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1浏览:2收藏

踝部骨折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诊断 5 治疗措施 51 无移位骨折 52 有移位骨折 521 1手法复位外固定 522 2手术复位内固定 5221 踝部骨折的适应证 5222 手术原则一般原则为: 5223 对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的方法 6 病因学 61 内翻(内收)型骨折 62 外翻(外展)型骨折 63 外旋骨折 64 纵向挤压骨折 7 并发症 8 关于骨折 81 病因病机 82 症状 83 治疗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踝部骨折的穴位 2 古籍中的踝部骨折 3 治疗踝部骨折的中成药 1 拼音

huái bù gǔ shé

2 英文参考

fracture of malleolu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踝部骨折(fracture of malleolus[1])为病名[2]。是指以局部肿胀严重,有瘀血斑,剧痛和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的踝关节部的骨折[2][1]。

踝关节的关节面比髋、膝关节的关节面小,担负但的重量与活动却很大,故易发生损伤。占全身骨折的383%。多见于青少年。

4 诊断

局部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诊断时,首先应根据外伤史和临床症状以及 X 线片显示的骨折类型,分析造成损伤的机制。

5 治疗措施

踝关节面比髋、膝关节面积小,但其承受的体重却大于髋膝关节,而踝关节接近地面,作用于踝关节的承重应力无法得到缓冲,因此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较其他部位要求更高,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骨折后如果关节面稍有不平或关节间隙稍有增宽,均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无论哪种类型骨折的治疗,均要求胫骨下端即踝关节与距骨体的鞍状关节面吻合一致,而且要求内、外踝恢复其正常生理斜度,以适应距骨后上窄、前下宽形态。

51 无移位骨折

用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背伸 90°中立位,1~2周待肿胀消褪石膏松动后,可更换一次,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

52 有移位骨折 521 1手法复位外固定

手法复位的原则是采取与受伤机制相反的方向,手法推压移位的骨块使之复位。如为外翻骨折则采取内翻的姿势,足部保持在90°背伸位,同时用两手挤压两踝使之复位。骨折复位后,小腿石膏固定6~8周。

522 2手术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应要求解剖复位,对手法复位不能达到治疗要求者,仍多主张手术治疗。

5221 (1)适应证

a 手法复位失败者;

b内翻骨折,内踝骨折块较大,波及胫骨下关节面 1/2以上者;

c外翻外旋型内踝撕脱骨折,尤其内踝有软组织嵌入;

d胫骨下关节面前缘大骨折块;

e后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

f三踝骨折;

g陈旧性骨折,继发创伤关节炎,影响功能者。

5222 (2)手术原则一般原则为:

a踝穴要求解剖对位;

b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

c须彻底清除关节内骨与软骨碎片;

d 手术应尽早施行。

5223 (3)对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的方法

a内踝撕脱骨折:用螺丝钉固定即可,如螺丝钉达不到固定要求,可用克氏针与钢丝行“8”字张力带加压固定。

b外踝骨折:可用螺丝钉固定,如腓骨骨折面高于下胫腓联合以及骨折面呈斜行者,可用钢板或加压钢板固定。

c 后踝骨折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的 1/4 或 1/3,手法复位较为困难且不稳定,一般应开放复位,螺丝钉内固定。

dDupuytren骨折:可用骨栓横行固定下胫腓关节,并同时修补三角韧带。

6 病因学 61 内翻(内收)型骨折

可分III度。

I度:单纯内踝骨折,骨折缘由胫骨下关节面斜上内上,接近垂直方向。

II度:暴力较大,内踝发生撞击骨折的同时,外踝发生撕脱骨折,称双踝骨折。

III度:暴力较大,在内外踝骨折同时距骨向后撞击胫骨后缘,发生后踝骨折(三踝骨折)。

62 外翻(外展)型骨折

按骨折程度可分为III度。

I度:单纯内踝撕脱骨折,骨折线呈横行或短斜行,骨折面呈冠状,多不移位。

II度:暴力继续作用,距骨体向外踝撞击,发生外踝斜行骨折,即双踝骨折。如果内踝骨折的同时胫腓下韧带断裂,可以发生胫腓骨下端分离,此时距骨向外移位,可在腓骨下端相当于联合韧带上方,形成扭转外力,造成腓骨下1/3 或中 1/3 骨折,称为Dupuytren 骨折。

