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的文言文
1 家风家训古诗词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2 有关家风家训古诗词有哪些
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示儿》——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末清初朱伯庐《朱子家训》
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4、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释义:父子之间要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5、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
释义: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3 关于,家规,家训的古诗1、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摘自宋代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 译文: 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这不能忘了。
父母的养育之恩,与天地一样没有边际。 2、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摘自清代《朱子家训》 译文: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摘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 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4、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摘自明朝袁黄《了凡四训》 译文: 一定要天天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一定要天天改过自新。倘若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就会在这一天里安心于自以为是的状态;倘若一天没有过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
5、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摘自清朝张英《聪训斋语》 译文: 读书可以增长追求世间法则至理之心,是颐养心性的第一等事。
4 文言文《家训》翻译江端友《家训》译文:
大凡人在饮食时知道物的由来,五谷食物是农人经过播种收获的艰难过程,在天地间风调雨顺时才长成的,再把生的做成熟的,这些都是不容易的。肉食美味则是杀牲断命而来,那苦难是难以言表,想起来真使人不忍心食用,又何况选择好坏,产生厌嫌之情?人在一顿饭吃饱之后,不管是八珍美味,还是杂生丛草,都视为臭腐之物。因而,任随家庭多丰厚,也需节俭,口要能塞饱肚子,就自足了。要知道门外有无数的人,有尽力辛勤劳苦而不能得到一顿饱饭的人,有整天饥饿而不能得到食物的人,我无功而坐享食物,岂能更有什么选择!如果能这样,不仅少欲而易于满足,也可算是对进学的一大帮助。我曾经说想学道应当以刻苦淡食为先,人生直接可得上寿的,也没有多少,况且须臾之间,便就离开人世,因而不以此时学道、恢复本性,返归其本,而只知满足腹之欲,养肥这一躯体,这真可谓白做了一世人。吃罢饭无事,经史文典随意读上一二篇,对人都是有益的,这胜过把心思用到别处。
和人交流,应该选择端正高雅之士,如果泛交终会后悔,况且长时间和那些人在一起,受他们影响,终身想做贤人,也是不可能的。谈论别人,不要深及人家的是非,应该想想,知道人家谁是谁非即可。玩棋是高雅之戏,可以说玩玩无妨,不要和女人嬉笑无节制,以败损自己的意志,这是最不可以做的。既然自己不自重,必然被有识之士所轻视。人,作为人,所有的被人轻视无不是自取的,你们可要记住这点啊!
江端友《家训》原文:
凡饮食知所从来,五谷则人牛稼穑之艰难,天地风雨之顺成,变生作熟,皆不容易。肉味则杀生断命,其苦难言,思之令人自不欲食,况过择好恶,又生嗔恚乎?一饱之后,八珍草莱,同为臭腐,随家丰俭,得以充饥,便自足矣。门外穷人无数,有尽力辛勤而不得一饱者,有终日饥而不能得食者,吾无功坐食,安可更有所择。若能如此,不惟少欲易足,亦进学之一助也。吾尝谓欲学道当以攻苦食淡为先,人生直得上寿,亦无几何,况逘巡之间,便乃隔世,不以此时学道,复性反本,而区区惟事口腹,豢养此身,可谓虚作一世人也。食已无事,经史文典慢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
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谈议勿深及他人是非,相与意了,知其为是为非而已。棋弈雅戏,犹曰无妨,毋及妇人,嬉笑无节,败人志意,此最不可也。既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人而为人,所轻无不自取之也,汝等志之。
5 守家规扬家风的古诗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元·无名氏《渔樵记》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辅户滇鞠鄄角殿携东毛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呀谢谢。
6 颜氏家训文言文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已 通:以)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
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
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
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还有二十篇,需要翻译和原文的话请追问~。
1 家风家训古诗词
李世民: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范仲淹: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2 关于,家规,家训的古诗
1、《曾国藩诫子书》清代 曾国藩原文: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译文: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安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2、《训俭示康》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原文: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译文: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3、《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宋代 范仲淹原文: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译文:对待父母亲人孝顺应当竭尽全力,对国家应当表现出自己的忠诚。4、《弟子规》清代 李毓秀原文: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译文: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
5、《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诗人陆游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要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的时候才能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
