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的典籍有哪些
孔颖达编著的《五经正义》,
韩愈著作《原道》和《原性》
李翱《复性书》
柳宗元《天说》、《天对》、《封建论》
柳毅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和《长恨传》
《唐律疏议》
1、集解: 意为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史记》集解,为刘宋裴骃所攥,共八十卷。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兼采经、传、诸史及孔安国、郑玄、服虔、贾逵等人之说,增益而成。
2、索隐: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对古籍的注释考证。《史记索隐》是由唐代司马贞撰写,共三十卷。运用大量的文献作校勘材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使一些书目得以流传下来,便于后人辑佚,有功于目录学。
另外,《索隐》在文献考证上也取得丰硕成果,考证《史记》中的人名、史实、司马迁生平等等。现存于各大学术机构的版本为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
3、正义:公正的、正当的道理;正确的含义。《史记正义》,是唐代张守节所撰。《史记正义》原为单行本,共30卷,按照条目加注释(正义)的形式进行注解。后来宋朝初年被有意拆散,附于《史记》有关正文下面,亡佚颇多,遂割裂散乱,非复旧本。
扩展资料
1、《史记》集解内容:
班固有言曰。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捂。亦其所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已勤矣。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执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骃以为固之所言,世称其当。
虽时有纰缪,实勒成一家。总其大较,信命世之宏才也。考较此书,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辩其实。而世之惑者,定彼从此,是非相贸,真伪舛杂。故中散大夫东莞徐广,研核众本,为作音义。具列异同,兼述训解,麤有所发明。而殊恨省略。聊以愚管,增演徐氏。
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豫是有益,悉皆抄内,删其游辞,取其要实。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汉书音义,称臣瓒者,莫知氏姓。今直云瓒曰。又都无姓名者,但云汉书音义。时见微意,有所裨补。譬嘒星之继朝阳,飞尘之集华岳。以徐为本。号曰集解。未详则阙弗敢臆说。
人心不同,闻见异辞。班氏所谓疏略抵捂者,依违悉辩也。愧非胥臣之多闻,子产之博物。妄言末学,芜秽旧史。岂足以关诸畜德。庶贤无所用心而已。
2、索隐
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迁自以承五百之运、继春秋而纂是史。其裹贬覈实,颇亚于丘明之书。于是上始轩辕,下讫天汉,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系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考证司马贞唐人,讳世作系,下文系本亦世本也,全文仿之。始变左氏之体。
而年载悠邈,简册阙遗,勒成一家,其勤至矣。又其属橐,先据左氏《国语》、《系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而后贯穿经传,驰骋古今,错综隐括,各使成一国一家之事。故其意难究详矣。
比于《班书》,微为古质,故汉晋名贤,未知见重,所以魏文侯听古乐,则唯恐卧,考证事见礼乐记,史记乐书。良有以也。逮至晋末,有中散大夫东莞徐广,始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宋外兵参军裴骃,又取经传训释作集解,合为八十卷,虽麤见微意,而未穷讨论。
南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作《音义》三卷,音则微殊,义乃更略,而后其学中废。贞观中,谏议大夫崇贤馆学士刘伯庄,达学宏才,钩深探赜,又作《音义》二十卷,比于徐、邹,音则具矣,残文错节,异音微义,虽知独善,不见旁通。乾隆四年经史馆校刊本,音作旨。
