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学习《易经》,有什么好的入门方法?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今天正好得以良机,分享给更多想学《易经》的人。
我先来普及一下“易学”的概念。
广义来说:所谓“易学”,最早就是描述《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学说,后经世人不断推演、完善形成的其它派生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宗教、法术、军事、中医、预测、风水、管理学、人生修养、处世智慧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用于指导实践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统称为“易学”。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的根之所在。
“易”是伏羲发明的,以阴阳逻辑为基础,模拟自然万物运行规律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认识自然和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中华文明独有的认识自然及社会运行规律的认知体系。基础模型就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经”,是正确阐述智慧的著作,比如《道德经》、《佛经》、《圣经》等等,《易经》就是阐述易智慧的著作,也就是对易进行解释的文字。
我相信,众多想学易的人,有着跟这位朋友一样的疑惑,感觉到“易学”复杂难懂,自学起来,更像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我今天就针对于新手,从基础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列出一份学习清单。
首先,从《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
《易经》由四部分组成:
卦符:六十四卦的符号(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卦名:六十四个符号的名称,比如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等都是卦的名称;
卦辞:是上古圣人写的解释卦含义的话;
爻辞:爻是组成卦的基本符号,爻辞中记录的都是上古圣人经历的事件,其中最多的是夏朝中期,商部落的两位王子王亥和王恒的经历。
在《易经·系辞下》中记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东汉时代的王充《论衡·对作篇》说:“《易》言伏羲作八卦。前是未有八卦,伏羲造之,故曰作也。”
由此可见,“易”始于伏羲,学易从伏羲易本源开始是正确的,即从《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开始。
这是第一步,光有这张图,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个新手而言,还缺少一个注解。这就引入到另外一个概念‘卦爻辞’,就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上六十四卦对应的经文,每一卦后面至少有七八条经文,每一卦后面首先根据卦象底下有一条叫卦辞,后面还有七八条,叫爻辞。这个“爻”,我们读书的时候读的古音叫“xiáo”,在易学范畴读爻(yiāo),两个叉叉,爻辞。
因此呢,《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和卦爻辞便成了“易学”最基础的两个要素,也是学易必备。要再进阶一点的话就是孔子作的《易传》了。
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你或许会问,这些个古文我还是看不懂啊,就没有个白话文工具书供我们学吗?就没有《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和卦爻辞、《易传》一体的图书吗?
这个你别说,还真有。就是我要特别推荐给初学者的一本学易参考书——田园老师的《易解人生》,这本书不仅有《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卦爻辞和《易传》,他还教你怎么看懂易经,怎么应用到实践中。
相对于其他书,《易解人生》并非一上来就谈看卦象,也不是像其他成功学书籍一样拿易来自由发挥。这本书扎扎实实的从易的历史起源、分类、发展、基本卦等基础谈起。通过伏羲易对人生轨迹的研究方法让读者亲力亲为,再通过伏羲易对六十四卦卦象特征概括总结。从而让学习者系统性地掌握易应用的全过程,书中还特别列举了伏羲易易广泛的应用领域。
初学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易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学,能够轻松使想学“易”的兴趣者学懂易。
领会了这些之后,再结合看清李光地的《周易折中》和老子的《道德经》,这两本书作为辅助理解的参考书。《周易折中》遍采各家易学研究大家之长,收集了261家大儒学说,可以说是最全面、最适合新手学易的一部辅助图书了;而《道德经》算是一定意义上真正将伏羲易的精髓与魅力传承发扬下去的一部传世名作。
学了这些之后,你就算迈进“易学”的门槛了。
总结一下,最后的推荐清单就是:
从认识自己命运入手,先看易解人生。辅助理解的书看周易折中、道德经。
《易解人生》里面已经有《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易经》和《易传》了。这样就是一本工具书《易解人生》,一本教辅《周易折中》,另一部传世的易传《道德经》。
“易”构成了中华民族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独特模式,为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维范式。
中华文明的历史如同一条奔腾咆哮的汹涌大河,数千年来跌宕起伏,经久不衰。易则以自己独特的思想魅力和实用价值穿逶历史,哺育了历代人杰,直至今日易开创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绝丰非偶然。
所以,学易的价值是认识社会,认识人性,认识生活,而不是学算命。我们后人该当人人学易、知易、用易,只有这样,我才觉得对得起古圣先贤,也符合当代人当下的需要。
如果您真正想学习易经,欢迎在下方留言或与我私信!