III度:暴力过大,距骨撞击胫骨下关节面后缘,发生后踝骨折,即三踝骨折。

63 外旋骨折

发生在小腿不动足部强力外旋,或足不动小腿强力内转时,距骨体的前外侧挤压外踝前内侧,造成腓骨下端斜行或螺旋形骨折亦可分成III 度。

I度:骨折移位较少,如有移位,其远骨折端为向外,向后并向外旋转。

II度:暴力较大,发生内侧付韧带断裂或发生内踝撕脱骨折,即双踝骨折。

III度:强大暴力,距骨向外侧移位,并向外旋转,撞击后踝,发生三踝骨折。

64 纵向挤压骨折

高处坠落,足跟垂直落地时,可致胫骨前缘骨折,伴踝关节向前脱位。如果暴力过大,可造成胫骨下关节面粉碎骨折。

凡严重外伤,发生三踝骨折时,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并发生显著脱位,称为Pott 骨折。

7 并发症

创伤性关节炎

8 关于骨折

骨折(fracture[1])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3]。

81 病因病机

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3]。

82 症状

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3]。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3]。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3]。

83 治疗

Colles骨折是指桡骨下端的骨松质骨折。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2~3厘米范围内的骨松质部位,为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占所有骨折的10%,以成年人居多。骨折多为粉碎型,关节面可被破坏,儿童受到同样暴力可造成桡骨下端骨骺分离。

多为平地跌倒,手掌撑地、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内旋位时,以致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处而引起骨折。在此种状态下,骨折远端必然出现向背侧及桡侧的移位。此时,尺骨茎突可伴有骨折,三角纤维软骨盘亦有可能撕裂。

扩展资料

骨折的原因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colles骨折

—骨折

骨碎补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 的干燥根茎。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和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淡、微涩。砂炒骨碎补为扁圆状鼓起,质轻脆,表面棕褐色或焦**,无鳞叶,断面淡棕褐色或淡棕色,味微涩,气香。

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外用消风祛斑,治斑秃,白癜风。骨碎补密被鳞片,不易除净,且质地坚硬而韧,不利于粉碎和煎煮出有效成分,故临床多用其炮制品。砂炒骨碎补,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骨碎补 [ 最后修订于2017/4/27 17:48:50 共1332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跌打万应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跌打万应散 1 拼音

diē dǎ wàn yìng sǎn

2 处方

麝香1钱2分,血竭1钱2分,红花4钱,冰片1钱2分,乳香1钱2分(去油),没药1钱2分(去油),辰砂1钱2分(飞),耳茶1钱4分,归身1钱。

3 制法

上为极细末,瓷瓶收好,不可泄气。

4 功能主治

止痛,接骨。主跌打伤筋,骨折,枪弹击伤。

5 跌打万应散的用法用量

跌打伤筋折骨,血流不止,速用此散敷伤口,再用黄酒送下此散1分,立时止痛;骨折除伤口敷药外,再于伤口上下1尺以内有骨节处,用药少许揉擦,其断骨自响自接;被枪子击伤者,将此药敷于弹口。

6 摘录

《温氏经验良方》

古籍中的跌打万应散 《验方新编》:[卷十七头面部]头风痛极急救方

心不拘多少,用烧酒共捶烂作丸如绿豆大,贴痛处,以万应膏盖之,立刻起泡止痛,三日再揭去膏药。如贴处肉烂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杂证部]人咬伤

咬时,用热童便浸伤处,洗去牙黄污血,贴蟾酥饼,以万应膏盖之,出微脓即愈。若失治,则烂痛发肿,仍用童便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五杂证部]人咬伤

咬时,用热童便浸伤处,洗去牙黄污血,贴蟾酥饼,以万应膏盖之,出微脓即愈。若失治,则烂痛发肿,仍用童便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疔疮部]乌金散