欲使后人从何准的,贞謏闻陋识,颇事钻研。而家传是书,不敢失坠,初欲改更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然以此书残缺虽多,实为古史。忽加穿凿,难允物情。今止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示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重述赞。凡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虽未敢藏之书府,亦欲以贻厥孙谋云。
3、正义
《史记正义》·一百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唐张守节撰。守节始末未详。据此书所题,则其官为诸王侍读率府长史也。是书据《自序》三十卷,晁公武、陈振孙二家所录则作二十卷。盖其标字列注,亦必如《索隐》。后人散入句下,已非其旧。
至明代监本,采附《集解》、《索隐》之后,更多所删节,失其本旨。如守节所长在於地理,故《自序》曰:“郡国城邑,委曲详明。”而监本於《周本纪》“子带立为王”句下,脱“《左传》云:周与郑人苏忿生十二邑,温其一也”十七字。
《秦本纪》“反秦於淮南”句下,脱“楚淮北之地尽入於秦”九字。《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句下,脱“孟康云: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十九字。《吕后本纪》“吕平为扶柳侯”句下,脱“汉扶柳县也有泽”七字。
《孝景本纪》“遂西围梁”句下,脱“梁孝王都睢阳,今宋州”九字。“立楚元王子平陆侯”句下,脱“应劭云:平陆西河县”八字。《孝武本纪》“见五畤”句下,脱“或曰在雍州雍县南。孟康曰:畤者神灵上帝也”十八字。
《晋世家》“是为晋侯”句下,脱“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十七字。《赵世家》“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句下,脱“案:安平县属定州也”八字。“饿死沙邱宫”句下,脱“《括地志》云:赵武灵王墓在蔚州灵邱县东三十里,应说是也”二十三字。
-史记集解
-史记索隐
-史记正义
古书注解中“传”、“笺”、“正义”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含义不同:
1、“传”:是传述的意思,多指解释经文著作。侧重于对思想的引发,也解释字句
2、“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3、“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疏“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扩展资料
由于语言的发展和口授传抄的错误,汉代人已不能完全读懂先秦古书,于是有人作注。汉注虽多是儒家的经书,注家思想也受儒家局限,但因时代距先秦较近,对字句的解释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
同理,唐人不易读懂汉注,于是出现了新的注解方法“疏”(又叫“正义”),既解正文,又解注文。宋人也沿用这种方法。
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后人把注疏与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十三经注疏》。以《毛诗正义》为例,注疏的体例是:用双行小字排在正文下,开头没有“笺云”的是汉毛亨的“传”。
“笺云”是汉郑玄的“笺”,圆圈以后是陆德明的注音,“疏”字后是唐孔颖达的“疏”。疏的体例一般是举出所要疏的经文或注文的首尾各二三个字,用圆圈隔开,然后用“正义曰”再疏解。
--古书注解
古代对于六经的注解称之为传,比如注解《春秋》的《春秋左氏传》(《左传》)或者《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注解可能也读不懂了,于是就有了注解“传”的“疏”,也就是说疏是对传的再解释。
《论语注疏》是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儒学有两种《论语正义》,一是何晏著,一是刘宝楠著)。
论语正义(何晏)
