出国逃奔宋国。等到卫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立公子郢为国君。但公子郢不肯,说:“流亡人太子的儿子辄在此。”于是卫人拥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卫出公在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居住外地,不能进入卫国都城。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蒉聩于是与孔悝发动叛乱,设法进入孔悝家中,接着和他的党徒袭击进攻卫出公。卫出公逃奔鲁国,从而蒉聩进入国都即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发动叛乱时,子路正在国外,闻讯后飞驰前往卫国。子路遇到子羔出卫都城门,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已经离去了,而城门也已关闭,你可以返回了,不要白白遭受那里的祸害。”子路说:“我吃孔悝的饭就不能躲避孔悝的危难。”子羔结果离去。有使者进入卫都城中,城门打开,子路跟随而进入。子路赶到蒉聩处,蒉聩和孔悝登上孔宅内的高台。子路说:“国君哪里用得着孔悝?请求让我得到孔悝而杀死他。”蒉聩不听从。于是子路准备焚烧高台,蒉聩恐惧,就命令石乞、壶黡下台攻打子路,打断了子路系帽的带子。子路说:“君子死了但帽子不能脱掉。”于是结好帽带而被杀死。孔子听说卫国内乱,说:“唉,仲由要死了。”不久果真接到子路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后,恶言恶语就不再进入耳朵。”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在齐国。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柔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从这来讨论,有什么需要学(的理由)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听后连拜两次说:“多谢(先生)教导。”
原文: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出处:《孔子家语》——春秋战国·王肃
扩展资料
《孔子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对研究儒家学派(主要是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这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
其次书中的内容大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情,也就是说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所以,此书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首先,此书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我们认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面目的重要依据。
宋儒重视心性之学,重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与这“四书”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孔子家语》都要高出很多。由《家语》的成书特征所决定,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该书完全可以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地位。
——子路受教
——孔子家语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扩展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1、人物介绍: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
曾皙,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 ;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 ;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即文中的“赤”。
2、人物性格: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3、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全书共20篇,498章(按朱熹说),计约12700字。每章大都篇制短小,甚至只有片言只语。唯《侍坐》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通过对话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读后耐人寻味。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不必像宋儒那样去津津乐道本篇中的所谓“曾点气象”“圣贤气象”〔《四书集注》朱熹引程子曰:“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却不能不承认本篇是《论语》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章。尤其是本篇所记载的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和对于人物的不同神态的刻画,不仅体现了《论语》蕴藉含蓄、简淡不厌的语言特色,代表了全书的文学成就,而且可以说是魏晋时那种速写式的轶事体小说的滥觞。
本文2023-08-21 13:05: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