瓦上炒黑,研烂听用。多寡看疮势酌量,贴疮头上,用万应膏盖之;若有脓管,以棉纸捻裹药入,频换数条,即化

《本草备要》:[草部]苍耳子

盖氏骨折为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损伤。早在1929年称之为反孟氏骨折,其后被称为Piedmont骨折,Compbell则称之为fracture of necessity(必须骨折),因其确信此种损伤必须手术治疗。1934年Galeazzi详细描述了此种损伤,并建议牵引拇指整复之。此后即习惯称此种损伤为盖氏骨折。盖氏骨折,其发生率较孟氏骨折多6倍。

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1814年Abraham Colles首先详细描述此类骨折,故命名为Colles骨折。它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好发于老年人,女性较多,有“老年性骨折”之称。

Colles骨折虽是一简单而常见的损伤,但仍可发生多种并发症。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腕部神经损伤 系由于骨折畸形而引起的腕管压迫,出现正中神经受压症状。当尺管受压时亦可出现尺神经症状。此种神经损伤。多为感觉障碍,当畸形纠正后,往往能逐渐恢复。 2.拇长伸肌腱断裂 此肌腱的断裂通常发生在伤后四周,有时出现更晚。造成拇长伸肌腱断裂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为原始损伤,伤及肌腱血运,造成肌腱缺血坏死而断裂;一为骨折波及Lister结节,该肌腱在不平滑的骨沟上经常摩擦而受损断裂。 

3.Sudeck's骨萎缩 或称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缩、创伤后骨萎缩。其特点是疼痛,腕及手指肿胀僵硬,皮肤红而变薄,骨的普遍脱钙、疏松。本病的发生有时是突然的,但常常是骨折后未能积极主动活动所致。 

4.肩手综合征 与上述情况相似,但波及范围甚广,以致肩关节亦僵硬。一旦发生,治疗较麻烦。 

5.骨折畸形愈合 各种原因造成的整复固定失败,均可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较高。 一般而言,畸形较轻,腕部功能障碍不甚显著,病人多能安于此种状态而不求进一步治疗。如畸形较重,下尺桡关节脱位时即会引起前臂旋转障碍和腕部的活动痛,此种情况可通过尺骨小头切除等获得改善。 

6痛性骨质疏松 骨折后由于早期固定导致钙质流失,局部骨质疏松,引起疼痛,其特征为关节突出部位压痛明显,X片显示局部骨质疏松。为Colles骨折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7骨折延缓愈合、不愈合 为骨折的一般并发症,个体差异较大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分类 7 ICD号 8 跟骨骨折的病因 81 跟骨结节纵行骨折 82 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 83 跟骨载距突骨折 84 跟骨前端骨折 85 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9 发病机制 91 垂直压力 92 直接撞击 93 肌肉拉力 10 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101 关节外型 102 关节型骨折 11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 111 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 112 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113 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 114 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 115 跟腱无力 116 跟后垫痛 117 神经嵌压 118 足外翻畸形 119 跟骨感染 12 检查 13 跟骨骨折的诊断 14 鉴别诊断 15 跟骨骨折的治疗 151 非手术治疗 1511 无移位的跟骨骨折 1512 有移位的骨折 1513 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 152 手术治疗 1521 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 1522 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 1523 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 1524 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1525 手术方式 15251 骨圆针撬拨复位及固定 15252 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 15253 切开复位和骨移植术 15254 关节融合术 15255 跟骨截骨术 153 康复治疗 16 预后 1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跟骨骨折的中成药 2 古籍中的跟骨骨折 3 治疗跟骨骨折的方剂 1 拼音

gēn gǔ gǔ zhé

2 英文参考

fracture of calcaneu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跟骨骨折(fracture of calcaneus[1])为病名[2]。是指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跟骨骨折[2][1]。即跟骨的骨或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所导致[2]。

因跟骨骨折多为坠落伤,并且约5%跟骨骨折合并有胸、腰椎骨折,故对每一跟骨骨折病人都应想到这一点,注意查体并照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以免漏诊。成年人患者较多。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4 疾病名称