〖论语正义(何晏)〗二十卷。魏何晏(?-249)注,宋邢□(930-1010)疏。晏为三国魏著名玄学家,其生平事迹,详见《沦语义疏》。□为北宋著名经学家,生平事迹详见《孝经正义》。《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历来备受儒者所重。自三国魏何晏撰成《论语集解》后,为其作义疏者代不乏人。至梁,皇侃广集众说,以南学思想为宗,撰成《论语义疏》。为何注申说疏通。但书成成于六朝清谈之世,所引各家大率以玄学为本,空言名理;皇疏己意亦多老、庄思想,又杂以佛道。故其义疏实际上已将孔子思想老子化;而对于《论语》中的名物制度,更是无暇顾及,不甚了了。有鉴于此,朝廷遂于咸平二年(999),诏令邢□与杜镐、舒雅、孙□、李慕清、崔□□等就何晏《集解》,改定皇侃《义疏》而为新疏,遂成此编。邢□诸人乃剪除皇氏《义疏》中的枝蔓之言,也即玄学之谈,而稍绳之以义理;重点在于其说解名物制度。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评其:“章句训诂名器事物之际甚详,故能与何注并传”,“其荟萃群言,创通大义,已为程、朱开其先路矣。”书成以后,由于邢疏义理及名物训诂皆胜于皇疏,故邢疏出而皇疏渐微,在《论语》的注解中,宋学即将代替汉学及其支脉魏晋玄学,亦自邢疏开始,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汉学、宋学,兹其转关。”并且,自此以后,何注邢疏便成为十三经中《论语》一经的标准注疏,在经学发展史上占据着至为重要的地位。而实际上,皇疏与邢疏各有特点,皇疏以玄学为宗,保存了大量六朝以前的古注;邢疏则稍以义理为本,亦采录了许多六朝以后的注释,如果抛开门户之见,二书价值并重,均为研究《论语》必备的参考著作。此书又被题作《论语注疏》或《论语注疏解经》,原本依何注皇疏作十卷,《十三经》汇刻本依《论语》篇数析为二十卷。除《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本外,尚有各种版本的《十三经注疏》本,其中最佳者,为1957年中华书局排印《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本。
论语正义(刘宝楠)
〖论语正义(刘宝楠)〗二十四卷,清刘宝楠(1791一1855)撰。宝楠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道光进士,曾任直隶文安知县。父台拱长于考订,尤深于声韵文字之学,宝楠受家学而不坚持门户,初治毛《诗》、郑《礼》,后与同乡刘文淇、梅植之、包慎言、柳兴恩、陈立相约各治一经,其专治《论语》。《清史稿·刘宝楠传》称其“病皇(侃)、邢(□)《疏》芜陋,搜辑汉儒旧说,益以宋人长义及近世诸家”,仿照焦循《孟子正义》之体例,“先为长编,次乃荟萃而折衷之”,撰《论语正义》,后因官事繁忙,未能成书,交由其子恭冕续编终成。是书刻本卷一至卷十七,卷下均题“宝应刘宝楠学”,卷十八至卷二十四,则署“恭冕述”;知前十七卷为亲撰,后七卷为刘恭冕在长编的基础上续撰。是书在对皇侃《疏》邢□《疏》、朱熹《集注》充分辨证基础上,指正谬误,兼采善说,对其他诸家的佳注,也时有甄采。对清人的注解考证,更是博取众长,详加引录,主要有刘台拱的《论语骈枝》、刘宝树的《经义说略》、方观旭的《论语偶记》、钱坫的论语后录》、包慎言的《论语温故录》、焦循的《论语补疏》、刘逢禄的《论语述何》、宋翔凤的《论语发微》、戴望的《论语注》、毛奇龄的《论语稽求篇》、《四书□言》、凌曙的《四书典故□》、周炳中的《四书典故辨正》、陈□的《论语古训》、胡培□的《四书抬义》、翟灏的《四书考异》,江永的《乡党图考》,黄式三的《论语后案》等,其不仅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且能在注释中注重文字训诂、史实考订、阐发经义,尤其对典章制度、风俗礼节、历史故事及人名、地名的注释考证,更为详备,对不能定论的异说,多兼收并蓄,待读者鉴别。如对《为政篇》“举直错诸枉”句中的“错”字,先引《经典释文》:“错,郑本作措”。“再引《说文》:“措,置也”,再引汉《费凤碑》“举直措枉”为证,判明“错”为假借字,“措”为正字,训解颇为人确信。又如对《公冶长篇》“愿车马衣轻裘”句中的“轻”字,断唐以前本无“轻”字,是宋人依《雍也篇》“衣轻裘”句误加,并引阮元《校勘记》,列举四条证据证之,考证有较大说服力。又如对《学而篇》“千乘之国”的解释,马融据《周礼》而说“千乘之国”的地域为三百一十六里有畸,包咸据《王制》和《孟子》而说“千乘之国”即百里之国,何曼《集解》则两说并存,宝楠则征引大量先秦古籍和前人考证,证明包咸的说法较为可信,解决了何晏的遗疑。书中如上举之力证训解,并不鲜见。其汉、魏古注辑录甚多,而且对古注尚有疏解,极大丰富了《论语》注释的内容,使这书出清人诸家《论语》注之上,至今仍为古今说解《沦语》之善本。卷二十四为何晏《论语序》,又附宋翔凤辑郑玄《论语序逸文》,也详为疏解,据而可知《论语》一书的演变过程。然其间也有注释牵强的地方,加之考引过繁,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是书的最初刻本是同治五年刻本,后据以翻刻或排印本很多,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新校点本最佳。
