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哪些民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1收藏

西藏有哪些民族?,第1张

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方,除了藏族以外还有世居的回族、纳西族、怒族、 门巴族、珞巴族以及尚未识别的僜人、夏尔巴人。其中门巴族、珞巴族、僜人、夏尔巴人是西藏独有的土著居民,主要分布在西藏的南部和东南部,跨境而居。再加上内地 进藏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干部、职工,西藏现共有41个民族成分(包括未识别的僜人、夏尔巴 人)。总人口为240多万人,主体民 族--藏族占西藏总人口的96.3%;门巴族为8237人;珞巴族为3064人;回族为1848 人; 纳西族为1075人;怒族为275人;僜人1407人;夏尔巴人为1848人。

根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西藏自治区全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271638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人,汉族人口为245263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83%(其中: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17%。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28922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923人,汉族人口增加86693人。

扩展资料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区,除藏族外,门巴、珞巴、纳西、回、怒、独龙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世代居住,还有僜人和夏尔巴人,并建有门巴、珞巴、纳西等民族自治乡。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我国先后对西藏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藏族人口占西藏自治区人口总数的比例最高,藏族是西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民族。

性别构成看,西藏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42633人,占5138%;女性人口为1459533人,占4862%。

数据显示,10年间西藏受教育程度有了大幅提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282人上升为5507人;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由9891人上升为1721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0441人上升为36589人。

在常住人口地区分布中,日喀则地区以703292人占据人口总数第一位,其次分别为昌都地区、拉萨市、那曲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和阿里地区。

国家统计局-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西藏人口的结构特征分析

中国政府网-西藏常住人口超过三百万

第六次人口普查西藏总人口数 总计:3002166人 。 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有关数据:  地 区人口数

(人)比重(%)2000年2010年全国合计1339724852100100北京市19612368 109146天津市12938224 079097河北省71854202 533536山西省35712111 260267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184辽宁省43746323 335327吉林省27462297 216205黑龙江省38312224 291286上海市23019148 132172江苏省78659903 588587浙江省54426891 369406安徽省59500510 473444福建省36894216 274275江西省44567475 327333山东省95793065 717715河南省94023567 731702湖北省57237740 476427湖南省65683722 509490广东省104303132 683779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344海南省8671518 062065重庆市28846170 244215四川省80418200 658600贵州省34746468 278259云南省45966239 339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022陕西省37327378 285279甘肃省25575254 202191青海省5626722 041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163现役军人2300000

难以确定常住地4649985

文化创新也不是平白无故的创新,是建立在原有文化基础之上的创新,而古籍正式中华文化数千年的结晶,所以文化创新和古籍修复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古籍可以为文化创新带来基础和主干,而文化创新则让古籍焕发新的活力,在新时代下进行新的阐释。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人口45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元明称“西蕃”,明代称西藏为“乌斯藏”,清代称“唐古特”,“藏番”。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新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民主改革结束了这里的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从1950年至1965年,先后建立起12个藏族自治州、县。  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结构宏伟、卷帙浩繁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多少世纪以来,就一直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广为流传。史诗以说唱的形式描写和反映了藏族古代部落的历史,合计约有一百多部、七十多万诗行。还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  华美多姿的藏族服饰  位于西藏首府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建筑群,高达13层。以其建筑特色、辉煌的绘画、雕塑艺术和珍贵的文物闻名遐迩。  藏戏独具特色,歌曲和舞蹈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藏族雕刻技艺高超。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是藏人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据藏族学者赤烈曲扎的《西藏风土志》载,哈达是在元朝时传入西藏的。藏族萨迦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时,带了第一条哈达。当时的哈达,两边是万里长城的图案,上面还有汉字“吉祥如意”的字样。这表明哈达确实是汉族人发明的。  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药讲求炮制技术,尤对兽医有独到之处。医药学著作主要有《医方四续》。算学可以预测日、月蚀及地方近期气象。  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

藏族的节日  藏族信奉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藏族对活佛高僧尊为上人,藏语称为喇嘛,故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

长城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长城全长约12600里。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遮雾障,禽鸟齐鸣,溪流淙淙,好像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您往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433626438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口7a64e59b9ee7ad9431333337373661,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似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西藏人垒的石堆叫做玛尼堆,是用于祈福的,玛尼堆也成为当地人们的保护神。

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

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只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

玛尼堆,藏语称“朵帮”,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

玛尼堆多为白色石头的堆积,常常呈方形或圆形置于山顶、山口、路口、渡口、湖边或寺庙、墓地。在西藏的原始思想意识中,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而白色崇拜中当然少不了白色的石头。

扩展资料:

玛尼堆传说

通天河从青藏高原的腹地奔涌而下,两岸是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连绵的雪峰。在两岸的峰岭、草滩之间,有片石堆星罗棋布。片石大小不等,石堆高低不一,每块片石的光滑面上,都刻有字迹工整的古印度文佛经经文,这就是青藏高原上著名的“玛尼石堆”之谜。

相传,唐僧取经时,过通天河,得巨龟相助。巨龟托唐僧到西天如来那儿打听一下,它什么时候可修成正果。可是,唐僧到西天后,忙于取经,忘记咨询巨龟成仙之事。

取经回来,又过通天河时,巨龟再驮唐僧师徒过河,行至河中间,询问相托之事,唐僧如实相告,巨龟一气之下,沉入水底。

唐僧师徒落水,佛经尽湿。师徒捞起佛经,放在河边岩石上晾晒。快干之时,一阵狂风吹来,佛经满天漫飞,师徒紧拦慢抓,仍有大量佛经散落在通天河两岸。散落的佛经,就变成了现在的玛尼石。

藏民信奉佛教,便将这些玛尼石搜集成堆,组成了星罗棋布的玛尼石堆景观。还有一种说法:玛尼石是唐僧师徒的晒经石,湿了的佛经放在石板上晾晒时,佛经文字印在石板上形成的。

—西藏玛尼堆

                        —玛尼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