跟骨骨折

5 英文名称

fracture of calcaneus

6 分类

骨科 > 四肢损伤 > 踝关节与足部损伤 > 足部损伤

7 ICD号

S920

8 跟骨骨折的病因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跌落的高度、地面性质及体重均为损伤之要素;另有从下方反冲击力作用于足跟所致。

81 跟骨结节纵行骨折

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82 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

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83 跟骨载距突骨折

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4~6 周。

84 跟骨前端骨折

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X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

85 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9 发病机制 91 垂直压力

约有80%的病例系因自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视坠落时足部的位置不同,其作用力的方向亦不一致,并显示不同的骨折类型,但基本上以压缩性骨折为主。此外尚依据作用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其压缩的程度呈不一致性改变。

92 直接撞击

为跟骨后结节处骨折,其多系外力直接撞击所致。

93 肌肉拉力

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促使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如足内翻应力过猛则引起跟骨前结节撕脱;而外翻应力则造成载距突骨折或跟骨结节的纵向骨折,但后者罕见。

10 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依典型的外伤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淤血、宽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判断。X线片主要是标准侧位及轴位片,摄轴位片时X线球管应与足纵轴线呈40°角投照,侧位片上从跟骨的前关节突到后关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角(Böhler角),正常为20°~40°(图1)。

一般分为以下2型:

101 关节外型

关节外型指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包括:

(1)跟骨后结节骨折(图2):又有纵形骨折、横形骨折及撕脱性骨折之分。

(2)跟骨前结节骨折(图3):如图所示,其骨折线穿过跟骨前结节。

(3)载距突骨折(图4):表现为跟骨之载距突呈断裂状,多伴有移位。

(4)结节前方近跟距关节之骨折(图5):实际上此处已波及关节,在处理上应注意。

102 关节型骨折

视其形态及受损程度等又可分为以下4型(图6):

(1)舌型(tongue )骨折:多系垂直暴力所致。

(2)压缩型(depression )骨折:亦因纵向垂直外力所引起。

(3)残株型(stump )骨折:即波及距骰及跟距关节的纵(斜)向骨折。

(4)粉碎型(crush )骨折:多由强烈的压缩暴力所致。

11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 111 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

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当跟骨限局性部位压力增大后,易形成胼胝、疼痛,由于跖侧皮质不平 跖筋膜,造成跖筋膜炎而致疼痛。

112 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对确诊者可行关节融合术。

113 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

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表现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活动时疼痛,易被误诊为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三关节融合术,而未能解除疼痛。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解肌腱,即可缓解症状。

114 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

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 见于屈趾及屈肌腱,可行肌腱切断或松解术。

115 跟腱无力

因结节关节角减少,跟骨结节上移使跟腱相对松弛,行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跟骨截骨术矫正。

116 跟后垫痛

跟垫结构破坏,脂肪组织营养不良,痛阈下降。

117 神经嵌压

胫后神经或腓肠神经的跖内、外侧支受压所致。

118 足外翻畸形

跟骨体骨折后,其外侧骨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距下关节融合矫正,或作跟骨截骨术。

119 跟骨感染

跟骨感染常因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所致,严重者可引起跟骨骨髓炎。

12 检查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13 跟骨骨折的诊断

跟骨骨折的诊断一般多无困难,除依据外伤史及临床症状外,主要从X线平片(正、侧位及轴线位)加以确诊,并依此进行分型。仅个别病例需CT扫描或MRI检查。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

14 鉴别诊断

跟骨骨折需与足跟扭伤相鉴别。

15 跟骨骨折的治疗 151 非手术治疗 1511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

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

1512 (2)有移位的骨折

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

1513 (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

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 等。

152 手术治疗 1521 (1)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

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圆针撬拨复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6周。

1522 (2)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

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

1523 (3)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

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即行切开复位并植骨,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及足纵弓。视情况用或不用内固定。术后用小腿石膏固定6~8周。

1524 (4)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行关节融合术,包括跟距、跟骰关节。但多数人主张先行功能疗法,以促进水肿消退,预防肌腱、关节粘连。待后期出现并发症时,再行足三关节融合术。