邢昺(932一1010年)字叔明,北宋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太平兴国初年,擢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后召为国子监丞、国子博士,选为诸上府侍读,义改任国子祭酒。咸平二年(999)。任翰林侍读学士,受诏与杜镐、孙□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春秋传》、《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诸经义疏。四年,书成,凡一百六十五卷,命杭州刻板,颁行天下。后累官礼部尚书。□世为农家,深悉民事,故在东宫及内庭,侍上讲《孝经》、《礼记》、《论语》、《书》、《易》、《诗》、《左氏传》时,除据传疏敷引外,多引时事为喻,以俚语说民疾苦,深受世人尊崇,誉为“□儒”。他继何晏、皇侃之后,把玄学思想注人经学,恢复天的“自然”性质。反复强调,天本无心,岂能造元亨利贞之德;天本无心,也不能造元亨利贞之名。天本无体,也无言语之命。而“天道”,乃是自然而然之道,不是神意的表现。天所以能命,或是圣人以人事托之,如天之四德等;或是人感自然而生,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如贤愚、夭寿之类;或是天的自然功能,如利益庶物,四时之令递行,百物依时而生,万物资始等。这些皆不是“天意”的表现,不是“天”有意识安排。他虽然强调天的自然性质,但仍残留着“神”的形象。认为人作善事天降百祥,作恶事天降百殃,顺吉逆凶,这是天之命,故君子畏之。这也正是他认识上的矛盾之处。邢□主持整理七经疏义,是继唐孔颖达撰修《五经正义》之后,统一、熔铸儒学的又一壮举。其中《谷梁传》用东晋范宁注,《尔雅》用东晋郭璞注,《论语》用魏何晏注,梁皇侃疏,更进一步使南学统一了北学,也使玄学注人儒学。他吸收魏晋玄学思想,恢复了天的“自然”性质,初步改造了“天”的形象,而又力图论述“天命”,成为二程以“理”说天的前阶。主要著作有《尔雅注疏》、《论语正义》、《孝经正义》,均收入《十三经注疏》。
出处是《JOJO的奇妙冒险》第七部《飙马野郎》。
这句话出自《JOJO的奇妙冒险飙马野郎》的反派法尼·瓦伦泰之口,看起来还挺有道理的,不过结合他本人的所作所为可能就要打个问号了,虽说如此,坏得如此纯粹的带恶人也是不容易了,所以得到不少人的追捧。
单看这句话,确实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这个翻译真的是信雅达兼具,读起来朗朗上口仿若古籍经典,建议诸位朋友经常复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义之人,当然,当事人的所作所为还是算了,多和大乔学学当绅士。
来源详解:
出处:《JOJO的奇妙冒险》第七部《飙马野郎》(SBR)里大总统法尼·瓦伦泰的一句名台词。
漫画原作里这句出现在法尼最后与乔尼最后谈判时,由于原作中法尼在说出这句大义凛然的吾心吾行澄如明镜,所作所为皆为正义后,其所行却非正义之举,显得有些讽刺的意味,所以这句台词被大多数JO厨所铭记。
字面意思有点像我行得正坐得直(bushi),又或者是只要我内心纯洁,那我的所作所为就是正确的这样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杠精发言。
索引:将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事项(可以是人名、地名、词语、概念、或其他事项)按照一定方式有序编排起来,以供检索的工具书。
正义:正义是注的注释,一般正义都有选定的注本,如清人焦循《孟子正义》是释赵氏《孟子注》而成。
解集:1亦作"雧解"。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2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
复制就复制 什么专业回答!
“音
X
Y
反”的说法,实际上是声母韵母的雏形。例如,“种”释义为“音朱用反”,即“朱”的声母“zh”和“用”的韵母“ong[带有第四声]”拼在一起,成为“zhong[同样带有第四声]”。
当然,在古代没有完整的拼音体系,不可能达到标准。例如下面的“度”字,用现代汉语拼音应为“duo[二声]”,表示“度量、丈量”的意思。在古注“度音徒洛反”,表示拼为“tuo[四声]”。
产生误差至少有三个原因:
1作注者的方言问题,导致注音不准确。
2被注释的字,由于时间推移,读音发生改变,当时确实那么读,现在演化的不一样罢了,发生了古今异音。
3在做注的时候,选取的“音X
Y
反”中,X或者Y发生了古今异音。
本文2023-08-21 13:08: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