说起《周易》,我想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只是知道有这么一本流传了千年的奇书,里面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很多占卜算命的术士都视为标准的书籍,更是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周易》知道的都清楚,里面主要是讲八卦,当着八卦到底是个啥,很多人可能就不是很清楚,可能对八卦的认识也只是简单停留在见过,看到过上面奇怪的符号。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剧中陈瞎子给胡八一一行人算了一卦,胡八一根据卦象确定方位,逃离困境。又在李淳风墓中根据分金定穴之术安全逃出墓室,当然分金定穴的基础还是八卦、阴阳、五行等等,而所有这些知识都来源于周易,这本被孔子视为珍宝的书籍,这本传承了千年的古籍到底都讲了什么引起我很大的兴趣。
《周易》,初萌芽于上古至殷商,成形于周代,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占卜书,里面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智慧。内容包括重叠八卦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yao)爻的顺序由下而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爻分为阴爻,阳爻两种,阴爻以六表示。阳爻以九来表示。此外对应解释卦与爻的称为卦辞、爻辞。《周易》在产生后,大约从春秋战国至汉代,出现了一些解释易理及卦辞,爻辞的专题文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七种共十篇,称作《易传》及对《周易》的解释,又称“十翼”(据说是孔子所著,并由其弟子整理传承),相应的改称原本的《周易》为《易经》。后人又将《易经》与《易传》合称为《周易》。“十翼”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序卦》以及《杂卦》十篇。
大家可能很经常在电视剧上听到一句话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话最早出自《易经系辞》上。整句话上面意思呢?我先把句中几个重要概念解释一下。太极又称”太一“、”大一“,大既太,表示至高无上的意思,所以其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两仪,包含的概念和含义比较多,在《易经》中指天地,历代易学家又做了些扩展伸义,包括阴阳,奇偶,刚柔,玄黄等等。泛指世间相生相对的事物。但在周易中,大多数情况指的是阴阳,两仪的符号为爻,用图形表示为:阳爻“—”,阴爻“--”。四象表示天地两仪产生春、夏、秋、冬这四时,当然跟两仪一样,四象也是又多种含义的,又指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需要根据具体的卦爻辞来确定具体表象是什么。八卦,可能大家会熟悉一点,它是由伏羲氏创造发明的一套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集合。每三个爻为一组,阳爻阴爻两两组合形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分为乾卦,坤卦,震卦,离卦,坎卦,艮卦,兑卦,巽卦,每个卦形代表一种特定事物,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艮卦代表山,巽卦代表分,兑卦代表沼泽。这边有个八卦取象歌,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记住八卦符号,”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需要配图说明)。意思也很通俗易懂,乾三连表示三个叠在一起的阳爻,坤六段表示三个叠在一块的阴爻,震仰盂,上面两个阴爻最底下为阳爻像是正放着的盆子,艮覆碗,最上面是阳爻,下面两个是阴爻,像是一个倒扣着的碗,离中虚和坎中满顾名思义,离中虚就是中间是断的上下是连着的,坎中满就是中间是连着的,上下都是断着的阴爻,兑上缺,表示最上面的是断着的下面两个是连着的,巽下断就是最下面是断的上面两个是连着的。
整部《周易》的基础就是着八卦,将着的八个卦形两两组合形成上下结构的卦形就是一个完整卦象,八乘八总共六十四种卦象。其中,自重而成的八个卦仍已原名相同,比如两个乾卦组合起来的卦仍然叫乾卦,其他不同卦形组合起来的卦都有其他名字,整部《周易》的内容就是在这包罗万象的六十四卦中。卦中爻之间的位置关系都会有个比较重要的对应关系包括承、乘、比、应。
承:"承"主要有两种种情况:在卦爻中阴爻在下阳爻在上,则此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来说,称为”承“。以旅卦为例,卦中阴爻六五在阳爻上九之下,六五爻承上九爻,古人称“五承上”,所以《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其二;在一个六爻卦中,一个阳爻在上,数个阴爻在下,则下边几个阴爻对于上面这个阳爻来说,可称为“承”。以谦卦为例,阴爻初六、六二都在阳爻九三之下,故初六、六二爻对九三爻来说,皆称“承”,即初承三、二承三。故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承“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自下而上,由弱到强。
乘:若上爻凌据下爻则为”乘“,即阴爻在上阳爻在下,象征小人乘凌君子,爻义多不吉。不难发现,”承“与”乘“是相反相对的,相承为吉,相乘为不吉,这里多说一句,在《周易》中”吉“字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在这里并不是指吉祥吉利的吉,而是指顺应事物发展规律的趋势。
比:两爻相连并列者谓之”比“,如初与二比,二与三比,三与四比,四与五比,五与上比。具有互比关系的两爻往往具有”承“或”乘“的关系。
应:处上下卦的六爻,两两相对交感,则称为“应”,即初与四交应,二与五交应,三与上交应。对应的爻为一阴一阳则可交感,谓之“有应”,若对应的爻都为阳爻或者阴爻,则不能交感,称为“无应”。跟我们常说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一个道理。
易经既是道家的,也是儒家的。
《易经》,承载了历史使命和任务,虽不乏文采和哲理,是道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经”是后世为了尊称这些书,才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
按郭店简《六德》和《语丛一》篇的出土证明:“《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称,并非孤证,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先秦因孔子“老而好易”,导致了“用《易》居前”之“六经”次序的出现。《易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扩展资料:
《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并称为“三易”(一说分别作于上中下三个时代,一说三本书均作于上古时期)。
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按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
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是《连山易》,二是《归藏易》,三是《周易》。
-易经
央视网-《周易》简介
本文2023-08-21 13:46: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