1525 (5)手术方式 15251 ①骨圆针撬拨复位及固定

手术在麻醉后气囊止血带下进行。于跟骨后结节跟腱外侧方,用尖刀戳一小口,由此插入一粗骨圆针,到近折块内(图7)。然后将膝屈曲,以松弛腓肠肌。术者握住骨圆针向足跖面下压,使骨折块复位。最后将骨圆针击入远位骨折块内固定(图8)。

15252 ②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

自外踝后下2~3cm始向前作一弧形切口,止于舟骨(图9)。切开深筋膜后,将腓骨肌腱牵向后方,显露跟骨体横形骨折及跟距关节(图10)。直视下用骨膜剥离子将移位骨折复位,由后骨折块的外面向前上用一枚加压螺丝钉固定(图11)。舌状骨折或后结节骨折螺丝钉由上向下固定(图12)。

15253 ③切开复位和骨移植术

切口及软组织显露同上,显露距骨下关节面和压缩凹陷的跟骨骨折及其关节面。用骨膜剥离子插至跟骨凹陷骨折下缘,将压缩的骨折块撬拨复位(图13)。残留空隙填以取自髂骨的三面有皮质骨的骨块(图14)。术后用石膏固定于功能位6~8周。

如系压缩粉碎形骨折,Böhler角消失,可在手术切开后,由骨折处插入骨膜剥离子,将后骨折块向后下撬拨,以恢复Böhler角和足纵弓。残留空隙如上植入骨块。

15254 ④关节融合术

此处介绍两种方法,均以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为指征。

跟距关节旋转植骨忆扩钉内固定术:取距下关节外侧横形切口,长约4cm。切开深筋膜后,显露距下关节中部,清除距骨窦内的纤维脂肪组织。如距下关节间隙变窄,可用05cm宽的骨刀,凿除其上下软骨及部分骨质。然后用内径15~20cm的环锯,跨越跟距关节由外向内开窗,取出骨芯。将忆扩钉在0~5℃冰水中浸泡约5min后夹闭,植入骨芯中央扩大了的关节隙中。将骨芯旋转90°,植回骨窗内(图15,16)。术后石膏固定同前。

忆扩钉为本文作者专利。由水平臂和两斜臂组成。水平臂可防止该钉滑入关节腔内,两斜臂远端张开距为15~20cm。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加工后经热处理而成。其特性是在O~5℃冰水中浸泡5min后变软,可被夹闭。复温至37℃左右,两斜臂自行扩张(图17)。利用扩张时的扩张力,挤压固定植骨块。故对骨块有加压作用,可促进植骨愈合。我们除在颈前路旋转植骨应用外,尚在腰椎滑脱前路旋转植骨融合,踝关节融合和距下关节融合中应用,效果良好。其指征是无内或外翻畸形者。

足3关节融合术:取足外侧相当于跟距关节平面的弧形切口,起自外踝后下2~3cm,止于舟骨前面,足背动脉外侧(图18)。切开深筋膜后,向内牵开趾长伸肌腱,向后牵开腓骨肌腱。切开跟距、距舟和跟骰关节,显露此3关节的关节面,清除距骨窦内纤维脂肪组织,用25~30cm宽的骨刀,分别截去此3关节的软骨面。如有内、外翻或跖屈畸形时,注意在截骨的同时予以矫正(图19)。然后将各关节面对合逐层缝合切口。厚棉垫包扎,小腿石膏托固定2~3周。拆线后换小腿管型石膏再固定8~10周。

15255 ⑤跟骨截骨术

由于跟骨横形压缩骨折,早期未予复位,Böhler角及足纵弓消失,但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不明显或较轻者,可行此手术。跟外侧微弧形切口(图20),切开深筋膜后将腓骨肌牵向前上方。骨膜下剥离跟骨上后、外侧及跖面。将跟骨作楔形截骨,取出三角形骨块后,用一枚加压螺丝钉由跖面向上固定(图21)。术后固定同前。

153 康复治疗

无论手术与否,石膏固定期间均应作股四头肌及足趾的主动活动。拆石膏后骨折已愈合或关节已融合,更应积极锻炼踝关节及足部功能,包括器械的应用。

16 预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