3 列举一则古代名人的家风家训1、陆游家训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
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
意思是说,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
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生存而去做坏事。 2、曾国藩家训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
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 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人,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
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意思是,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
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 3、纪晓岚家训 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
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相映生辉。
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 4、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释义: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周希陶《增广贤文》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人不通今古,牛马如襟裾。
释义:积蓄千两黄金,不如多买书籍传给后代。养儿子不教育和养驴没有区别,养女儿不教育和养猪没有两样。
有了田地不耕,粮仓也会空虚,有书籍不读,子孙必定愚笨。粮仓空虚生活就没有保障,子孙愚笨就会不讲礼义。
同你长谈一次话,收益胜过读十年的书。一个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如同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什么区别。
4 关于好家风的古诗一、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诗经•小雅•小宛》品读原 文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谷?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今 译斑鸠鸟儿小又短,高高飞起上云天。
我的心里多忧伤,相信从前老祖先。通宵达旦睡不着,怀念父母在世情。
凡是聪明睿智人,喝酒温和不昏乱。那些无知糊涂蛋,一旦酒醉更自满。
各人威仪须谨慎,天命一去不复返。田野大豆生长茂,平民采来作菜肴。
螟蛉蛾儿有幼子,细腰蜂儿背回巢。好好教育下一代,继承祖德莫忘了。
瞧那鸟儿叫脊令,一边飞来一边鸣。我今日日向前进,你也月月忙远行。
早起晚睡多努力,不要有辱你父母。飞来飞去桑扈鸟,沿着场圃啄粟米。
可怜我们穷苦人,要吃官司坐牢里。抓把粟米去问卦,哪里能够得吉利?人们恭谨又温良,好比住在高树上。
惴惴不安多小心,好像走近深谷旁,战战兢兢须提防,就像踩在薄冰上!二、孝无终始,不离其身——(西晋)傅咸《孝经诗二章》品读原 文立身行道,始于事亲。上下无怨,不恶于人。
孝无终始,不离其身。三者备矣,以临其民。
以孝事君,不离令名。进思尽忠,义则不争。
匡救其恶,灾害不生。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今 译人在世上要遵循天道,而孝道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的。(先王以德治国)人们无论尊贵还是卑贱,都没有怨恨不满。
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孝道是无始无终的,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
服饰、言语、行为这三方面都合乎礼法道德。先王以规矩法度来治理国家,管理民众。
有孝行的人侍奉国君必能忠诚,不会失去自己美好的名声。要竭进忠心,对合义之事,就不要谏诤。
对过失行为要加以匡正补救,就不发生各种天灾。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到了极致,就可以通达于神明。
三、义方既训,家道颖颖——(西晋)潘岳《家风诗》品读原 文绾发绾发。发亦鬓止。
日祗日祗。敬亦慎止。
靡专靡有。受之父母。
鸣鹤匪和。析薪弗荷。
隐忧孔疚。我堂靡构。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
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今 译把乌黑的头发卷起来,进入成年人行列。要学习各种技能,继承优良家风,为人要恭敬谨慎。
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家族美德要发扬光大。鹤在北山呜叫,鹤的孩子也附和着呜叫,不能继承发扬家风,感到很痛苦,无法排解。
家族的家庭风既定,家规严谨。我必须一日三省,随时随地检点自己,岂敢荒废。
四、明者处事,莫尚於中——(西汉)东方朔《戒 子 诗》品读原 文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今 译明智人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为可贵的了。
从容自在自然合于中道。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於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
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
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名声,便能得到华彩。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
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
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5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三一建筑 三一文库()〔家风家训的名言大全〕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我收集了家风家训的名言大全,欢迎阅读。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
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
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
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
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
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道不兴。
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强硬。
6 守家规扬家风的古诗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元·无名氏《渔樵记》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辅户滇鞠鄄角殿携东毛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呀谢谢。
7 文言文《家训》翻译江端友《家训》译文:
大凡人在饮食时知道物的由来,五谷食物是农人经过播种收获的艰难过程,在天地间风调雨顺时才长成的,再把生的做成熟的,这些都是不容易的。肉食美味则是杀牲断命而来,那苦难是难以言表,想起来真使人不忍心食用,又何况选择好坏,产生厌嫌之情?人在一顿饭吃饱之后,不管是八珍美味,还是杂生丛草,都视为臭腐之物。因而,任随家庭多丰厚,也需节俭,口要能塞饱肚子,就自足了。要知道门外有无数的人,有尽力辛勤劳苦而不能得到一顿饱饭的人,有整天饥饿而不能得到食物的人,我无功而坐享食物,岂能更有什么选择!如果能这样,不仅少欲而易于满足,也可算是对进学的一大帮助。我曾经说想学道应当以刻苦淡食为先,人生直接可得上寿的,也没有多少,况且须臾之间,便就离开人世,因而不以此时学道、恢复本性,返归其本,而只知满足腹之欲,养肥这一躯体,这真可谓白做了一世人。吃罢饭无事,经史文典随意读上一二篇,对人都是有益的,这胜过把心思用到别处。
和人交流,应该选择端正高雅之士,如果泛交终会后悔,况且长时间和那些人在一起,受他们影响,终身想做贤人,也是不可能的。谈论别人,不要深及人家的是非,应该想想,知道人家谁是谁非即可。玩棋是高雅之戏,可以说玩玩无妨,不要和女人嬉笑无节制,以败损自己的意志,这是最不可以做的。既然自己不自重,必然被有识之士所轻视。人,作为人,所有的被人轻视无不是自取的,你们可要记住这点啊!
江端友《家训》原文:
凡饮食知所从来,五谷则人牛稼穑之艰难,天地风雨之顺成,变生作熟,皆不容易。肉味则杀生断命,其苦难言,思之令人自不欲食,况过择好恶,又生嗔恚乎?一饱之后,八珍草莱,同为臭腐,随家丰俭,得以充饥,便自足矣。门外穷人无数,有尽力辛勤而不得一饱者,有终日饥而不能得食者,吾无功坐食,安可更有所择。若能如此,不惟少欲易足,亦进学之一助也。吾尝谓欲学道当以攻苦食淡为先,人生直得上寿,亦无几何,况逘巡之间,便乃隔世,不以此时学道,复性反本,而区区惟事口腹,豢养此身,可谓虚作一世人也。食已无事,经史文典慢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
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谈议勿深及他人是非,相与意了,知其为是为非而已。棋弈雅戏,犹曰无妨,毋及妇人,嬉笑无节,败人志意,此最不可也。既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人而为人,所轻无不自取之也,汝等志之。
8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原发布者:三一建筑
三一文库()〔家风家训的名言大全〕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我收集了家风家训的名言大全,欢迎阅读。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强硬
9 列举一则古代名人的家风家训1、陆游家训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
意思是说,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生存而去做坏事。
2、曾国藩家训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
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人,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意思是,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
3、纪晓岚家训
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相映生辉。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
4、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释义: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周希陶《增广贤文》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人不通今古,牛马如襟裾。
释义:积蓄千两黄金,不如多买书籍传给后代。养儿子不教育和养驴没有区别,养女儿不教育和养猪没有两样。有了田地不耕,粮仓也会空虚,有书籍不读,子孙必定愚笨。粮仓空虚生活就没有保障,子孙愚笨就会不讲礼义。
同你长谈一次话,收益胜过读十年的书。一个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如同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什么区别。
家风的古诗如下:
1、家风本韦布,生事但渔樵。
家风本是平民,做的只是渔樵的生计。
作者简介: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至公元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因坚持抗金遭主和派排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2、国老相随尽,家风慨独存。
国家随着到头,家风肚子存在。
作者简介:苏辙(1039年3月18日至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
3、玄晏家风黄绮身,深居高卧养精神。
玄晏家风传承在身上,在深处的高山上修养精神。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2月28日至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介绍如下: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家训:《诫伯离书》、《命子迁》、《诫子书》、《诫外甥书》、《颜氏家训》、《包拯家训》、《诲学说》、《袁氏世范》、《朱子家训》、《弟子规》。
1、周公的《诫伯离书》: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
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2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留下了著名的家训《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3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
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4《颜氏家训》: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5唐太宗的《诫皇属》:
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6《包拯家训》: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琪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
“琪”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琪。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琪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7欧阳修的《诲学说》: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8《袁氏世范》: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9《朱子家训》:
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
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10《弟子规》: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凡是人皆须爱”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看似—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本文2023-08-21 13:42: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